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40、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2002年起,中国放开了煤炭市场,但电价一直处于计划调控之中,因而两个高度联动行业的改革并不同步。双方之间的矛盾在2009年集中爆发,使2009年成为实行煤电双方互签合同机制以来最惨痛的一年在煤炭订货会上,煤电双方一单未签。

材料二:中国煤电“顶牛”的结果是国内电力企业纷纷舍近求远到海外购煤。2009年1月,中国煤炭进口量299万吨,2月份则剧增至488万吨,2月份煤炭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73%。而1至2月份的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一成以上。

如果请你组织一个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收集相关资料,以“中国煤炭出路”为题进行研究,应主要采用何种研究方法?请简述理由。

 

 

40、方法:比较法(方法不能随意写)

理由:选定对象进行比较,利于找出差距和改进的措施。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2002年起,中国放开了煤炭市场,但电价一直处于计划调控之中,因而两个高度联动行业的改革并不同步。双方之间的矛盾在2009年集中爆发,使2009年成为实行煤电双方互签合同机制以来最惨痛的一年在煤炭订货会上,煤电双方一单未签。

材料二:中国煤电“顶牛”的结果是国内电力企业纷纷舍近求远到海外购煤。2009年1月,中国煤炭进口量299万吨,2月份则剧增至488万吨,2月份煤炭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73%。而1至2月份的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一成以上。

如果请你组织一个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收集相关资料,以“中国煤炭出路”为题进行研究,应主要采用何种研究方法?请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2002年3月18日傍晚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强的二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持续时间最长达100小时,甘肃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20日一天内便给北京“输送”了3万吨沙土,北京人均分摊3千克。

材料二 2002年3月29日《中国环境报》以“高科技‘千里眼’锁定沙尘暴”为题报道: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1)试分析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可采取哪些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高科技在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2002年3月18日傍晚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强的二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持续时间最长达100小时,甘肃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20日一天内便给北京“输送”了3万吨沙土,北京人均分摊3千克。

材料二 2002年3月29日《中国环境报》以“高科技‘千里眼’锁定沙尘暴”为题报道: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1)试分析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可采取哪些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高科技在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共28分)

材料一:根据西方石油公司估计,下图区域有可能成为21世纪世界能源主要供应地之一。下图是某湖泊沿岸示意图。

    材料二:据国家发改委的数字,2009年中国原油产量已超越伊朗成为全球第四大原油生产国;中国石油消费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石油生产量与消费量数据表(单位:亿吨)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原油生产量

1.65

1.69

1.69

1.75

1.81

1.84

1.86

1.90

1.894

石油消费量

2.28

2.24

2.70

3.00

3.25

3.50

3.66

3.60

4.08

 

(1)根据材料描述图中湖泊的主要水文特征。(4分)

 

 

(2)根据材料比较图中湖泊南北部湖底坡度的差异,并从外力作用方面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3)图中甲城市的主要工业地域类型属          指向型;乙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并分析乙地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0分)

 

 

 

(4)指出2001—2009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依赖程度的变化特点是什么?为了维护我国石油安全,你认为有哪些可行的措施?(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经济奥运会”之称的世界经济博览会已于2010年在上海举行。围绕“世博经济”、推动“长三角”经济联动这一主题,上海、南京、杭州等16个城市的市长经常举行长江三角州城市经济协调会。

材料二 :我国东南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福建、广东的便捷通道—厦(门)深(圳)铁路广东段正式开工建设。厦深铁路预计于2011年建成通车,届时从深圳到厦门只需3小时。

材料三: 2002-2003年两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2002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6∶52.1∶41.9

4.9∶49.8∶45.3

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5.1∶54.6∶40.3

4.1∶52.4∶43.5

(1)上海逐步成为江浙沪城市带中心,试分析上海发展的有利条件。

(2)厦门、深圳两城市之间已有海上航线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海高速铁路?

(3)根据材料三的信息,描述两大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说出两大经济区今后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有“经济奥运会”之称的世界经济博览会已于2010年在上海举行。围绕“世博经济”、推动“长三角”经济联动这一主题,上海、南京、杭州等16个城市的市长经常举行长江三角州城市经济协调会。
材料二:我国东南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福建、广东的便捷通道—厦(门)深(圳)铁路广东段正式开工建设。厦深铁路预计于2011年建成通车,届时从深圳到厦门只需3小时。

材料三: 2002-2003年两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2002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6∶52.1∶41.9
4.9∶49.8∶45.3
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5.1∶54.6∶40.3
4.1∶52.4∶43.5
 
(1)上海逐步成为江浙沪城市带中心,试分析上海发展的有利条件。
(2)厦门、深圳两城市之间已有海上航线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海高速铁路?
(3)根据材料三的信息,描述两大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说出两大经济区今后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有“经济奥运会”之称的世界经济博览会已于2010年在上海举行。围绕“世博经济”、推动“长三角”经济联动这一主题,上海、南京、杭州等16个城市的市长经常举行长江三角州城市经济协调会。

材料二 :我国东南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福建、广东的便捷通道—厦(门)深(圳)铁路广东段正式开工建设。厦深铁路预计于2011年建成通车,届时从深圳到厦门只需3小时。

材料三: 2002-2003年两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2002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6∶52.1∶41.9

4.9∶49.8∶45.3

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5.1∶54.6∶40.3

4.1∶52.4∶43.5

 

 

 

 

 

(1)上海逐步成为江浙沪城市带中心,试分析上海发展的有利条件。

(2)厦门、深圳两城市之间已有海上航线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海高速铁路?

(3)根据材料三的信息,描述两大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说出两大经济区今后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海南省模拟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杭州西湖景区从2002年国庆假期开始免门票,实现了将没有围墙的完整西湖还给市民与游客。但没有围墙的"免费西湖"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据统计,2008年,游客人数和消费收入都是过去"收费西湖"的两倍以上。
材料二:上海有中西结合的都市文化,浙江有山水文化,江苏则有园林文化,在世博会前后,三地向全国和全世界推出一个组合型的"园林十山水十都市"产品,吸引投资者及游客的眼光。
(1)杭州实施"免费西湖"措施后,旅游收入没有下降反而大幅上升,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分析苏、浙、沪建设旅游共同市场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67.58%。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单位产值的能耗、资源耗、水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我们的经济增长仍是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粗增长”。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京津冀地区

东北三省

2003年经济总量(万亿元)

23798

11335

13094

12957

增速均值

14.8%

15.5%

12.2%

10.7%

2002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6∶52.1∶41.9

4.9∶49.8∶45.3

10.0∶45.7∶44.3

12.8∶49.7∶37.5

2003年三大

产业结构比重

5.1∶54.6∶40.3

4.1∶52.4∶43.5

9.5∶47.2∶43.3

12.5∶50.4∶37.1

材料三 “四大经济圈中某中心城市区域工业集聚规模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____________。

(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三,可以看出该城市中心工业规模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简要分析T5后阶段该城市工业集聚地的空间变化趋向及其形成原因。

趋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黄冈新内参·高考(专题)模拟测试卷·地理 题型:022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2年1月7日,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开通。“海上江亭望帝城,鸟飞犹用半年程”。这是中国古代海南岛的真实写照。如今粤海铁路将遥远的海角天涯永远封存在历史的记忆里,海南从此结束了与大陆不通火车的历史。粤海铁路包括“两线一渡”,由广东省境内的湛江至海安铁路、琼州海峡铁路轮渡、海南省境内的西环线三部分组成,全长345千米。

  材料二:粤海铁路示意图

(1)图中①②③④⑤五个城市中,属于沿海开放城市的是________。

(2)粤海铁路将大大促进海南资源的开发。海南省的优势资源有

[  ]

A.丰富的热带生物资源

B.较丰富的矿产和沿海大陆架的油气资源

C.全国最为丰富的光照和热量资源

D.独特的热带旅游资源

E.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3)粤海铁路的开通对海南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4)跨海轮渡的建成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5)铁路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建国前,我国西南、西北没有铁路。建国后,这种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以三个不同时期我国铁路建设取得的成就加以说明,并指出其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