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A.学校活动场所 B.校外活动场所 C.家庭活动场所
2.
A.创新型国家 B.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
A.
B.
C.
D.
7.法国启蒙思想家中主张有开明君主执政的代表人物是( )
A.但丁
B.莎士比亚
C.伏尔泰
D.列夫?托尔斯泰
8.1861年,实行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是( )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俄国
9.现代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是
“瓦特”,这是为了纪念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英国机械师瓦特。他的成就是( )
A.发明“珍妮机”
B.改进蒸汽机
C.发明过火车机车
D.设计内燃机
10.
A.卡尔?本茨
B.达尔文
C.爱迪生
D.莱特
11.目前南京市中小学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这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种技术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 )
A.航天技术
B.原子能
C.生物工程
D.计算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据此回答第12-14题。
12.右图反映的情景与《凡尔赛和约》中哪一项规定有关 ( )
A.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B.不许德国拥有空军
C.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D.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3.“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
A.苏联解体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科索沃战争
14.当今世界,莫以大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试图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这个国家是( )
A.俄罗斯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15.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到:“(苏联人民取得之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战
D.攻克柏林战役
16.1945年的某一天,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重型战舰“密苏里号”甲板上,日本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天是( )
A.
17.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目前由欧洲国家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是( )
A.国际联盟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七十七国集团
18.历史上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之称。这颗“宝石”脱离英国殖民地统治获得独立的领导人是( )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尼赫鲁
D.纳赛尔
19.二战后至今,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哪两方的冲突( )
A.美国与巴基斯坦
B.印度和巴基斯坦
C.以色列和美国
D.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20.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中美建交
C.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中日邦交正常化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3)材料二所描述的经济大危机首先爆发于哪一个国家?(1分)
(4)材料三中罗斯福提及的“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1分)
(5)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1分)
14.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什么体系?(2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哪两个国家为首的两极格局?(2分)
(3)“冷战”政策的表现有哪些?(3分)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分)
(5)你怎样认识当今正在变化的世界格局?(2分)
材料: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合成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入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技术革命群体化,电子计算机技术是核心,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一种技术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科技社会化,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产生了大规模、多学科的有机配合和国家的统一组织、规划和投资;发展进程高速化,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22、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1)图中情景发生在哪一朝代?(2分)
(2)他们考试时的答卷是什么文体?(2分)
(3)科举制度完善于什么时候?(2分)
(4)科举制度有何历史作用?(2分)
(5)有人说:“文革”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废除高考,是对科举制流毒的彻底批判。你认为这一说法是否正确?(1分)轻简述理由(1分)
(答案只能写在方格中,一格一字,不准超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