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读图17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地震后,国土资源部迅速组织国家和10余省的地质调查力量实施紧急排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地面调查,初步掌握了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调查情况汇总表
(1)此次地震位于中国 地震带,是由于印度板块向 (方向)移动,
与 板块相撞,推动青藏高原隆升,在高原东缘地区沿龙门山构造向东挤压,导致此处岩石圈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引发四川西部断裂带震动。
(2)此次地震后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以 为主。分析当地这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3)震后,受灾者90%都是在最初的24小时内得救的,故有“黄金24小时”之称。为了争取抢救时间,震后互救时应遵循的原则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A.先救远,后救近。从远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同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
B.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
C.先救“生”,后救“人”。先使被埋压者头部暴露,防止窒息,救出更多生命
D.如果自己被埋压,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保存体力,挑战生命极限
E.注意仔细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不要盲目乱挖、乱刨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图14
(1)简述此次地震产生的原因。
(2)结合震区自然环境状况,指出震后可能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
(3)请说出政府为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应采取的对策。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简述此次地震产生的原因。
(2)结合震区自然环境状况,指出震后可能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
(3)请说出政府为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应采取的对策。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北京市八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8分)
图14
(1)简述此次地震产生的原因。
(2)结合震区自然环境状况,指出震后可能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
(3)请说出政府为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应采取的对策。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长泰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读图17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资料: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地震后,国土资源部迅速组织国家和10余省的地质调查力量实施紧急排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地面调查,初步掌握了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调查情况汇总表
(1)此次地震位于中国 地震带,是由于印度板块向 (方向)移动,与 板块相撞,推动青藏高原隆升,在高原东缘地区沿龙门山构造向东挤压,导致此处岩石圈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引发四川西部断裂带震动。
(2)此次地震后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以 为主。分析当地这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3)震后,受灾者90%都是在最初的24小时内得救的,故有“黄金24小时”之称。为了争取抢救时间,震后互救时应遵循的原则有_______(选择填空)。
A.先救远,后救近。从远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同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 |
B.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 |
C.先救“生”,后救“人”。先使被埋压者头部暴露,防止窒息,救出更多生命 |
D.如果自己被埋压,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保存体力,挑战生命极限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福建长泰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读图17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资料: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地震后,国土资源部迅速组织国家和10余省的地质调查力量实施紧急排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地面调查,初步掌握了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调查情况汇总表
(1)此次地震位于中国 地震带,是由于印度板块向 (方向)移动,与 板块相撞,推动青藏高原隆升,在高原东缘地区沿龙门山构造向东挤压,导致此处岩石圈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引发四川西部断裂带震动。
(2)此次地震后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以 为主。分析当地这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3)震后,受灾者90%都是在最初的24小时内得救的,故有“黄金24小时”之称。为了争取抢救时间,震后互救时应遵循的原则有_______(选择填空)。
A.先救远,后救近。从远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同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
B.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
C.先救“生”,后救“人”。先使被埋压者头部暴露,防止窒息,救出更多生命
D.如果自己被埋压,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保存体力,挑战生命极限
E.注意仔细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不要盲目乱挖、乱刨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甘肃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简述此次地震产生的原因。
(2)结合震区自然环境状况,指出震后可能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
(3)请说出政府为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应采取的对策。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北京市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8分)
图14
(1)简述此次地震产生的原因。
(2)结合震区自然环境状况,指出震后可能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
(3)请说出政府为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应采取的对策。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北京时间
资料: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地震后,国土资源部迅速组织国家和10余省的地质调查力量实施紧急排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地面调查,初步掌握了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调查情况汇总表
(1)此次地震位于中国 地震带,是由于印度板块向 (方向)移动,
与 板块相撞,推动青藏高原隆升,在高原东缘地区沿龙门山构造向东挤压,导致此处岩石圈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引发四川西部断裂带震动。
(2)此次地震后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以 为主。分析当地这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3)震后,受灾者90%都是在最初的24小时内得救的,故有“黄金24小时”之称。为了争取抢救时间,震后互救时应遵循的原则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A.先救远,后救近。从远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同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
B.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
C.先救“生”,后救“人”。先使被埋压者头部暴露,防止窒息,救出更多生命
D.如果自己被埋压,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保存体力,挑战生命极限
E.注意仔细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不要盲目乱挖、乱刨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读图17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资料: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地震后,国土资源部迅速组织国家和10余省的地质调查力量实施紧急排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地面调查,初步掌握了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调查情况汇总表
(1)此次地震位于中国 地震带,
是由于印度板块向 (方向)移动,与 板块相撞,推动青藏高原隆升,在高原东缘地区沿龙门山构造向东挤压,导致此处岩石圈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引发四川西部断裂带震动。
(2)此次地震后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以 为主。分析当地这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3)震后,受灾者90%都是在最初的24小时内得救的,故有“黄金24小时”之称。为了争取抢救时间,震后互救时应遵循的原则有_______(选择填空)。
A.先救远,后救近。从远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同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
B.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
C.先救“生”,后救“人”。先使被埋压者头部暴露,防止窒息,救出更多生命
D.如果自己被埋压,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保存体力,挑战生命极限
E.注意仔细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不要盲目乱挖、乱刨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二)地理文科试题 题型:013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