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教学资源
(1)值得重视的题目
教材第70页第二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动手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加强物理与STS的联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四节 传感器的应用实验
5、学生易错点:
主要是对传感器工作原理及过程的理解不够深刻,下面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1)传感器音乐茶杯,教师拿起茶杯音乐响起,放下茶杯音乐停,学生猜测这个传感器音乐茶杯中有什么类型的传感器?
教师挤压音乐茶杯的底部,引导分析是压力传感器?碰撞传感器?移动音乐茶杯,是位移传感器?再对着光照,是光电传感器?
教师引导联想:光照变化音乐声的有无?
联想猜测;该元件光照射强度变化引起元件电阻的变化
教师解剖出音乐电路,教学生认识光敏电阻
明确探究内容:探究光敏电阻阻值与光照强度变化间的关系,验证猜测。
实验结束,教师请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与猜测是否吻合。
教师肯定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总结结论,用幻灯片播出光敏电阻的阻值特性,
介绍光敏电阻的材料特点,引入另一种半导体材料--热敏电阻。
教师提问:光敏电阻的半导体材料特点使得它的阻值随光照强度变化,那么热敏电阻的阻值特性随温度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探究热敏电阻阻值特性观察实验现象并汇报实验结果,总结热敏电阻阻值特性。
教师用幻灯片播出热敏电阻阻值特性结论,强调热敏电阻具有把温度信号转化为电阻信号的特性。
(2)可以应用其把温度信号转化为电阻信号从而引起电路电压、电流变化的特点制作温度传感器温度计
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进一步提炼光电报警器和温度报警器的电路特点:即利用敏感元件把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达到自动控制电路的目的。提出如果要装声音、力、水位等报警电路、该怎么做?
学生从上两个电路总结、分析各种类型传感器报警电路的安装共性,对传感器工作原理有更深的认识
4、教材的疑点:
根据《课程标准》强调对传感器教学应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强调物理学科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本课的教学思路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对传感器工作原理的探究,进入新课教学。整节课以实验贯穿始终,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思考和探究,了解什么是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传感器是如何将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的,并抓住这一共性原理特征,使学生学会利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制作简单的自控装置。但由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上的不成熟性,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究主体等特点,本节课的实验探究过程是在教师引导和启发下,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学时力避深奥的理论,侧重于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传感器的巨大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崇尚科学的精神。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该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3、教材的难点: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设计简易温度报警器。虽然原理比较简单,但要学生独立设计出来却不容易。本教学难点的突破应在学生对光电报警电路原理的充分理解和熟知热敏电阻的阻值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提升传感器控制电路的共性特征,使设计简易温度报警器的难度降低,水到渠成。
2、教材的重点:
实验探究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的特性,理解传感器是如何将非电学量转变为电学量的
6、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认识常见的传感器自动控制的工作原理。例如将弹簧的形变这个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主要是通过电路来显示或实现自动控制的一类问题
[例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该装置是在矩形箱子的前、后壁上各安装一个由力敏电阻组成的压力传感器.用两根相同的轻弹簧夹着一个质量为2.0 kg的滑块可无摩擦滑动,两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压在传感器a、b上,其压力大小可直接从传感器的液晶显示屏上读出.现将装置沿运动方向固定在汽车上,传感器b在前,传感器a在后.汽车静止时,传感器a、b在的示数均为 10 N(取g=10 m/s2).
(1)若传感器a的示数为 14 N、b的示数为6.0 N,求此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当汽车以怎样的加速度运动时,传感器a的示数为零.
分析:传感器上所显示出的力的大小,即弹簧对传感器的压力,据牛顿第三定律知,此即为弹簧上的弹力大小,亦即该弹簧对滑块的弹力大小.
解析:(1)如图所示,依题意:左侧弹簧对滑块向右的推力 F1=14N,右侧弹簧对滑块的向左的推力 F2=6.0 N.
滑块所受合力产生加速度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得4 m/s2
a1与F1同方向,即向前(向右).
(2)a传感器的读数恰为零,即左侧弹簧的弹力,因两弹簧相同,左弹簧伸长多少,右弹簧就缩短多少,所以右弹簧的弹力变为N。滑块所受合力产生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2=10m/s2,方向向左.
(2)教材的思想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调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或亲身体会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三节 传感器的应用(二)
5、学生的易错点
不能将图象或图片与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看不懂题目,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薄弱
4、 教材的疑点
(1) 前一节从理论上介绍了传感器元件的工作原理,本节主要是通过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对传感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既是对前面内容的延伸,又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本节这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也是学生的弱点
(2) 教材中的几种传感器的复杂结构、工作原理及工作电路使学生了解到什么程度,教师如何把握
(3) 设计或设置一些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的问题时是否超出学生现有的能力
3、教材的难点
对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物、图片、录象、演示实验等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一些简单分组实验加深学生对力、声、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化解这一难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