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甲]文第1段最后一句话说,“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下列[乙]文中的4句话与其意思不相类的一句是:
A. 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
B. 这回死者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出乎意外的阴毒的心。
C. 请愿虽然是无论那一国度里常有的事,不至于死的事,但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是例外,除非你能将“枪林弹雨”消除。
D. 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尸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
8.[乙]文第3段中横线上应该填入的句子是:
A.这并非吝惜生命,乃有避免失算的浪费。
B.这就是吝惜生命,亦即不肯虚掷生命。
C.这并非吝惜生命,乃是不肯虚掷生命。
D.这就是吝惜生命,亦即避免失算的浪费。
7.横线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流言’的种子”,指别有用心的人造遥生事、罗织罪名的借口。
B.“流血非即等于改革”,意为改革虽难免流血,但其实不应流血。
C.“许褚赤体上阵,也就很中了好几箭”,是说交战要选英雄为对手。
D.“许多东西”,是指凶残杀害青年,却又掩盖狠毒之心的反动派。
15.对文中分析的“杜少卿”这一典型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少卿是吴敬梓对生命意趣追求的外化,表达了吴敬梓对读书人精神归宿的求索。
B.杜少卿是一位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解放和具有一定批判精神的封建时代末期进步知识分子的代表。
C.杜少卿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叛逆者,他鄙弃通过读书去求取荣华富贵,最后终于挣脱了功名的牢笼。
D.杜少卿敢于大胆蔑视皇权,反映了个体人格的觉醒和追求,说明他唱是旧知识分子,却能摆脱皇帝而生存。
14.对文中概括的“马二精神”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封建统治的魔法下,甘心情愿充当统治阶级的驯服奴才。
B.读书是手段,做官是目的,把做学问与做官完全割裂开来。
C.无独立见解,只会鹦鹉学舌、拾人牙慧,毫无知性主体精神。
D.热衷于功名利禄,学受其害而不自知,视受征辟为最高的荣宠。
13.下列不属于吴敬梓对《儒林外史》对“精神文化层面”进行剖析的一项是
A.对人性的深度剖析和生命意趣的求索追求。
B.对士的精神安顿、精神解放问题的关注。
C.指出“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的群体价值取向。
D.分析读书人如何丧失独立人格而形成依附性和奴性。
11. 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京剧把人生事象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是由于抽离现实的需要。
B. 中国的戏剧只是起着教人轻松、教人解脱的作用。
C. 中国京剧的抽象现实的特点,与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D. 作者认为,中国京剧和西方话剧在整个文化体系的配合中各有各的地位与意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