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22、半命题作文:有了              就会               (请补全题目,按要求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22、略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半命题作文:有了              就会               (请补全题目,按要求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上海市宝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6分)
这样的中国人
⑴今天的日本,最美丽的旅游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一个世俗,一个出尘。
⑵但如果没有梁思成,早就没有京都,也没有奈良了。
⑶ 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以免盟军轰炸时误加损伤。这份材料,是梁思成历尽心血完成的。
⑷但梁思成希望美军能将另外两个不在中国的城市也排除在轰炸目标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⑸ 1932年,上海淞沪会战中,十九路军抗敌的前线,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年轻炮兵军官在激战中因无医无药殉于阵中。这个年轻的炮兵军官就是梁思成的亲弟弟梁思忠。
⑹ 1941年,在成都,日军利用恶劣天气,以诡异的云上飞行方式奇袭中国空军双流基地,一个中国飞行员不顾日机的轰炸扫射,冒死登机,起飞迎战,在跑道尽头未及拉起就被击中,壮烈殉国。3年后,林徽因依然为这个战死的中国飞行员写了一首哀婉的长诗,叫做《哭三弟恒》。这个中国飞行员,就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
⑺因国恨家仇,梁思成先生从不与日本人交往。在长沙大轰炸的烈火中,谦谦君子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有一天我会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当梁思成提出保护京都和奈良时,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决定,也超出了他的工作范围。但是,他依然这样做了,而且并不是临时起意而已。他的弟子罗哲文这样记载他们从事这项工作时候的情景:他们住在重庆上清寺中央研究院……每天,梁先生拿过来一些图纸,让罗哲文根据他事先用铅笔标出的符号,再用绘图仪器绘成正规的地图。罗哲文虽然没有详问图纸的内容,但大体可以看出,地图上许多属于日本占领区的范围。而梁先生用铅笔标出的,都是古城、古镇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还有一些地图甚至不是中国的。当时罗哲文虽然没有仔细加以辨识,但有两处他是深有印象的,那就是日本的古城京都和奈良。梁思成这样解释他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⑼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迂腐。而我胸中分明有另一种感觉,那就是——高贵。高贵到野兽也无法夺去他胸中的仁爱与责任。
⑽至今,依然有日本人认为当年侵略中国,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那么,有梁先生这样的中国人,就是在无言地告诉后人,日本人那时是在戕害一个怎样高贵的民族。
⑾这一瞬间,我方才感到,林徽因选择的梁思成,是怎样的一个男人。梁思成,是那种胸中真正容有大海的男人。谁能看到这片大海,谁才能配得上梁思成。
⑿有人问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幸福吗?
⒀我不知道。
⒁我只知道在抗战中,他们曾共同守在贫穷的李庄。那时,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降到47公斤;那时,林徽因在日日咯血的生死线上挣扎,“几个月的时间就毁灭了她曾经有过的美丽”。那是真正的受难,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日伴随他们的是臭虫和油灯。
⒂然而,当外国友人邀请他们定居美国的时候,这一对苦难中的人拒绝了。他们说,                   
⒃林徽因在回答“日本人来了怎么办”这句话时,平静而言:“门外不就是扬子江么?”
⒄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于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1945年,盟军不得不做出对其进行轰炸的准备。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标明详细文物地点的地图。
⒅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徽因。
⒆当抗战胜利的时候,人们才知道,他们竟然在李庄写出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两个人那时每天为了这部书工作到夜半,竟然“欲罢不能”。(选文有删改)【相关链接】①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②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
【小题1】 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⑻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但是B.而且C.所以D.那么
【小题2】从叙述顺序来看,第⑸、⑹段都属于插叙,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1)          ;(2)       (4分)
【小题3】 第⒆段中的两个加线词语“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小题4】 第⑺、⒃段中两处画线句都运用了        描写,分别包含他们怎样的心理或情感?
(1)              ;(2)              (5分)
【小题5】 文中的梁思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4分)
【小题6】 结合上下文,合理想像,补写第⒂段“他们说”的内容。(80字左右)(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
闲话膏方 周端
①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加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膏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强身与疗疾相结合,疗效明显,服用方便的中医特种保健品,乃我国传统医药学之瑰宝。
②膏方有着悠久历史。我国现存最早医方书——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考古发现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膏方的记载,如肪膏、脂膏、彘膏等,所治病症多为外伤。战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保存11个方,其中包括2个膏方。
③唐宋时期,朝廷开始重视并组织编写医方药书,使中医膏方的加工和应用逐渐发展。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膏方制剂有水煎去渣,取汁,浓缩及内服的特征。明清时期,中医膏方上至宫廷御用下至民间,纷纷用于滋补养生,促进膏方完善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数量大大增加,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④近代,                    。如《张聿青医案》非常强调要针对病人的体质与病因,因人、因病而施,这种观点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又如《丁甘仁医案》中列举了大量使用膏方的案例,几乎每个案例都有对服用膏方者的具体体质和病因的分析,配方也更加复杂和细致。
⑤膏方的作用涵盖补虚和疗疾两方面。其药物组方有别于单纯“强身健体”的方法,也有别于一般“补品”,强调根据个体差异立法组方,合理配伍扶正药与祛邪药之间的比例和轻重,讲究“固本清源,攻守适宜”,“阴平阳秘,以衡为补”,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⑥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要求增加;而生活压力过大、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缺少运动等,使亚健康状态者增多。疾病谱改变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这些因素让膏方在现代获得更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⑦目前,开展膏方工作的医院越来越多,各地膏方节、膏方论坛开展得有声有色,膏方培训班举办越来越好,出版膏方专著越来越多。现代膏方发展速度惊人,尤其在南方地区,膏方为广大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如江苏、上海等地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2011年上海使用膏方近30万料。
⑧膏方在增强人民体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国内膏方市场一哄而上的现象令人担忧。有些医院为了谋求经济利益,一味追求膏方数量及门诊量,不惜牺牲膏方质量。
⑨此外,目前膏方开方医师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各级部门专家培训不到位,能开好膏方的专家明显不足。而膏方的生产也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以至膏方的生产良莠不齐,一些专家甚至表示,现在膏方的合格率不会超过50%。
⑩为使膏方健康有序发展,要□□制定出《膏方应用规范》、《膏方生产监督规范》等一系列标准。各地区应□□建立医院及开膏方的医生准入制度,建立加工单位准入制,□□加强膏方生产各环节监督,□□开展专家培训,对开方医生规范考核。
(摘自文汇报 有删改)
【小题1】根据第①段内容,膏方的制作方法是:                           。(3分)
【小题2】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根据此段内容,横线上填写的句子应该是下面的第    句,理由是                                          。(5分)
(1)膏方的配方更加复杂而细致
(2)膏方的配方更注重针对性
【小题3】第⑧段中划线词“有些”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小题4】第⑩段四处□□中依次应该填入的词语是    (3分)

A.尽快逐步严格广泛
B.严格尽快全面逐步
C.立即全面尽快广泛
D.严格全面逐步尽快
【小题5】文章第②-⑨段依次介绍了膏方的历史、                     。(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

闲话膏方 周端

①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加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膏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强身与疗疾相结合,疗效明显,服用方便的中医特种保健品,乃我国传统医药学之瑰宝。

②膏方有着悠久历史。我国现存最早医方书——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考古发现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膏方的记载,如肪膏、脂膏、彘膏等,所治病症多为外伤。战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保存11个方,其中包括2个膏方。

③唐宋时期,朝廷开始重视并组织编写医方药书,使中医膏方的加工和应用逐渐发展。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膏方制剂有水煎去渣,取汁,浓缩及内服的特征。明清时期,中医膏方上至宫廷御用下至民间,纷纷用于滋补养生,促进膏方完善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数量大大增加,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④近代,                    。如《张聿青医案》非常强调要针对病人的体质与病因,因人、因病而施,这种观点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又如《丁甘仁医案》中列举了大量使用膏方的案例,几乎每个案例都有对服用膏方者的具体体质和病因的分析,配方也更加复杂和细致。

⑤膏方的作用涵盖补虚和疗疾两方面。其药物组方有别于单纯“强身健体”的方法,也有别于一般“补品”,强调根据个体差异立法组方,合理配伍扶正药与祛邪药之间的比例和轻重,讲究“固本清源,攻守适宜”,“阴平阳秘,以衡为补”,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⑥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要求增加;而生活压力过大、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缺少运动等,使亚健康状态者增多。疾病谱改变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这些因素让膏方在现代获得更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⑦目前,开展膏方工作的医院越来越多,各地膏方节、膏方论坛开展得有声有色,膏方培训班举办越来越好,出版膏方专著越来越多。现代膏方发展速度惊人,尤其在南方地区,膏方为广大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如江苏、上海等地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2011年上海使用膏方近30万料。

⑧膏方在增强人民体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国内膏方市场一哄而上的现象令人担忧。有些医院为了谋求经济利益,一味追求膏方数量及门诊量,不惜牺牲膏方质量。

⑨此外,目前膏方开方医师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各级部门专家培训不到位,能开好膏方的专家明显不足。而膏方的生产也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以至膏方的生产良莠不齐,一些专家甚至表示,现在膏方的合格率不会超过50%。

⑩为使膏方健康有序发展,要□□制定出《膏方应用规范》、《膏方生产监督规范》等一系列标准。各地区应□□建立医院及开膏方的医生准入制度,建立加工单位准入制,□□加强膏方生产各环节监督,□□开展专家培训,对开方医生规范考核。

(摘自文汇报 有删改)

1.根据第①段内容,膏方的制作方法是:                           。(3分)

2.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根据此段内容,横线上填写的句子应该是下面的第    句,理由是                                          。(5分)

(1)膏方的配方更加复杂而细致

(2)膏方的配方更注重针对性

3.第⑧段中划线词“有些”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4.第⑩段四处□□中依次应该填入的词语是    (3分)

A.尽快逐步严格广泛

B.严格尽快全面逐步

C.立即全面尽快广泛

D.严格全面逐步尽快

5.文章第②-⑨段依次介绍了膏方的历史、                     。(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上海市宝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6分)

这样的中国人

⑴今天的日本,最美丽的旅游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一个世俗,一个出尘。

⑵但如果没有梁思成,早就没有京都,也没有奈良了。

⑶ 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以免盟军轰炸时误加损伤。这份材料,是梁思成历尽心血完成的。

⑷但梁思成希望美军能将另外两个不在中国的城市也排除在轰炸目标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⑸ 1932年,上海淞沪会战中,十九路军抗敌的前线,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年轻炮兵军官在激战中因无医无药殉于阵中。这个年轻的炮兵军官就是梁思成的亲弟弟梁思忠。

⑹ 1941年,在成都,日军利用恶劣天气,以诡异的云上飞行方式奇袭中国空军双流基地,一个中国飞行员不顾日机的轰炸扫射,冒死登机,起飞迎战,在跑道尽头未及拉起就被击中,壮烈殉国。3年后,林徽因依然为这个战死的中国飞行员写了一首哀婉的长诗,叫做《哭三弟恒》。这个中国飞行员,就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

⑺因国恨家仇,梁思成先生从不与日本人交往。在长沙大轰炸的烈火中,谦谦君子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有一天我会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当梁思成提出保护京都和奈良时,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决定,也超出了他的工作范围。但是,他依然这样做了,而且并不是临时起意而已。他的弟子罗哲文这样记载他们从事这项工作时候的情景:他们住在重庆上清寺中央研究院……每天,梁先生拿过来一些图纸,让罗哲文根据他事先用铅笔标出的符号,再用绘图仪器绘成正规的地图。罗哲文虽然没有详问图纸的内容,但大体可以看出,地图上许多属于日本占领区的范围。而梁先生用铅笔标出的,都是古城、古镇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还有一些地图甚至不是中国的。当时罗哲文虽然没有仔细加以辨识,但有两处他是深有印象的,那就是日本的古城京都和奈良。梁思成这样解释他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⑼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迂腐。而我胸中分明有另一种感觉,那就是——高贵。高贵到野兽也无法夺去他胸中的仁爱与责任。

⑽至今,依然有日本人认为当年侵略中国,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那么,有梁先生这样的中国人,就是在无言地告诉后人,日本人那时是在戕害一个怎样高贵的民族。

⑾这一瞬间,我方才感到,林徽因选择的梁思成,是怎样的一个男人。梁思成,是那种胸中真正容有大海的男人。谁能看到这片大海,谁才能配得上梁思成。

⑿有人问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幸福吗?

⒀我不知道。

⒁我只知道在抗战中,他们曾共同守在贫穷的李庄。那时,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降到47公斤;那时,林徽因在日日咯血的生死线上挣扎,“几个月的时间就毁灭了她曾经有过的美丽”。那是真正的受难,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日伴随他们的是臭虫和油灯。

⒂然而,当外国友人邀请他们定居美国的时候,这一对苦难中的人拒绝了。他们说,                   

⒃林徽因在回答“日本人来了怎么办”这句话时,平静而言:“门外不就是扬子江么?”

⒄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于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1945年,盟军不得不做出对其进行轰炸的准备。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标明详细文物地点的地图。

⒅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徽因。

⒆当抗战胜利的时候,人们才知道,他们竟然在李庄写出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两个人那时每天为了这部书工作到夜半,竟然“欲罢不能”。(选文有删改)【相关链接】①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②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

1. 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⑻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但是             B.而且             C.所以             D.那么

2.从叙述顺序来看,第⑸、⑹段都属于插叙,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1)          ;(2)       (4分)

3. 第⒆段中的两个加线词语“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4. 第⑺、⒃段中两处画线句都运用了        描写,分别包含他们怎样的心理或情感?

(1)              ;(2)              (5分)

5. 文中的梁思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4分)

6. 结合上下文,合理想像,补写第⒂段“他们说”的内容。(80字左右)(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0分)

闲话膏方

周端

①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加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膏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强身与疗疾相结合,疗效明显,服用方便的中医特种保健品,乃我国传统医药学之瑰宝。

②膏方有着悠久历史。我国现存最早医方书——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考古发现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膏方的记载,如肪膏、脂膏、彘膏等,所治病症多为外伤。战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保存11个方,其中包括2个膏方。

③唐宋时期,朝廷开始重视并组织编写医方药书,使中医膏方的加工和应用逐渐发展。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膏方制剂有水煎去渣,取汁,浓缩及内服的特征。明清时期,中医膏方上至宫廷御用下至民间,纷纷用于滋补养生,促进膏方完善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数量大大增加,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④近代,                     。如《张聿青医案》非常强调要针对病人的体质与病因,因人、因病而施,这种观点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又如《丁甘仁医案》中列举了大量使用膏方的案例,几乎每个案例都有对服用膏方者的具体体质和病因的分析,配方也更加复杂和细致。

⑤膏方的作用涵盖补虚和疗疾两方面。其药物组方有别于单纯“强身健体”的方法,也有别于一般“补品”,强调根据个体差异立法组方,合理配伍扶正药与祛邪药之间的比例和轻重,讲究“固本清源,攻守适宜”,“阴平阳秘,以衡为补”,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⑥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要求增加;而生活压力过大、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缺少运动等,使亚健康状态者增多。疾病谱改变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这些因素让膏方在现代获得更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⑦目前,开展膏方工作的医院越来越多,各地膏方节、膏方论坛开展得有声有色,膏方培训班举办越来越好,出版膏方专著越来越多。现代膏方发展速度惊人,尤其在南方地区,膏方为广大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如江苏、上海等地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2011年上海使用膏方近30万料。

⑧膏方在增强人民体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国内膏方市场一哄而上的现象令人担忧。有些医院为了谋求经济利益,一味追求膏方数量及门诊量,不惜牺牲膏方质量。

⑨此外,目前膏方开方医师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各级部门专家培训不到位,能开好膏方的专家明显不足。而膏方的生产也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以至膏方的生产良莠不齐,一些专家甚至表示,现在膏方的合格率不会超过50%。

⑩为使膏方健康有序发展,要□□制定出《膏方应用规范》、《膏方生产监督规范》等一系列标准。各地区应□□建立医院及开膏方的医生准入制度,建立加工单位准入制,□□加强膏方生产各环节监督,□□开展专家培训,对开方医生规范考核。

(摘自文汇报 有删改)    

16.根据第①段内容,膏方的制作方法是:                                        

                                   。(3分)

17.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根据此段内容,横线上填写的句子应该是下面的第     句,理由是                                           。(5分)

(1)膏方的配方更加复杂而细致    (2)膏方的配方更注重针对性

18.第⑧段中加点词“有些”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19.第⑩段四处□□中依次应该填入的词语是     (3分)

A. 尽快  逐步   严格  广泛     B. 严格   尽快   全面  逐步

C. 立即  全面   尽快  广泛     D. 严格   全面   逐步  尽快

20.文章第②-⑨段依次介绍了膏方的历史、                       。(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度重庆一中下学期初一3月月考语文卷 题型:作文题

写作(从两个题目中选一个写作)(55分)  

1.半命题作文

要求:①不得抄袭;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书写工整,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校名、

班名、人名。

是菁菁校园陪我们走过一段成长的坎坷,是寒窗相伴我们积蓄一段生命的升华。蓦然回首间,我们的时

空里又增添了无限的精彩与感慨。青春的河畔有我们和师友且行且吟且回首,定有精彩的文字慰藉我们的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我曾走过”(请在横线处用与校园生活相关的内容补全后写作)

2.材料作文

材料一:普希金说“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材料二: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材料三:伏尔泰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要求:认真阅读上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校园生活,自选角度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感情真挚,书写工整,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校名、班名、人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边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
《人民日报》评论员
       ①5月19日至5月21日,长歌当哭,时间见证一个民族的哀伤。
       ②自“5·12”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汶川时间便以血泪生死来凝记,国人心情亦因大痛大悲而淤积。三天哀悼,让悲痛得以表达,也让坚忍得以持续。雪域高原、边陲海疆,繁华都市、偏僻县乡,汶川成为亿万中国人血脉同搏、泪水涌动之所在。13亿中国人以共同的悲伤共度刻骨铭心的瞬间,让罹难者生命在国家记忆里永存。
       ③这三天里,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举国同悲的恣肆泪水,更是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汶川不哭”,“中国加油”,大地震中穿越生死的深情呼唤,哀悼日里高亢悲壮的激昂呐喊,当是我们哀思过后凝聚力量的信心和源泉。而这一切,是进步的中国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发展的中国在人文精神上的回归,是历经磨难的中国在民族复兴征途上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④汶川作证,这一刻国家与人民同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大震之后,党和政府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感天动地的举国大救援。第一时间公布信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开放国际救援队进入灾区,设立哀悼日降半旗祭奠平民……对人民负责、对生命敬畏、对世界开放,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进步,让世界看到一个坚强自信、开放透明、以人为本的中国。
       ⑤汶川作证,这一刻爱心与希望同在。日继之夜,生继之死。在这场新世纪以来死伤最为严重的地震灾难中,呈现于世界眼前的,不只是哀伤,更有生死瞬间的人性光辉。即使在死亡阴影笼罩的日子,那些爱与献身的故事仍给人以温暖的慰藉。父母张开双臂把生的机会留给孩子,老师俯身低首支撑生命的港湾……废墟下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
       ⑥汶川作证,这一刻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同在。当家国受灾,同胞有难,亿万国人的集体道德感和现代公民意识被勃然唤醒。民间抢险突击队日夜兼程驰援灾区,救灾志愿者不避艰险奔赴一线,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守望相助,10天10夜中华大地纵横千里的爱的足迹,让我们看到公民精神的成长、国民意识的重塑。
       ⑦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给国家新期待,给民族新精神,给公民新责任,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而言,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⑧希望与中国同在!                                                        (选自2008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1.本文是作者针对2008年5月哪一件事发表的评论?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一句话是对标题“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最好的阐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你当时的所闻所见,谈谈你对第③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说“废墟下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请以父母、老师和学生为对
     象各举一个事例证明。
     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11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X Kb1. Co m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13.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什么妙处?(2分)

14.根据提示,将方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

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                      → 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


线索二: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                      →

15.联系语境,品析下列句子和加点的词语。(4分)

①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

16.第⑧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加点字“泪”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         

之情,又有         之情。(2分)

17.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中“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一句的理解。(3分)

18.本文与《紫藤萝瀑布》在主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写作(从两个题目中选一个写作)(55分) 

1.半命题作文

要求:①不得抄袭;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书写工整,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校名、

班名、人名。

是菁菁校园陪我们走过一段成长的坎坷,是寒窗相伴我们积蓄一段生命的升华。蓦然回首间,我们的时

空里又增添了无限的精彩与感慨。青春的河畔有我们和师友且行且吟且回首,定有精彩的文字慰藉我们的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我曾走过”(请在横线处用与校园生活相关的内容补全后写作)

2.材料作文

材料一:普希金说“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材料二: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材料三:伏尔泰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要求:认真阅读上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校园生活,自选角度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感情真挚,书写工整,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校名、班名、人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