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57389  57397  57403  57407  57413  57415  57419  57425  57427  57433  57439  57443  57445  57449  57455  57457  57463  57467  57469  57473  57475  57479  57481  57483  57484  57485  57487  57488  57489  57491  57493  57497  57499  57503  57505  57509  57515  57517  57523  57527  57529  57533  57539  57545  57547  57553  57557  57559  57565  57569  57575  57583  447090 

13.填空。(7分)

(1)《过秦论》指出,奏始皇转入守势后采取了“废先王之道,        ”的愚民政策、“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铸以为金人十二”的弱民政策以及一系列的防民政策。

(2)《梦游天姥吟留别》从表面看是一首游汕诗,但诗人的游仙之念决不同于那种完全置身世外的幻想,诗句“                  ,使我不得开心颜”体现出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3)《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第一乐段时兼用比喻和摹声,“嘈嘈切切错杂弹,   

          ”,急切而愉悦。第二乐段轻快流畅后又逐渐缓慢下来,“                  ,此时无声胜有声”,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第三乐段发展得很快,“                  ,铁骑突出刀枪鸣”,热烈而紧张。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           ”,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莫说宋诗味如蜡

赵丽宏

①很多人批评宋代诗歌,以理入诗,“味同嚼蜡”。和唐诗相比,宋诗当然逊色很多,然而宋人写诗是否“味同嚼蜡”,我看不见得。

②中国的格律诗,总体上在唐代登峰造极,达到无法超越的地步。宋诗其实是唐诗的延续,宋代有一些优秀的诗人,他们的创作可与唐人媲美,譬如苏东坡、王安石、陆游、范仲淹、范成大。宋诗中,写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作品,可以说俯拾皆是。我可以随意列举几首。

③徐俯《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这样清新美妙的七绝,即使放到唐诗中,也是上佳之作。其中“小舟撑出柳荫来”和唐人韦应物《滁州西涧》的“野渡无人舟自横”,可以说相映成趣。都是写江南春景,韦应物是无人之景,徐俯诗中有人驾舟,却都写出   【甲】   ,同样令人神往。

④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也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已被后人转喻为   【乙】  

⑤宋诗中,有不少写乡村农家日常生活的作品,文字朴素却色彩丰富,韵味浓郁,写得清新自然,至今读来仍让人感觉亲切。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⑥以上这些宋诗,有唐诗遗韵,情感真挚,意象清新,并非“以理入诗”,没有人会说它们“味同嚼蜡”。在浩瀚的宋诗佳作中,它们不过是沧海一粟。

⑦清代纪昀曾评说宋人“鄙唐人不知道,于是以论理为本,以修辞为末,而诗格于是乎大变”。宋代理学兴盛,宋人不满唐诗的写景抒情,写哲理诗一时成风。宋人作诗“以理入诗”,却未必“味同嚼蜡”,宋代哲理诗中,不乏经典名篇。最著名的几首,在中国流传数百年生命力不衰。譬如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譬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哲理诗名篇,构思奇妙,涵义深邃,回味无穷,早已成为中国人智慧的象征。

⑧宋代的文学巅峰,是词,那是前无古人的创造,可以和唐诗比肩。其实,词也是诗,在我的视野中,宋诗和宋词,是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写出美妙词章的诗人们,怎么可能一写诗就“味同嚼蜡”呢?                                           (略有改动)

试题详情

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11分)

忆  江  南

纳兰容若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唯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注】①忆江南:词牌名。②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此词为其跟随皇帝至南京时所做。

      ③嵯峨(cuó′é):高峻。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或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南好,南京城门两边的望楼依旧那么巍峨。

  B.词的第二句使用了倒装句式,并形成了对仗。

  C.只有石马和铜驼的存留还能带给人一丝惊喜。

  D.夜深人静,仿佛仍听到当年《玉树后庭花》的歌声。

 

(2)词中的“尚”和“唯”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这首词与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

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诗主旨相同,手法有异。请结合这两个作品的具体诗句,

从主旨或手法中任选其一,进行解说。(5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