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读下列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中甲区域地形区名称为 ,判断的理由是 。
(2)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B城所在地形区自古至今成为交通要道的主要原因。
(3)简述A河流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中甲区域地形区名称为 ,判断的理由是 。
(2)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B城所在地形区自古至今成为交通要道的主要原因。
(3)简述A河流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浙江省期中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条山脉同为长江、珠江两大河流分水岭的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A.东南坡的降水量少于西北坡 |
B.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
C.为我国赣、闽两省的分界线 |
D.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高三高考适应性文科综合地理考试(含解析) 题型:综合题
(26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1 中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乙地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其变化表
土地利用 类型 | 1990年 面积/hm2 | 2000年 面积/hm2 |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城乡工矿居民用地 未利用土地 | 1242376 784808 5022531 180798 101712 15203241 | 1379958 783829 5010581 177703 108362 15175034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山西省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条山脉同为长江、珠江两大河流分水岭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下列关于甲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坡的降水量少于西北坡
B.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为我国赣、闽两省的分界线
D.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山东省模拟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两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它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千米,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甲、乙两图为该地所在区域图和地质剖面图。
材料二 喀什农副土特产丰富,盛产甜瓜、西瓜、葡萄、石榴、无花果、巴旦杏等瓜果,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
(1)材料一中提到的“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中的“一路”是指________。
(2)图甲中A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图乙中的B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________;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喀什附近地区主要地形的成因。
(3)喀什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提高西瓜产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后种植。实验结果发现B组种植的西瓜单产高于A组。试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释其原因。
(4)请从地理位置、交通两方面分析喀什经济特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和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甲、乙两地区气候资料
(1)说明A、B两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并分析B海区表层海水盐度空间分布的形成原因。
(2)甲区域优势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乙区域相比其发展该经济作物的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
(3)甲、乙两区域在石油工业发展现状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是什么?为什么?
(4)分别说明图中两条运河的地理意义。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图9)。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约5000多平方千米,其经济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石油化工、盐化工基地和农业、渔业等为主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
(1)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2)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根据黄河流域发展状况,说明其原因。
甲地位于滨海平原,乙地位于山前倾斜平原。
(3)分析比较甲、乙两地土地生产力的差异。
(4)结合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确立材料二所述“三个基地”的依据。
表1:2009年12月26日至31日渤海沿岸某城市气温统计数据表
2009年年底渤海开始出现海冰,并发展成为3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冰情。
(5)据表1,指出本次海冰形成的重要自然原因,并分析其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危害。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