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属于“唐宋八大家”。
B.《芦花荡》一文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C.《望岳》《行壕吏》《渡荆门送别》都是杜甫写的诗歌。
D.雨果,英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属于“唐宋八大家”。
B.《芦花荡》一文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C.《望岳》《行壕吏》《渡荆门送别》都是杜甫写的诗歌。
D.雨果,英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安徽省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14-17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
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B、急湍甚箭 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C.好鸟相鸣 相鸣:相互鸣叫。
D、千转不穷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15.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 俱:都。
B、觉见卧闻,俱用精神 用:使用。
C、以侯夫观人风者得焉 以:用来。
D、策之不以其道 以:按照。
16.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 译文:(船)随着江流飘荡。
B、嘤嘤成韵 译文: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C、望峰息心 译文: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心就会想去栖息。
D、窥谷忘反 译文: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7.下面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描述行旅抒发自己心志的一封信,属山水小品, 是骈文文中少有的佳作。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八个字是全文的纲,“奇”“异”二字高度概括了自富
阳至桐庐间山水的特点。
C、“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作者以动写静,给本来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
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表现了作者获得功名后
在大自然中陶醉的心情。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理解。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成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各句停顿标示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下面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作者孟子,名轲,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B.本文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C.文章通过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述,强调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的重要性。
D.本文据事论理,分析透辟,又多用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君子”是指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文中的“道”指的是_____________。
(6)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是“人和”;《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取信于民,你认为二者有没有矛盾?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理解。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成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1)下列各句停顿标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B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C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D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
2)下面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兵革非不坚利也 |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B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②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
C .①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
②环滁皆山也 |
D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 |
②攻亲戚之所畔 |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作者孟子,名轲,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B
.本文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C
.文章通过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述,强调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的重要性。D
.本文据事论理,分析透辟,又多用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君子”是指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文中的“道”指的是_____________。(
6)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是“人和”;《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取信于民,你认为二者有没有矛盾?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