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7、请写出表达送别之情的两句古诗。                                   

7、答案示例: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请写出表达送别之情的两句古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22

请写出表达送别之情的两句古诗。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湖北省模拟题 题型:默写题

古诗词名句填写。
1.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4.《竹里馆》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题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你写出一句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克强在澳大利亚工商界午餐会上的演讲时,用“相知无远近,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两国之间深厚情谊及友好合作关系的心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古诗文阅读(24分)
【甲】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                     凿壁偷光
匡衡①,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ài达到)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③大姓④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其言与之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②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③邑人,同乡人。④大姓,有钱的大户人家。⑤佣作,被雇佣劳作。)
小题1:(2分)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无从书以观言行一B.慕圣贤之道多弊少
C.又无硕师名人与游D.未尝稍降色婉言
小题2:(2分)下面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弗怠之:代词,指代抄书
B.遇其叱咄或:或者
C.俟欣悦其:代词,指老师
D.中有足乐者以:因为
小题3:(2分)下列对【甲】诗赏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对月怀人,表达政治上失意、思念兄弟的抑郁惆怅之情。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直接描写的月光的移动,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现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豁达开朗的心理变化。
D.全词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表达了词人对月怀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小题4:(2分)下列对【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常常向藏书之家借书来抄。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礼节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小题5:(2分)下面对【丙】文《凿壁偷光》理解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衡乃穿壁引其光”一句是说匡衡就穿过墙壁引来了邻居家的亮光。
B.“主人怪问衡”一句中“怪”可理解为“感到奇怪”。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一句可翻译为“(我)想读遍您家里所有的书。”
D.本文讲叙了匡衡凿壁偷光、佣作只求书两则的故事。
小题6:(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只画两处)
主 人 感 其 言 与 之 书 遂 成 大 学。
小题7:(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
小题1:请你结合想象描写诗歌颔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
                                                                             
小题2:请你选取合适的角度对划线的诗句进行赏析。(2分)
                                                                            
小题3:请结合诗歌最后两句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默写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3分)
【小题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小题2】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实践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抱负。(《岳阳楼记》)
【小题4】诵读诗文,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流。周敦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坚守高尚节操。
【小题5】今年四月,浙江一位老人捐献出的眼角膜让两位盲人重见光明。老人的这种精神正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小题6】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以鸟儿的活动来展示初春活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面对离别,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为归京的友人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名句名篇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3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实践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抱负。(《岳阳楼记》)

4.诵读诗文,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流。周敦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坚守高尚节操。

5.今年四月,浙江一位老人捐献出的眼角膜让两位盲人重见光明。老人的这种精神正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6.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以鸟儿的活动来展示初春活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面对离别,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为归京的友人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名句名篇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3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实践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抱负。(《岳阳楼记》)

4.诵读诗文,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流。周敦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坚守高尚节操。

5.今年四月,浙江一位老人捐献出的眼角膜让两位盲人重见光明。老人的这种精神正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6.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以鸟儿的活动来展示初春活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面对离别,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为归京的友人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佑伉
  诗歌,是用有节奏有韵律的高度概括的语言,来表现生活抒发感情的。而抒发感情,往往要借助于意象烘托特定的意境,这就要求诗也要讲究色彩的运用、颜色的对照、光线的变化,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色彩感,以形成色调鲜明的意境美。
  自古以来,诗歌就有用色彩描写、塑造意象表达感情的传统。《诗经》中就有“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何草不黄”等句子。唐诗用色彩营造意境,表情达意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李白“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那么,诗又是如何运用色彩塑造意象、烘托意境的呢?
  我们知道,运用于文学作品中的色彩已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界色彩,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的色彩语言,它往往由表示色彩的词语和表示富有色彩的事物的词语组成,如“红花”“碧波”等。秦观在《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中连用两组色彩,黄嘴啄红花,黑尾点绿波,色彩分明,搭配和谐,不仅能在直观上引起读者对色彩的联想,而且进一步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从这首词中我们也可看出词人用色很注意搭配,使各种意象彼此烘托,互相映衬,这也是许多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如杜甫“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鲜明的画面,给人以艺术的享受。除了黑白、明暗对比,古诗词中常常有红(暖)绿(冷)两色的映衬,如“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欧阳修《丰乐亭游春》)、“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等。这些作者或以“红”衬“绿”,使“绿”更为突出;或以“绿”托“红”,使红更加耀眼;或红绿互相映衬,形象鲜明,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有的诗人用同一色调,但有深浅浓淡的变化,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融淡黄入深黄,蝴蝶和花浑然一体。
  也有诗人所写诗词全篇用色彩勾画背景,使诗的境界更为广阔,色调更加鲜明。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一开始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料地用梨花比喻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一幅雪景图。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愁云惨淡的天空,纷纷扬扬的飞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和谐而又美丽,真是独树一帜。
  还有的诗全篇只写景物,不用颜色词,但由于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可在总体上形成某种色调,因而也具有较强的色彩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清泉”“石上”的形态、色泽易于让人产生联想: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泻在松林上,清清的泉水漫过磐石淙淙地流着……一幅淡雅朦胧的山水画尽在眼前。再如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景观构成一种苍茫的画面,画出了广阔无垠的草原意境。
  从色彩美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美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1.仔细阅读第一段,请回答:诗歌语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简要回答诗歌运用色彩语言塑造意象、烘托意境,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二段所列举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诗人的名句,以诗的色彩语言分别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揣摩北朝民歌《敕勒歌》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色彩语言的运用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友情提示】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3分)
小题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小题2: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实践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抱负。(《岳阳楼记》)
小题4:诵读诗文,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流。周敦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坚守高尚节操。
小题5:今年四月,浙江一位老人捐献出的眼角膜让两位盲人重见光明。老人的这种精神正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小题6: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以鸟儿的活动来展示初春活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面对离别,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为归京的友人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