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57035  57043  57049  57053  57059  57061  57065  57071  57073  57079  57085  57089  57091  57095  57101  57103  57109  57113  57115  57119  57121  57125  57127  57129  57130  57131  57133  57134  57135  57137  57139  57143  57145  57149  57151  57155  57161  57163  57169  57173  57175  57179  57185  57191  57193  57199  57203  57205  57211  57215  57221  57229  447090 

16.以故,以……故:(可译为“所以” “因为……的缘故”)

①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褒禅山记》(唐代高僧慧褒开始在这座山下建房居住,而死后就葬在这里。由于这个缘故,以后就把这座山称作褒禅山。)

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

试题详情

14.相与:(可译为“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人们互相交往,转瞬间度过一生。)

②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我和客人们互相靠着在船中睡着了,不知不觉东方已经发白。)

15所以:(可译为“……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

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即使时代会不同,世事会变化,但人们抒发情怀的原因,其基本点是一致的。)

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所谓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与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试题详情

13.谓之:(可译为“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①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也被称为华山。)

②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登泰山记》(东边的那道山谷,古时候把它叫作天门溪水,我们没有到达。)

试题详情

12.谓……曰……:(可译为“对……说,告诉……说;把……叫做……。”)

①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项伯答应了,对刘邦说:“明天一早,您千万不可不尽早来向项王当面赔罪!”)

试题详情

11.未尝:(可译为“从来没有,不曾”)

①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

 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江水总是象这样不断地流去,但始终没有消失。月亮有时圆有时缺,但最终没有消损和增长。)

试题详情

10.往往:(可译为“处处,到处;常常。”)

①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于是,我颇有感慨。古代的人在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常常有心得,这是因为他们思考问题很深刻,而且没有什么事物不加以考察的。)

②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项脊轩志》(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庭院内外开了许多小门,隔墙垒得到处都是。)

试题详情

9.所谓:(可译为“所说的,所认为。”)

①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登泰山记》(中间山谷中的水绕过泰安城下,这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

试题详情

8.是以:(可译为“所以,因此,因而。”)

①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也。《陈情表》(臣没有祖母抚养,不能活到今天,祖母没有臣供养,不能安度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有此拳拳奉养之心,不愿放弃奉养的责任,远出做官。)

试题详情

7.是故:(可译为“所以,因此。”)

①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

试题详情

6.且夫:(可译为“再说,而且”。)

①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