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8320  8328  8334  8338  8344  8346  8350  8356  8358  8364  8370  8374  8376  8380  8386  8388  8394  8398  8400  8404  8406  8410  8412  8414  8415  8416  8418  8419  8420  8422  8424  8428  8430  8434  8436  8440  8446  8448  8454  8458  8460  8464  8470  8476  8478  8484  8488  8490  8496  8500  8506  8514  447090 

【答案】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三)(2007年全国卷Ⅱ,三)(8.【解析】谨:恭敬。高中语文读本《荆轲刺秦王》一文中,“谨斩樊於期头”,这里的“谨”用法如此。

【答案】C

试题详情

12.(1)【解析】重点词:“加”“目”“绝”和状语后置“加之以刑”,其中“目”是名词作动词的活用
【答案】(1)答案: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2)【解析】此句整体看并不难,但要翻译准确不容易。其中“伏”“愿”和整句的通顺。

试题详情

11.【解析】考查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B项属张冠李戴的错误。张养浩并没有“直接” 给皇帝上疏,而是通过左丞相拜住上疏,属间接上疏。
【答案】B

试题详情

10.【解析】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A项前者属“行义”,后者是只是行为,并非“直言”。B项前者写张养浩破除迷信之举,还能算是仗“义”;后者是“直言”。C项,两句都不能回答题干。而D项前句说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当然是行为仗“义”;后一句皇帝已经点明“非张希孟不敢言”,这说明张养浩敢于 “直言”,所以是正确的。
【答案】D

试题详情

8.【解析】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B项均讲为“就”。A.项讲为:前者指示代词“这”;后者人称代词作定语“他的”。C.项,前者副词“才”;后者为转折连词“却”。D.项,前者是介词“为了、因为”,后者表被动“被”

【答案】B

试题详情

(二)(2006年重庆卷,三)8.【解析】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拜:用在表官职的名词前面,一般讲为“授职、任命”,此处讲为“授职、任命”。应该就四个加点词均是与中学课本知识有直接联系,出扑自教材。
【答案】C

试题详情

【答案及评分要点】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断句共4处,每处1分。错一处扣1分。
16.【解析】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

【答案及评分要点】 (1)一会儿,郭崇韬进来向世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译出大意给1分;"谢"译为表示"谢罪","道歉"一类的意思,给1分;"解"译为表示 "化解""和解"一类的意思,给1分。
  (2)陛下用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来显示吉祥。
译出大意给1分;"承"译为表示"承受","秉承"一类的意思,给1分;"年"译为表示 "年成""收成"一类的意思,给1分。

试题详情

【答案】A
15.【解析】考查文言文的断句。除了把握大意外,通过标志词也可以帮助断句,如人名词“郭崇韬”、主谓结构“主者不办”。

试题详情

1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分析概括能力。信息源在原文第三段:“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其大意是凡贫困微贱无所依恃却有才干、有抱负、又与他素来相知的士人,他一律拔用,并不是题干所指的“有才学的穷书生”。

试题详情

(一)(2005年辽宁卷)、(12分,每小题3分)
1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据上文“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在文末)可知,“喻”在这里是“表达、说明”的意思。
【答案】B
1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A项中“为”为表被动;B项中的“于”解释为“对于”;C项中的“只”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中的“以”,前项的“以”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凭借,可译为“由”,后项的“以” 用作介词表目的。答这道题,要注意上下文联系,还要前后句比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信息的筛选能力。①句是说冯道专心读书。⑥句说明“旧朝廷一些士子,不过读了些考场上的华丽辞藻,就去应试,都是窃取公卿的名位,真是何等浅薄、狭隘。”

【答案】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