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②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中华题王 语文九年级上 (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为具言所闻________ 便扶向路________
渔人甚异之________ 无问津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意思。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根据文中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用一句话简要概括②③两段文字的内容。
4.“世外桃源”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解释,试解释它的意思。
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世外桃源:(提示:答题不超过100字,故事情节须根据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但不能翻译。)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4届安徽省无为县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仿佛若有光: ②土地平旷:
③无论魏晋: ④辞去: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仿佛若有光: ②土地平旷:
③无论魏晋: ④辞去:
【小题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3】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小题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桃花源记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陶渊明,又名 ,字元亮, 生活在战乱频繁的 (朝代)。
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并怡然自乐: 便要还家: 阡陌交通: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文:
4.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5.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 ;(2) ;(3)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屋舍俨然 俨然: (2)具答之 具:
(3)芳草鲜美 鲜美: (4)无论魏晋 无论: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的一项( )
A、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佛印绝类弥勒
B、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中轩敞者为舱
C、复:复前行 不复出焉
D、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
A、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6、翻译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7、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
8、“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题型:048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