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8、2008年我国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自然灾害,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元月10日开始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冻雨.雪灾,给我国很多省区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图分别是2008年元月南方冻雨灾害分布严重省份图和我国主要救灾物质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伤亡惨重。从震情看,这次汶川地震破坏性超过唐山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下表为汶川地震与唐山地震的比较:

 

汶川地震

唐山地震

发生时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1976 年7月28日3时42分

发生地点

31.0°N、 103.4°E

39°38'N、 118°11'E

震级

里氏8.0级

里氏7.8级

死亡人数

51151人(5月22日数据)

242769人

材料三: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确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灾中应急行动如下图:

(1)读材料一回答: 图中多个省级行政区发生冻雨灾害,简述发生冻雨灾害地区冬季的气候特点

,该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是                                       

。此次冻雨.雪灾中京珠高速湖南受灾地区,应从我国主要救灾物质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中      基地运送物资。

(2)读材料二回答:请分别解释汶川地震破坏性强于唐山地震,但死亡的人数相对较少的原因。

(3)读材料三回答:当自然灾害发生是时,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A.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B.自然灾害的种类

C.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D.储备基地的位置

18、(1)低温少雨  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受来自高纬内陆的冬季风控制  C

(2)破坏性强:地震汶川比唐山地震震级大;唐山地震主要是发生在平原地区,汶川主要是在山区,汶川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次生灾害比唐山地震严重。

死亡人数较少:唐山地震是夜间,大部分人睡觉了,汶川地震主要是白天;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城市,人口稠密,而汶川地震是在山区,农村人口密度不是很大的地方。

(3)AC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年我国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自然灾害,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元月10日开始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冻雨.雪灾,给我国很多省区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图分别是2008年元月南方冻雨灾害分布严重省份图和我国主要救灾物质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伤亡惨重。从震情看,这次汶川地震破坏性超过唐山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下表为汶川地震与唐山地震的比较:

 

汶川地震

唐山地震

发生时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1976 年7月28日3时42分

发生地点

31.0°N、 103.4°E

39°38'N、 118°11'E

震级

里氏8.0级

里氏7.8级

死亡人数

51151人(5月22日数据)

242769人

材料三: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确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灾中应急行动如下图:

(1)读材料一回答: 图中多个省级行政区发生冻雨灾害,简述发生冻雨灾害地区冬季的气候特点

,该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是                                       

。此次冻雨.雪灾中京珠高速湖南受灾地区,应从我国主要救灾物质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中      基地运送物资。

(2)读材料二回答:请分别解释汶川地震破坏性强于唐山地震,但死亡的人数相对较少的原因。

(3)读材料三回答:当自然灾害发生是时,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A.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B.自然灾害的种类

C.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D.储备基地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自然灾害与防治】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出现了严重干旱,旱灾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小麦受旱面积之大为历史罕见。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我国北方冬麦区降水量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少7~9成,降水量至少为30年一遇,部分地区达到了50年一遇。在河南、安徽、山东、湖北、陕西等省小麦受旱面积达1.45亿亩。很多地区人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

材料二:“我国干旱受灾严重地区示意图”。

(1)我国北方干旱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2)据多年统汁,图中①②两地区旱灾发生的季节不同,试分析两地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这次旱灾可能对我国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10分)2008年10月下旬以来,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的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偏少了70%~90%,出现了严重干旱,旱灾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小麦受旱面积之大为历史罕见。下图是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此次干旱灾害地区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干旱中受灾面积最大、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________,简述这次旱灾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从灾害发生的时间来看,甲、乙两地的旱灾有何不同?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简要分析我国北方干旱产生的人为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A题:【旅游地理】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甲、乙两省份的重点旅游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  甲、乙两省份2008年旅游业数据统计表

  

⑴ 简要分析甲省旅游资源相对于乙省的比较优势。

⑵ 分析乙省旅游业比甲省收入高的主要原因

⑶ 分析甲省2008年旅游收入明显下降的原因,并从自然方面分析夏季到甲省旅游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B题:【自然灾害】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我国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结合历史上(1951-1994年)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的冬季冷冻灾害频次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冬季鄱阳湖地区冻害发生频次约为________;图中A.B及周边地区夏季常出现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试分析其成因。

⑵ 图中B.C两地比较,冬季冻害严重的是________,试从地形、气候、作物等角度分析此地冻害严重的原因。

C题:【环境保护】

下图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 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

⑵ 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辽宁省铁岭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A题:(10分)【旅游地理】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甲、乙两省份的重点旅游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 甲、乙两省份2008年旅游业数据统计表
  
⑴ 简要分析甲省旅游资源相对于乙省的比较优势。(4分)
⑵ 分析乙省旅游业比甲省收入高的主要原因(4分)
⑶ 分析甲省2008年旅游收入明显下降的原因,并从自然方面分析夏季到甲省旅游应注意的安全问题。(2分)
B题:(10分)【自然灾害】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我国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结合历史上(1951-1994年)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的冬季冷冻灾害频次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冬季鄱阳湖地区冻害发生频次约为________;(2分)图中A.B及周边地区夏季常出现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试分析其成因。(3分)
⑵ 图中B.C两地比较,冬季冻害严重的是________,(2分)试从地形、气候、作物等角度分析此地冻害严重的原因。(3分)
C题:(10分)【环境保护】
下图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 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5分)
⑵ 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铁岭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A题:(10分)【旅游地理】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甲、乙两省份的重点旅游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  甲、乙两省份2008年旅游业数据统计表

  

⑴ 简要分析甲省旅游资源相对于乙省的比较优势。(4分)

⑵ 分析乙省旅游业比甲省收入高的主要原因(4分)

⑶ 分析甲省2008年旅游收入明显下降的原因,并从自然方面分析夏季到甲省旅游应注意的安全问题。(2分)

B题:(10分)【自然灾害】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我国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结合历史上(1951-1994年)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的冬季冷冻灾害频次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冬季鄱阳湖地区冻害发生频次约为________;(2分)图中A.B及周边地区夏季常出现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试分析其成因。(3分)

⑵ 图中B.C两地比较,冬季冻害严重的是________,(2分)试从地形、气候、作物等角度分析此地冻害严重的原因。(3分)

C题:(10分)【环境保护】

下图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 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5分)

⑵ 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回答:

材料一:2007年夏季,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淮河流域连续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淮河干流全线超过警戒水位,部分河段超过保证水位,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

材料二:2008年12月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安徽淮南举行两淮亿吨级大型煤电基地竣工投产仪式,标志着两淮亿吨级大型煤电基地已经建成投产,这是我国13个大型煤炭和煤电基地建设的第一个竣工工程。

材料三:皖南产茶区主要分布在黄山市、宣城市和池州市等12个县区,2007年无公害茶叶面积达80万亩,年产无公害茶叶2.8 万吨,有机茶面积3万亩,年产有机茶1000吨。

⑴①地所在的地形区是             ,并简述该地形区的形成原因。

⑵分析淮河流域内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⑶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例举大致以淮河为界的地理事物,例如: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⑷分析两淮煤电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

⑸图中②所在的皖南是我国著名的茶乡,试解释皖南茶叶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七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它们是关中平原、四川盆地、华北北部、江南地区、闽中地区、太原周围及沈阳一带。古人对“天府”的评价标准是气候环境好,宜居,人口稠密;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自然灾害少,旱涝保收;少发战争,经济持续稳定,有成为政治中心的条件。

材料二  2008年第1期《中国国家地理》提出“新天府”这一名词。“新天府”的评价标准是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居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幸福感较高,具有一定规模的地貌上相对独立统一的区域。

材料三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历史上的“天府”到“新天府”评价标准的变化反映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新旧“天府”各自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什么?

(2)图中A处表示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      。图示区域被列为“新天府”的首选地区,分析其优越的自然条件。

(3)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北部是历史上的“天府”之地,但并不在31个“新天府”的侯选地之列,故与“新天府”无缘。从人口、城市分布、经济规模角度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   《明会要》卷五十载:万历六年(1578年)四川省有“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到了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减至“一万八千零九十丁”。

(《四川道志》)

四川省的总人口在1958-1961年间连续4年负增长,净减人口达6218349人,相当于该省1960年人口的93.94%。而从1950年到1957年,四川人口每年平均增加168万人。

(金辉《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

(4)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清初和1958-1961年,是四川人口急剧减少的两个时期,这其中的原因各是什么?

(5)抗战初期,川军英勇作战,配合友军取得了正面战场上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请写出此次战役的名称和最高指挥官的姓名。

(6)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西南地区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材料五   《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圈点新天府”活动,是一次旗帜鲜明的生态选美,旨在倡导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和谐相处,呼吁发展的适度与可持续,呼吁健康的生活方式。

(7)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依据。

(8)工业反哺农业是促进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和谐相处的重要表现。从经济学角度看,我国现阶段已经具备了哪些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15分)A.[选修2—海洋地理]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4分钟后,巨大海啸来袭。损失难以估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本次日本海啸强度大的原因。(7分)
(2)简述本次地震海啸对沿岸农业的可能影响。(8分)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描述我国北方地区初霜日期分布总体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7分)
(2)读图2,指出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与初霜日期的关系,并简述防御霜冻的主要措施。(8分)
C.[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浙江省灰霾天气发生频率剧增,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灰霾天气是指大量极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空气普遍混浊,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现象。
材料二 浙江省杭州市、衢州市1960-2008年期间灰霾天数变化资料

(1)根据材料,分别说出杭州、衢州两市灰霾天气季节变化特点,并比较两市灰霾天气年际变化的差异。(7分)
(2)简述杭州市灰霾天气频率增大的原因 。(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