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6734  46742  46748  46752  46758  46760  46764  46770  46772  46778  46784  46788  46790  46794  46800  46802  46808  46812  46814  46818  46820  46824  46826  46828  46829  46830  46832  46833  46834  46836  46838  46842  46844  46848  46850  46854  46860  46862  46868  46872  46874  46878  46884  46890  46892  46898  46902  46904  46910  46914  46920  46928  447090 

19.评传中的议论不可忽视,请分析文本最后一个自然段议论的作用。(4分)

 

 

 

试题详情

17.作品在塑造司机这个人物形象时,为什么要设置“司机曾目睹轨道上酿成的四次悲剧”和“小屋母女给司机留下深刻印象”这两个情节?(5分)

 

 

 

试题详情

16.小说第一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试题详情

14.作者在文中对哪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请分点列出这些观点。(4分)      (    )

 

 

 

 

试题详情

13.文中材料的使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引用“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逐意奔走”,意在证明长期以来人们对刘禹锡“境生于象外”的理解和发挥是正确的。

      B.借用杜甫“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这两句诗,意在形象地阐述“境生于象又超乎象”这一诗歌意境鉴赏理论。

      C.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最见意境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中国古典诗歌在意境创造方面的资源是丰富多样的。

      D.用“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这一比喻,是为了准确描述诗歌意象审美活动时的心理体验。

试题详情

12.下列的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两项是(5分)                                           (    )

      A.诗歌的意境不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简单组合,而是两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让读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审美境界。

      B.谈论境和象的关系,就必须承认“境生于象”,即刘禹锡所说的“境生于象外”,后人对刘禹锡说法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C.“境生于象”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象便没有境;二是意境不是具体的象之和,而是对具体的象的超越与升华。

      D.大凡善于读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诗歌的意境,恰如广袤无垠的世界,读者的心就如长了翅膀,自由翱翔其间。

      E.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论来解释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显然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