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农民。‘文革’之前,跟着外婆在湖南乡下长大,在中国传统的儒教伦理.农民非常朴实的真善美环境里长大;青少年时期跟着父母下乡,经历了‘文革’的动荡和苦难。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苦难的,没有尝过苦难的人不会有抱负。有的人会失去理想.信任.信心,人生的一切都被摧毁,有的人则会底气更足。一个艺术家经历‘文革’,就像观看或者参与一部大歌剧,让你看到了一切。当‘文革’结束,这个国家的精英要在废墟上重建理想和文化时,我们多多少少又参与其中,中国最活跃就是这个时期。”.
“我成功的根源,对我而言,就是创造性。但是创造性的来源是非常艰辛的,要全面地学习,也离不开土壤。我觉得自己蛮幸运,一直有很好的土壤。.
“大概是湖南人的缘故。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被教育要有精英文化的抱负,要学文人的气质.气度,这是地域教育的基础。.
22岁时,在中央音乐学院读大二的谭盾暑假一个人憋在教室里,写了他平生第一部交响乐――《离骚》。在这部试图诠释两千年前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里,他动用了很多板鼓.箫等民族乐器,当时这是很出格的事。“我的老师当时很不满意,说你有这么深刻吗?你有这么多牢骚要发吗?后来这部作品得了一个大奖。”他笑开了,微微有点得意。.
胆大妄为,无所拘束,雄心勃勃,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没有什么是不敢做的。这就是谭盾。“湖南人的德行。”他给自己下着定义。.
湖南人德行加上纽约人德行.
4、文章没有过多地描写地域风光,但已显示出西部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壮阔的背景与搏击长空的雄鹰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更加突出了一种面对困难不屈服的精神。.
3、比喻、拟人、反衬。非常逼真而形象地写出了平时所见的鹰的矫健、洒脱的身姿,以此来反衬眼前所见之鹰的丑陋等。.
2、(1)因为对自由和未来的追求与热情,对天空的向往与爱慕,而要付出慢长的艰辛的努力,形象地称之为“苦旅”。(2)有作为是首先要有付出,鹰之所以能够矫健地翱翔于蓝天,是基于它的首先付出。.
答案1、最大的不同是,行走于地面的“鹰”,显得丑陋不堪;翱翔于蓝天的“鹰”,则独具矫健的身姿。两者前后形象的刻画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的目的在于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从而突出了鹰的顽强、坚韧精神。.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