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12、有人问,什么年龄最好?一个少年说:16岁的年龄最好!它拥有活力和希望。一个青年说:25岁的年龄最好!它拥有青春和追求。一个中年人说:40岁最好,它拥有睿智和成熟。一位老年人说:                        。大家听后,都觉得老人的话最有道理。人应该珍惜自己的拥有。老人说的什么话你知道吗?请在横线上填写。

12、所有的年龄都美好,因为生命意味着拥有。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有人问,什么年龄最好?一个少年说:16岁的年龄最好!它拥有活力和希望。一个青年说:25岁的年龄最好!它拥有青春和追求。一个中年人说:40岁最好,它拥有睿智和成熟。一位老年人说:                        。大家听后,都觉得老人的话最有道理。人应该珍惜自己的拥有。老人说的什么话你知道吗?请在横线上填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有人问,什么年龄最好?一个少年说:16岁的年龄最好!它拥有活力和希望。一个青年说:25岁的年龄最好!它拥有青春和追求。一个中年人说:40岁最好,它拥有睿智和成熟。一位老年人说:                                      。大家听后,都觉得老人的话最有道理。人应该珍惜自己的拥有。老人说的什么话你知道吗?请在横线上填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题型:043

有人问,什么年龄最好?一个少年说:16岁的年龄最好!它拥有活力和希望。一个青年说:25岁的年龄最好!它拥有青春和追求。一个中年人说:40岁最好,它拥有睿智和成熟。一位老年人说:________。大家听后,都觉得老人的话最有道理。人应该珍惜自己的拥有。老人说的什么话你知道吗?请在横线上填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美国少年的精彩16秒

孙建勇

    ①2012年4月9日早晨7:25,13岁的杰瑞米和同龄的强尼与校车司机伍德叔叔打过招呼后,坐到了各自的位置上。杰瑞米是卡车司机的儿子,强尼是外科医生的儿子,他们住在美国华盛顿州弥尔顿镇的同一条街上。两人同班,又是好友,每天结伴乘坐“大鼻子”校车上学。

    ②像往常一样,16名学生全部到齐坐好后,司机伍德缓缓启动校车,沿着马路开往学校。一路上,车上16名学生很守纪律,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在第二排的杰瑞米时不时扭头欣赏窗外的景色,坐在第五排的强尼则在听音乐。伍德开车很稳,43岁的他已经有25年的驾龄,技术娴熟。

     ③7:35,校车过了第三街区,前面不远处就是教堂,再转一个弯儿就该到学校了。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意想不到的危险突然降临。如果不是杰瑞米的机警和沉着,那么,车上的1名司机和16名年仅十二三岁的学生,都将被死神拉进黑名单。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④7:37,那时,杰瑞米不经意地瞟了一眼驾驶座,不禁大吃一惊。他看见伍德叔叔情况异常:头靠椅背,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双手完全离开方向盘。而校车则向左偏离方向,冲向教堂——这过程有5秒。见此情景,杰瑞米惊呼一声,跳起来冲向驾驶座,抓住方向盘——这过程有3秒。杰瑞米拼尽全力向右转动方向盘,一下,两下,三下……车回原路。刹车,车停下,钥匙——这过程有8秒。

    ⑤这一切,被车载录像机记录了下来。事后,人们发现,5秒、3秒、8秒,共计16秒,杰瑞米没有丝毫慌乱,也没有丝毫犹豫,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迅捷、熟练,他表现出来的沉稳与其年纪极不相称。

    ⑥千万别以为这是简单的16秒!前5秒,如果杰瑞米没有发现伍德异常,没有准确判断出校车已经失控,那么车上就没人意识到巨大的灾难即将来临,校车将以60公里的时速撞上前面的教堂。中间3秒,如果杰瑞米被吓呆了,或者只知大叫“救命”而不知如何处置,错失关键3秒,校车也会撞上教堂。后面8秒,如果杰瑞米不懂驾驶、手忙脚乱,那么校车是撞墙还是翻覆,只有天知道。幸运的是,这些假设都被杰瑞米的快速反应否定了。

    ⑦把时间再拉回到现场。校车停下后,车内其他学生没有慌乱,没有乱跑乱叫。杰瑞米迅速跑回自己的座位,拿出手机,拨通报警电话,报告完车上发生的情况后,又到驾驶座旁边查看伍德的情况。伍德非常槽糕,一直翻着白眼,嘴里不断发出粗重的喘气声。这时,杰瑞米的好友强尼过来说:“快给他做CPR!我懂这个,杰瑞米,你帮我。”CPR是心肺复苏术的缩写。在杰瑞米的协助下,强尼解开伍德的上衣,熟练地进行胸部按压,直到救援人员赶到。那时已经是7:51。经检查得知,伍德是心脏病突发。幸亏杰瑞米和强尼一直在做CPR,为后来的成功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

    ⑧人们不禁要问,两个年仅13岁的小孩儿,在紧急关头为什么能表现得如此冷静而专业呢?其实,这完全得益于他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⑨杰瑞米8岁时,他父亲就开始向他传授卡车驾驶技术和汽车堆修技术;9岁时,杰瑞米对他父亲的卡车已经非常了解,并学会了驾驶,只是因为法定年龄未到而没有去考驾照。至于强尼,也是很早就开始向父亲学习医护知识和技巧,CPR的动作要领他在10岁那年就已经完全掌握。美国中小学和幼儿园一直注重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关注死亡,体悟人生,珍惜生命,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均衡发展的人。他们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死亡教育、品格教育、健康教育、个性化教育和挫折教育之中,形成了完备的体系。也就是说,从幼儿园起,杰瑞米和强尼就开始接受生命教育,至于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安全知识,曾是他们接受健康教育时学的最基本的内容。

⑩对于杰瑞米和强尼的非凡举动,整个弥尔顿镇的居民都交口称赞,并联名要求华盛顿州政府嘉奖两位小英雄。比尔警官最有代表性,他自豪地说:“杰瑞米和强尼是整个弥尔顿的骄傲,是当今美国孩子的典范。

(选自《读者》2013年4月期,有删改)

19.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3分)

20.请说说第④段中一系列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4分)

21.第⑥段是在叙述过程中插入的一段议论,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何作用?(4分)

2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杰瑞米是一个怎样的少年。(5分)

23.本文对你有何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本命年的回想》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生命的一抹

①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冈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②什么叫做美呢?那时还说不出来。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战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亵渎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秋来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彩色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③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可怪的是:我竟没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览山河的景色。摄许多美丽的景象于心版上: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河干,一泓秋水,蓝得像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山峰,红叶已灿烂成一片云霞,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呀!这岂非神仙境界?于是,便发下了心愿: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

④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人们谁没有年轻呢?谁没有过美丽的梦想呢?但谁又像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呢?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就这样,我独坐在文学天地中,微笑着面对这七彩的人生。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

⑤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打滚了30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行的年纪,还要去崇拜诗,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的机运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神去捕捉。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的真实性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地拙稚呢?

⑥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天地,我也能欣赏上老半天。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片明丽的阳光,一刻恬静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城散发着沁人的甘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世人心灵的跃动。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沉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⑦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如果说,美是真理,美是永恒。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1.给划线的字注音。

(   ) (   )视 亵渎(   )(   )天(   )

2.解释。

①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颠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中说:“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

罢了!”“这种粗浅的感受”可概括为两点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自然段中,作者把自己比做蜘蛛

①两者的相似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说:“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这两种

说法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5.第⑥自然段最后说:“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从全文来看,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

“充实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化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文章呈现给读者的是两个世界:现实的物欲蠢动的世界和非现实的精神清明的世

界。

B.作者在人海中打滚了30多年,历尽沧桑,可仍固守着心灵的纯真。

C.作者的生活态度是笑对七彩的人生,任人叹息,任人沉默,任人讥讽,我就是我,我

行我素,毫不在意别人评价。

D.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能与大自然亲近是他的心愿。

E.美是什么,作者年轻时说不出来。长大后终于明白了:美就是真理,美就是永恒。

7.文章第二节第一句的设问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泰戈尔与一位少女的成长

章 红

  若干年前,我在一所大学念书,课余兼做家教。我的学生是位初二的女生,长得细高苍白,极其羞涩内向。我很难与她交流,因为她几乎不肯开口。整整两个小时的补习过程,只听见我一个人滔滔不绝的声音。我问她“懂了吗?”她低着头说:“嗯。”可接下来还是不会做。我说:“是不是还有点不明白?”她低着头,仍然是“嗯。”有一次我讲解了一道例题后,让她当场再做一道类似的题,她埋着头,笔在纸上划拉了很久。我探头过去看看她做得怎样了,大吃一惊地发现她根本没做题,她在纸上画圆,一个又一个圆交叉重叠着,深深的刻痕把纸都划破了。

  每次去上课,女学生的妈妈都会给我做可口的点心。终于,在一边吃着滑润爽口的清粥小菜时一边在心里下了决心:不能再这样误人子弟了,这个女孩子的功课没有因为我的补习而提高一点点,因为她根本就拒绝接纳。我不能确知是什么原因使她选择了自我封闭,而要打开她的心扉,我感到如此无能为力。

  上最后一堂课时,我给她带去了一个小小的告别礼物:一本泰戈尔的《吉檀迦利》与《飞鸟集》的合集。大32开的精装本.棕褐色的封面,是像大地一般的颜色,封面上泰戈尔的头像,也像大地一般肃穆而仁慈。在扉页上,我写下了其中一首短诗送给她: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

  我选择这首小诗,是因为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它曾经一直伴随着我,激励着我:有谁的成长不包含着痛楚与无奈、不夹杂着孤独与茫然失措呢?那是一种精神上的蝉蜕,我们在心灵上历经磨难,渴望脱茧而出。幻化成翩翩彩蝶,可是谁知道呢,也许我们最终能变成的,不过是只灰扑扑的蛾子。这种对自己的不信任感使我们备感煎熬,使成长的痛苦变得更加尖锐;而泰戈尔说,“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人生有多少东西是不能选择呵,我们无法选择出身、财富,我们的可能不像自己希望的那么聪明、美貌,我们也不一定会拥有好运气……我们唯一有的只有一条路,就是努力完善自己,始终不放弃自己,让自己变得好一些、更好一些!直至有一天,那“最好的”主动走到我们面前,告诉我们:“我选择你,因为这是你应该获得的。”

  我把这些都对女孩说了。然后,我翻开诗集,指着其中的一段:

  若是你不说话,我就隐忍着,以你的沉默来填满我的心。我要沉静地等候,像黑夜在星光中无眠,忍耐地低首。

  清晨一定会来,黑夜也要消隐,你的声音将划破天空从金泉中下注。

  那时你的话语,要在我的每一鸟巢中生翼发声,你的音乐要在我林中繁花般盛开怒放。

  “这样的诗,你喜欢吗?”我对女孩说,“你知道吗?我们所有人,你的爸爸妈妈,你的老师朋友都会这样等待你,等待你找到自我,等待你生活得更快乐,更成功。”

  这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女孩。偶尔,我会想起那本泰戈尔诗集,女孩子会喜欢我的礼物吗?还是把它朝书架上一搁,她依然是那个恹恹的,非常温顺而又对一切都提不起精神的孩子?

  一直到六年以后,这个疑问奇迹般地获得了解答。那天,我收到一封复旦大学的来信,我很纳闷,在这所高校,我并没有朋友啊。拆开信,急急地看下面的署名,呵,是我六年前当家教时的学生!那个孤僻自闭的女孩。

  老师:

  隔了六年才给你写这封信,但愿你能顺利收到,但愿它还不算晚。我想你还没有忘记我吧,因为你说过你会“沉静地等候”。

  我小的时候,皮肤白白的,眼珠乌黑,又能歌善舞,还颇有点语言天赋,简直是人见人爱。幼儿园和小学,我像一个公主一样被宠爱着长大。但念了初中以后这一切都变了,主要是我的理科太差。而在中学,理科成绩是多么重要!因为理科成绩始终提高不了,我成了班级里的“差生”。从人见人爱到被“另眼相看”,这其中的反差实在太大!我的自尊心遭到重创,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又因为不如意而对整个世界都滋生出对抗心理;那时候年龄小,还不懂得怎么调适自己,于是就简单地把自己封闭起来,以为拒绝一切就可以拒绝伤害。

  你的离去,还有你送给我的《泰戈尔诗集》唤醒了我。泰戈尔说:“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从他的诗中,我读到了对生命、对时间、对所有美好情感的珍惜热爱。他说“把一切交给爱吧”。他是一个热爱大地上一切生灵的人,对一切生命都充满期待,我想,也包括对我这样卑微的生命吧?除非你自己想放弃自己的生活,除此外,没有别人能令你放弃。

  现在我已经是个大二学生了,读的是我最喜爱的中文。那本《吉檀迦利》跟我到了大学,已经翻旧了。生活对我揭开生命的篇章,但生命的本质依然一如既往——痛苦与欢乐同在,烦恼与喜悦参半;只是我永远不会再让自己的生活成为纸上封闭的圆圈,我想让自己变得博大,想让自己学会爱和接纳。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才能创造出一个完美的自我。就像泰戈尔说的:

  “我要唱的歌,直到今天还没有唱出。每天我总在乐器上调理弦索。时间还没有到来,歌词也未曾填好:只有愿望的痛苦在我心中。”

  读完这封意外的来信,欣慰感涨满了心胸,几乎使我想歌唱。真是个有悟性的聪明女孩啊!而关于泰戈尔诗集,是否可以这么说,有些书是注定要改变我们的生活。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4分)

  蝉蜕(  )        恹恹(  )        宠爱(  )        一搁(  )

  2.“她在纸上画圆,一个又一个圆交叉重叠着,深深的刻痕把纸都划破了。”女孩这样画圆的用意,她长大后是怎样解释的?(3分)

  3.“我不能确知是什么原因使她选择了自我封闭”。读过全文,可阐述为什么原因?(3分)

  4.“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作者是如何解释的?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5.从女孩的来信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一句,谈谈你的启示。(4分)

  6.“有些书是注定要改变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一生的。”其实,有些人也是注定要改变我们一生的,如文中的这位家教教师,请谈谈这位家教对信中“我”的重大影响。(4分)

  7.小学和中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生阶段,为了你的同学们更好的适应新的生活,请你给他们提些建议。(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吉林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现代文阅读
惟有少年心
昝圣骞
  ⑴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地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⑵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摩着它的苍老。天青色的封面泛灰得很厉害,边角都磨成了弧型,突得盖不住下面的书页。封底已经没有了,两根锈光了的书钉还在坚持。几道灰白的褶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10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⑶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才,五岁就进了妈妈担任校长的小学里。那时的农村小学还是五年制,十岁小学毕业已经不慢了。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⑷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⑸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有了空气,很实在,也变得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地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我不敢用力,却又很想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⑹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 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有的甚至就压在课本上。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还记得,当时是很在意有没有把老师的讲解完整记下来,所以也不管盖没盖上课文,只是急速地写。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其实到了现在对这些课文仍然愚钝得很,何况那时年幼呢?
  ⑺“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一生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那时哪里懂得这些文字含义的深邃?老师说好,就用打着圆圈的线画了出来,当堂背得滚瓜烂熟却也不认为有多好。
  ⑻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有人认为是“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羞”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飞色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我印象颇深的倒是两位老师的朗读。
  ⑼“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是一位吴姓老师的朗读,语调里淡淡的忧伤和略带忧郁的眼神,我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⑽“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地走了,再拿不来的!”疾言厉色、煞有介事。我记住了这位姓潘的语文老师,也记住了贾雨村的虚伪。
  ⑾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 “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记得在学生中间还有这样的说法:学生用红笔是对老师的不敬,不能用红笔写人名。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相比规规矩矩、老成持重的蓝、黑色,红色自然醒目得许多。
  ⑿纸上醒目换种颜色就行,人生的醒目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⒀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想我以前哪里是个能在板凳上安安稳稳一坐四十分钟的孩子!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就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⒁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⒂童年依依,昔我往矣,童心邈邈,今我来思。
  ⒃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选自《散文》2008年第2期)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量(    )
印(    )
钝(    )
有介事(    )
2.请就文章第五自然段中加粗的句子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请结合文章第⑶自然段的内容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快乐的往事总是让人回味无穷。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在当时读过的课本上找出了哪些童年踪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既然说“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羞’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就应该对自己“眉飞色舞”的朗读记忆犹新,而他却说已经记不得了,印象深刻的倒是两位老师的朗读,作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两位老师的朗读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童年学习生活的几个片段,让我们感受到作者那颗少年心:有对文章囫囵吞枣的茫然,有对含义深邃的文字的不解,有语文课上当众朗读的快意,还有老师眼皮底下的快活……请结合你的童年体验,谈一谈你的童年有哪些难忘的学习生活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医生沃克端坐桌后,神情孤傲。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什么名字?”“刘大川。”“年龄?”“24岁。”“什么病?”“土匪打伤了眼睛。”

  沃克放下笔,正起身准备察看伤势,一个护士走进诊室,悄声说:“沃克医生,五号病床的先生害怕做手术,要求……”沃克粗暴地打断护士的话,鄙夷地说:“叫他滚蛋!我的诊所里再不要见到这胆小鬼”……

  沃克医生余怒未息。他熟练地解开了病人右眼上的绷带,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病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邮局职员。”“你是军人!”沃克医生(甲)地说,“我当过德国军队的军医。这样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从容镇定!”病人微微一笑,(乙)地回答:“沃克医生,军人处事靠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老太婆似的喋喋不休!”

  沃克怔住了。他伸手制止了闻声赶来的护士,双目火辣辣地盯着对方。良久,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突然对护士吩咐:“准备手术。”

  沃克换上手术服,洗净手,戴上了消毒手套。这时护士跑过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随即,走进手术室,用教训的口气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从医生的指挥!”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

  沃克再次怔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终于开口对病人说:“你忍不住可以哼叫。”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臂上汗如雨下,青筋暴起。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病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大跳,怀疑地问道:“我割了多少刀?”“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按德意志的观点,堪称军神!”“您过奖了。”

  孤傲暴躁的沃克医生的脸上头一次浮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却又忍住了。他挥手让护士出去,关上手术室的门,然后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您很荣幸。袁世凯正悬赏十万买您的头!”刘伯承开玩笑地说:“您要是告诉北洋政府,说我在这儿,准能发一笔大财。”沃克医生像受了侮辱,怒气冲冲地说:“对侮辱我人格的人,我不惜决斗!”刘伯承微笑道:“伤口好了后,一定奉陪。”说着,友好地伸出手去。

1.本文原题“军神”取自德国医生的一句话,对这个题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种迷信说法。      B.受到大家敬仰的军人。

C.地位最高的军事领袖。    D.卓越不凡的军人。

2.文中刘伯承是主要人物,沃克医生是作为陪衬的次要人物,还写了一个“五号病床的先生”,这是否多余?他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第3段(甲)、(乙)两处应填写的形容词,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序号。

(  )针锋相对             (  )一针见血

4.在刘伯承惊人的毅力面前,沃克医生不得不折服,表现沃克医生内心活动最典型的描写是( )

A.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

B.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

C.孤傲暴躁的沃克医生的脸上头一次浮出慈祥的神情。

D.沃克医生肃然起敬。

5.对刘伯承惊人毅力的描写,作者抓住了几个典型的细节,请举出两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启东市东海中学初一6月质量抽测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爱,从来不卑微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譬如关于人生价值,关于人间真情等等。心灵的空间里满是楼宇隔绝起来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为这个年龄而丰盈起来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渐渐枯竭。
一个午后,校园里播放着一首不知名的美国歌曲,我和几个同学站在一栋楼房的角落里聊天,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为灾区孩子们募捐的纸箱。为了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我们把一组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幅的红布上,照片上的那些孩子坐在用帐篷搭起的教室里,纯真而渴求的目光齐齐地望着前方。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学校西三食堂前的路旁,放着几只超负荷的垃圾箱,我每次拎着饭盒掩鼻而过时,总看到一个老头正专注地用铲子或手翻腾着什么。久而久之,便带着很强的不屑,眼熟了这个蓄着半撮白胡子的可怜的老头。
我没有在意这个拾垃圾老头的到来。他佝偻着身子吃力地背着脏兮兮的尼龙袋从我面前走过时,忽然停下来,在那幅红布面前站定,眯着眼仔细地瞧着那组照片,很久才从一张移向另一张。我不禁哑然失笑,一旁的伟子拽拽我:“小心点,别不留神让他把捐赠的衣服当垃圾收跑了!”
我笑笑,低头清理那些或大或小、或新或旧的捐款。突然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在晃动,我吃惊地抬起头,老头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面前,一只枯黑得像老松树皮的手抖抖地递过来拾元钱。
我惊讶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回过神时,他已把钱放到了桌上,摆摆手,像完成了一个伟大使命似的微昂着头离开了……
我仍呆呆地站着,望着他佝偻着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从心底缓缓流过。这个曾在我眼中渺小而卑微的生命,以它朴实的力量深深震撼了我。
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被人们淡忘了的老人,却用生命里那条流淌着朴实的爱的血脉,尽了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
心中种种命题忽然有了答案——在我们只知用华丽的文字呼喊爱渐迷失的时候,又有多少真正宝贵的东西被自己不屑地丢掉。老人弓腰拾起的,难道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吗?                                 (选自《小品文选刊》,作者杨进,有改动)
【小题1】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回答:(2分)
(1)句中“消瘦”一词的含义是                                          
(2)为什么说老人的生命里流淌着的是“朴实的爱的血脉”?
【小题2】文章开头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结尾又说“心中种种命题有了答案”。请问“我”为什么而“困扰”?“我”找到了什么“答案”?(3分)
【小题3】文章前面部分多次写“我”对拾垃圾老头的“不屑”,后面却说“我”对老头的行为感到“惊讶”、“震撼”,并产生了“敬意”。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分)
【小题4】老人的善举让“我”产生了“莫名的敬意”,甚至在他远去之后“我”仍然“呆呆地站着”。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此时,你最想对老人说什么?(2分)
【小题5】有人常常抱怨这个世道的势利和冷漠,但人性的光辉却在汶川大地震中熠熠闪耀,每时每刻都有令人感动的爱心故事发生。请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你对“爱,从来不卑微”的理解。(3分)
〔链接〕
材料一:报道称:企业家们一掷千金,出资亿元,为灾区孩子建“震不垮的学校”;明星大腕成龙、李连杰慷慨解囊,捐赠千万,并亲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
材料二:爱心传递中的感人画面:一位残疾姑娘坐在轮椅上高举善款投向捐款箱;
一个头发花白的乞丐将讨来的零钞换成大票捐给灾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