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52330  52338  52344  52348  52354  52356  52360  52366  52368  52374  52380  52384  52386  52390  52396  52398  52404  52408  52410  52414  52416  52420  52422  52424  52425  52426  52428  52429  52430  52432  52434  52438  52440  52444  52446  52450  52456  52458  52464  52468  52470  52474  52480  52486  52488  52494  52498  52500  52506  52510  52516  52524  447090 

18.文章的标题是“流放出生命的精彩”,请你整合文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8分)

⑴“流放”一词有哪两层含义?

答:                                                                      

⑵“精彩”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                                                                       

试题详情

14.对公众人物(歌星、影星)在文化常识上存在的缺失,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流放出生命的精彩

杨晓雷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深圳来到遥远的伊犁。那里曾是林则徐的流放地。到伊犁的当天下午,穿过宽阔的伊犁河,我们来到这里的林则徐纪念馆,只见门前冷冷清清,没有一个前来参观的人。走进展馆,里面仅一间约两百平米的展室,室内布置简陋,文物不多,四壁的图片及说明也大多见过,远不如虎门的气派。

家住深圳,我几乎每年都要去虎门,那里的林则徐纪念馆与鸦片战争博物馆建在一起,规模庞大,展馆外还有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遗址。每次去,总见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故来伊犁前,对参观的事不大在意。犹如看戏,高潮过了,后面的戏,则容易被忽略。

然而,或许是身临其境的缘故,当我越过千山万水,从发达繁荣的广东,来到偏僻遥远的边疆伊犁,当我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任两广总督的辉煌之地,来到他被革官免职、惨遭发配的流放地,再看这曾经熟悉的图片和文物,再去体验和感受林则徐的风雨人生,尤其是流放伊犁这段经历,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和“高潮之后的戏”,心中的震撼和感动,却是我在虎门所不曾有过的。

林则徐在年近花甲之时,被流放到新疆伊犁的。此时,他的仕途一落千丈,前途一片渺茫。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烟云,从声名赫赫的两广总督到被皇帝革官免职,从威震四海的英雄到发配边疆的“罪臣”。因大功获重罪,真是千古奇冤!但更折磨人的是,处罚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钝刀割肉”般地拖了一年半。从1840年9月到1842年3月,林则徐先后被革职查办,以“四品钦衔”遣戍伊犁、改遣开封协助王鼎治水,最终被流放伊犁,整个过程历时一年半,前后跨三个年度。其结果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伤心。尤其是最后一次,林则徐治水立了大功,按惯例应可将功折罪。可道光帝仍将林则徐发配伊犁。王鼎不平,向皇上当面苦谏,不成,便自杀,成为一时震惊朝野的“尸谏”事件,然而,道光帝依旧无动于衷。林则徐身心俱损,国难当头,报国无门的绝望,加上治水劳累,戍途奔波,林则徐在西安大病两个多月,到1842年8月才从西安起程,踏上流放伊犁的漫漫戍途。在流放伊犁三年多时间里,林则徐强忍身体极度不适,拖着多病之躯,为新疆呕心沥血。他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吐鲁番等地勘察,行程两万多里,所到之处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他亲自设计并率领民夫修筑龙口水段水渠,后被称为“林公渠”,他还积极改进推广“坎儿井”,被当地人民称为“林公井”。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厄运,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林则徐没有惊慌,没有绝望,他镇静坦然,慷慨悲歌。这一著名诗句,正是林则徐以“罪臣”之身,在西安登程伊犁前,告别妻子家人所作。

林则徐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他能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不仅在于他能在仕途通达、身居高位时,倾心尽力地为国效力;也不仅在于他广东禁烟、虎门销烟等的惊世之举。还在于,或者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和高贵。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浓墨重彩的亮点,成为林则徐青史留名的标记。但这并不足以体现林则徐人格和精神的全部精彩。时势造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除个人具备的英雄品质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危难的时局,百姓的呼声,肩负的职责,把林则徐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给他创造了成为英雄的历史机遇。而流放伊犁,使林则徐远离了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如何生存,如何作为,坚守什么,追求什么,更多地依赖个人主观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个人意志和品质,这对他的英雄人格和本质恰恰是个严峻的考验。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人在顺境中顺势而为容易,而在逆境中坚守慎独难。

人生如戏。如果把林则徐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戏的话,那戏的高潮,恰恰是他被流放伊犁的这段经历。而以往的辉煌和显赫,似乎都是为此所作的铺垫和积蓄。就像瀑布,其精彩动人之处,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也非中间断崖的陡峭,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纵身飞泻。而此前的一切,似乎都是对那悲壮的一跃,所作的铺垫,所制造的落差,所积蓄的能量。

                                            (选自《散文》2004年第12期,有改动)

试题详情

13.“余秋雨没有手机,从来不上网,也很少看报纸,在安静的角落里思索是他钟爱的生活方式。”记者把这句话放在访谈录的开头有何用意?(6分)

 

试题详情

12. 下面对于盗版问题的说法,不符合文章意思的是(    )(3分)

A.中国自古以来缺少真假之辩,对假的东西始终太容忍,所以假冒伪劣很流行。

B.全社会都要树立防范盗版的意识,媒体要为民众辨别真伪发挥主体作用。

C.盗版书由于价格便宜,所以特别受到欢迎,尤其是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的欢迎。

D.盗版书来源广泛,难以摸清,所以目前打击盗版还存在不少困难。

试题详情

11. 下列关于余秋雨对文化的看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太多太杂的资讯干扰,我们要腾出自己的独立空间用自己的思想来探索,用纯净的眼光来看问题,保持罕见的人格。

B.资讯日益丰富,传播媒介日益发达,但我们始终没有超越孔孟、李杜,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接受的都是文化垃圾。

C.文化人有家乡,但文化是没有界限的,我们在探讨和研究中华文化时,应该将之看作一个整体。

D.每一种文化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往前走,都必须接受现代文化的检验和考试。

试题详情

17.这篇小说中的禅师、画家和他的弟子分别象征现实生活中的哪三类人?(5分)

 

 

 

试题详情

16.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 “一样的渺小”这个题目含义的理解。(4分)

 

 

试题详情

14.请简要概括马克思重返欧洲的原因。(4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