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17、下列对伟人逝世的几种不同的表述,都非常得体,其中具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特色的一项 

A.雨果评述文学巨匠巴尔扎克之死:“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B.恩格斯叙述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之死:“3月14 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了思想。”

C.写演员赵丹之死:“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的殷切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

D. 有人写音乐家聂耳之死:经过短暂的青春年华,过早得写下了他生命的休止符。

17、A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列对伟人逝世的几种不同的表述,都非常得体,非同凡响,其中具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特色的一项是                            (  )

A、雨果评述文学巨匠巴尔扎克之死:“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B、恩格斯叙述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之死:“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C、黄宗英写演员赵丹之死:“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的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

D、写音乐家聂耳之死:“经过十三年的青春年华,过早地写下了他生命中的休止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列对伟人逝世的几种不同的表述,都非常得体,其中具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特色的一项 

A.雨果评述文学巨匠巴尔扎克之死:“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B.恩格斯叙述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之死:“3月14 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了思想。”

C.写演员赵丹之死:“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的殷切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

D. 有人写音乐家聂耳之死:经过短暂的青春年华,过早得写下了他生命的休止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下列对伟人逝世的几种不同的表达,都非常得体,非同凡响,其中表达上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雨果评论文学巨匠巴尔扎克之死:“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B.恩格斯叙述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之死:“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C.黄宗英写演员赵丹之死:“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

D.写音乐家聂耳之死:“经过23年的青春年华,过早地写下了他生命的休止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13

下列对伟人逝世的几种不同的表达,都非常得体,非同凡响,其中表达上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雨果评论文学巨匠巴尔扎克之死:“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B.恩格斯叙述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之死:“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C.黄宗英写演员赵丹之死:“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

D.写音乐家聂耳之死:“经过23年的青春年华,过早地写下了他生命的休止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伟人逝世的几种不同的表达都非常得体、不同凡响,其中表达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1. A.
    雨果评论文学巨匠巴尔扎克之死:“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2. B.
    恩格斯叙述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之死:“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3. C.
    黄宗英写演员赵丹之死:“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
  4. D.
    写音乐家聂耳之死:“经过23年的青春年华,过早地写下了他生命的休止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伟人逝世的几种不同的表达都非常得体、不同凡响,其中表达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雨果评论文学巨匠巴尔扎克之死:“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B.恩格斯叙述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之死:“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C.黄宗英写演员赵丹之死:“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     
D.写音乐家聂耳之死:“经过23年的青春年华,过早地写下了他生命的休止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设计必修四语文语文版 语文版 题型:013

下列对伟人逝世的几种不同的表达都非常得体、不同凡响,其中表达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雨果评论文学巨匠巴尔扎克之死:“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B.恩格斯叙述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之死:“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C.黄宗英写演员赵丹之死:“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

D.写音乐家聂耳之死:“经过23年的青春年华,过早地写下了他生命的休止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丽的列夫·托尔斯泰
肖凤
(1)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 而我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不论是在往昔的少女时代,还是进入了古稀之年的今天,我一向觉得:托尔斯泰异乎寻常地美丽。
(2)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初读他的长篇巨著,还有他的自传等书,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不明白他用了什么样的技巧,把人物刻画得那样栩栩如生。所以,每逢读完一本书,我都要对着他的画像仔细观看。他的画像都是出自俄国著名肖像画家列宾之手。托尔斯泰有着卷曲的花白头发和胡须,天庭十分宽阔饱满,眉骨突出,眼睛深陷,大鼻子,大手,总是皱着眉头在沉思,一幅深沉而忧郁的表情。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与仁爱之光。他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丑陋”?我常常目不转睛地向他行注目礼,觉得这位老人长得实在太美了。
(3)随着年龄的增大,渐渐地学习着观察社会,又读了许多关于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为他写的传记,慢慢地理解了他的特别伟大之处,以及为什么他被有良知的人称为“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
(4)托尔斯泰固然有着文学的天才,创作了大量为全世界称道的不朽作品,被人们敬仰。但更重要的是他穷其一生的精力和智慧,一直在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药方。他是世袭伯爵,衣食无忧,可是当他知道了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广大贫苦农民的悲惨命运之后,他就坐卧不安,想为劳苦大众改善生活困境。他苦苦地探索着,以至于在自己的家庭里,也坚持简朴的生活方式,他亲手种菜,不再吃肉,他自己做靴子,令夫人做衣服,自己织地毯,自己做家具。他青年时代研究卢梭、伏尔泰的学说,晚年开始研究我国的老子和孔子。他研究外国哲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寻一种能够“造福于人世”,“促进人类的团结”的思想。他爱自己的同胞,也爱全人类,他的愿望是“真理必须战胜谬误”,他希望人人生活得快乐而幸福,他一直探寻着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可是没找到。他为无法让所有的俄国百姓摆脱苦难而倍感痛苦,以至于在82岁的高龄还独自离开自己的庄园,要走到民间去。
(5)正是他的智慧和爱心,使他成为了我青年时代最崇敬的作家。所以,当几年前,我终于有机会来到俄罗斯,瞻仰托尔斯泰的故居,就成了我此行的主要目的。
(6)在莫斯科,距离市中心不远处,有一条小街,名字就叫托尔斯泰街。其实,我最想去拜谒的地方,是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托翁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逝世后也埋葬在那里,埋葬在他生前亲手种植的大树底下。我读过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那篇优美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我,一个托尔斯泰的忠实读者,正是准备“怀着敬畏之情”去“朝拜”这处“尊严圣地”的。虽然这座坟墓“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但它却是“世间”一座最朴素,最令人尊敬,也是最美的坟墓。可是,陪着我们参观的俄国姑娘说那里离莫斯科太远了,交通不方便,只能陪着我们去莫斯科“市内”的托尔斯泰故居。我想,这样也可以吧,毕竟是托尔斯泰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7)当我走到了托尔斯泰街,来到了托尔斯泰故居的大门口时,我是怀着朝圣者的心态,走进它的大门的。
(8)故居由两幢两层木制楼房和一座很大的后花园组成。托尔斯泰所以看中这所院子,就是因为喜欢它的后花园。花园里种满了玫瑰花、苹果树、梨树。花园尽头的高坡,是托翁经常伏案写作的地方;广阔的花园,是托翁有时骑马、有时骑自行车的休闲场所。托翁喜欢骑马,马房至今犹在。托家经常高朋满座,后花园也是文化艺术精英们聚会的露天沙龙。
(9)我们来的这天,故居正在修缮。不过有一位精通托翁生平和创作活动的中年俄国女士当向导,我还是看见了许多珍贵的遗物。
(10)托尔斯泰的书房,俭朴的书桌,他老年时站着写作用的木头架子,托翁亲手做成的皮靴和做皮靴的工具。生前骑过的一辆自行车,他70高龄时开始学习骑自行车。书房里陈列着他的手稿,字迹娟秀,纸片已经发黄。列宾为《复活》画的插图原稿,装在玻璃镜框里,挂在墙上。托翁喜欢下象棋,他用过的棋盘和棋子,仍然摆在小桌子上。在从一层楼走上二层楼的过道里,挂着许多照片,他们都是托家的常客,其中有契可夫、高尔基、拉赫玛尼诺夫、夏里亚平等人。
(11)我在那位中年女士的引领之下,走进了又走出了主楼与侧楼,然后走向后花园。我徘徊在这座非常幽深的后花园里,久久不愿意离去。我回味着多年来读过的那些托尔斯泰巨著,体会着这位老人对世界文明所作的贡献。我敬仰这样的人物,因为他有博大的“爱心”,他把全人类都当成自己的兄弟,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伟人。
(原载2009年1月14日《中华读报》,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4分)
【小题2】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而作者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请结合全文,分条叙述托尔斯泰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小题3】作者是否有必要用大量的文字写到托尔斯泰的故乡和“市内”的故居?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理由。(7分)
【小题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文章围绕表现托尔斯泰的“美丽”这一中心,将各种叙述和描写托尔斯泰的有关材料串联在一起,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B.文章第2段描写托尔斯泰的肖像,抓住其面部特征,突出其“眼睛”的描写,和鲁迅描写其笔下的祥林嫂的眼睛一样,通过眼睛来挖掘其命运和内心。
C.文章善于用过渡性的语言,如第3段和第5段等,推进层次内容的发展,承上启下,自然流畅。
D.本文语言质朴自然,正如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的坟墓一般。但在质朴的语言中,充满魅力和情感,饱含着对托尔斯泰及其精神品质的敬仰和赞美。
E.作者最想去拜谒的地方是托尔斯泰的故乡,但由于路程和交通等原因只能作罢。无奈之下只有在市内的故居参观,没想到有了意外的收获而不虚此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江西省协作体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丽的列夫·托尔斯泰

肖凤

(1)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 而我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不论是在往昔的少女时代,还是进入了古稀之年的今天,我一向觉得:托尔斯泰异乎寻常地美丽。

(2)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初读他的长篇巨著,还有他的自传等书,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不明白他用了什么样的技巧,把人物刻画得那样栩栩如生。所以,每逢读完一本书,我都要对着他的画像仔细观看。他的画像都是出自俄国著名肖像画家列宾之手。托尔斯泰有着卷曲的花白头发和胡须,天庭十分宽阔饱满,眉骨突出,眼睛深陷,大鼻子,大手,总是皱着眉头在沉思,一幅深沉而忧郁的表情。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与仁爱之光。他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丑陋”?我常常目不转睛地向他行注目礼,觉得这位老人长得实在太美了。

(3)随着年龄的增大,渐渐地学习着观察社会,又读了许多关于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为他写的传记,慢慢地理解了他的特别伟大之处,以及为什么他被有良知的人称为“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

(4)托尔斯泰固然有着文学的天才,创作了大量为全世界称道的不朽作品,被人们敬仰。但更重要的是他穷其一生的精力和智慧,一直在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药方。他是世袭伯爵,衣食无忧,可是当他知道了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广大贫苦农民的悲惨命运之后,他就坐卧不安,想为劳苦大众改善生活困境。他苦苦地探索着,以至于在自己的家庭里,也坚持简朴的生活方式,他亲手种菜,不再吃肉,他自己做靴子,令夫人做衣服,自己织地毯,自己做家具。他青年时代研究卢梭、伏尔泰的学说,晚年开始研究我国的老子和孔子。他研究外国哲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寻一种能够“造福于人世”,“促进人类的团结”的思想。他爱自己的同胞,也爱全人类,他的愿望是“真理必须战胜谬误”,他希望人人生活得快乐而幸福,他一直探寻着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可是没找到。他为无法让所有的俄国百姓摆脱苦难而倍感痛苦,以至于在82岁的高龄还独自离开自己的庄园,要走到民间去。

(5)正是他的智慧和爱心,使他成为了我青年时代最崇敬的作家。所以,当几年前,我终于有机会来到俄罗斯,瞻仰托尔斯泰的故居,就成了我此行的主要目的。

(6)在莫斯科,距离市中心不远处,有一条小街,名字就叫托尔斯泰街。其实,我最想去拜谒的地方,是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托翁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逝世后也埋葬在那里,埋葬在他生前亲手种植的大树底下。我读过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那篇优美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我,一个托尔斯泰的忠实读者,正是准备“怀着敬畏之情”去“朝拜”这处“尊严圣地”的。虽然这座坟墓“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但它却是“世间”一座最朴素,最令人尊敬,也是最美的坟墓。可是,陪着我们参观的俄国姑娘说那里离莫斯科太远了,交通不方便,只能陪着我们去莫斯科“市内”的托尔斯泰故居。我想,这样也可以吧,毕竟是托尔斯泰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7)当我走到了托尔斯泰街,来到了托尔斯泰故居的大门口时,我是怀着朝圣者的心态,走进它的大门的。

(8)故居由两幢两层木制楼房和一座很大的后花园组成。托尔斯泰所以看中这所院子,就是因为喜欢它的后花园。花园里种满了玫瑰花、苹果树、梨树。花园尽头的高坡,是托翁经常伏案写作的地方;广阔的花园,是托翁有时骑马、有时骑自行车的休闲场所。托翁喜欢骑马,马房至今犹在。托家经常高朋满座,后花园也是文化艺术精英们聚会的露天沙龙。

(9)我们来的这天,故居正在修缮。不过有一位精通托翁生平和创作活动的中年俄国女士当向导,我还是看见了许多珍贵的遗物。

(10)托尔斯泰的书房,俭朴的书桌,他老年时站着写作用的木头架子,托翁亲手做成的皮靴和做皮靴的工具。生前骑过的一辆自行车,他70高龄时开始学习骑自行车。书房里陈列着他的手稿,字迹娟秀,纸片已经发黄。列宾为《复活》画的插图原稿,装在玻璃镜框里,挂在墙上。托翁喜欢下象棋,他用过的棋盘和棋子,仍然摆在小桌子上。在从一层楼走上二层楼的过道里,挂着许多照片,他们都是托家的常客,其中有契可夫、高尔基、拉赫玛尼诺夫、夏里亚平等人。

(11)我在那位中年女士的引领之下,走进了又走出了主楼与侧楼,然后走向后花园。我徘徊在这座非常幽深的后花园里,久久不愿意离去。我回味着多年来读过的那些托尔斯泰巨著,体会着这位老人对世界文明所作的贡献。我敬仰这样的人物,因为他有博大的“爱心”,他把全人类都当成自己的兄弟,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伟人。

(原载2009年1月14日《中华读报》,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4分)

2.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而作者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请结合全文,分条叙述托尔斯泰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3.作者是否有必要用大量的文字写到托尔斯泰的故乡和“市内”的故居?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理由。(7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文章围绕表现托尔斯泰的“美丽”这一中心,将各种叙述和描写托尔斯泰的有关材料串联在一起,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B.文章第2段描写托尔斯泰的肖像,抓住其面部特征,突出其“眼睛”的描写,和鲁迅描写其笔下的祥林嫂的眼睛一样,通过眼睛来挖掘其命运和内心。

C.文章善于用过渡性的语言,如第3段和第5段等,推进层次内容的发展,承上启下,自然流畅。

D.本文语言质朴自然,正如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的坟墓一般。但在质朴的语言中,充满魅力和情感,饱含着对托尔斯泰及其精神品质的敬仰和赞美。

E.作者最想去拜谒的地方是托尔斯泰的故乡,但由于路程和交通等原因只能作罢。无奈之下只有在市内的故居参观,没想到有了意外的收获而不虚此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西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                                   
美丽的列夫·托尔斯泰
肖凤
  (1)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 而我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不论是在往昔的少女时代,还是进入了古稀之年的今天,我一向觉得:托尔斯泰异乎寻常地美丽。
  (2)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初读他的长篇巨著,还有他的自传等书,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不明白他用了什么样的技巧,把人物刻画得那样栩栩如生。所以,每逢读完一本书,我都要对着他的画像仔细观看。他的画像都是出自俄国著名肖像画家列宾之手。托尔斯泰有着卷曲的花白头发和胡须,天庭十分宽阔饱满,眉骨突出,眼睛深陷,大鼻子,大手,总是皱着眉头在沉思,一幅深沉而忧郁的表情。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与仁爱之光。他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丑陋”?我常常目不转睛地向他行注目礼,觉得这位老人长得实在太美了。
  (3)随着年龄的增大,渐渐地学习着观察社会,又读了许多关于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为他写的传记,慢慢地理解了他的特别伟大之处,以及为什么他被有良知的人称为“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
  (4)托尔斯泰固然有着文学的天才,创作了大量为全世界称道的不朽作品,被人们敬仰。但更重要的是他穷其一生的精力和智慧,一直在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药方。他是世袭伯爵,衣食无忧,可是当他知道了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广大贫苦农民的悲惨命运之后,他就坐卧不安,想为劳苦大众改善生活困境。他苦苦地探索着,以至于在自己的家庭里,也坚持简朴的生活方式,他亲手种菜,不再吃肉,他自己做靴子,令夫人做衣服,自己织地毯,自己做家具。他青年时代研究卢梭、伏尔泰的学说,晚年开始研究我国的老子和孔子。他研究外国哲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寻一种能够“造福于人世”,“促进人类的团结”的思想。他爱自己的同胞,也爱全人类,他的愿望是“真理必须战胜谬误”,他希望人人生活得快乐而幸福,他一直探寻着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可是没找到。他为无法让所有的俄国百姓摆脱苦难而倍感痛苦,以至于在82 岁的高龄还独自离开自己的庄园,要走到民间去。
  (5)正是他的智慧和爱心,使他成为了我青年时代最崇敬的作家。所以,当几年前,我终于有机会来到俄罗斯,瞻仰托尔斯泰的故居,就成了我此行的主要目的。
  (6)在莫斯科,距离市中心不远处,有一条小街,名字就叫托尔斯泰街。其实,我最想去拜谒的地方,是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托翁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逝世后也埋葬在那里,埋葬在他生前亲手种植的大树底下。我读过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那篇优美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 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我,一个托尔斯泰的忠实读者,正是准备“怀着敬畏之情”去“朝拜”这处“尊严圣地”的。虽然这座坟墓“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但它却是“世间”一座最朴素,最令人尊敬,也是最美的坟墓。可是,陪着我们参观的俄国姑娘说那里离莫斯科太远了,交通不方便,只能陪着我们去莫斯科“市内”的托尔斯泰故居。我想,这样也可以吧,毕竟是托尔斯泰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7)当我走到了托尔斯泰街,来到了托尔斯泰故居的大门口时,我是怀着朝圣者的心态,走进它的大门的。
  (8)故居由两幢两层木制楼房和一座很大的后花园组成。托尔斯泰所以看中这所院子,就是因为喜欢它的后花园。花园里种满了玫瑰花、苹果树、梨树。花园尽头的高坡,是托翁经常伏案写作的地方;广阔的花园,是托翁有时骑马、有时骑自行车的休闲场所。托翁喜欢骑马,马房至今犹在。托家经常高朋满座,后花园也是文化艺术精英们聚会的露天沙龙。
  (9)我们来的这天,故居正在修缮。不过有一位精通托翁生平和创作活动的中年俄国女士当向导,我还是看见了许多珍贵的遗物。
  (10)托尔斯泰的书房,俭朴的书桌,他老年时站着写作用的木头架子,托翁亲手做成的皮靴和做皮靴的工具。生前骑过的一辆自行车,他70 高龄时开始学习骑自行车。书房里陈列着他的手稿,字迹娟秀,纸片已经发黄。列宾为《复活》画的插图原稿,装在玻璃镜框里,挂在墙上。托翁喜欢下象棋,他用过的棋盘和棋子,仍然摆在小桌子上。在从一层楼走上二层楼的过道里,挂着许多照片,他们都是托家的常客,其中有契可夫、高尔基、拉赫玛尼诺夫、夏里亚平等人。
  (11)我在那位中年女士的引领之下,走进了又走出了主楼与侧楼,然后走向后花园。我徘徊在这座非常幽深的后花园里,久久不愿意离去。我回味着多年来读过的那些托尔斯泰巨著,体会着这位老人对世界文明所作的贡献。我敬仰这样的人物,因为他有博大的“爱心”,他把全人类都当成自己的兄弟,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伟人。
(原载2009年1月14日《中华读报》,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而作者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请结合全文,分条叙述托尔斯泰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否有必要用大量的文字写到托尔斯泰的故乡和?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围绕表现托尔斯泰的,将各种叙述和描写托尔斯泰的有关材料串联在一起,体现了散文。
B.文章第2段描写托尔斯泰的肖像,抓住其面部特征,突出其,和鲁迅描写其笔下的祥林嫂的眼睛一样,通过眼睛来挖掘其命运和内心。
C.文章善于用过渡性的语言,如第3段和第5段等,推进层次内容的发展,承上启下,自然流畅。
D.本文语言质朴自然,正如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的坟墓一般。但在质朴的语言中,充满魅力和情感,饱含着对托尔斯泰及其精神品质的敬仰和赞美。
E.作者最想去拜谒的地方是托尔斯泰的故乡,但由于路程和交通等原因只能作罢。无奈之下只有在市内的故居参观,没想到有了意外的收获而不虚此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