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8397  8405  8411  8415  8421  8423  8427  8433  8435  8441  8447  8451  8453  8457  8463  8465  8471  8475  8477  8481  8483  8487  8489  8491  8492  8493  8495  8496  8497  8499  8501  8505  8507  8511  8513  8517  8523  8525  8531  8535  8537  8541  8547  8553  8555  8561  8565  8567  8573  8577  8583  8591  447090 

6、姓名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红楼梦》中人物姓名说一说你所领悟到的文化内涵。(4分)

 

勿忘我

――访泰戈尔故居   

⑴鸟儿唱起歌来,婉转而悠长,鸟儿说起话来, 清脆而绕舌。通往西莱达的小路犹如鸟语,蜿蜒细窄绵长。一方又一方水田,一片又一片池塘,知足而宁静。无数的小河小湖,浮云在那里梦游。芒果树将影子留给树下的花草,抖落些阳光的碎屑。一片水田,刚刚收割完毕,但并不孤寂。它默默地躺在那里,望着禾苗从邻居怀里探头探脑。在另一片新绿之中,褐色的田埂像大鲶鱼拱起的脊背。

⑵一段矮墙上,坐着两个白衣人,他们怀抱着琴,吟唱着。我问莎妲芙,“他们是谁,唱的什么?”“当地农民,他们唱的是孟加拉回教诗人拉龙的歌。你知道,拉龙曾住在附近,深受泰戈尔的影响……”

⑶泰戈尔故居占地大约11公顷。三层的楼房建有两层露台。二层的凉台向前伸出,三层的露台更大,上面只有一座类似亭台的房间,房间的尖端犹如一座细小的金字塔。白墙红窗,花园环绕,玫瑰盛开,榕树亭亭如盖。西面一片大池塘,一条碎石路穿过花园,直抵水边。池上石桥一弯,池旁树影婆娑,那是一棵Bokul树,据说是泰戈尔亲手栽种的。

⑷在故居的凉台上,一条小船静静地卧在我的身旁。那条船是一条房船,取了一个和她漂泊的大河同样的名字――博多。从挂在故居底层的照片上,我看到她船头高挑,前舱宽大,上面站着一个人。后舱的木柱撑起倾斜的屋顶,框出许多拱形的门窗,一支桅杆从房顶伸出,却不是向上,而是朝前。房船除了立柱门窗,几不见船屋壁板,坐在里面一定是四面来风。

⑸西莱达的田野画出诗人的仙乡,博多河的流水搅扰着诗人的梦魂。那片池塘怀抱着星星,犹如母亲拥着她的小命芽儿。那棵Bokul树碎花飘落,也飘落着天女口中的香液。在豪雨倾盆、孤灯微弱的夜晚,在那既不想读也不能写的无眠时刻,诗人等待着黑夜退却为森林的隐士,等待着灵性的翅膀再度展开。诗人倾听着洪水与饥荒对话,也倾听着金色花绽开的声音。诗人将假模假式的英文诗歌评论掷向桌面,却让无言的月光流泻出永恒的哲思。和莫扎特一样,无论真实的人生如何,泰戈尔只向世界展现自然和人类最淳朴的美,而这美最具有神性。

⑺这座房子有15个房间,只有一楼挂着照片、画作和手迹的复制品,不多的家具分散在几个房间里,也未标明是否为泰戈尔或家族的遗物。照片中只有三张和本地有关:房子、船屋、还有一张是泰戈尔全家在房前的合影。据说泰戈尔来此8年之后,其家人才从加尔各答过来团聚,估计这合影是在1898年之后拍摄的。

⑻在俄国,我曾走访托尔斯泰庄园,普希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故居,我也曾在罗马排队进入济慈故去的房间。就自然环境而言,只有西莱达的泰戈尔故居能与图拉的托翁庄园媲美。

⑼在西莱达,我自由自在地走着。我走到池塘旁,坐在Bokul树下。那树正开着黄白色的花,细小而清香,人们把这花穿成手环和项链,一个孩子给了我一串,我挂在脖子上。我再次登上顶楼,遥望树海和博多河。我想象着泰戈尔在房船上写《金色的帆船》和《江河集》,在孟加拉的田野里写《收获集》,而在那棵树下写《吉檀迦利》。

⑽太阳斜了,疲倦的光流连在树海上,我依然站在西莱达故居的顶楼上。绿树哼鸣着,似乎那不仅是树的哼鸣,好像有人在唱。细听,果然是水边传来的声音。我跑下楼,胸前的花环跳跃着。沿着碎石路,穿过花园矮墙,歌声越来越近。

⑾歌声来自池塘边。

⑿在闪动着夕阳的池水旁,在那落花飘飘的Bokul树下,一个老人、一个中年人和一个孩子正在弹唱。中年人举起单弦琴,前后摇动,绷出铮铮之音。老人敲着小铜镲,孩子和中年人高声唱着。童音带着村野的稚气,中年人的声音并不浑厚,含着甜味。树影和石桥在水面上流动着。在“守财奴”般的夕阳藏起它的金子之前,人们围坐四周,低头听着,以手拍打着地面。

⒀中年人和孩子继续唱着:“当我的脚印不再印在这条小路上,当我不再在这条河上划船,那时候,你可会记得我?当灰尘布满琴弦,当枝蔓爬满房屋的围墙,当花园成为莽丛,当苔藓环绕着池塘的边缘,那时候,你可会记得我?”

⒁哦,我们怎能忘记你,虽然你“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我们怎会忘记你!你的诗“穿遍广漠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之上留下辙痕”!

[ 注:《吉檀迦利》,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文中所唱歌词、所用诗句都出自泰戈尔诗歌 ]

试题详情

5、综观全文,作者分别从                     这两个角度来说明姓名文化这一遗产已经明显衰落,到了必须抢救并且难以传承的地步。(2分)

试题详情

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        )

A、宗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

B、作者认为现代名字早已无所谓文化,因为它仅仅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符号罢了。

C、作者用“有些孔子的后裔都抛弃了自己应有的辈次”这一现象来说明那个时代阶级斗争的严酷。

D、作者认为过去的秀才或私塾先生他们负起了古代人名文化的传承之责。

E、人名不再成为文化,主要是因为起名不讲究,甚至非常草率。

F、本文围绕姓氏名字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展开,分析了这一文化被遗忘的现状和原因,以警策的语言呼吁必须抢救形式名字文化。

试题详情

3、第八段中作者列举大量名字的用意是                                     (2分)

试题详情

2、  作者认为“人名文化的衰败以至断裂”其原因是(2分)

(1)、                                                                 

(2)、                                                                    

试题详情

1、  第三段中“文化之根”的含义是                          (2分)

试题详情

⑵根据“实验1、3”可知,                                         

⑶试从上述实验中寻找合适数据并通过简单计算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本身的密度无关。

计算过程:

 

 

 

 

试题详情

实验4:把石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6N。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初步结论:

⑴根据“实验1”可知,                                             

试题详情

实验3:把金属块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1N(已知

ρ硫酸铜);

试题详情

实验2:把金属块浸入水中一部分,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6N;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