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52363  52371  52377  52381  52387  52389  52393  52399  52401  52407  52413  52417  52419  52423  52429  52431  52437  52441  52443  52447  52449  52453  52455  52457  52458  52459  52461  52462  52463  52465  52467  52471  52473  52477  52479  52483  52489  52491  52497  52501  52503  52507  52513  52519  52521  52527  52531  52533  52539  52543  52549  52557  447090 

2.下列对第三自然段中画线的“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一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人类以何种方式开发利用自然会招致大自然的报复。 

B.人类怎样开发利用自然才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C.什么样的环境是适合众多的物种生存的最佳环境

D.哪些地区的生态系统状况能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借鉴。

试题详情

1.第一自然段中“秘密”一词具体指的是(    )

A.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B.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获得发展。 

 D.人类怎样搞经济建设才能与环境相适应。

试题详情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全球气候不断出现反常现象,导致人类的灾难增多加大,如印尼的森林大火、中国1998年特大洪灾,这都是由于厄尔尼诺在作怪。

B.一般来说,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雨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少雨。

C.尽管厄尔尼诺的发生并无严格的规律且危害极大,但人类在这一天灾面前并非无能为力,通过现代气象技术的监测和科学的研究分析,人类完全有可能预测它,从而减少损失。

D.地球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全球变暖是否导致了厄尔尼诺的猖獗,对于这一点,目前科学家们尚未找到有力的证据。

 

(七)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的过程中,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的退化中,已经进步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而制定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17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对其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迄今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成为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一个面积20多公顷的林区,这里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都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地生存着。长白山的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结构最佳参照模式。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中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试题详情

3.据文意,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温的异常最终会导致全球气候的异常,其间首先必然要经历的中间一环是使瓦克环流异常。

B.当南美赤道太平洋海温持续增高后,原本瓦克环流圈西部盛行的上升气流最终变为下沉气流,使那里原本的湿润多雨变为干旱少雨。

C.海温的持续增高会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这就破坏了瓦克环流原有的强度与方向,进而破坏大气环流原有的动态平衡,导致出现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

D.海温的异常最终只影响到瓦克环流的强度与方向,而全球气候出现的异常则是由瓦克环流自身的变化引起的。

试题详情

2.根据原文,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海洋中,海水易受太阳热量,大气则不接受太阳热量,只接受海水辐射传递的热量,因此,温度高的海水上空,大气受热后,盛行上升气流,气候湿润而多雨;反之,则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旱少雨。

B.南美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表层温度的持续增加势必会引起大气变化进而给全球各地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C.厄尔尼诺暖流是由秘鲁寒流变性而来,它可以破坏太平洋赤道地区正常的海温分布格局,使得西侧海温下降,中、东侧海温上升,进而产生影响全球气候的厄尔尼诺现象。

D.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是太平洋底火山爆发、地球自转减速、人类对环境破坏的加剧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必然结果,既是天灾,也是人祸,再一次向人类敲响了环保的警钟。

试题详情

B.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在较往年持续半年增温幅度高于0.5℃后,破坏这一地区正常的大气环流,进而影响全球气候的一种气候异常现象。

C.太平洋赤道地区信风的减弱是导致厄尔尼诺的最终原因。由于信风的减弱使原堆积在西部的暖海水向东回流,并且驱使赤道逆流逆秘鲁寒流南下,使之变为暖流,最终在海气相互作用下产生厄尔尼诺现象。

D.厄尔尼诺是指洋流的季节性变化,一般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它会改变这一地区的水温格局和海平面高度,使原本正常年份的西暖东冷、西高东低变成西冷东暖、西低东高。

试题详情

1.下列对“厄尔尼诺”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厄尔尼诺最早发生于十九世纪末南美洲的秘鲁沿岸,一般发生在圣诞节前后,持续时间约为一年,相对于以往,如今它发生的周期正在逐渐缩短,危害也越来越大。

试题详情

然当有某种原因引起了偏东气流减弱,从而使中、东太平洋深层冷水涌升大大减弱,使原堆积在西部的暖海水向东回流,驱使水温较高的赤道逆流沿秘鲁寒流来的方向逆流南下,把秘鲁寒流变性为暖流。这股悄然而至的暖流被称之为厄尔尼诺暖流(俗称赤潮)。这样原来的海温分布格局受到破坏,赤道太平洋西侧海温下降,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当增温幅度高于0.5℃并持续几个月至半年时,便形成了一次新的厄尔尼诺现象。

海温的异常最终影响了瓦克环流的强度与方向,进而使全球气候出现异常。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原来正常的热量、水汽等分布的动态平衡,从而导致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

研究发现,厄尔尼诺的发生并不遵循严格的规律。通常始于冬春,终于翌年冬春,平均每2―7年一次。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全球已发生14次,尤以1997年为最强,直接导致了中国1998年特大洪灾。

关于厄尔尼诺的成因,有人认为,可能是太平洋底火山爆发使洋流变暖,进而导致信风转弱所致;也有人推断,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主要原因。有科学家则从其发生周期逐渐缩短这一点推断,它的猖獗同地球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全球变暖有关,是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助长了“圣婴”作恶。

试题详情

A.文中所说的欧美考古学家一系列重大发现都得益于现代航空遥感探测技术的使用。
B.地表上的植被枯萎低黄与油绿茂盛的特别征象可以辨别出已夷为平地的人工遗址。
C.有经验的考古学家在高空通过遥感考古就能准确地说出人工痕迹和古代遗址的区别。
D.我国考古学家对广袤的内蒙古草原遥感考古,解开了游牧民族疆土扩大的千古之迷。
4、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

A.在高空中使用遥感仪器就会发现特别征象的区别,说明考古学家不一定要在高空。
B.业余考古学家误把“二战”战壕当成古罗马水渠,证明遥感考古一定经专业训练。
C.我国从60年代就利用航空照片进行考古,说明我国遥感考古学理论研究较为先进。
D.采用遥感技术考古研究内蒙古,证明这一地区地表环境形成的特别征象非常明显。

 

(六)

近年来,各类媒体越来越关注一个气候学名词:厄尔尼诺(ELNINO)。众多气候现象与灾难都被归结于此,如印尼的森林大火、北美的洪水及暴雪、非洲的干旱等等。它几乎成了灾难的代名词!

厄尔尼诺(西班牙语为“圣婴”)一名最早来自十九世纪末秘鲁沿岸的渔民中,指向南流动的暖洋流入侵,取代了往常向北流动的冷洋流,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如今,厄尔尼诺不再指局地性的洋流的季节性变化,而是指全球范围内海气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气候异常。

在正常年份,太平洋赤道两侧稳定强劲的偏东信风,将南美沿岸温暖的表层海水吹送至西部堆积,其海面可比东侧高30―40厘米;同时在南美赤道沿岸则相应出现了为补偿西去海水而形成的上升流。上翻的海水来自深层,温度较低,故最终在赤道太平洋地区形成了西暖东冷、对比明显的水温格局。而对大气来说,海水就像一台发热机,西部海温高,被加热的大气上升,到达高空后转向东;而东部海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到达海面后转向西(即东南信风),由此在赤道上空形成一个完整的纬向垂直环流圈,气象学家称之为“瓦克环流”。常年如此,结果赤道太平洋东侧沿岸因盛行下沉气流,成为著名的赤道干旱带;而在西侧菲律宾、印尼一带则恰好相反。

试题详情

A.保存于地表或地表以下的古代遗迹与随着岁月流失逐渐荒废的地区存在差别。
B.由人工形成的村镇与没有受到人工扰动的农田在保存古代遗迹方面明显不同。
C.古代遗迹是人工建成的,与一般的农田和村镇在地面上的征象虽有区别,但微乎其微。
D.地表上和地表下古代建筑遗迹与周围自然形成的土壤环境有明显区别的征象。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