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5、2004年10月25日上午,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乘船从上海港起航,12月6日到达中山站。2005年1月18日,科考队员成功抵达南极冰盖最高点(80°22′S,77°21′E;海拔4093米)。据此并结合右图“科考船航行路线” 回答

科考队员由中山站抵达南极冰盖最高点期间

A.新西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B.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附近

C.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D.新加坡的白昼与黑夜时间等长

5、C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4年10月25日上午,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乘船从上海港起航,12月6日到达中山站。2005年1月18日,科考队员成功抵达南极冰盖最高点(80°22′S,77°21′E;海拔4093米)。据此并结合右图“科考船航行路线” 回答

科考船途经的

A.①海区底部为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B.②海区表层有由南向北流动的寒流分布

C.③沿海地区为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D.④海区风平浪静,向前航行方向为东北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4年10月25日上午,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乘船从上海港起航,12月6日到达中山站。2005年1月18日,科考队员成功抵达南极冰盖最高点(80°22′S,77°21′E;海拔4093米)。据此并结合右图“科考船航行路线” 回答

科考队员由中山站抵达南极冰盖最高点期间

A.新西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B.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附近

C.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D.新加坡的白昼与黑夜时间等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06年江西省信丰六中2007届高三地理海洋环境单元练习 题型:013

(1)

2004年10月25日上午,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乘船从上海港启航,12月6日到达中山站。2005年1月18日科考队员成功抵达南极冰盖最高点(80°22′S,77°21′E;海拔4093米)。据此并读图“科考船航行路线”和图,完成下题。

[  ]

A.

①海区底部为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B.

②海区表层有由南向北流动的寒流分布

C.

③沿海地区为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D.

④海区风平浪静,向前航行方向为东北方

(2)

科考队员由中山站抵达南极冰盖最高点期间

[  ]

A.

新西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B.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附近

C.

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D.

新加坡的白昼与黑夜时间几乎等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22

阅读下面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考察队乘坐的“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2004年10月25日上午9时从上海港启航奔赴南极、途经香港、跨越赤道、短停弗里曼特尔港(澳),然后,穿越西风带,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实施大洋考察、气象考察、海冰考察等26个项目的科考活动,其中对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83米)——冰穹A进行为期71天的首次科考活动,为我国“十一五”期间在南极内陆建立第三个科考站做了前期的选择勘测准备工作。此次整个科考活动中,“雪龙”号科考船将行驶25000多海里,历时约150天,预计2005年3月返回上海港。

1.当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科考船“雪龙”号到达南极地区时正值[   ]

A.春末夏初

B.夏末秋初

C.秋末冬初

D.冬末春初

2.在本次南极科考活动中,最为艰难、最为引人注目的重要任务是[   ]

A.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夏季考察

B.南极越冬考察

C.南极冰盖考察

D.南大洋海冰考察

3.本次南极科考活动出发时间较往年提前约一个月,其主要原因是[   ]

A.由于南极地区夏季时间比较短,为了能够尽早完成各项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任务

B.由于本次科考项目多和难度大,为了能够有充裕时间挺进南极冰盖最高点完成科考任务

C.由于长城站和中山站物资短缺,为了能够给两站完成补给和维修后勤服务任务

D.由于本次航行距离远和航速慢,为了能够将物资早日运送到南极科考站完成运输任务

4.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科考船“雪龙”号,在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港休整后,于11月16日启程向中国南极中山站挺进,途中航行是[   ]

A.逆风顺流

B.顺风逆流

C.逆风逆流

D.顺风顺流

5.在南极点,如若考虑折射作用,则极昼时间是[   ]

A.比半年略多几天

B.比半年略少几天

C.半年

D.无法确定

6.运用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坚持极地科学考察的政治、科学、经济和社会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阅读下面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考察队乘坐的“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2004年10月25日上午9时从上海港启航奔赴南极、途经香港、跨越赤道、短停弗里曼特尔港(澳),然后,穿越西风带,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实施大洋考察、气象考察、海冰考察等26个项目的科考活动,其中对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83米)——冰穹A进行为期71天的首次科考活动,为我国“十一五”期间在南极内陆建立第三个科考站做了前期的选择勘测准备工作。此次整个科考活动中,“雪龙”号科考船将行驶25000多海里,历时约150天,预计2005年3月返回上海港。

1.当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科考船“雪龙”号到达南极地区时正值[   ]

A.春末夏初

B.夏末秋初

C.秋末冬初

D.冬末春初

2.在本次南极科考活动中,最为艰难、最为引人注目的重要任务是[   ]

A.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夏季考察

B.南极越冬考察

C.南极冰盖考察

D.南大洋海冰考察

3.本次南极科考活动出发时间较往年提前约一个月,其主要原因是[   ]

A.由于南极地区夏季时间比较短,为了能够尽早完成各项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任务

B.由于本次科考项目多和难度大,为了能够有充裕时间挺进南极冰盖最高点完成科考任务

C.由于长城站和中山站物资短缺,为了能够给两站完成补给和维修后勤服务任务

D.由于本次航行距离远和航速慢,为了能够将物资早日运送到南极科考站完成运输任务

4.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科考船“雪龙”号,在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港休整后,于11月16日启程向中国南极中山站挺进,途中航行是[   ]

A.逆风顺流

B.顺风逆流

C.逆风逆流

D.顺风顺流

5.在南极点,如若考虑折射作用,则极昼时间是[   ]

A.比半年略多几天

B.比半年略少几天

C.半年

D.无法确定

6.运用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坚持极地科学考察的政治、科学、经济和社会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