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1、下列关于课文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如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

B.《天上的街市》是一首能代表郭沫若早期诗歌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作品。作者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对牛郎织女传说的再创造,描绘了一幅自由的幸福生活图景。

    C.《金色花》的作者是俄国文学家泰戈尔,诗歌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D.鲁迅的《风筝》笼罩着深沉的悲哀,作者由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一事体悟出这是精神的虐杀而心情沉重,想求补过,但是已无法弥补,因而心情依然沉重,悲哀之至。

1、C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课文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如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

B.《天上的街市》是一首能代表郭沫若早期诗歌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作品。作者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对牛郎织女传说的再创造,描绘了一幅自由的幸福生活图景。

    C.《金色花》的作者是俄国文学家泰戈尔,诗歌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D.鲁迅的《风筝》笼罩着深沉的悲哀,作者由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一事体悟出这是精神的虐杀而心情沉重,想求补过,但是已无法弥补,因而心情依然沉重,悲哀之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自然的语言》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B.《奇妙的克隆》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克隆的知识,同时提醒我们要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C.《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文章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证有力,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
D.《落日的幻觉》一文告诉我们的是那些奇异的日落景象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并没有任何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江苏镇江)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格列佛游记》中有许多荒诞的故事。在飞岛国,如果人民抗缴税收,国王就把飞岛停在他们的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

B.《名人传》中,贝多芬“惟其痛苦,才有快乐”这句充满豪情的名言,正是他一生的写照,今天已成了勇敢者的座右铭。

C.《父亲的病》中多次写医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如陈莲河医生开出的最平常的药引是“蟋蟀一对”,而且“要原配”,目的是为了讽刺所谓的名医实际上是误人性命的庸医。

D.在学校里,汤姆通过认真背诵《圣经》,积累到九张黄条,十张蓝条,凭此换取了学校颁发的奖品:一本《圣经》。

(2)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在横线上填写作品中的人名。(1分)

婚夕,祥子才明白:    并没有怀了孕。像变戏法的,她解释给他听:“要不这么冤你一下,你怎么会死心塌地的点头呢!我在裤腰上塞了个枕头!哈哈,哈哈!”

(3)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3分)

       卢俊义道:“可以回避否?”吴用再把铁算子搭了一回,便回员外道:“则除非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方可免此大难。虽有些惊恐,却不伤大体。”卢俊义道:“若是免的此难,当以厚报。”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卢俊义叫取笔砚来,便去白粉壁上写。吴用口歌四句:

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①     文中“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必须经过什么地方?吴用让卢俊义去那里避难的用意是什么?(2分)

②     吴用的四句口歌暗藏什么玄机?(1分)

1.     下列语段有多处语病,请用规定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不超过4处)(3分){来源:学#科#网Z#X#X#K}

2012年3月,关于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时而杜甫肩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把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诗圣”杜甫的画像被如此涂鸦,有人把这种现象视为对名人的亵渎,也有人认为快餐文化下的一场狂欢。

2.     阅读下列新闻调查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外来粽品牌垄断市场

昨天,记者在我市部分超市看到,虽然距离端午节还有一个多月,但“思念”、“三全”、“安井”、“五芳斋”等外地的品牌粽子已经在各大超市出现。为何不见本地粽子的身影呢?超市负责人说,超市商品采购由总部决定,总部只采购品牌粽子,而目前本地粽尚无自己的品牌。

(材料二)本地粽以“鲜”取胜

到哪里去买本地粽呢?记者在电力路、花山路看到了几家卖粽子的小店。店主表示,⑦粽子都是自家包的,品种没有超市里多,只有红豆、蜜枣和肉粽,但当天包当天卖,十分新鲜,不像真空包装的外地粽,经由运输等途径,再到超市柜台,距离生产日期已有好几天。

(材料三)       

超市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粽子的价格与去年相比相差不大。业内人士分析称,今年糯米等原材料的价格降了,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但粽子大多是人工包装,人工费水涨船a高,运输费用也是居高不下:有降有升,粽子的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

(1)从“材料三”中提取主要信息,为该则材料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1分)

(2)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分析本地粽与外来粽相比存在的优势与劣势。(4分)

  优势:                                                               

  劣势:                                                              

(3)吃粽子的习俗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现在人们赋予它更多的文化内涵。中考前夕,有老师给学生赠送了粽子,这个礼物包含了老师对学生的祝愿。说出老师的祝愿是什么。(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九年级  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愉  快

周国平

  (1)读了大半辈子的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2)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即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3)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做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4)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要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才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书好。没有人有义务必须读诗、小说、散文。哪怕是专家们同声赞扬的名著,如果你不感兴趣,便与你无干。不感兴趣而硬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相反,据我所见,凡是真正把读书当做享受的人,往往能够直抒己见。譬如说,蒙田就敢于指责柏拉图的对话录和西塞罗的著作冗长拖沓,坦然承认自己欣赏不了;博尔赫斯甚至把弥尔顿的《失乐园》和歌德的《浮士德》称做最著名的引起厌倦的著作,宣布乔伊斯作品的费解是作者的失败。这两位都是学者型的作家,他们的博学无人能够怀疑。我们当然不必赞同他们对于哪些具体作品的意见,我只是想藉此说明,以读书为乐的人必有自己鲜明的好恶,而且对此心中坦荡、不屑讳言。

  (5)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我还相信,与灌输知识相比,保护和培育读书的愉快是教育的更重要的任务。所以,如果一种教育使学生不能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反而使他们视读书为一件苦事,我们便可以有把握地判断它是失败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围绕着中心论点,作者从三方面展开论证,请找出或提炼文章中的三个分论点: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中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试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语境,明确第(4)段画线的句子意在告诉读者

[  ]

A.蒙田和博尔赫斯是学者型的作家,他们的博学是得到世人的承认的。

B.蒙田和博尔赫斯是学者型的作家,他们对文章中作家、作品的评价是具有权威性的,是不容怀疑的。

C.无人怀疑蒙田和博尔赫斯是学者型的作家,但他们对文章中作家、作品的评价也带有主观性,也是一家之言。

D.无人怀疑蒙田和博尔赫斯是学者型的作家,但他们对于名家名著敢于直抒己见,不人云亦云,这正显示出他们出于性情的读书态度。

4.下列哪一项为本文没有用到的论证方法

[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道理论证

5.第(5)段中画线句子表现的内容可以用孔子的一句名言来概括,请选出

[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中语文课外练习 初二(上) 题型:048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在我去港的三四年间,觉得女儿一下长大了。

  首先,我十分爱读她的信,生动传神,宛如她自己在我眼前说笑一般。其次,我又发现,她已能在琴键上奏出很好的曲子。原来,她已深深爱上了钢琴。我问她:早知今日,当初每次练琴都像要上断头台一般?她倒也答得爽快:“小时候你们根本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就逼我上钢琴课。现在是我自己喜欢。”她还为自己找了个亦师亦友的钢琴老师呢。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今日女儿读书面之广竟超过我。一本台湾出版的关于汉奸梁鸿志的传记,她竟看得娴熟,且还能与一位九十多岁的、当年也曾有经济汉奸之嫌的老先生交谈,有条不紊地陈述出她对此历史人物的独特想法和评价,令老先生十分惊讶。我问她从哪看的这本书,她说:“就在你的书架里,一个台湾朋友送你的,你自己翻都不翻。”她爱读《围城》,几乎背得出其中好多她认为精彩之句;她也爱读《洗澡》,但她仍拒绝《安徒生童话》,也不喜欢我的偶像——张爱玲的小说。

  不知不觉间,女儿成了我的朋友。我们一起谈电影,谈男明星——对当代影坛歌坛的明星,她永远比我娴熟,但凡港地的《亚洲周刊》要我采访如成龙、王靖雯这些明星,女儿还是我的背景材料的最佳资讯呢。有时我还会做一下希望女儿成为小美人的白日梦:“要是你再高5公分,眼睛再大一点……”女儿则手一挥:“那就不是我严洁了!”。

1.作者“觉得女儿一下长大了”共列举了4个片断,这些片断是:

2.这段是作者对女儿的正面褒奖,串联上述片断的句子是:

3.对“不知不觉间,女儿成了我的朋友”一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现女儿已经长大,而且变化很大。

B.女儿变得喜人,已经成为“我理想中的女儿”。

C.概括出了母女由不理解到相互理解的过程。

D.点出母女之间终于成为朋友的这个结果。

4.“那就不是我严治了!”这句话说明了

[  ]

A.女儿有个性,但不通世理。

B.女儿蛮横,独断,不体会母亲。

C.女儿有个性,通世理,且已经成熟了。

D.女儿无个性,同于一般的女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甲)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和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乙)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不少事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动人的记叙:“二十以来,昼(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这里引申为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富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明代的伟大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究自然,搜集资料,踏破坎坷,搏击逆浪,勤奋工作了大半生。清代以画竹闻名的郑板桥,曾有描绘刻苦学画的诗句:

  “四十年来画竹枝,

  昼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丙)①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②所以牛顿说:“天才就是思想的耐心。”③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④门捷列夫说:“终身努力便是天才。”⑤高尔基说:“天才就是劳动。”⑥古人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也是说的这个道理。⑦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五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⑧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⑨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1)上文段甲中,

狄更斯的话的基本意思是(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巴尔扎克的话的基本意思是(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上文段乙“间又课诗”的“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间
B.断断续续
C.或者
D.间断

(3)判断对诗句理解的正误:

①“四十年来画竹枝”,直言画家刻苦学习画竹,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

(  )

②“昼间挥写夜间思”,写画家四十年来白天不倦地画竹,夜间又勤于思考,毫不懈怠。

(  )

③“冗繁削尽留清瘦”,是一句双关语。一方面通过字面表现作者在四十年的勤学苦练中,终于透过冗繁的竹枝竹叶,删繁就简,领悟到了竹子所独有的“清瘦”风格,因而深得画竹的要领,画一枝一叶可尽现竹子的千种风韵,万般情态。另一方面这又是作者一生呕心沥血、刻苦学画的真实写照,四十年的艰辛使画竹的人如同画上的竹一样,磨炼得心自清高体自瘦。

(  )

④“画到生时是熟时”,表达了画家不满足于现状,不沉溺于成就,极力突破旧的境界,对艺术造诣永无止境的追求。

(  )

(4)全诗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

①上文段①,作者引用了世界文学巨匠狄更斯和巴尔扎克的两段话,说明在科学领域与文学艺术领域一样:“才能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  )

②巴尔扎克的话强调指出“艺术的法则”是“不息的劳动。”说明劳动对艺术,犹如劳动对于生存、对于生命一样具有最根本的决定意义。

(  )

③上文段②,在写到唐代诗歌时,作者引述了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一段自我写照的文字,昼夜发奋,终生刻苦,于诗、书、赋又无一疏漏,无一偏废,以至贫病交加,未老先衰。生动形象地证明了“天才来自于勤奋学习”。

(  )

④在写到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情形时,作者用十六个字作了高度概括:“研究自然,搜集资料,踏破坎坷,搏击逆浪”,充分体现了才能来自于辛劳勤奋,成功来自于勇敢坚定。

(  )

(6)上面文段从论证方式来说,属于________;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

(7)上面文段①②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事实来作为论据,又恰当地引用名人格言、自叙和诗句为据,用来证明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8)对上文段丙的层次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9)写出上文段丙各层的层意句。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上文段丙再次引用名人名言和马克思的动人事迹,论证的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一课一练 开明 初三(上下)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甲)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和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乙)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不少事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动人的记叙:“二十以来,昼(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这里引申为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富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明代的伟大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究自然,搜集资料,踏破坎坷,搏击逆浪,勤奋工作了大半生。清代以画竹闻名的郑板桥,曾有描绘刻苦学画的诗句:

  “四十年来画竹枝,

  昼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丙)①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②所以牛顿说:“天才就是思想的耐心。”③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④门捷列夫说:“终身努力便是天才。”⑤高尔基说:“天才就是劳动。”⑥古人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也是说的这个道理。⑦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五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⑧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⑨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1.上文段甲中,

狄更斯的话的基本意思是(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巴尔扎克的话的基本意思是(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上文段乙“间又课诗”的“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间
B.断断续续
C.或者
D.间断

3.判断对诗句理解的正误:

①“四十年来画竹枝”,直言画家刻苦学习画竹,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

(  )

②“昼间挥写夜间思”,写画家四十年来白天不倦地画竹,夜间又勤于思考,毫不懈怠。

(  )

③“冗繁削尽留清瘦”,是一句双关语。一方面通过字面表现作者在四十年的勤学苦练中,终于透过冗繁的竹枝竹叶,删繁就简,领悟到了竹子所独有的“清瘦”风格,因而深得画竹的要领,画一枝一叶可尽现竹子的千种风韵,万般情态。另一方面这又是作者一生呕心沥血、刻苦学画的真实写照,四十年的艰辛使画竹的人如同画上的竹一样,磨炼得心自清高体自瘦。

(  )

④“画到生时是熟时”,表达了画家不满足于现状,不沉溺于成就,极力突破旧的境界,对艺术造诣永无止境的追求。

(  )

4.全诗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

①上文段①,作者引用了世界文学巨匠狄更斯和巴尔扎克的两段话,说明在科学领域与文学艺术领域一样:“才能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  )

②巴尔扎克的话强调指出“艺术的法则”是“不息的劳动。”说明劳动对艺术,犹如劳动对于生存、对于生命一样具有最根本的决定意义。

(  )

③上文段②,在写到唐代诗歌时,作者引述了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一段自我写照的文字,昼夜发奋,终生刻苦,于诗、书、赋又无一疏漏,无一偏废,以至贫病交加,未老先衰。生动形象地证明了“天才来自于勤奋学习”。

(  )

④在写到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情形时,作者用十六个字作了高度概括:“研究自然,搜集资料,踏破坎坷,搏击逆浪”,充分体现了才能来自于辛劳勤奋,成功来自于勇敢坚定。

(  )

6.上面文段从论证方式来说,属于________;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

7.上面文段①②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事实来作为论据,又恰当地引用名人格言、自叙和诗句为据,用来证明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8.对上文段丙的层次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9.写出上文段丙各层的层意句。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上文段丙再次引用名人名言和马克思的动人事迹,论证的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文言文(14分)
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
苏 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①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②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④,吾侪⑤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⑥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日:“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注释】①押伴:接待、陪同。②钤辖:有两个义项,1.节制管辖。 2.宋代武官名。③戢:收敛。④涂潦:大水。⑤侪:辈,类。⑥畚锸:簸箕铁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以书属辙曰属:嘱咐B.至与钤辖亢礼亢:匹敌
C.然终不以为恨恨:遗憾D.以虞水之再至虞:料想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3分)(    )
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⑥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③⑤D.④ 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警告他们,如果不改,要将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杭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2分)
 (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2分)
 (3)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练习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题型:048

坚韧

  又退稿了!“经研究不拟刊用,谢谢你对本刊的支持,欢迎来稿。”鬼才“来稿”!我已发誓这一次若失败,再也不投稿了。况且退稿笺上连我的名字也不填写,一副公事公办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铁面孔,而我的几千字却是一笔不苟连标点也不马虎的。同学们凑近来:

  “登了?”

  “编辑也有错判的时候。”

  “你也够苦了,还是全力对付高考吧。”……

  羞愧、委屈、怨恨,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争气的眼泪溢了出来。

  我自小就做作家梦。我的作文老师常在班上读我的习作,校沧浪文学社《青果》杂志上也刊登过我的随感。在表扬之余,大家都说我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毛病,花呀草呀愁呀闷呀,少一点坚韧之气。我这次投稿是特意冲着这缺点来的,题目是“战胜脆弱”,写自己语文是怎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成绩提高了。没想到又败了。

  语文老师走过来。他是位有着坎坷经历和非常坚韧品格的“知青”,他敏锐的目光似乎从我脸上读出了什么。我把稿子递上,请他指教。他迅速扫视一遍,缓缓地抬起头来,凝视窗外。春雪鹅毛般飘落,白杨树在风雪中发抖。许久,他文不对题地说:“也是这样的雪天,大别山的深山里,像历史课本中半坡村遗址一样的茅屋,有个‘知青’栖身在这里。白天十六个小时学大寨,抬石头造梯田。此刻,饥肠辘辘,浑身泥水,疲惫不堪。作主食的山芋已经吃完了,吃葛根充饥。寒风呼啸,茅舍无烟……突然传来噩耗,父亲被造反派斗死了!要他去揭发罪行……回到草棚时已是下半夜,肝肠寸断的他没有眼泪,忽然想起坚持已久的日记今天还没有写。他燃起松明,咬紧牙关记下黎明前最黑暗的一页……我的指导完毕。”老师忽然说。

  我恍然大悟真正的“坚韧”,不是写在纸上的冠冕的文章,而是要用人生的行动去写。我毅然抽回退稿,认认真真在左上角写下退稿编号:

  “第35号第35级台阶。”

  教室外的白杨精神抖擞地迎着风雪,那苞芽已有米粒大。毕竟是早春了。

1.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引号表示强调作用的一项

[  ]

A.鬼才“来稿”,我已发誓不来稿了

B.他是位有着非常坚韧品格的“知青”

C.真正的“坚韧”,不是写在纸上的文章

2.文中对“老师”和“我”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

对“语文老师”主要运用了________描写方法,对“我”主要运用了________描写方法。

3.语文老师对“我”的作文指导“文不对题”,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师不理解“我”痛苦的原因,但是教育“我”应该面对磨难。

B.老师用他的坎坷经历指导我写作。

C.老师讲述他痛苦的经历以冲淡“我”内心的痛苦。

D.老师触景生情,从眼前的鹅毛大雪,联想到同样情景中的往事,指导我的写作。

4.“我的35号退稿”为什么称为“35号台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尾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结合文意,说说第二段中划线的“须”字的含义,并简述连用两个“须”字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两处划横线的句子都是典型的动作神态描写,请说说它们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太漂亮”在文中指父亲说话不中听。
B.本文从“背影”这个独特的视角,通过儿子的眼睛记录了感人至深的一幕,体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巧。 C.“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表明我对父亲的关爱不理解。
D.作者运用清新质朴的语言,表达了父子间最真挚的情感。
4.本文的细节描写,就像电影的特写镜头,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下面表述的内容不属于细节描写的一项是
[     ]
A.施耐庵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景描写。
B.鲁迅的《故乡》中关于杨二嫂外貌肖像的描写。
C.都德《最后一课》中关于小弗郎士上学时的场景描写。
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关于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的动作描写。
5.请仔细揣摩第三段划线句子,提出一个质疑问难性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