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653  661  667  671  677  679  683  689  691  697  703  707  709  713  719  721  727  731  733  737  739  743  745  747  748  749  751  752  753  755  757  761  763  767  769  773  779  781  787  791  793  797  803  809  811  817  821  823  829  833  839  847  447090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板书)

  提问: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有哪些?区分不同性质国家的根本

问题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示。)

区分不同性质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1)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3)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文化教育权利等。

(7)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纳税、劳动、受教育等。

试题详情

2、               能力目标

   (1)结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或规范,初步具备识辨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或公民个人行为是否违宪违法的能力。

    (2)能够对照社会与生活实际,大体说明宪法对我国公民各项自由和权利的有关规定。

试题详情

    1、认知目标

识记:

(1)     宪法的含义

(2)     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

         (3)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由宪法规定。

         (5)我国宪法的构成。

     理解:

   (1)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上,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列举我国宪法的有关条款,说明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试题详情

2、防微杜渐,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板书)

请同学们看书第三者13页“议一议”中关于该不该摘荔枝的争论。

提问:假如你在场,应当怎么办?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第一种意见:我反对偷别人的荔枝。因为这样做侵犯了别人的合法财产。第二种意见:我劝同学不要偷荔枝,答应明天我买荔枝请大家尝。第三种意见:我劝同学不要偷荔枝。

以上三种意见都是正确的。三种意见的核心都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许多犯罪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从犯错发展到违法犯罪。所以,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好公民。

小结:今天我们讲了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社会危害性不同,处罚不同。讲了违法与犯罪的联系: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所以有一般违法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明确了一个认识: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

 

第八课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学目标

试题详情

1、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板书)

(1)     违法和犯罪的区别。(板书)

佟某被处分前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受处分后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第一,                        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

(2)     违法和犯罪的联系。(板书)

提问:佟某受处分前后的违法行为有哪些共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第一,                        二者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第二,                        二者都是违法行为。

由此可见,一般违法不改,可能导致犯罪。

试题详情

1、什么是犯罪(板书)(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1)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板书)

(2)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板书)

提问:投影一和投影二这两组材料说明犯罪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3)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板书)

第一,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板书)

          首先,犯罪是指人的行为,而不是指人的思想。因为人的思想活动是不会对社会产生危害的。其次,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社会的实际危害。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各类犯罪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其二,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例如:犯罪的预备行为和某些犯罪的末遂等,这种情况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板书)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违反刑法的前提;违反刑法又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在法律上的表现。确定某种行为是否犯罪,必须以这种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是否达到触犯刑法的规定为依据。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和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板书)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这是区别违法与犯罪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胡某的行为已经具备了犯罪的前两个基本特征,造成了严重危害性并触犯了刑法第264条,理应受到刑罚处罚。但胡某主动坦白交代自己的罪行,根据我国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这说明胡某虽然没有受到刑事处罚,但他还是有罪的人。上述分析说明: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试题详情

3、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板书)

提问:投影二、三中的刘某和朱某的行为没有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为什么也要给予制裁?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提问:刘某、朱某由于违反的法律不同而受到的处罚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朱某返还苏某手表是他违反民法通则要承担的民事责任。

(1)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板书)

刘某打110取乐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行政违法行为,受到公安机关的拘留是行政处罚。

(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处罚。(板书)

(教师讲述。)

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国家行政法规,对犯有违法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员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

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指的是工商管理部门、林管部门、环保机关、公安机关等。

(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可补充行政处罚的种类,以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行政处罚有:警告、没收、罚款、责令赔偿损失、行政拘留等。)

提问:中学生王某因与同学打架,被学校给予记大过处分,这是行政处罚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学校给予王某的记大过处分不是行政处罚,是行政处分。因为学校不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不能行使行政处罚的权力。

小结:今天学习了:(1)违法行为的概念: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2)违法行为的类别: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三类;(3)一般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处罚;(4)明确了一个认识问题:违法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却一定是违法行为。

课后练习

辨别改错题:

(1)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却不一定是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

 

 

第  二  课  时

 复习提问

          提问:姚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吗?为什么?人民法院判处姚某死刑的依据是什么?姚某所造成的损失是出于故意所为,这说明什么?(设计此问题的目的:(1)在温故中引发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的思考,(2)使学生从对案例的讨论中把握本课时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姚某实施的上述行为,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独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所以不再是一般违法行为,而是犯罪行为。姚某所造成的严重损失是出于泄私愤的故意所为,说明姚某手段恶劣,违法情节严重。人民法院判处姚某死刑的法律依据是刑法。

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犯罪、刑法、刑罚的关系问题。

二、犯罪与刑罚(板书)

试题详情

2、违法行为的类别(板书)

          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1)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也就是犯罪。(板书)

   (2)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的行为。(板书)

   (3)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板书)

提问:投影一中的孙某的违法行为与投影二中的刘某和投影三中朱某的违法行为相比有哪些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投影二、三中的刘某和朱某,拨打110取乐、拾物不还,虽然也是违法行为,但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因而把这种违法行为叫做一般违法行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