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10分)
临高台
萧衍①
高台半行云。望望高不极。草树无参差。山河同一色。
仿佛洛阳道。道远难别识。玉阶故情人。情来共相忆。
临 高 台
沈约②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
[注]①萧衍: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年八十六。有集三十二卷。②沈约: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济县西)人,与萧衍同属“意陵八友”。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萧衍沈约二人同登一座高台,采用同一视角观望,同怀念远在洛阳的情人,诗中都有借景抒情的妙笔。
B.萧诗中,作者登高怀远,思念之切竟使眼前的丛莽幻化出一条通往洛阳的道路,延伸到远方的情人身边。
C.玉阶通常是古代淑女伫立凝望之所,萧衍用玉阶来暗示自己期望故情人同样满怀思念,为下文“共相忆”埋下了巧妙的伏笔。
D.两首诗的开头都用“望”字,但两人诗中的“望”字却不同解:萧诗中“望”字做仰望解,沈诗中“望”字却做远望解。
E.两首诗的结尾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情人的相思,这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也增加了诗歌的穿透力。
(2)同为登高怀人,两首诗歌的情感却有一定的差别。请你结合诗句谈一谈。(3分)
(3)萧衍诗的前两句如何表现高台之“高”的?请从作品语言或者修辞方法中任选一角度,具体说明。(3分)
评卷人 |
得分 |
|
|
四、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10分)
临高台
萧衍①
高台半行云。望望高不极。草树无参差。山河同一色。
仿佛洛阳道。道远难别识。玉阶故情人。情来共相忆。
临 高 台
沈约②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
[注]①萧衍: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年八十六。有集三十二卷。②沈约: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济县西)人,与萧衍同属“意陵八友”。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萧衍沈约二人同登一座高台,采用同一视角观望,同怀念远在洛阳的情人,诗中都有借景抒情的妙笔。
B.萧诗中,作者登高怀远,思念之切竟使眼前的丛莽幻化出一条通往洛阳的道路,延伸到远方的情人身边。
C.玉阶通常是古代淑女伫立凝望之所,萧衍用玉阶来暗示自己期望故情人同样满怀思念,为下文“共相忆”埋下了巧妙的伏笔。
D.两首诗的开头都用“望”字,但两人诗中的“望”字却不同解:萧诗中“望”字做仰望解,沈诗中“望”字却做远望解。
E.两首诗的结尾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情人的相思,这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也增加了诗歌的穿透力。
(2)同为登高怀人,两首诗歌的情感却有一定的差别。请你结合诗句谈一谈。(3分)
(3)萧衍诗的前两句如何表现高台之“高”的?请从作品语言或者修辞方法中任选一角度,具体说明。(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落 花
张诗群
①10年前的暮春,芬芳将尽,花事阑珊,和写诗的朋友相约写一首题目叫《落花》的诗。朋友是个很小资的女子,那首诗写得迷离炫目,“落花的梦里,喧嚣着草儿拔节的歌唱”。花落春深,花落,春更深罢了。我却迟迟不能动笔,总觉得思绪太浅,浅得无以承载那一场纷纷扬扬的盛宴。
②王维的诗让心澄明,花也好,鱼也罢,总在幽深的底色里,吟唱着生命的静美。有一首诗,喜欢到无以释怀:“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在无人的山野,花儿开了又落,开时淡淡,落时浅浅。生命从妖娆绚丽复归宁静平和,日子从舞台上的热烈到落幕后的沉寂,这便是一朵花书写的人生。如果仅此而已倒也罢了——坠入凡尘,便由着凡尘的轨迹,在众生的眼里,花开花谢只是一个过程。可如果一朵花的人生是在那样寂寥的山涧,倾尽激情把生命绽放到极致,像舞者在空寂的舞台,越是美到惊心屏息就越是苍凉凄艳。王维让我感动,简单的字眼,深厚的意蕴,娓娓地就把苍凉都化了,生命来去只是一首歌,那样的落花,是一种境界。
③年少时看《红楼梦》,林黛玉埋香冢泣残红,一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就让人柔肠百结,后来听改编的歌曲,乐曲声中似有风萧萧飞花漫舞,一片一片飞旋而下,飘离枝头的姿势轻盈如雪花斜织,似悠然,却决绝。林花谢了春红,无声零落。所以我一直认为落花无声。
④上班必经的路旁长着两株泡桐,碗口粗的树干支起婆娑的冠盖,和人行道上两排整齐的广玉兰相比,它们是无人问津的野孩子,在公交车穿梭往来的路边,像流离失所的兄妹,有点落寞寡然。4月,是泡桐开花的季节,空气中有清甜的气息弥漫,淡紫的桐花像烟雾笼上树梢,从树旁走过,烟雾散去,枝头串起千百铃铛在风中轻舞。淡紫色有点清冷,淡紫的花儿把自己开成铃铛模样,总有一些更深的孤寂。开到最盛,有一天它们就落了,从枝头奔向地面,“扑嘟”一声,短暂干净,轻叹般一声喘息。那是一种静谧的花,只因生如铃儿,便用生命最后的华美完成一生的绝唱。复想起几年前采风的地点,泡桐栽了满山,也是4月,枝头桐花如云,树下落花缤纷,山风浅吟,风声中就有扑扑沙沙的落花声,一阵一阵细密轻柔,林中穿行,往往就有三两朵桐花挟着甜香兜头而下,花雨点点,惹人神醉。
⑤想起梅艳芳。MTV中看她颓靡的眼神,便有许多的凄凉流灌全身。“我有花一朵,长在我心中,真情真爱无人懂,遍地的野草,已占满了山坡,孤芳自赏最心痛。”梅艳芳是一朵凄艳的落花。一生绚烂,一生悲凉,什么都有,又什么都没有。她用男人的豪爽大气,演绎着女人的心碎与寂寞,那样的性情,注定难逃落花飘逝的结局。
⑥杨丽萍是另一种落花。看她的舞蹈需要干净的灵魂,她把肢体舞成两棵树,让指腕间跳出鸟雀的灵魂,让月神在人们的想象中复活。她说舞蹈是生命的需要,她在心里那个场地起舞,是在跟神对话。她从民间来,在反传统的审美下舞动着神秘诡异的生灵气息。在纯粹的艺术舞台,杨丽萍是一朵盛放的雪莲,因洁净高寒而光芒丛生。为了歌舞剧《云南印象》,40多岁的杨丽萍从歌舞团提前退休,像花朵离开赖以生存绽放的枝条,她要把飘离舞成一首诗。那是一条艰难的路程,在电视中看她的纪实,瘦弱单薄的身体在黑色的风衣中晃荡,经济告急,演员流失,那么多不信任、不合作的眼光……随便哪一样就能把她压趴下。合作方看不到市场前景,中途撤资,但杨丽萍坚持,卖房产接广告,把一条艰难的路走到通透,最本源的民族生态歌舞终于在濒临流失时重现光彩。“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不去吃苦么,日子哪会过得甜?”杨丽萍用云南方言缓缓吟诵高原女人的歌谣。裙裾飞旋,如落花飞舞,那种姿势,是一生的经典。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作者10年前没有写出《落花》诗,是觉得他思绪太浅;10年后才写有此文,是觉得他的思想认识提高了。 |
B.本文将无声的落花和有声的落花进行对比,并托物言志,由花写到人,歌颂了梅艳芳和杨丽萍辉煌灿烂的人生。 |
C.作者写落花,不仅善于描摹意境,表现落花飘离枝头的静美,而且善于挖掘落花飘逝的生命意义,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拓展了落花的审美意蕴。 |
D.作者认为梅艳芳具有男性身材和气质,用男人一样的大气与豪情,演绎着女人的寂寞与心碎。“一朵凄艳的落花”是慨叹一代名伶就这样香消玉殒。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作者10年前没有写出《落花》诗,是觉得他思绪太浅;10年后才写有此文,是觉得他的思想认识提高了。 |
B.本文将无声的落花和有声的落花进行对比,并托物言志,由花写到人,歌颂了梅艳芳和杨丽萍辉煌灿烂的人生。 |
C.作者写落花,不仅善于描摹意境,表现落花飘离枝头的静美,而且善于挖掘落花飘逝的生命意义,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拓展了落花的审美意蕴。 |
D.作者认为梅艳芳具有男性身材和气质,用男人一样的大气与豪情,演绎着女人的寂寞与心碎。“一朵凄艳的落花”是慨叹一代名伶就这样香消玉殒。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在山阴道上
方令孺
撩起窗幕,看初升的红日,可把它五彩的光华撒在湖上了么?可是,湖水呈现着一片冷清清的铅色,天空也云气沉沉。难道今天的旅行又要被风雨来阻挡么?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湖水轻轻地拍岸,像是赞同我的决心,天空也对我显出无可奈何的气色。七点钟我们就从北山下乘车前去。这时云雾渐渐稀散,清风吹送着月桂的芳香,阳光从薄云后面透射出来,像放下轻轻的纱帐,爱护似的,笼罩着大地。
汽车一转弯,将要到钱塘江大桥了,我看见高大的六和塔,岿然坐在林木蓊郁的山岗上,背负着远山与高空,下临浩渺的白水,气象非常雄伟。
在高楼钱塘江大桥有两层,底层走火车,上层走汽车,因此说像高楼一样的大桥。一样的大桥上,俯看江水,像一条潇洒的阔带,从西面群山之下,一撇而来,越流越宽,向东长逝,到眼睛所能见到的尽头,水和云都融合成一片混沌。
山川的壮丽和我心里正在思想的巨人形象,也融合在一起。
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沉沉地压在整片大地上。远处是重重叠叠 连绵不断的山峰,山峰青得像透明的水晶,可又不那么沉静,我们的车子奔跑着,远山也像一起一伏的跟着赛跑;萧山 河桥,刚刚落到眼前,却又远远退到车的后面。
中午到了绍兴城。
我们走在青石铺成的古老的街道上,心情是这样严肃又欢愉,眼睛四处张望,处处都像有生动的故事在牵引人。
一片粉墙反映着白日的光辉。新台门的门口簇拥着一群红领巾。他们一看到新来的客人,便又簇拥过来,牵牵客人的衣袖,抚弄客人的围巾,亲密地交谈,并争先要领路。我就和这些孩子们一道拥进了黑漆的大门。
这是一座古老朴素的房屋,空阒无人,可是,这方桌,这条台,这窗前的一把椅子都告诉了我们许多故事,就是在这座房子里,鲁迅先生幼年和农民儿子结成朋友;在父亲的病中分担了母亲的忧愁;从这里他认识了封建社会的欺骗与毒辣;被侮辱与损害的究竟是哪一些人!十七岁的时候,在一个刮风下雨的早晨,带了一点简单的行装,辞别了母亲,走出这座黑漆大门,奔向他一生战斗的长途。
百草园是芳草萋萋的后院。这是幼年鲁迅的乐园。孩子们在园里跑着,笑着,在那儿寻觅,可还有像人形一样的何首乌?他们又围在亭子旁边,仰着头,望着塑像;孩子们的脸,像朝阳照耀下初开的百合花,眼睛像星星一样的明亮,亮着无限亲切爱慕的光。
一座曲折如画的小石桥把我和孩子们引到三味书屋。书房里的陈设,正像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一样,正中的书桌上,现在还放着寿老先生手抄的唐诗。好像这儿刚刚放学,老先生和学生们都吃饭去了。
今天,我们的孩子,有了明亮的课室,有了大片的草地,还有细沙铺成的球场。他们有了自由广阔的天地。我这样想着。突然在脑中出现一座勇士的雕像:
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我抚摸着身边一个孩子的头发,心中油然生出感激的深情。
我正在默默地寻思,一只小手伸过来了,又一只,又一只。原来时间已经不早,他们要整队回去了。我们热情地握手,说着:我们还要见面。
回来的路上,我们让车在河边慢慢开行。在静静的黄昏里,发光的小河上,滑着一只乌篷船。船尾坐着一个农民,戴着毡帽,有节奏地划动一根大桨。河岸上,有时是稻田,有时又是开着红花 黄花的青草地,草地上有一群牧童在放牛,牛背平得像一块石板,牧童从牛角间爬上爬下,牛万般温存地驯服着。
我不知道这可就是著名的山阴道?
鲁迅先生在一篇《好的故事》中描写过: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生活本来应该是这样和平 美丽,而且光明,鲁迅先生所说《好的故事》,正是他所想望的好的生活。然而,在昏沉如夜的时代里,人们只能在朦胧的梦中见到,即使是梦,也被打碎!
今天,鲁迅先生在三十年前朦胧中看见的"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的《好的故事》,不是在天上,也不是在水底,而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出现了。并将"永是生动,永是展开,以至于无穷"。
转过山路,就看见了反映出幕天幽蓝色的湖水。远处城市,电灯通明,烘托着天空,像一片光的海。
一九五六年十月,杭州
(选自《中年百年游记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略有改动)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本文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起自“一片粉墙反映着白日的光辉”,止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部分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文中,作者引述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并将‘永是生动,永是展开,以至于无穷”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绍兴,古称山阴。《世说新语》曾载:“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通观全文,请回答作者为什么将这篇散文题为“在山阴道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用心灵走近蒲松龄
韩青
一个人沿崂山古径攀援,直至崂顶。在这与天穹比邻的天界,择石坐定。那苍海波涛,翩飞鸥鸟,尽收眼底;那阵阵经声,缭绕烟雾,也随罡同一起遁入云端。一个人的世界,最易浮想。想到自己离开生我的这片海边热土已近三十余载了,而这些年来,我苦苦求索的精神之旅中,每每徘徊不定时,冥冥中不时有一面容清癯的老者与我直面,让我汗颜。我知道,他就是清代伟大的布衣作家蒲松龄。
我似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从海边起飞,降落在鲁中的孝妇洞畔,一呆就是三十余年。一旦在这儿扎下了根,就再也不想挪窝起飞了。在淄博,我经常以地主的身份带领外地客人去蒲家庄蒲松龄故居访问。岁月不居,前尘如海。蒲松龄既平凡近人又崇峻旷远的形象,便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记不清去蒲家庄多少次,但给我印象刻骨铭心的还是我一人前往的第一次。
第一次去拜谒蒲松龄先生正是“文革”动乱年代,当我听说蒲松龄的墓椁被挖开了时,我的心震颤了,便乘公共汽车到洪山,再沿乡间泥路磕磕绊绊地去了蒲氏墓园。那时墓园没有围墙,老远就能见到几丛高大的古柏下新挖的黄土堆积如丘。走近了,看清墓穴洞开着,只见些许朽木、碎骨、发丝,墓地周遭纸灰飘零,据附近一老者言,这是墓中一部书的残迹。这是一部从未面世的书,是作者临终前叮嘱家人务必与其合葬的一部书。
果真如此,这太可悲了。日后若以现代高科技摄像技术,必将全真迹大白于天下。先生《聊斋志异》成书后,王渔洋1688年题写了那首著名的《戏书蒲生<聊斋志异>卷后》的绝句:“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这一年,蒲松龄48岁,离他驾鹤西去,还有27年的人生旅程,作为一生勤奋笔耕的蒲留仙,决不会坐等时光,我想坟前这部“飞天”之作,很可能就是他继《聊斋志异》之后,又一部力作。我想,在写作上,或许会丢掉他惯用的狐鬼花妖的表现形式,而选择直抒胸臆的笔触,既然要去另一世界阅读,就不必再讳避文字狱的加害了。
上述王渔洋“戏书”的绝句,肯定了《聊斋志异》源于民间生活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却忽略了作者创作此书的“孤愤”襟怀。蒲松龄在《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言道:“《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十年颇得黄州意,冷雨寒灯夜话时。”这就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清楚寒夜灯下,一个受难的知识分子,面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和鞭笞。这与《聊斋志异》所言:“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正说明作者是有所寄托的,而并非仅为“姑妄言之”。
“文革”期间,蒲松龄故居的大门被一把锈锁将其与外边疯狂的喧嚣隔开。当我被留守故居的蒲玉水老人从一个便门带进院内时,顿觉寂静异常,满院荒草离离,墙壁、屋宇都露出些破败的样子。蒲松龄居住过的正房那纸糊着的窗棂,被风当作口哨不时吹响,几只麻雀从窗棂间飞进飞出,我们步入屋内,见几样破旧物件随便地堆在地上,正面悬挂“聊斋”匾额的背后,已被一对麻雀夫妇选作生儿育女的暖巢,破败至此,令人不免心寒。但当我听到蒲玉水介绍说,蒲松龄墓穴中出土的印章、灯台、酒盅等什物,还都保存完好时,我不仅感到这个死后不得安宁的灵魂,日后必将还有重修墓园之日。我相信:泯灭的是肉体,而不死的是灵魂。
文章第一段画线的句子,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3分)
王渔洋“戏书”的绝句,肯定了《聊斋志异》源于民间生活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请结合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作者认为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并非仅为‘姑妄言之’”,理由是什么?(4分)
标题为什么说“用心灵”走近蒲松龄?(4分)
文革动乱时期,蒲松龄的墓椁被挖,与蒲松龄合葬的一部力作遭到破坏。关于这部书风格的推断,你是否赞成作者的观点,请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22分)
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吴伯萧
①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②万里长城,孩提时的脑子里就早已印上它伟大的影子了。读中国古代史,知道战国时候,魏惠王、燕昭王、胡服变俗的赵武灵王,都曾段落地筑过长城,来卫国御胡;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匈奴之后,又因地形,制险塞,从临洮至辽东将长城来了个连络的修筑,广袤万余里;工程的浩大,那不是隋朝的运河,非洲的苏伊士所能比拟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建阿房,销兵器,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脑子里留下的是一个暴君的影子。独独万里长城至今亮在祖国人民的心里,矗立在祖国连绵的山上,成为四千余年文明古国的标志。这不是因为万里长城是秦始皇的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因为它是几千万古代劳动人民血肉的结晶!
③曩昔,在万年书屋,听主人告诉:有一次趁京绥车,过南口车站,意欲去青龙桥,偶尔站台小立,顺了一目荒旷的山麓望去,遥瞻依地拨天的万里长城,那雄伟的气象,使你不觉要引吭高呼。嵯峨的山巅上是蜿蜒千回的城墙,是碉堡,是再上去穹窿似的苍天。山下是乱石,是谷壑,是秋后的蔓草婆娑。西风刷过,那一脉萧萧声响,凄凉里含了悲壮,令人巍然独立,觉得这世间只有自己,却又忘怀了自己。很记得,主人说时,从沙发椅上跳起来,竖起大拇指,蔼然的脸上满罩了青年的光辉。记得从万年书屋出来的归途,披了皎洁的三五月,自己迈的是鸵鸟般的大步。
④又一回,一个青年画家朋友,谈到自己绘画的进步,说几乎像英国拜伦一觉醒来成了桂冠诗人一样,是逛了一次长城,才将笔法放开,心胸也跟着宽阔了的。那谈吐的神情,也简直令人疑惑他生生吞下了一座长城的关口。是呢,听说太史公司马迁周览了名山大川,文章才满蕴了磅礴的奇气。江南风物假若可以赋人以清秀的姿容,艳丽的才藻,塞北的山峦与旷野是会给人以结实的体魄,雄厚的灵魂的。啊,长城!
⑤从山海关一路数去,你知道么?像喜峰口、古北口,像居庸关、雁门关,一个个中原的屏藩要塞,上口真要有霹雳般的响亮呢。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守得住一处,就可保得几千里疆域。啊,真愿意挨门趋访,去问问古迹,温温古名将的手泽,从把守关口的老门丁和城下淳朴的住户那里,听取一点孟姜女的传说,可是我还没去?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⑥朋友,你可想过,在长城北边,那黄河九曲惟富一套的地方,带一帮茁壮的男女,去作一番辟草莱斩荆棘的开垦事业么?你可想过,在兴安岭东南阴山山脉的南部那一抹平坦的原野、去借滦河、饮马图河的流水,春夏来丰茂的牧草,来编柳为棚,垒土为壁,养骆驼,榨牛奶么?不然,骑马去吧!在平沙无垠的原野里,你尽可纵身于野马群中,跨上一匹为首的骏骥,其余的会跟你呼啸而至的。那边塞寒冬霏雪凝冰时的生活,你也想尝尝么?汉王昭君曾戎装乘马抱琵琶出塞而去;中帼中有此矫健,难道你堂堂须眉就只知缩了尾巴向后退么?
⑦唉,说什么,朋友,我还是没见过长城!在恨着自己,不能像大鹏鸟插翅飞去;在恨着自己;摆不脱蜗牛似的蹊径,和周身无名的链索。“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才算有骨头!无怪他六出伐匈奴,卒得威震异域。
⑧我还没见过长城!但是,长城我是终于要见见的!有朝一日,我们弟兄从梦中醒了,弹一弹身上的懒惰,振一振头脑里的懵懂,预备好,整装出发,我将出马兰峪,去东北的承德,赤峰;出杀虎口,去归绥,百灵庙;从酒泉过嘉峪关,去安西、哈密、吐鲁番。也想,翻回来,再过过天下第一关,去拜拜盛京,问候问候那依旧的中国百姓!
⑨长城,登临匪遥,愿尔为祖国屏障,壮起胆来!
(写于1936年,有改动)
作者开篇就说“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他“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1)第③段中写到万年书屋的主人讲述自己路过南口车站的经历,他在看长城时为什么分“忘怀了自己”?
(2)作者在第段中写自己将出长城名关驰骋北疆,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我还没有见过长城”一句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简析这样写的作用。
本文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要借写长城来表现这一主旨?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22分)
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吴伯萧
①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②万里长城,孩提时的脑子里就早已印上它伟大的影子了。读中国古代史,知道战国时候,魏惠王、燕昭王、胡服变俗的赵武灵王,都曾段落地筑过长城,来卫国御胡;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匈奴之后,又因地形,制险塞,从临洮至辽东将长城来了个连络的修筑,广袤万余里;工程的浩大,那不是隋朝的运河,非洲的苏伊士所能比拟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建阿房,销兵器,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脑子里留下的是一个暴君的影子。独独万里长城至今亮在祖国人民的心里,矗立在祖国连绵的山上,成为四千余年文明古国的标志。这不是因为万里长城是秦始皇的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因为它是几千万古代劳动人民血肉的结晶!
③曩昔,在万年书屋,听主人告诉:有一次趁京绥车,过南口车站,意欲去青龙桥,偶尔站台小立,顺了一目荒旷的山麓望去,遥瞻依地拨天的万里长城,那雄伟的气象,使你不觉要引吭高呼。嵯峨的山巅上是蜿蜒千回的城墙,是碉堡,是再上去穹窿似的苍天。山下是乱石,是谷壑,是秋后的蔓草婆娑。西风刷过,那一脉萧萧声响,凄凉里含了悲壮,令人巍然独立,觉得这世间只有自己,却又忘怀了自己。很记得,主人说时,从沙发椅上跳起来,竖起大拇指,蔼然的脸上满罩了青年的光辉。记得从万年书屋出来的归途,披了皎洁的三五月,自己迈的是鸵鸟般的大步。
④又一回,一个青年画家朋友,谈到自己绘画的进步,说几乎像英国拜伦一觉醒来成了桂冠诗人一样,是逛了一次长城,才将笔法放开,心胸也跟着宽阔了的。那谈吐的神情,也简直令人疑惑他生生吞下了一座长城的关口。是呢,听说太史公司马迁周览了名山大川,文章才满蕴了磅礴的奇气。江南风物假若可以赋人以清秀的姿容,艳丽的才藻,塞北的山峦与旷野是会给人以结实的体魄,雄厚的灵魂的。啊,长城!
⑤从山海关一路数去,你知道么?像喜峰口、古北口,像居庸关、雁门关,一个个中原的屏藩要塞,上口真要有霹雳般的响亮呢。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守得住一处,就可保得几千里疆域。啊,真愿意挨门趋访,去问问古迹,温温古名将的手泽,从把守关口的老门丁和城下淳朴的住户那里,听取一点孟姜女的传说,可是我还没去?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⑥朋友,你可想过,在长城北边,那黄河九曲惟富一套的地方,带一帮茁壮的男女,去作一番辟草莱斩荆棘的开垦事业么?你可想过,在兴安岭东南阴山山脉的南部那一抹平坦的原野、去借滦河、饮马图河的流水,春夏来丰茂的牧草,来编柳为棚,垒土为壁,养骆驼,榨牛奶么?不然,骑马去吧!在平沙无垠的原野里,你尽可纵身于野马群中,跨上一匹为首的骏骥,其余的会跟你呼啸而至的。那边塞寒冬霏雪凝冰时的生活,你也想尝尝么?汉王昭君曾戎装乘马抱琵琶出塞而去;中帼中有此矫健,难道你堂堂须眉就只知缩了尾巴向后退么?
⑦唉,说什么,朋友,我还是没见过长城!在恨着自己,不能像大鹏鸟插翅飞去;在恨着自己;摆不脱蜗牛似的蹊径,和周身无名的链索。“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才算有骨头!无怪他六出伐匈奴,卒得威震异域。
⑧我还没见过长城!但是,长城我是终于要见见的!有朝一日,我们弟兄从梦中醒了,弹一弹身上的懒惰,振一振头脑里的懵懂,预备好,整装出发,我将出马兰峪,去东北的承德,赤峰;出杀虎口,去归绥,百灵庙;从酒泉过嘉峪关,去安西、哈密、吐鲁番。也想,翻回来,再过过天下第一关,去拜拜盛京,问候问候那依旧的中国百姓!
⑨长城,登临匪遥,愿尔为祖国屏障,壮起胆来!
(写于1936年,有改动)
【小题1】作者开篇就说“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他“惭愧”的原因是什么?(4分)
【小题2】(1)第③段中写到万年书屋的主人讲述自己路过南口车站的经历,他在看长城时为什么分“忘怀了自己”?(3分)
(2)作者在第段中写自己将出长城名关驰骋北疆,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3分)
【小题3】“我还没有见过长城”一句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简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小题4】本文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要借写长城来表现这一主旨?(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年福建八闽一中协作校内部高三模拟卷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落 花 张诗群
①10年前的暮春,芬芳将尽,花事阑珊,和写诗的朋友相约写一首题目叫《落花》的诗。朋友是个很小资的女子,那首诗写得迷离炫目,“落花的梦里|喧嚣着草儿拔节的歌唱”。花落春深,花落,春更深罢了。我却迟迟不能动笔,总觉得思绪太浅,浅到无以承载那一场纷纷扬扬的盛宴。
②王维的诗让心澄明,花也好鱼也罢,总在幽深的底色里,吟唱着生命的静美。有一首诗,喜欢到无以释怀:“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在无人的山野,花儿开了又落,开时淡淡,落时浅浅。生命从妖娆炫丽复归宁静平和,日子从舞台上的热烈到落幕后的沉寂,这便是一朵花书写的人生。如果尽此而已倒也罢了——坠入凡尘,便由着凡尘的轨迹,在众生的眼里,花开花谢只是一次过程。可如果一朵花的人生是在那样寂寥的山涧,倾尽激情把生命绽放到极致,像舞者在空寂的舞台,越是美到惊心屏息也越是苍凉凄艳。王维让我感动,简单的字眼,深厚的意蕴,娓娓地就把苍凉都化了,生命来去只是一首歌,那样的落花,是一种境界。
③年少时看《红楼梦》,林黛玉埋香冢泣残红,一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就让人柔肠百结,后来听改编的歌曲,乐曲声中似有风萧萧飞花漫舞,一片一片飞旋而下,飘离枝头的姿势轻盈如雪花斜织,似悠然,却决绝。林花谢了春红,无声零落。所以一直认为落花无声。
④上班必经的路旁长着两株泡桐,碗口粗的树干支起婆娑的冠盖,和人行道上两排整齐的广玉兰相比,他们是无人问津的野生孩子,在公交车穿梭往来的路边,像流离失所的兄妹,有点落寞寡然。4月,是泡桐开花的季节,空气中有清甜的气息弥漫,淡紫的桐花像烟雾笼上树梢,从树旁走过,烟雾散去,枝头串起千百铃铛在风中轻舞。淡紫色有点清冷,淡紫的花儿把自己开成铃铛模样,总有一些更深的孤寂。开到最盛,有一天他们就落了,从枝头奔向地面,“扑嘟”一声,短暂干净,轻叹般一声喘息。那是一种静谧的花,只因生如铃儿,便用生命最后的华美完成一生的绝唱。复想起几年前采风的地点,泡桐栽了满山,也是4月,枝头桐花如云,树下落花缤纷,山风浅吟,风声中就有扑扑沙沙的落花声,一阵一阵细密轻柔,林中穿行,往往就有三两朵桐花挟着甜香兜头而下,花雨点点,惹人神醉。
⑤想起梅艳芳。MTV中看她颓靡的眼神,便有许多的凄凉流灌全身。“我有花一朵长在我心中,真情真爱无人懂,遍地野草已占满山坡,孤芳自赏最心痛。”梅艳芳是一朵凄艳的落花。一生绚烂一生悲凉,什么都有又什么都没有。她用男人的豪爽大气,演绎着女人的心碎与寂寞,那样的性情,注定难逃落花飘逝的结局。
⑥杨丽萍是另一种落花。看她的舞蹈需要干净的灵魂,她把肢体舞成两棵树,让指腕间跳动着鸟雀的精灵,让月神在人们的想像中复活。她说舞蹈是生命的需要,她在心里那个场地起舞,是在跟神对话。她从民间来,在反传统的审美下舞动着神秘诡异的生灵气息。在纯粹的艺术舞台,杨丽萍是一朵盛放的雪莲,因洁净高寒而光芒丛生。为了歌舞剧《云南印象》,40多岁的杨丽萍从歌舞团提前退休,像花朵离开赖以生存绽放的枝条,她要把飘离舞成一首诗。那是一条艰难的路程,在电视中看她的纪实,瘦弱单薄的身体在黑色的风衣中晃荡,经济告急,演员流失,那么多不信任不合作的眼光……随便哪一样就能把她压趴下。合作方看不到市场前景中途撤资,但杨丽萍坚持,卖房产接广告,把一条艰难的路走到通透,最本源的民族生态歌舞终于在濒临流失时重现了光彩。“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不去吃苦么,日子哪会过得甜?”杨丽萍用云南方言缓缓吟诵高原女人的歌谣。裙裾飞旋,如落花飞舞,那种姿势,是一生的经典。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十年前没有写出《落花》诗,是觉得他思绪太浅,十年后才写有此文,是觉得他的思想认识提高了。
B.本文将无声的落花和有声的落花进行对比,并托物言志,由花写到人,歌颂了梅艳芳和杨丽萍辉煌灿烂的人生。
C.作者写落花,不仅善于描摹意境,表现落花飘离枝头的静美,而且善于挖掘落花飘逝的生命意义。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拓展了落花的审美意蕴。
D.作者认为梅艳芳具有男性身材和气质,用男人一样的大气与豪情,演绎着女人的寂寞与心碎。“一朵凄艳的落花”是慨叹一代名伶就这样香消玉殒。
E.本文语言典雅,笔触细腻,感情真挚,结合引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把叙事、议论、抒情完美地融为一体。
2.第④段作者写落花,并写到落花的声音,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3.杨丽萍是一个依然活跃于舞台的中年舞蹈家,作者却说她也是一种落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甘肃省高三9月月考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22分)
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吴伯萧
①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②万里长城,孩提时的脑子里就早已印上它伟大的影子了。读中国古代史,知道战国时候,魏惠王、燕昭王、胡服变俗的赵武灵王,都曾段落地筑过长城,来卫国御胡;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匈奴之后,又因地形,制险塞,从临洮至辽东将长城来了个连络的修筑,广袤万余里;工程的浩大,那不是隋朝的运河,非洲的苏伊士所能比拟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建阿房,销兵器,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脑子里留下的是一个暴君的影子。独独万里长城至今亮在祖国人民的心里,矗立在祖国连绵的山上,成为四千余年文明古国的标志。这不是因为万里长城是秦始皇的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因为它是几千万古代劳动人民血肉的结晶!
③曩昔,在万年书屋,听主人告诉:有一次趁京绥车,过南口车站,意欲去青龙桥,偶尔站台小立,顺了一目荒旷的山麓望去,遥瞻依地拨天的万里长城,那雄伟的气象,使你不觉要引吭高呼。嵯峨的山巅上是蜿蜒千回的城墙,是碉堡,是再上去穹窿似的苍天。山下是乱石,是谷壑,是秋后的蔓草婆娑。西风刷过,那一脉萧萧声响,凄凉里含了悲壮,令人巍然独立,觉得这世间只有自己,却又忘怀了自己。很记得,主人说时,从沙发椅上跳起来,竖起大拇指,蔼然的脸上满罩了青年的光辉。记得从万年书屋出来的归途,披了皎洁的三五月,自己迈的是鸵鸟般的大步。
④又一回,一个青年画家朋友,谈到自己绘画的进步,说几乎像英国拜伦一觉醒来成了桂冠诗人一样,是逛了一次长城,才将笔法放开,心胸也跟着宽阔了的。那谈吐的神情,也简直令人疑惑他生生吞下了一座长城的关口。是呢,听说太史公司马迁周览了名山大川,文章才满蕴了磅礴的奇气。江南风物假若可以赋人以清秀的姿容,艳丽的才藻,塞北的山峦与旷野是会给人以结实的体魄,雄厚的灵魂的。啊,长城!
⑤从山海关一路数去,你知道么?像喜峰口、古北口,像居庸关、雁门关,一个个中原的屏藩要塞,上口真要有霹雳般的响亮呢。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守得住一处,就可保得几千里疆域。啊,真愿意挨门趋访,去问问古迹,温温古名将的手泽,从把守关口的老门丁和城下淳朴的住户那里,听取一点孟姜女的传说,可是我还没去?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⑥朋友,你可想过,在长城北边,那黄河九曲惟富一套的地方,带一帮茁壮的男女,去作一番辟草莱斩荆棘的开垦事业么?你可想过,在兴安岭东南阴山山脉的南部那一抹平坦的原野、去借滦河、饮马图河的流水,春夏来丰茂的牧草,来编柳为棚,垒土为壁,养骆驼,榨牛奶么?不然,骑马去吧!在平沙无垠的原野里,你尽可纵身于野马群中,跨上一匹为首的骏骥,其余的会跟你呼啸而至的。那边塞寒冬霏雪凝冰时的生活,你也想尝尝么?汉王昭君曾戎装乘马抱琵琶出塞而去;中帼中有此矫健,难道你堂堂须眉就只知缩了尾巴向后退么?
⑦唉,说什么,朋友,我还是没见过长城!在恨着自己,不能像大鹏鸟插翅飞去;在恨着自己;摆不脱蜗牛似的蹊径,和周身无名的链索。“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才算有骨头!无怪他六出伐匈奴,卒得威震异域。
⑧我还没见过长城!但是,长城我是终于要见见的!有朝一日,我们弟兄从梦中醒了,弹一弹身上的懒惰,振一振头脑里的懵懂,预备好,整装出发,我将出马兰峪,去东北的承德,赤峰;出杀虎口,去归绥,百灵庙;从酒泉过嘉峪关,去安西、哈密、吐鲁番。也想,翻回来,再过过天下第一关,去拜拜盛京,问候问候那依旧的中国百姓!
⑨长城,登临匪遥,愿尔为祖国屏障,壮起胆来!
(写于1936年,有改动)
1.作者开篇就说“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他“惭愧”的原因是什么?(4分)
2.(1)第③段中写到万年书屋的主人讲述自己路过南口车站的经历,他在看长城时为什么分“忘怀了自己”?(3分)
(2)作者在第段中写自己将出长城名关驰骋北疆,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3分)
3.“我还没有见过长城”一句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简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4.本文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要借写长城来表现这一主旨?(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吴伯箫
(1)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2)记得六年故都,我曾划过北海的船,看那里的白塔与荷花;陶然亭赏过秋天的芦荻,冬天的皓雪;天桥,听云里飞,人丛里瞧踢毽子的,说相声的;故宫与天坛,我赞叹过它的壮丽和雄伟;走过长长的西长安街,与挤满了旧书及古董的厂甸;西郊赶过正月十五白云观的庙会,也趁三月春好游过慈禧用海军费建造的颐和园,那里万寿山下有昆明湖,湖畔有铜牛骄蹇。东郊南郊都作过漫游,即无名胜,近畿小馆里也可以喝茶,吃满汉饽饽。还有走走就到的东安市场,更是闲下来溜达的大好地方。可是,六年,西山温泉我都去过,记得就没去什刹海。为此,离开了故都曾被人嫌弃说“太陋”。说:“什刹海都没逛过,还配称什么老北京!”当时真也闭口无言。有一年发狠,凑巧有缘重返旧京,记得还没有进旅馆的门就雇好了去什刹海的车子。夏天,正赶上那里热闹:地摊子戏,搭台的茶座,直挨着访问了个足够。印象仿佛并不好,心头重负却卸去了。记得第二天,才有空去文津街,进国立图书馆。
(3)现在想:什刹海不见算什么呢?没去看长城才是遗憾!啊,万里长城!去北京只不过几个钟头的火车。
(4)万里长城,孩提时的脑子里就早已印上它伟大的影子了。
(5)读中国古代史,知道战国时候,魏惠王、燕昭王、胡服变俗的赵武灵王,都曾段落地筑过长城,来卫国御胡;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匈奴之后,又因地形,制险塞,从临洮至辽东将长城来了个联络的修筑,广袤万余里;工程的浩大,那不是隋朝的运河,非洲的苏伊士所能比拟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建阿房,销兵器,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脑子里留下的是一个暴君的影子。独独万里长城至今亮在祖国人民的心里,矗立在祖国连绵的山上,成为四千余年文明古国的标志。这不是因为万里长城是秦始皇的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因为它是几千万古代劳动人民血肉的结晶!
(6)曩昔,在万年书屋,听主人告诉:有一次趁京绥车,过南口车站,意欲去青龙桥,偶尔站台小立,顺了一目荒旷的山麓望去,遥瞻依地拔天的万里长城,那雄伟的气象,使你不觉要引吭高呼。嵯峨的山巅上是蜿蜒千回的城墙,是碉堡,是再上去穹隆似的苍天。山下是乱石,是谷壑,是秋后的蔓草婆娑。西风刷过,那一脉萧萧声响,凄凉里含了悲壮,令人巍然独立,觉得这世间只有自己,却又忘怀了自己。很记得,主人说时,从沙发椅上跳起来,竖起大拇指,蔼然的脸上满罩了青年的光辉。记得从万年书屋出来的归途,披了皎洁的三五月,自己迈的是鸵鸟般的大步。
(7)又一回,一个青年画家朋友,谈到自己绘画的进步,说几乎像英国拜伦一觉醒来成了桂冠诗人一样,是逛了一次长城,才将笔法放开,心胸也跟着宽阔了的。那谈吐的神情,也简直令人疑惑他生生吞下了一座长城的关口。是呢,听说太史公司马迁周览了名山大川,文章才满蕴了磅礴的奇气。江南风物假若可以赋人以清秀的姿容,艳丽的才藻,塞北的山峦与旷野是会给人以结实的体魄,雄厚的灵魂的。啊,长城!
(8)从山海关一路数去,你知道么?像喜峰口、古北口,像居庸关、雁门关,一个个中原的屏藩要塞,上口真要有霹雳般的响亮呢。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守得住一处,就可保得几千里疆域。啊,真愿意挨门趋访,去问问古迹,温温古名将的手泽,从把守关口的老门丁和城下淳朴的住户那里,听取一点孟姜女的传说,金兀术与忽必烈的史实。但是我还没去!
(9)朋友,你可想过,在长城北边,那黄河九曲唯富一套的地方,带一帮茁壮的男女,去组织一处村落,疏浚纵横支渠,灌溉田亩,作一番辟草莱斩荆棘的开垦事业么?那里地土最肥,人烟还稀。你可想过,在兴安岭的东南阴山山脉的南部那一抹平坦的原野,去借滦河、饮马图河的流水,春夏来丰茂的牧草,来编柳为棚,垒土为壁,于“马圈子”里剃羊毛,养骆驼,榨牛奶么?那工作顶自由,顶洒脱。不然,骑马去吧!古北口的马匹有名哩。凑煦日当头,在平沙无垠的原野里,你尽可纵身于野马群中,跨上一匹为首的骏骥,其余的会跟你呼啸而至的。不要怕那噱噱嘶声,那不是示威,那是迎迓的狂欢,你就放胆驰骋奔腾吧,管许将你满怀抑郁吹向天去。“毡幕绕牛羊,敲冰饮酪浆”,那边塞寒冬霏雪凝冰时的生活,你也想尝尝么?住蒙古包,烤全羊,是有它的滋味的。汉王昭君曾戎装乘马抱琵琶出塞而去;文姬归汉,也曾惹得胡人思慕,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的十八拍。巾帼中有此矫健,难道你堂堂须眉就只知缩了尾巴向后退么?
(10)唉,说什么,朋友,我还是没见过长城!在恨着自己,不能像大鹏鸟插翅飞去;在恨着自己,摆不脱蜗牛似的蹊径,和周身无名的链索。投笔从戎倒好,可惜没有班仲升的韬略。景慕张骞,景慕马援,但又无由出使西域,去马革裹尸。奈何!哙,“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才算有骨头!无怪他六出伐匈奴,卒得威震异域。
(11)我还没见过长城!但是,长城我是终于要见见的!有朝一日,我们弟兄从梦中醒了,弹一弹身上的懒惰,振一振头脑里的懵懂,预备好,整装出发,我将出马兰峪,去东北的承德,赤峰;出杀虎口,去归绥,百灵庙;从酒泉过嘉峪关,去安西、哈密、吐鲁番。也想,翻回来,再过过天下第一关,去拜拜盛京,问候问候那依旧的中国百姓!
(12)长城,登临匪遥,愿尔为祖国屏障,壮起胆来!
一九三六年二月十七日
(选自方铭主编《现代散文精品》略有改动)
【小题1】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没去看长城才是遗憾”,请根据(2)~(5)段文字概括“遗憾”的原因。(6分)
【小题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文章的感情脉络。(4分)
【小题3】文中的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请结合文章提供的信息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谈谈其在当代的意义。(8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