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9、《登飞来峰》中从自然角度说站得越高就望得越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登飞来峰》中从自然角度说站得越高就望得越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试卷第18册九年级下学期用 北京课改版 题型:048

阅读《下三叠泉》,完成下列题。

下三叠泉

  ①多奇怪,竟然是一直往下走。

  ②参差不齐的石阶,夹在突兀嶙峋的峭壁之中,朝望不见底的深谷延伸,两边时而钻出一株已被无数路人摸得________(A.光亮  B.油滑  C.光滑)了的树干。飘忽不定的雾气,在密密的林间回荡,只听得那一路召唤我们的山泉,在不远的石壁后、溪涧里的哗响,却总也走不到头,总也不见这座名山中最最吸引人的所在——三叠泉。

  ③过了观瀑亭,石阶便几乎是垂直朝下。它们险峻陡峭,不时变换方向,形成重叠的“之”字形,铺向谷底。无论远来的游客怎样在这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中途,气喘吁吁地抱怨这艰难的旅程,咒骂那不肯轻易露面的庐山水神,石阶总是默然无语,执拗地要把人带到四面是万丈悬崖的深涧中去。

  ④我知道,退路是绝没有的。

  ⑤回到观瀑亭去,便只能远远地欣赏三叠泉的雄姿,没有银河飞泻的快感,没有水珠迸溅的凉意,就像欣赏一幅风景画。看风景画,又何必千里迢迢来庐山呢?

  ⑥庐山人说:“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

  ⑦既然已经出征,又干吗找退路呢?

  ⑧可我仍然觉得奇怪,我到过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无一不是先向上攀登,向上走,才有蓝天、白云、山峰、雄鹰……

  ⑨只有这三叠泉,一个劲朝下、朝下,望不见天顶,只有冉冉云雾,________(A.弥散  B.弥漫  C.笼罩)在我脚下,将我轻轻包围、淹没……

  ⑩“人们不大容易相信,获取最宝贵的东西有时并不在山顶,是吗?”我问同行的一位年轻的旅伴。

  “三年前我们曾去三叠泉,就是从石壁上爬下去的。”他指着对面的绝壁说。

  我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从绝壁上寻找三叠泉,自然是没有退路的。他们也是走到走不下去时,才自己辟出一条路来……

  我们终于走进那幅凝固的画中来了。沐浴在霏霏雨雾之中,顿觉清凉。默默倾听那奔腾不息的山泉无穷尽的喧嚣,细细体味这山、泉、林、雾终成一体的庐山,在众山之中独一无二的含蓄美,似又寻到了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庐山的真面目。

  这罕见的三级瀑布,必是集几千年日月之精华,才蕴涵了如此巨大的力量和魄力从高山之巅一跃而下,完成这等雄伟的壮举。我仰望这百丈银练,觉得自己变渺小了………而这种感受,却只有走了那么险陡的一段“下坡路”,站在峡谷涧底才会得到的。

  如果按原路回去,便一直是朝上走。真奇怪,回路是向上的……

(1)

请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  )  固(  )  喧(  )  溅(  )

(2)

根据文意从第②段和第⑨段的括号中为空白处选填恰当的词。

________了的树干(A.光亮  B.油滑  C.光滑)

________在我脚下(A.弥散  B.弥漫  C.笼罩)

(3)

段中加粗的“那幅凝固的画”有什么特点?(限用文中词语回答,不超过12个字,标点不计字数)

(4)

对选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文中引用庐山人说的话“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作用是揭示了庐山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三叠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探寻三叠泉的决心和勇气。

B.

第③段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石阶描写得生动传神,既突出了石阶的“默然”“执拗”的特点,又和游人的抱怨、咒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

作者游览三叠泉,途经参差不齐的石阶——观瀑亭——垂直石阶——观瀑亭——三叠泉。

D.

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三叠泉的经过和感受,景中有情,情中寓理,含蓄深刻,别具一格。

(5)

庐山瀑布闻名遐迩,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写有《望庐山瀑布》,其中含有“银河飞泻”意境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书法大地的胸怀

赵士英

①北京城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发展迅速。无须经意,任其俯、仰、平视的一瞥,就会时不时地让你拥有意想不到的新奇——

②才几天没出门,忽一夜春雨后的新笋高楼毫不客气地矗挡你的面前;

③明月皓洁刚刚还羞涩地不舍隐去,俯首又唤来一片洒满条条新铺沥青马路的朝霞;

④左顾右盼,块块来不及数的公交车新站牌,遮不住二层特8、列车厢式大巴士的各色身影,接踵鱼贯而来……

⑤北京发展日新月异,已跻身于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了,但它仍处处散发着传统文化的芳香。

⑥假如你有暇走进公园,不论在天坛、北海、颐和园古老的皇家名园,还是双秀和人定湖这样名不见经传的临街供人们茶余饭后漫步小憩的小公园,你常常会发现一些“书法家”在不倦的演练。他们一色左手提着自制的小水筒,那多是用废罐头盒或可口可乐塑料瓶改装加工而成,右手把一枝近约二尺木棍,棍端捆绑着用泡沫海绵削剪成的“毛笔头”,用水代墨、以地当纸,在一片水泥或石板路上,或忘我投入地奋笔驰飞,或煞有介事地顿挫有致,边默诵边默书着李白、杜甫、贾岛、白居易的名篇佳句;也有的从苏轼《题西林壁》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一直写到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⑦突然,我被一位银发白髯、颇具仙骨的“大地书法家”所吸引,只见他悠闲自得地信手书来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⑧当笔下最后一行字刚刚落地,头一行诗句的水渍已几骤淡然消失,我正扼腕叹息,老者却全不在意,熟练地俯将绳系的小水筒投入刚刚解冻的冰河,以汲取“墨”水、添加给养。

⑨只见远处层层柳枝已经苏醒,像一帘帘扑朔迷离的绿纱拂来荡去。

⑩啊!春姑娘不请自来了……

⑾带着报春的信息,伴着默默耕耘不求闻达“大地书法家”的一身潇洒——噢,该去报道了。

⑿时近阳春三月,万众瞩目的全国人大、政协十届一次大会开幕了

1.找出本文中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起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段落,将其序号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                                                  

2.概括说出第②③④段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出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的。

      答:                                     描绘出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的。

3.说出第⑦⑧段中描写一老者书写《咏柳》诗句在本文中的含义。

答:                                                                    

4.你读本文有何收获或感受?捡最突出的一点谈一谈(可就文章的某一角度谈,也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150字左右)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下三叠泉

                        张抗抗

⑴多奇怪,竟然是—直往下走。

⑵参差不齐的石阶,夹在突兀嶙峋的峭壁之中,朝望不见底的深谷延伸,两边时而钻出一株已被无数路人摸得___________(A光亮  B油滑  C光滑)了的树干。飘忽不定的雾气,在密密的林间回荡,只听得那一路召唤我们的山泉,在不远的石壁后、溪涧里的哗响,却总也走不到头,总也不见这座名山中最最吸引人的所在——三叠泉。

⑶过了观瀑亭,石级便几乎是垂直朝下。它们险峻陡峭,不时变换方向,形成重叠的“之”字形,铺向谷底。无论远来的游客怎样在这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中途,气喘吁吁的抱怨着艰难的旅程,咒骂那不肯轻易露面的庐山水神,石阶总是默然无语,执拗地要把人带到四面是万丈悬崖的深涧中去。

⑷我知道,退路是绝没有的。

⑸回到观瀑亭去,便只能远远地欣赏三叠泉的雄姿,没有银河飞泻的快感,没有水珠迸溅的凉意,就像欣赏一幅风景画。看风景画,又何必千里迢迢来庐山呢?

⑹庐山人说:“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

⑺既然已经出征,又干吗找退路呢?

⑻可我仍然觉得奇怪,我到过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无一不是向上攀援、攀登,向上走,才有蓝天、白云、山峰、雄鹰……

⑼只有这三叠泉,一个劲朝下、朝下,望不见天顶,只有冉冉云雾,__________(A弥散  B弥漫  C笼罩)在我脚下,将我轻轻包围、淹没……

⑽“人们不大容易相信,获取最宝贵的东西有时并不在山顶,是吗?”我问同行的一位年轻的旅伴。

⑾“三年前我们曾去三叠泉,就是从石壁上爬下去的。”他指着对面的绝壁说。

⑿我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从绝壁上寻找三叠泉,自然是没有退路的。他们也是走到走不下去时,才自己辟出一条路来……

⒀我们终于走进那幅凝固的画中来了。沐浴在霏霏雨雾之中,顿觉清凉。默默倾听那奔腾不息的山泉无穷尽的喧嚣,细细体味着山、泉、林、雾终成一体的庐山,在众山之中独一无二的含蓄美,似又寻到了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庐山的正面目。

⒁这罕见的三级瀑布,必是集几千年日月之精华,才蕴含了如此巨大的力量和魄力从高山之巅一跃而下,完成这等雄伟的壮举。我仰望这百丈银练,觉得自己变渺小了……而这种感受,却只有走了那么险陡的一段“下坡路”,站在峡谷涧底才会得到的。

⒂如果按原路回去,便一直是朝上走。真奇怪,回路是向上的……

1、根据文意从第(2)段和第(9)段的括号中为空白处选填恰当的词。

你的选择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2、第(13)段中加点的“那幅凝固的画”有什么特点?(限用文中词语回答,不超过12个字,标点不计)

 

 

 

 

 

 

 

 

 

 

 

 

 

3、对选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庐山人说的话“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作用是揭示了庐山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三叠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探寻三叠泉的决心和勇气。

B、第(3)段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石阶描写得生动传神,既突出了石阶的“默然”“执拗”的特点,又和游人的抱怨、咒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作者游览三叠泉,途经参差不齐的石阶——观瀑亭——垂直石阶——观瀑亭——至三叠泉。

D、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三叠泉的经过和感受,景中有情,情中寓理,含蓄深刻,别具一格。

4、“水”是人类生命之所系,请你在下面格子里写出四个开头是“水”的成语。

 

 

 

 

 

 

 

 

 

 

 

 

 

 

 

 

 

 

5、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写了作者仰望三叠泉的感受,富有哲理,耐人寻味。请谈谈你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庐山瀑布名闻遐迩,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写有《望庐山瀑布》,其中含有“银河飞泻”意境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下三叠泉

                         张抗抗

⑴多奇怪,竟然是—直往下走。

⑵参差不齐的石阶,夹在突兀嶙峋的峭壁之中,朝望不见底的深谷延伸,两边时而钻出一株已被无数路人摸得___________(A光亮  B油滑  C光滑)了的树干。飘忽不定的雾气,在密密的林间回荡,只听得那一路召唤我们的山泉,在不远的石壁后、溪涧里的哗响,却总也走不到头,总也不见这座名山中最最吸引人的所在——三叠泉。

⑶过了观瀑亭,石级便几乎是垂直朝下。它们险峻陡峭,不时变换方向,形成重叠的“之”字形,铺向谷底。无论远来的游客怎样在这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中途,气喘吁吁的抱怨着艰难的旅程,咒骂那不肯轻易露面的庐山水神,石阶总是默然无语,执拗地要把人带到四面是万丈悬崖的深涧中去。

⑷我知道,退路是绝没有的。

⑸回到观瀑亭去,便只能远远地欣赏三叠泉的雄姿,没有银河飞泻的快感,没有水珠迸溅的凉意,就像欣赏一幅风景画。看风景画,又何必千里迢迢来庐山呢?

⑹庐山人说:“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

⑺既然已经出征,又干吗找退路呢?

⑻可我仍然觉得奇怪,我到过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无一不是向上攀援、攀登,向上走,才有蓝天、白云、山峰、雄鹰……

⑼只有这三叠泉,一个劲朝下、朝下,望不见天顶,只有冉冉云雾,__________(A弥散  B弥漫  C笼罩)在我脚下,将我轻轻包围、淹没……

⑽“人们不大容易相信,获取最宝贵的东西有时并不在山顶,是吗?”我问同行的一位年轻的旅伴。

⑾“三年前我们曾去三叠泉,就是从石壁上爬下去的。”他指着对面的绝壁说。

⑿我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从绝壁上寻找三叠泉,自然是没有退路的。他们也是走到走不下去时,才自己辟出一条路来……

⒀我们终于走进那幅凝固的画中来了。沐浴在霏霏雨雾之中,顿觉清凉。默默倾听那奔腾不息的山泉无穷尽的喧嚣,细细体味着山、泉、林、雾终成一体的庐山,在众山之中独一无二的含蓄美,似又寻到了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庐山的正面目。

⒁这罕见的三级瀑布,必是集几千年日月之精华,才蕴含了如此巨大的力量和魄力从高山之巅一跃而下,完成这等雄伟的壮举。我仰望这百丈银练,觉得自己变渺小了……而这种感受,却只有走了那么险陡的一段“下坡路”,站在峡谷涧底才会得到的。

⒂如果按原路回去,便一直是朝上走。真奇怪,回路是向上的……

1、根据文意从第(2)段和第(9)段的括号中为空白处选填恰当的词。

你的选择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2第(13)段中加点的“那幅凝固的画”有什么特点?(限用文中词语回答,不超过12个字,标点不计)

 

 

 

 

 

 

 

 

 

 

 

 

3、对选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庐山人说的话“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作用是揭示了庐山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三叠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探寻三叠泉的决心和勇气。

B、第(3)段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石阶描写得生动传神,既突出了石阶的“默然”“执拗”的特点,又和游人的抱怨、咒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作者游览三叠泉,途经参差不齐的石阶——观瀑亭——垂直石阶——观瀑亭——至三叠泉。

D、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三叠泉的经过和感受,景中有情,情中寓理,含蓄深刻,别具一格。

4“水”是人类生命之所系,请你在下面格子里写出四个开头是“水”的成语。

 

 

 

 

 

 

 

 

 

 

 

 

 

 

 

 

 

5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写了作者仰望三叠泉的感受,富有哲理,耐人寻味。请谈谈你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庐山瀑布名闻遐迩,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写有《望庐山瀑布》,其中含有“银河飞泻”意境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题。

哨   卡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坠下悬崖。

②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先把脚踩实,反过手来拉着将军的手。将军是这防区刚刚到任的负责作战的副司令员。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的一线连队。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③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次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④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夹杂着雪片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⑤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⑥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⑦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⑧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⑨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选自《感动·文摘》)

1.第1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第9段中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请分析将军“惊愕”的原因是什么?

3.第4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4.文章中的将军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可以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任选角度,对下面摘句进行批注

摘录内容

批注

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