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6729  46737  46743  46747  46753  46755  46759  46765  46767  46773  46779  46783  46785  46789  46795  46797  46803  46807  46809  46813  46815  46819  46821  46823  46824  46825  46827  46828  46829  46831  46833  46837  46839  46843  46845  46849  46855  46857  46863  46867  46869  46873  46879  46885  46887  46893  46897  46899  46905  46909  46915  46923  447090 

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写好。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这里的“写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字要写好不涂抹,二是写成提摄全段大意的中心句。
7、段落:应试作文上最忌首、腹、尾三段组成的“猪样式”结构。那么怎么办好?我们把中间一大段多分几个自然段,那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最主要的还是能使评卷老师一目了然。若段落太少,既不美观又无层次感,更让人感觉满眼都是密密麻麻的字,容易引起视觉疲劳。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分成5―8段就可以了。
8、语言:应试作文宜说大白话。所谓大白话,就是朴实大方,干净利索。严禁文白夹杂;严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严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词汇;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无论哪种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当然在语言表达上也可以可以加强反问句、排比句、感叹句的使用,加入一二句含有哲理意味的语句等。

试题详情

虽然“文体不限”,但对每个考生而言,还是“文体有限”的,考生只有选择一种文体。因此,确定文体时应特别慎重,应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这类文体不限的题目,它的“自由”就表现为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而这种“自由”对那些擅长写某种文体的考生来说,正是发挥他们写作水平的最佳时机。其次,还应避免“从众心理”。独辟蹊径,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来。再次,提供一种方法:限制与附加。既然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文体,就应遵循这种文体的基本要求把文章写好。为使自己在考场上“用心专一”,不妨采用“限制和附加”法。有些题目,可以给它加上写限制成分,使之文体倾向更明显。比如《落叶》,可以把题目变成《他是一片落叶》,来记叙一位具有“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品格的人。或者加上一个字,变成《落叶赞》,写横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有的题目可以用附加副标题的方法来表明自己要写的是一件具体的事或者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还应根据所给的题目,考虑自己用哪一种文体写所拥有的材料最为丰富。如果缺少材料的话,即使自己偏好某一种文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只能放弃;此外,还应当考虑用哪一种体裁对能反映出题目的深度和新意。有些文体有限的题目常长更适合用某一种体裁来写,那么应当首选那种文体。总之,在选择何种文体时,应全面衡量,“三思而后行”。
5、内容: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少谈宗教话题,不要单纯发牢骚,不要写早恋等敏感话题。记叙文最好要有细节描写。推己及人,以情动人。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情而“抒情”,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要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写,严禁胡编乱造。即使编写故事也要做到“大胆想象,自圆其说”。中心一个要紧紧围绕。
6、开头和结尾:应试作文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平时在课内外所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完全可以用在应试作文上。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为了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千万不要涂抹。
??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许多考生犯了“入题慢”的毛病。有的考生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考生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考生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而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所以说切忌在第一小节大量复述或引录命题中的“材料”,切忌把第一二小节写得平平淡淡、唠唠叨叨。一上场,就使出你的“看家本领”。你精心设计的有个性的“亮点”,你的精彩之笔,要尽量在文章的前头展示出来,应当旗帜鲜明,快人快语,尽快释放“动情力”,迅速打动阅卷老师的心灵弦索。如果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议论无法尽述,只得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议论文要尽早进入分析说理,扣住话题,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不理想的开头,易使阅卷老师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即使你后面的论证“到位”,“上档次”,也难作出公正、客观的评判。
??结尾: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或干脆空在那儿,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视为未完篇处理。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所以,考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而不成其好文章,得不到高分。要想结好尾,必须避开以下之忌: 一忌冗长罗嗦;二忌空喊口号;三忌豪言壮语;四忌表示决心;五忌平淡无力;六忌画蛇添足。好的结尾如干果,耐人咀嚼;如醇酒,令人回味;如妙曲,余音不绝;如撞钟,引人警醒。要达到这些效果,可以含蓄蕴藉,启人心智;可以首尾呼应,整合一体;可以吟诗作结,涵义隽永;可以提疑质问,发人深思。

试题详情

(1)不能匆匆“扫描”考题,而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这样,可能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
(2)这么读,是为了找出考题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非抓住它不可。
(3)当一个词在考题中多次出现时,它就很可能是关键词。关键词不止一个,要尽可能都找出来。“宁可错杀,不可漏网”!
(4)把找出来的关键词一一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忘四;然后,一一落实被圈出来的关键词,即把它们的要求全部体现到作文中去。
(5)细读命题中的“[注意]”。
2、立意: 1.文章立意要在对材料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缩小范围、以小见大。如(1)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实为虚,化虚为实。(2)提问法:用关键词造一个疑问句,把这个疑问句的答案当成中心论点,答案也可以分成并列的几点。这样也可以较好地避免偏题、走题。2.文章立意的思想要健康、向上、积极,少一些愤世嫉俗。

试题详情

第八部分20题作文(70分):
1、审题:一定要看清题意,包括卷面上的所有文字提示,都要认真思考,严格遵循(①找关键句,关键词②概括材料信息③结合话题进行思考)。另外审题时,要特别注意有无明确要求联系自身,题目是否要自拟。

对材料的分析要多角度、多层次展开,思维上要体现由果溯因、逐层深入,要善于由表及里、揭示本质。要有辨证分析的意识,分析时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和创新意识,其中,在对事物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时,也要注意有所侧重。

试题详情

3、善于从文学作品到社会生活实际进行联想,拓宽探究认识的层面

表达:开门见山亮观点―扣住文本集中分析―联系实际巧引申

★总体建议:①先通读全文,初步掌握全文意思。②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聪明,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目前推断至少有一道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而且往往是第一题,一分不能丢。③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找到原文中出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④字迹工整,写满为止。

第七部分:选做题16―19题

用2分钟时间快速浏览2篇文章,根据文章和题目的难度以及自己的答题能力选定题目。由于选考题的命题角度只有“理解”“分析概括”2个角度,难度比较小,因此要力求多得分,尤其是选择题要争取满分。

试题详情

2、多角度、多层面地挖掘揣摩文学作品语言的丰富内涵(尤其是标题),准确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倾向。

试题详情

关键点:1、紧扣文学作品的形象分析(分清主次详略)。

试题详情

各题型思路讲解:
12.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 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还要注意多角度答题。在解释词义的时候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

 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某些关键句都是较抽象的语句的理解。命题者往往从原文中含义选取一些较深邃且较隐晦的语句要求考生作答,解答此类试题必须结合语境瞻前顾后,批文入理,着重揭示出相关词语或句子的潜在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等,并做到“三不离”(即不离层,不离段,不离篇),学会“两借助”(即借助语法知识,借助文体知识)。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并注意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多个角度回答。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