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57042  57050  57056  57060  57066  57068  57072  57078  57080  57086  57092  57096  57098  57102  57108  57110  57116  57120  57122  57126  57128  57132  57134  57136  57137  57138  57140  57141  57142  57144  57146  57150  57152  57156  57158  57162  57168  57170  57176  57180  57182  57186  57192  57198  57200  57206  57210  57212  57218  57222  57228  57236  447090 

例7. t℃时将a g A物质投入b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分数是(    )

试题详情

分析:粗心的同学很容易直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算出2.7g铝、5.6g铁、6.5g锌与稀盐酸反应分别生成0.3g0.2g0.2g氢气,加在一起就得出结论:0.7g。这样正中了命题人的圈套。造成误解的原因是未能准确把握住命题者的意图。本题不是简单考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能力,而是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四种金属中,只有铜不与稀酸反应,但剩余金属质量是9.2g大于6.4g,说明铁、锌、铝没有完全跟酸反应,因此生成氢气的质量应小于0.7g。正确思路是: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锌均排在铁之前,所以剩余金属中还含有9.2g6.4g2.8g铁,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5.6g2.8g2.8g。因此,铝和锌完全反应而铁只有2.8g参加了反应,所以生成氢气的总质量应为:

七、以量掩质

试题详情

6. 2.7g铝、5.6g铁、6.5g锌及6.4g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9.2g金属,则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分析:“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数值等于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这是一条化学规律。而化学规律与其他规律一样,常有例外或不适用的情况,特别是化学中的规律例外更多,因而命题人往往在这方面做文章。本题若定势于课本而忽视了化学规律的特殊性,就易错选B或C。实际上本题中氖元素显零价,氧元素无+6价。故正确答案为A。

六、设置圈套

试题详情

例5. 下列各元素中化合价最高的是(    )

试题详情

D.

分析:很多考生根据指示剂变色情况迅速作出判断,认为正确答案为A,而对隐含的答案B就不再深入思考了,造成漏选。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考生对鉴别物质的方法考虑不全面,正确思路是:B项,利用紫色石蕊试液首先可鉴别出NaOH溶液,再由NaOH溶液与Mg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从而区别出MgSO4,进而剩下的就是KNO3溶液了。故本题应选A、B两个答案。

五、“定势”诱导

试题详情

例4. 只用紫色石蕊试液就可将三种溶液区分开的有(    )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