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外国资本主义对该地进行侵略--《天津条约》《马关条约》中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二)中部地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发源地
戊戌变法时期: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并邀请谭嗣同、梁启超,湖南长沙成为变法中心之一
辛亥革命时期:湖南首先掀起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成功把辛亥革命推向高潮,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后,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独立。
2. 中部地区也是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曾国藩设安庆内军械所(安徽);张之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2.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湖广熟,天下足”,但主要发展中心在东南地区
▲、近代的中部 ― 中国近代化的发祥地之一
中部地区是近代工业化的发源地之一
1.安史之乱之前:黄河流域(中原)长期作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1)魏晋南北朝时期(洞庭、鄱阳湖成为重要的产粮区)
(2)隋唐:洛阳
2.中部地区是统治集团长期争夺的战略要地
(1)春秋战国争霸主要集中在中原(三家分晋、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陈桥兵变,北宋建立
(3)辽金与宋争夺(澶渊会盟、东京保卫战、靖康之变等)
(二)中部地区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之一
1.中部地区是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中心
(1)河南安阳:商殷
(2)河南洛阳:东周、东汉、曹魏、隋东都等
(3)河南开封:北宋
(1)概念:中部地区是指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河北、山西七省共有5亿多人口,人均占有资源总量在全国却最少。从1980年到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50.2%增加到了58.86%,而中部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地位是下降的。1980年中部地区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88%,1990年下降到83%,而到了2003年,中部地区只相当于全国水平的75%。中部与东部的GDP差额比已增加了6倍。 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产业基础较为完备,科技和人力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加入WTO后,需要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以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部地区发展的优势表现在: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较好;市场潜力巨大。
中部地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表现在:国有资本比重偏高,资本积累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加工型产业比重大,技术水平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经济活力不足;资金、技术和人才缺乏且外流严重;“三农”问题比较突出;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少。
(2)知识链接:
▲、古代的中部 ― 中华文明的摇篮
(一)中部地区是中国古代政治活动中心
2、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