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拨:关于核反应方程的问题,首先是依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计算出未知粒子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再确定它是哪种粒子或进行其它的推断。
例题(2008年四川)如图3所示,一束单色光射入一玻璃球体,入射角为60°。己知光线在玻璃球内经一次反射后,再次折射回到空气中时与入射光线平行。此玻璃的折射率为( )
例5.一个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X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
B X原子核中含有141个核子
C 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根据E=mc2,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增加
D 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数减少
解析:依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计算出未知粒子的电荷数为54,质量数为140,所以未知粒子含有140个核子,其中子数为86;由于核能的释放,要出现质量亏损,而不是质量数变化。
答案:A
解析:甲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比乙大,表明甲在真空中的波长比乙长,由知,甲的频率比乙的低,光子的能量小,在玻璃中的折射率小;由知在玻璃中甲的传播速度较大,所以正确选项是BD。
答案:BD
点拨:对光的本性的考查一般知识跨度较大,这就要求考生除了记住重要结论之外,还要能抓住相关物理量间的联系。
例4.先后用甲、乙两种不同的单色光,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做实验,在屏幕上相邻的两条亮纹间距不同,其中甲光间距较大。则甲光比乙光( )
A.在真空中的波长短 B。在玻璃中传播速度大
C.在玻璃中传播时,玻璃的折射率大 D。其光子能量小
例题3(2008年全国卷)一束由红、蓝两单色光组成的光线从一平板玻璃砖的上表面以入射角θ射入,穿过玻璃砖自下表射出。已知该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1.5,设红光与蓝光穿过玻璃砖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在θ从0°逐渐增大至90°的过程中( )
A.t1始终大于t2 B.t1始终小于t2
C.t1先大于后小于t2 D.t1先小于后大于t2
解析:设折射角为α,玻璃砖的厚度为h,由折射定律n= ,且n= ,在玻璃砖中的时间为t= ,联立解得t2∝,红光频率较小,θ为零时,t1<t2,θ为90°时,趋近渐近线,初步判定该函数为单调函数,通过带入θ为其它特殊值,仍然有t1<t2,所以B选项正确。
答案:B
反思:本题考查折射定律与光的传播,知道光在玻璃的传播速度,写出光穿过玻璃所用时间表达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例2 如图所示,某同学将空的薄金属筒开口向下压入水中。设水温均匀且恒定,筒内空气无泄漏,不计气体分了间相互作用,则被淹没的金属筒在缓慢下降过程中,筒内空气体积减小( )
A.从外界吸热 B.内能增大 C.向外界放热 D.内能减小
解析:在筒缓慢下降的过程水温恒定,空气温度不变,当不计气体分了间相互作用时,气体的内能不变,但筒内空气被压缩,外界对它做功,气体必然放出热量。所以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点拨:对气体内能的变化分析时应当注意题干中的描述,“缓慢”往往表明温度不变,“体积不变(或气体自由鼓胀)”说明气体不对外做功,外界也不对气体做功,“绝热”指不发生热传递,“理想气体(或不考虑分子作用力)”意味着忽略分子势能。
D.乙分子由到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
解析:乙分子从a到d一直做加速运动,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c到d做减速运动,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在c点时速度最大;所以正确选项是B。
答案:B
反思:对F―x图像中包含的信息不能完全理解是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而“图像问题”是近年高考的一个热点,这在复习中要引起重视。分子势能的变化与分子力做功有关,这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有关完全类似。
C.乙分子由到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
B.乙分子由到做加速运动,到达时速度最大
A.乙分子从到做加速运动,由到做减速运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