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分)小丽在实验室里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为方便以后使用,他测定了双氧水的浓度:取
(1)反应放出氧气的质量;
(2)该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
(2)食品都是要按规定检测蛋白质含量。但是,蛋白质太不容易检测,生化学家们就想出个间接检测的办法:因为蛋白质是含氮的,其他营养素不含氨,所以只要测出食品中的含氮量,就可以推算出其中的蛋白质含量。若牛奶中氮元素质量分数≥0.46%,就可以认为蛋白质含量合格。
请计算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并说明不法分子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目的。
29.(5分)2008年下半年发生的毒奶粉事件,是不法分子在牛奶或奶粉中添加了有毒的三聚氰胺而造成的。三聚氰胺化学式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倒扣在水中(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你赞同的预测是_________ (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0分)
28.(6分)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下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27.(9分)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___________。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___________
实验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是将实验三反应前和反应后的二氧化锰进行称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将实验三反应后的溶液倾倒掉。向剩余的固体中继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猜想无色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产生它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可采用上图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③如果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我猜想的气体,我认为气体应从___________端(填“a”或“b”)通入。
26.(10分)老师从实验桌上拿出两瓶常用的但标签已经模糊不清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①此气体是什么物质?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猜想
验证猜想的实验步骤(2分)
现象及结论(2分)
我认为此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
产生此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想制取该气体,发生装置将选取下图中的___________ (填序号,以下同)收集装置选取___________。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中,加入1/3体积的水后,迅速拧上瓶盖并震荡,现象是____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装置的水槽内盛有澄清石灰水,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用钟罩将其扣在水槽内。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至少写出三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在火灾逃生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