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52676  52684  52690  52694  52700  52702  52706  52712  52714  52720  52726  52730  52732  52736  52742  52744  52750  52754  52756  52760  52762  52766  52768  52770  52771  52772  52774  52775  52776  52778  52780  52784  52786  52790  52792  52796  52802  52804  52810  52814  52816  52820  52826  52832  52834  52840  52844  52846  52852  52856  52862  52870  447090 

U=E-Ir=5.2×103-3×800 V=2.8×10V

(3)飞机绕地运行一周所需时间

试题详情

E=Blv=4×10-5×20×103×6.5×103 V=5.2×103 V

(2)悬绳两端电压,即路端电压可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试题详情

【例3】据报道,1992年7月,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了一项卫星悬绳发电实验,实验取得了部分成功.航天飞机在地球赤道上空离地面约3000 km处由东向西飞行,相对地面速度大约6.5×103 m/s,从航天飞机上向地心方向发射一颗卫星,携带一根长20 km,电阻为800 Ω的金属悬绳,使这根悬绳与地磁场垂直,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假定这一范围内的地磁场是均匀的.磁感应强度为4×10-5T,且认为悬绳上各点的切割速度和航天飞机的速度相同.根据理论设计,通过电离层(由等离子体组成)的作用,悬绳可以产生约3 A的感应电流,试求:

(1)金属悬绳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2)悬绳两端的电压;

(3)航天飞机绕地球运行一圈悬绳输出的电能(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 km).

命题意图:考查考生信息摄取、提炼、加工能力及构建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能力.

错解分析:考生缺乏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不能于现实情景中构建模型(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棒模型)并进行模型转换(转换为电源模型及直流电路模型),无法顺利运用直流电路相关知识突破.

解题方法与技巧:将飞机下金属悬绳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看作电源模型,当它通过电离层放电可看作直流电路模型.如图所示.

(1)金属绳产生的电动势:

试题详情

2、求解策略

变换物理模型,是将陌生的物理模型与熟悉的物理模型相比较,分析异同并从中挖掘其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熟悉模型与未知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解题方法.巧妙地运用“类同”变换,“类似”变换,“类异”变换,可使复杂、陌生、抽象的问题变成简单、熟悉、具体的题型,从而使问题大为简化.

解决电磁感应电路问题的关键就是借鉴或利用相似原型来启发理解和变换物理模型,即把电磁感应的问题等效转换成稳恒直流电路,把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等效为内电路.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相当于电源电动势.其余部分相当于外电路,并画出等效电路图.此时,处理问题的方法与闭合电路求解基本一致,惟一要注意的是电磁感应现象中,有时导体两端有电压,但没有电流流过,这类似电源两端有电势差但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流为零.

试题详情

1、命题特点

对电磁感应电路的考查命题,常以学科内综合题目呈现,涉及电磁感应定律、直流电路、功、动能定理、能量转化与守恒等多个知识点,突出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尤其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构建物理模型的创新能力.

试题详情

由此得U-t图线如图(3)所示

点评:将线框的运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ab为外电路,第二阶段ab相当于开路时的电源,第三阶段ab是接上外电路的电源

三、综合例析

电磁感应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以其覆盖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思维含量高,充分体现考生能力和素质等特点,成为历届高考命题的特点.

试题详情

线框出磁场时ab两端电压:U3=E - I2 r=1.5V

试题详情

U1=I1 r=2.5×0.2=0.5V

线框在磁场中运动时;b两端电压等于感应电动势

U2=B l v=2V

试题详情

此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如图(1)虚线abcd所示,规定电流方向逆时针为正,得I-t图线如图(2)所示

(2)线框进人磁场区ab两端电压

试题详情

线框穿出磁场区时:E3= B l v=2 V,=2.5 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