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8227  8235  8241  8245  8251  8253  8257  8263  8265  8271  8277  8281  8283  8287  8293  8295  8301  8305  8307  8311  8313  8317  8319  8321  8322  8323  8325  8326  8327  8329  8331  8335  8337  8341  8343  8347  8353  8355  8361  8365  8367  8371  8377  8383  8385  8391  8395  8397  8403  8407  8413  8421  447090 

18.联系全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7 分)

⑴第 7 自然段中,作者说: “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 ”“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指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

⑵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轼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具体说明苏东坡取胜的原因。

 

试题详情

17.第 6 自然段中,作者说: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 ” 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4 分)

 

试题详情

16.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4 分)

⑴第 1 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⑵第 5 自然段: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它在整篇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试题详情

18.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试题详情

17.“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分)

 

试题详情

16.在羊群秋归的情景描写中,文章主要传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感受?(4分)

 

试题详情

18.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又说“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对此应当如何理解?(5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