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33、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学校所在地P点的经纬度,设计了简易方案,并进行了实际测量。其方案及测量记录如下:

测量工具:自制支架一个、教学用量角器一个、重锤一只(系有细绳)、手表一块(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准时间)

安装方式:如图:

测量日期:2006年12月22日

测量地点:校园内P点

测量结果:在手表显示12∶08时∠β最小且∠β=47°53′ 

 P点的经、纬度坐标为 (    )

A.24°07′N,118°E            B.24°27′N,118°E

C.24°07′N,122°E         D.24°27′N,122°E

33、B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学校所在地P点的经纬度,设计了简易方案,并进行了实际测量。其方案及测量记录如下:

测量工具:自制支架一个、教学用量角器一个、重锤一只(系有细绳)、手表一块(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准时间)

安装方式:如图:

测量日期:2006年12月22日

测量地点:校园内P点

测量结果:在手表显示12∶08时∠β最小且∠β=47°53′ 

 P点的经、纬度坐标为 (    )

A.24°07′N,118°E            B.24°27′N,118°E

C.24°07′N,122°E         D.24°27′N,122°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安徽省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黄山市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学校所在地P点的经纬度,设计了简易方案,并进行了实际测量。其方案及测量记录如下:

测量工具:自制支架一个、教学用量角器一个、重锤一只(系有细绳)、手表一块(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准时间)

安装方式:如图

测量日期:2011年12月22日

测量地点:校园内P点

测量结果:在手表显示12∶08时∠β最小且∠β=53°37′

P点的经、纬度坐标为(     )

A.30°37′N,118°E                B.30°11′N,122°E

C.30°37′N,122°E                D.30°11′N,118°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黄山市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学校所在地P点的经纬度,设计了简易方案,并进行了实际测量。其方案及测量记录如下:
测量工具:自制支架一个、教学用量角器一个、重锤一只(系有细绳)、手表一块(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准时间)
安装方式:如图

测量日期:2011年12月22日
测量地点:校园内P点
测量结果:在手表显示12∶08时∠β最小且∠β=53°37′
P点的经、纬度坐标为


  1. A.
    30°37′N,118°E
  2. B.
    30°11′N,122°E
  3. C.
    30°37′N,122°E
  4. D.
    30°11′N,118°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黄山市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学校所在地P点的经纬度,设计了简易方案,并进行了实际测量。其方案及测量记录如下:
测量工具:自制支架一个、教学用量角器一个、重锤一只(系有细绳)、手表一块(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准时间)
安装方式:如图

测量日期:2011年12月22日
测量地点:校园内P点
测量结果:在手表显示12∶08时∠β最小且∠β=53°37′
P点的经、纬度坐标为(     )

A.30°37′N,118°EB.30°11′N,122°E
C.30°37′N,122°ED.30°11′N,118°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3分)济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大气的运动”进行了探究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活动1:活动小组查阅资料得知,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海陆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l)根据材料,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2分)

(2)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3分)

探究活动2:活动小组在海陆风的基础上,将时空尺度和范围放大,研究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不同季节的大气运动,如下图所示。

(3)图示表示的是______(季节),M表示________(气压中心),其切断的气压带为_________,N表示___________(气压中心)。(4分)

 (4)根据图中风向,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其对我国东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在考察某地后所绘制的土地利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l)该地区居民点分布的主要特点:                               

(2)图中所示该地甘蔗的种植面积约        平方米;该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3)研究小组同学经考察确认甲湖泊是一段旧河道,分析甲湖泊成因。

(4)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如何从不同产业部门角度,进一步综合开发农业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我国北方城市缺水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研究思路如下:

材料一:该地区的部分资料图

材料二:该地区大气降水650,人均水资源为500立方米。

材料三:我国人均拥有水资源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量 1/4。在工业比较密集的华北和辽宁地区,工业用水量大多已超过了总用水量的10~30%。不少城市当前供水非常紧张,使得工业与农业、城乡生活与工业生产争水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同类工业单位耗水量与较发达国家相比要高得多,浪费很大。如在生产工艺相同的情况下,德国与日本的工厂每生产1吨啤酒仅耗水9~10吨,而国内的工厂却需57~58吨,相差6倍。又如我国炼1吨原油平均耗水量为7吨,而国外仅为0.5吨,我国每生产1吨纸浆的平均用水量为350吨,国外先进技术则不超过100吨。还有,发达国家的工业循环用水率大都在60~80%。如日本为69%,美国为60%。而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很低,全国平均只有25%左右。由于工业用水浪费和其它一些原因,全国缺水的城市达300多个。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图中资料分析甲、乙两地的地貌及成因。

(2)说出该区域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3)根据以上材料,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该城市(工业、生活)合理用水,解决“水荒”的建议,你认为这些建议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或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我国北方城市缺水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研究思路如下:(12分)

    材料一:该地区的部分资料图

    材料二:该地区大气降水650㎜,人均水资源为500立方米。

    材料三:我国人均拥有水资源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量 1/4。在工业比较密集的华北和辽宁地区,工业用水量大多已超过了总用水量的10~30%。不少城市当前供水非常紧张,使得工业与农业、城乡生活与工业生产争水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同类工业单位耗水量与较发达国家相比要高得多,浪费很大。如在生产工艺相同的情况下,德国与日本的工厂每生产1吨啤酒仅耗水9~10吨,而国内的工厂却需57~58吨,相差6倍。又如我国炼1吨原油平均耗水量为7吨,而国外仅为0.5吨,我国每生产1吨纸浆的平均用水量为350吨,国外先进技术则不超过100吨。还有,发达国家的工业循环用水率大都在60~80%。如日本为69%,美国为60%。而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很低,全国平均只有25%左右。由于工业用水浪费和其它一些原因,全国缺水的城市达300多个。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图中资料分析甲、乙两地的地貌及成因。

   (2)说出该区域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3)根据以上材料,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该城市(工业、生活)合理用水,解决“水荒”的建议,你认为这些建议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或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济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大气的运动”进行了探究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活动1:活动小组查阅资料得知,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海陆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l)根据材料,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2分)

    (2)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3分)

探究活动2:活动小组在海陆风的基础上,将时空尺度和范围放大,研究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不同季节的大气运动,如下图所示。

    (3)图示表示的是______(季节),M表示________(气压中心),其切断的气压带为

      _________,N表示___________(气压中心)。(4分)

    (4)根据图中风向,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其对我国东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辽宁省沈阳二中2008-200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题型:043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我国北方城市缺水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研究思路如下:

  材料一:该地区的部分资料图(下图)

  材料二:该地区大气降水650 mm,人均水资源为500立方米。

  材料三:我国人均拥有水资源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量1/4。在工业比较密集的华北和辽宁地区,工业用水量大多已超过了总用水量的10~30%。不少城市当前供水非常紧张,使得工业与农业、城乡生活与工业生产争水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同类工业单位耗水量与较发达国家相比要高得多,浪费很大。如在生产工艺相同的情况下,德国与日本的工厂每生产1吨啤酒仅耗水9~10吨,而国内的工厂却需57~58吨,相差6倍。又如我国炼1吨原油平均耗水量为7吨,而国外仅为0.5吨,我国每生产1吨纸浆的平均用水量为350吨,国外先进技术则不超过100吨。还有,发达国家的工业循环用水率大都在60~80%。如日本为69%,美国为60%。而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很低,全国平均只有25%左右。由于工业用水浪费和其它一些原因,全国缺水的城市达300多个。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图中资料分析甲、乙两地的地貌及成因。

(2)说出该区域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3)根据以上材料,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该城市(工业、生活)合理用水,解决“水荒”的建议,你认为这些建议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或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