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根据文中的意思,“怀疑精神”指的是什么?(2分)
[答]
7、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传说?(2分)
[答]
6、伽利略、爱因斯坦都是科学家,他们的事实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答]
(二)(12分)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观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①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②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③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 神。④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⑤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⑥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⑦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5、第(13)句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2 分)
[答]
4、文中的“迎难而上”的“难”包括哪些内容?(2 分)
[答]
3、文段善意地批评了有些青年的哪些想法?(2分)
[答]
2、文段列举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等人的事例,目的为阐明什么?(3分)
[答]
1、找出文段的中心句。(2 分)
[答]
9、本文段的论证角度是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