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分)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老师做了如图1所示实验,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1)小聪和小明受到老师的启发,设计了如图2的家庭小实验,并推测了实验现象。两位同学都认为蜡烛会熄灭,因为 。但对图2中“两支蜡烛哪支先熄灭?”的问题却有不同的看法,小明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小聪认为 蜡烛先熄灭,理由是蜡烛燃烧使高处的氧气量减少并耗尽,同时放出的热使CO2向上扩散,浓度增大。
(2)通过实验,证明小聪的看法是正确的。由上述实验得到启发:从意外失火的高楼中逃生的正确方法是 (填序号)。
①用毛巾捂住口鼻 ②低头弯腰沿墙迅速移向门外 ③打开窗户跳出
31.(8分)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所示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下同);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 ,化学方程式为 。
(3)若从高锰酸钾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固体中只有MnO2不溶于水),可通过以下四步实验进行回收,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4)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用 装置来收集。D装置可以用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主要目的是(填序号) 。
①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②防止水分蒸发 ③防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 |
(1)F物质的化学式为 ;E物质的俗称为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 ;B和D的反应: 。
(3)A是由 两种元素组成。
30.(6分)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图中已略去部分物质),其中A、B、D由两种元素组成,C、E由三种元素组成,F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气体单质。
(1)若试管A中的无色液体是稀硫酸,向A试管中加入镁条,看到试管中产生大量无色气泡,且U型管a、b两端液面的变化是:a端液面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2)若试管B中的无色液体是水,向试管B中加入一种固体,且U型管的a、b两端液面的变化与(1)相同,则所加固体可能是(填下列序号) 。
A.冰 B.氧化钙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 E.干冰
(3)通过该探究实验,我们可以知道物质溶解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同时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