0  446106  446114  446120  446124  446130  446132  446136  446142  446144  446150  446156  446160  446162  446166  446172  446174  446180  446184  446186  446190  446192  446196  446198  446200  446201  446202  446204  446205  446206  446208  446210  446214  446216  446220  446222  446226  446232  446234  446240  446244  446246  446250  446256  446262  446264  446270  446274  446276  446282  446286  446292  446300  447090 

6、设向量, 满足:, , , 则的夹角是(  )

(A)     (B)     

(C)     (D)

(7)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分别是正方形、

等腰三角形和矩形, 其尺寸如图,

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A)  (B) 

 (C)   (D)

试题详情

4、设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

=2+4的最大值为( )

A.10           B. 12           C.13          D.14

5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则输出的(   )

(A)   (B)     (C)   (D)

试题详情

3、已知是三条不同的直线,是三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第5题)

试题详情

2、设x是实数,则“x>0”是“|x|>0”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试题详情

1.集合A={-1,0,1},B={y|y=cosxx∈A},则AB=(  )

     A.{0}         B.{1}         C.{0,1}      D.{-1,0,1}

试题详情

11.判断下列各句对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试题详情

10.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试题详情

9.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试题详情

8.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

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

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

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

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试题详情

7.给下列各句加黑词选择恰当的义项

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A.原因 B.凭借 C.就着 D.由于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A.修饰 B.整治 C.高,长 D .美好

③曾不知老之将至()

A.竟 B.曾经 C.重叠 D.连……都

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A.朝向 B.奔向 C.从前 D.假如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