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1.这段文字节选自课文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朝著名诗人。
2.“陋室”的意思是________。“铭”是古代刻在_______上面用来________________,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________________。
3.简述“苔痕上阶绿”中“上”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1.这段文字节选自课文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朝著名诗人。
2.“陋室”的意思是________。“铭”是古代刻在_______上面用来________________,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________________。
3.简述“苔痕上阶绿”中“上”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章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_。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
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轻巧夺冠优化训练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 题型:048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
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两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将文中空缺入补充在横线上。
2.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说明
[ ]
3.下列词语能统领全篇的一个是
[ ]
4.“丝竹”在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
[ ]
5.对“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形”两个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劳:劳累 形:形体
B.劳:使……劳累 形:身体
C.劳:劳累 形:身体
D.劳:使……劳累 形:形状
6.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语文 八年级下册 (苏教版) 银版 苏教版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13
下面不属于骈句的是
[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下面不属于骈句的是
[
]A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 ]
[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