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A是_____________;E是_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
(2)反应①常用于_____________;由H和石灰加水可配制农业上常用的杀虫剂波尔多液,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变化常伴随颜色改变。上述由物质y―E―H(溶液)的过程中,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色;
(4)写化学方程式: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④结束后,从混合物中分离出F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鉴别D溶液和G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3分)常温下,A、B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生活中,F可用作补钙剂。x是氧化物,y是金属。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个别产物略去)。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加热2.22 gCuCO3?Cu(OH)2,使之完全分解,计算剩余固体的质量。
(4)工业上以黄铜矿为原料生产铜时会产生SO2尾气。将SO2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_______处理该尾气一般是将SO2循环制备成H2SO4,用氨水吸收。H2SO4与氨水反应生成的铵盐是一种常见氮肥,该盐是___________ (写化学式或名称)。
CuCO3?Cu(OH)2 2CuO+CO2↑+H2O
反应
CuCO3+2HCl==CuCl2+CO2↑+H2O
仔细查阅上表资料,上述方案最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代码)。
15.(10分)自然界中,铜多存在于矿石中。如:
矿石名称
辉铜矿
孔雀石
黄铜矿
主要成分
Cu2S
CuCO3?Cu(OH)2
CuFeS2
(1)辉铜矿中,铜的质量分数应____________80%(填“>”“ <”或“=”)。
(2)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铜绿[CuCO3?Cu (OH)2]。为了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某同学提出以下三种方案:
Ⅰ.用水洗
Ⅱ.用稀盐酸洗
Ⅲ.加热
溶解性
(
阴离子
阳离子
Cl-
CO32-
Cu2-
不
溶
不
有关
②若地应力增大时,地下水的pH减小,则地下水的酸性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Ⅱ.氢在目前的地震预测中被公认为是一种灵敏元素。
一般认为,地壳中水蒸气和氧化亚铁(FeO)作用会产生氢气和氧化铁(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4.(6分)地震发生的成因很复杂。据部分研究,孕震过程中比较活跃的物质有CO2、氢等。
Ⅰ.地震过程中,在地壳的岩层中碳酸盐受热发生如下反应:
CaCO3==CaO+CO2↑;MgCa(CO3)2==MgO+CaO+2CO2↑
(1)上述两个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类型均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产物均是__________ (填“单质” “化合物”或“有机物”)。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上述两个反应式还应补充__________。
(3)当地应力(压力)增大时,CO2在地下水中溶解度增大,同时使得水的pH发生变化。
①在图中绘出CO2在地下水中随压力由P1变化到P2时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13.(6分)下表中有六种人体必需的元素。
元索名称
钙 钠 钾 铁
元素名称
碘 氟
(1)表中元素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于人体中(填“酸”“碱”或“无机盐”)。
(2)若将表中元素进行简单分类,则碘、氟属于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其中碘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
(3)钙在人体中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的形式存在。其中P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4)人体缺铁会引起__________;为保证铁的摄入量,可选择的食物有__________ (填一种食物名称)。
12.下表是某同学归纳整理的复习资料。其中错误的是 ( )
物质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A
金刚石与石墨
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用途不同
B
不锈钢和焊锡
都是合金
光泽不同,主要成分和性能不同
C
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都属于天然纤维
燃烧现象不同
D
纯碱和熟石灰
都是碱
熟石灰能用于中和酸性土壤,纯碱不能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11.CO2、CH4和氮氧化合物都是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下列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中,不恰当的是 ( )
A.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将欲排放的CO2用化学溶剂吸收
B.禁止制备和使用CH4、N2O等温室气体
C.开发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D.变革能源消耗模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