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人教课标七年级版 2009-2010学年 第5期 总第161期 人教课标版 题型:048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
1.解释语段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耻( ) 识( ) 尝( ) 益(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上述语段中的原句进行填空。
(1)讲述“躬身实践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他给后人留下了“启发式”、“举一反三”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关于一位历史名人的对联,请根据对联写出他的名字。
对联:
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
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这位历史名人是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素质教育新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题型:022
《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固定为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请看看《论语》中的下列语句各是什么成语的原型。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内自省焉。”( )
(2)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4)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
(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中华题王 语文 七年级上 (新课标苏教版) 新课标苏教版 题型:043
《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固定为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请看《论语》中的下列语句各是什么成语的原型。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2)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4)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
(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思而不学则殆 (2)学而不厌 (3)不愤不启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C. 必有我师焉 不可亵玩焉 D. 有朋自远方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3..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 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2分)
5..用原文填空。(2分)
(1)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__________ 。
6..相关内容链接。(4分)
(1)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2分)
子 曰 德 之 不 修 学 之 不 讲 闻 义 不 能 从 不 善 不 能 改 是 吾 忧 也
(2)③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赤峰卷)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思而不学则殆 (2)学而不厌 (3)不愤不启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C. 必有我师焉 不可亵玩焉 D. 有朋自远方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3..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 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2分)
5..用原文填空。(2分)
(1)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__________ 。
6..相关内容链接。(4分)
(1)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2分)
子 曰 德 之 不 修 学 之 不 讲 闻 义 不 能 从 不 善 不 能 改 是 吾 忧 也
(2)③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思而不学则殆 (2)学而不厌 (3)不愤不启
1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C. 必有我师焉 不可亵玩焉 D. 有朋自远方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17.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8. 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2分)
19.用原文填空。(2分)
(1)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
“ , 。”
(2)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西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