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5、在通向成功的法则中有一条“经验法则”,它说:“成功来自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自经验,经验来自错误的判断。”请根据这条法则写一篇文章,不能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套作或抄袭,不少于800字。

 

评卷人

得分

 

 

二、名句默写

 

(每空? 分,共? 分)

 

 

5、参照江苏高考评分标准评分。

二、名句默写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在通向成功的法则中有一条“经验法则”,它说:“成功来自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自经验,经验来自错误的判断。”请根据这条法则写一篇文章,不能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套作或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梁衡

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

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硝烟的烈火,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朝廷给他的处罚。怎么摆脱这种状况?最常规的办法是得过且过,忍气苟安,争取朝廷早点召回。特别不能再惹是非,自加其罪。一般还要想方设法讨好皇帝,贿赂官员。这时内地的家人和朋友正在筹措银两,准备按清朝法律为他赎罪。林则徐却断然拒绝,我没有任何错,这样假罪真赎,是自认其咎,何以面对历史?他选择了上对苍天,下对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为国尽力。

林则徐看到这里荒地遍野,便向伊犁将军建议屯田固边,先协助将军开垦城边的20万亩荒地。垦荒必先兴水利,但这里向来无治水习惯与经验,他带头示范,捐出私银,承修了一段河渠。这被后人称为“林公渠”的工程,一直使用了123年,直到1967年新渠建成才得以退役。就像当年韩愈发配南海之滨带去中原先进耕作技术一样,林则徐也将内地的水利、种植技术推广到清王朝最西北的边陲。他还发现并研究了当地人创造的特殊水利工程“坎儿井”,并大力推广。皇帝本是要用边地的恶劣环境折磨他,用寂寞和孤闷郁杀他,他却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

林则徐在伊犁修渠垦荒卓有成效,但就像当年治好黄河一样,皇帝仍不饶他,又派他到南疆去勘察荒地。南疆沙海无垠,天气燥热,人烟稀少,语言不通,对皇帝而言,这是对他的进一步惩罚,而在他,则是在暮年为国为民再尽一点力气。1845年1月17日,林则徐在三儿聪彝的陪伴下,由伊犁出发,在以后一年内,他南到喀什,东到哈密,勘遍东南疆。他经历了踏冰而行的寒冬和烈日如火的的酷暑,走过“车厢颠簸箕中栗”的戈壁,住过茅屋、毡房、地穴,风起时“彻夕怒号”“毡庐欲拔”“殊难成眠”,甚至可以吹走人马车辆。林则徐每到一地,三儿与随从搭棚造饭,他则立刻伏案办公,“理公牍至四鼓”,只能靠第二天在车上假寐一会儿,其工作紧张、艰辛如同行军作战。对垦荒修渠工程他必得亲验土方,察看质量,要求属下必须“上可对朝廷,下可对百姓,中可对僚友”。别人十分不理解,他是一戍边的罪臣啊,何必这样认真,他哪来的这种精神?说来可怜,这次受旨勘地,是皇帝给的苦役,活得干,名分全无,他的功劳只能记在当地官员的名下,甚至连向皇帝写奏折、汇报工作、反映问题的权利也没有,只能拟好文稿,以别人的名义上奏,这是何等的难堪,又是何等的心灵折磨啊!但是他忍了,他不计较,能为国出力就行。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69万亩耕地,极大地丰盈了府库,巩固了边防,林则徐真是干了一桩“非分”之事,他以罪臣之名,而行忠臣之事。

林则徐还有一件更加“非分”的事,就是大胆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当勘地工作将结束返回哈密时,路遇百余官员绅商民跪地不起,拦轿告状。原来这里山高皇帝远,哈密王将辖区所有土地及煤矿、山林、瓜园、菜圃等皆霸为已有,数十年间竟无人敢管。林则徐接状后勃然大怒,立判将哈密王所占一万多亩耕地分给当地汉维农民耕种,并张出布告:“新疆与内地均在皇舆一统之内,无寸土可以自私。汉人与维吾尔人均在皇恩并育之中,无一处可以异视。”各族人民奔走相告,生计无忧,民族和睦,边防巩固。他这是以罪臣之身又多管了一件“闲事”啊!

林则徐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举出来的、近代史开篇的第一位功臣。

                                                  (选自《把栏杆拍遍》,有删改)

1.文章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充军伊犁期间,林则徐“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惊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意分条概括。

3.文章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环境的恶劣和林则徐的艰苦行程?

4.本文写林则徐没有写他虎门硝烟的壮举,主要是从哪个角度来选材组材的?传记散文不同于一般散文,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无论外行还是内行,有一个感觉是共同的:同样是蕴集高新技术的家电,同样是花红柳绿的城市景观,即使不看国家名,你也会一眼认定:这是日本的。如此强烈的标识感,缘于日本的现代设计已卓然自成一家:在师从西方现代设计的背景图上,点睛之笔是日本的传统文化。

同样是简约,日本的简约与西方的简约相比,另有一种空寂的韵味:在室内设计中,往往只摆了一件陶器,或是花瓶里只插了一束花,或是只挂了一幅画。这正是日本设计师苦心追求的“禅心”。没有多余的设计,使居者自然而然地超然物外。这对于生活工作环境紧张的日本人而言,无疑是心灵的田园。

日本的现代建筑风格同样来自西方,但设计师在酒店、办公楼等现代商业建筑的庭园设计中,引入传统的庭院设计“枯山水”风格,寥寥几块石头,几茎竹子,线条简练,暗合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设计原则,意境却丰富:沙池中的一块石头,可幻想出“一叶孤舟”、“蓬莱仙岛”、“中流砥柱”等不同的寓意。日本传统文化的印记,同样在工业设计方面彰显,如清酒包装画就是浮世绘形象。

专家评论,东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来源于欧美,但真正学到西方设计精髓的,首推日本。现代设计越来越认同本土化,日本师从西方现代设计,又没有全盘欧化,而是把西方设计中合理的、进步的理念及设计思维与日本文化、东方哲学融合起来,把“茶道”等“道”的含义融入到设计理念中,创造出设计的“道具说”,使日本无论在工业产品设计,还是城市景观设计、室内家居设计等,都浸润着日本的传统文化。

日本走上设计大国的起点境遇与我们今天的状况太相似了。20世纪50年代初,大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涌向欧美市场,这些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很多是欧美产品的仿制品或仿冒品,因此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遭遇“围追堵截”。日本人甚至被外国设计界骂作“小偷”。一片骂声中,日本政府“背水一战”,通产省规定:对出口产品进行审批,凡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一律不准出口。此举,逼得日本企业走自己设计、自主创新的正道。日本沿着这条路走了半世纪,终于成为与欧美并驾齐驱的设计大国。

一个国家的设计没有特色就没有灵魂,就不可能跻身世界设计大国。如今的我国,同样面临着靠创意设计提升经济的迫切需要,同样面临着如何运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中国设计特色的难题。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是日本设计出人头地的经验之谈,也是我国创意设计本土化的探索精要所在。                                                                      节选自《信息参考》

下列有关“日本现代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现代设计具有强烈的标识感,能够使人一眼认定。

B.日本现代设计处处彰显日本传统文化的印记。

C.日本现代设计在师从西方现代设计的同时成功地注入了本土文化内涵。

D.日本现代设计体现了西方设计中合理的、进步的理念及设计思维。

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日本的现代设计往往以西方设计作为背景,在关键之处用日本的传统文化点缀。

B.在室内设计中,没有多余的设计,使居者超然物外,觅得一块心灵的田园,这正是日本设计师追求的“禅心”。

C.日本现代设计能融合日本文化和东方哲学,比如在设计中巧妙利用“茶道”的道具,把“道”的含义融入到设计之中。

D.中国的设计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难题就在于如何选用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

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传统庭院设计“枯山水”风格,有时能用寥寥几块石头、几茎竹子来表现丰富的意境,体现了中国艺术表现里虚实相生的审美趣味。

B.日本能成为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大国,正是靠创意设计来提升经济的品位,使日本企业走上了自主创新的正道。

C.日本现代设计的成功,在于它处处浸润着日本的传统文化,这又一次证明了鲁迅先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名言。

D.将本土文化内涵和西方设计中先进的理念及设计思维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是日本跻身设计大国的成功之道,也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安庆市2007年高考模拟试题、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生物的整体性

  ①一个偶然的现象所说明的问题,有时会使我们对习以为常的事恍然大悟,从而发现以前并未被认识但早已存在的规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②我们在做玉米冻害强度指标实验时,大部分玉米苗均在温度降至摄氏零下四度时植株地上部受冻死亡,然而也有例外,有一株玉米苗在温度降至摄氏零下三度时地上部就受冻死亡。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最后发现,原来这株玉米播种深度仅为一厘米,比其他正常播种深度三厘米浅。此后又进行了多次实验,也证明了在相同的条件下播种过浅的植株抗冻能力差。经对土壤温度测定表明:母根处(种子)的土壤温度播种浅的低于播种深的。为什么地上部处于同一温度条件下,播种浅的植株未达冻害指标(零下四度)先受害。____________,处于温度较高环境中的部分(母根等)对地上部进行了调节,使其整体达到了平衡状态,提高了抗冻能力。播种过浅的植株地下部处的温度较低,调节能力弱而使地上部先受冻。

  ③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虽然越来越复杂,形成不同组织、不同器官,并各有不同的功能,但在一定条件下各部分之间、整体和部分之间可以互相协调。如机体某部分损伤,可以通过再生得到恢复;不同器官的能力可以互相代偿,植物根裸于地面产生了叶绿素而具有叶的功能,对叶面喷水或施肥而代偿了根的功能;细胞在特定的条件培育下形成了植株,以部分形成了整体。正是这些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的事实向我们展示了生物的整体性。

  ④生物的整体性有着重要的价值等待我们去开发。在干旱的情况下,对处在灌浆期的小麦喷水可以获得好收成就是整体性代偿功能的应用;将植物少量的根置入贮水性好的物质中,植株正常生长已被实践证明,我们可以设想到用部分支撑整体的特性来改造沙漠。然而我们更不能忽视整体性不利的一面,即生物体某部分处在不利的条件下必然对整体产生影响,我们应采取措施来控制。生物的整体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体的机制可能需要由分子生物学来揭示。因此,生物的整体性就是生物向我们发出进军的呼唤。

(1)

填入②段横线上能使上下文衔接顺畅并且符合文章主旨的一项是

[  ]

A.

这足以证明深播种是夺取丰收的重要措施。

B.

这说明了生物是一个有机整体。

C.

这说明了根部对植株的重要作用。

D.

这告诉我们,分析问题必须全面。

(2)

下列有关玉米冻害强度指标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玉米母根部可以对地上部的机能进行调节,提高其抗冻能力。

B.

播种过浅的玉米地下部的温度较低,调节能力弱而使地上部受冻害。

C.

母根处温度高的植株较母根处温度低的植株调节能力强。

D.

生物是一个有机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各部分之间可以互相协调。

(3)

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

A.

列数字、举事例、用比喻

B.

分类别、举事例

C.

作比较、举事例、列数字

D.

作比较、分类别

(4)

第④段主要写了要把对生物整体性的研究应用到实际中,概括其原则最全面的一项是

[  ]

A.

整体性的代偿功能和部分支持整体的特性。

B.

利用生物整体性有利的一面,控制不利的一面。

C.

开发生物整体性重要价值,利用代偿功能。

D.

用少量的根培养植物,用部分支撑整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河北省遵化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寂寞是学术的左膀右臂

彭兰  成黎明

做学术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但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高超的科研能力,还需要有崇高的学术道德和修养。在学术道德和修养中,有一项常为大家所忽视而又十分重要的要求,就是寂寞。缺少寂寞,就多了浮躁和功利;多了寂寞,就有了淡定,有了从容,有了学术本真的内涵。

日常生活中,寂寞总给人以消极、无聊、孤独的色彩,中性中偏带灰色。其实不然,寂寞本身并不带有任何贬义的情愫。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对寂寞的注解一是孤单、冷清,一是清静、寂静。在学术的词汇里,寂寞有深居简出、内心宁静(恬淡、超然)、自觉自愿、超脱功名利禄的羁绊以诉求内心的祥和和自主等意味。“使人联想到创造及内在的坚强和力量等,而具有较多的积极色彩。”

在学术发展史上,许多先哲对寂寞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关注。柏拉图以观察和思考为“职业”,对实用价值加以轻蔑;蒙田说寂寞与浮世的荣耀水火不容,智者当从社会引退,回到自我和寂寞中才有益于治学和著述。公众给了他们这些人一个封号:大师。大师和大帅仅一笔之差,且都为世人所景仰,但大师在自己的荣耀上加了一顶帽子(师字比帅字多一横),低调地将自己的光芒遮盖起来,便变得内涵多了。正因为此,大帅让人畏惧,大师却令人尊重。寂寞是重要的,犹如学术的左膀右臂;寂寞又是伟大的,让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相形见绌。大致言来,寂寞的意义有四:寂寞可以修身。“贤者辟世”“隐居以求其志”“闲居静思则通”“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均是古人对寂寞的修身之道。寂寞可以主宰精神自由。寂寞的人无欲无求,舍弃了外物的羁绊和牵挂,精神和心灵会变得宽广、自主和强健。寂寞给人更多的理智,让人冷静而不头脑发热,心胸豁达而不自达,行为谨慎而不冲动。寂寞可以守道。古训有道:“恒守道德者,一世寂寞;宁受一世寂寞,勿取万古凄凉。”古代文人骚客多以山为伴,以树为友,别号中也标示着寂寞的意境,如朱淑真取名幽栖居士,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自喻青莲居士,周邦彥取清真居士。寂寞不是孤独,寂寞的学者内心是充裕的,心灵是敞亮的,在与同行的交流中,他们思维活跃,心胸广阔。寂寞不是冷漠,他们的内心充盈了对学术的好奇,沉浸在科研的乐趣中,满怀着对真理孜孜以求的热切期盼,潜心治学,勇于创新。他与那些“热热闹闹”搞科研的人,与那些一心向上求名利者,与那些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学术诈骗者格格不入,划清界限。

当今的一些大学,为世俗社会所包围和侵蚀,功利当道,物欲横流,向世俗谄媚。校园内灯红酒绿,学者们无心学术,一些学者整日游走在各种交际场所,制造着“学术超女”“学术快男”,各种功利化的行为遍及高等学府,学术造假与学术不端事件纷至沓来,大学的象牙塔精神正在经受严重的考验和危机。剖析这些问题,制度是关键的原因。但对于学者自身,守住内心那份寂寞则是一条底线。寂寞是抵制学术不端的防火墙。我们要善于把寂寞之累变为寂寞之乐,在寂寞中享受热闹时无法体味的乐趣和意义。

(2010年2月5日《科学时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寂寞”的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3分)

A.“寂寞”一词本身并没有任何贬义的味道,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爱给它赋予消极、无聊、孤独的色彩,使它中性中偏带灰色。

B.寂寞的学者并不孤独,因为他们的内心是充裕的,心灵是敞亮的。在与同行的交流中,他们有着活跃的思维和广阔的心胸。

C.在学术道德和修养中,如果缺少了寂寞,人们就多了浮躁和功利;而多了寂寞,人们就有了淡定和从容,学术也有了本真的内涵。

D.在学术的词汇里,因为寂寞能“使人联想到创造及内在的坚强和力量等,而具有较多的积极色彩”,所以许多先哲给予它高度的评价和关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正因为懂得寂寞的四个意义,古代文人骚客多以山为伴,以树为友,别号中也标示着寂寞的意境,如朱淑真、陶渊明等人的别号。

B.大帅让人畏惧,大师却令人尊重。究其原因是大师能低调地用“帽子”将自己的光芒遮盖起来,从而变得有内涵多了。

C.当今的一些大学,为世俗社会所包围和侵蚀,功利当道,物欲横流,向世俗谄媚。这种现象有制度的原因,也有学者自身的原因。

D.寂寞的学者果敢地与名利决裂,敢于求真,耐守寂寞,潜心治学,勇于创新。明显区别于那些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学术诈骗者。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举柏拉图、蒙田的例子,是要说明在学术发展史上,许多先哲对寂寞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关注,并亲身实践着寂寞。

B.做学术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做学术的人要守得寂寞。否则,就很容易被浮躁和功利迷了心窍,使学术失去它的本真内涵。

C.寂寞是抵制学术不端的防火墙,它能有效地抵制各种功利化的学术行为,让大学的象牙塔精神经得住严重的考验。

D.寂寞可以使人无欲无求,舍弃外物的羁绊和牵挂,让精神和心灵变得宽广、自主和强健。因此,寂寞的人可以主宰精神自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寂寞是学术的左膀右臂
彭兰 成黎明
做学术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但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高超的科研能力,还需要有崇高的学术道德和修养。在学术道德和修养中,有一项常为大家所忽视而又十分重要的要求,就是寂寞。缺少寂寞,就多了浮躁和功利;多了寂寞,就有了淡定,有了从容,有了学术本真的内涵。
日常生活中,寂寞总给人以消极、无聊、孤独的色彩,中性中偏带灰色。其实不然,寂寞本身并不带有任何贬义的情愫。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对寂寞的注解一是孤单、冷清,一是清静、寂静。在学术的词汇里,寂寞有深居简出、内心宁静(恬淡、超然)、自觉自愿、超脱功名利禄的羁绊以诉求内心的祥和和自主等意味。“使人联想到创造及内在的坚强和力量等,而具有较多的积极色彩。”
在学术发展史上,许多先哲对寂寞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关注。柏拉图以观察和思考为“职业”,对实用价值加以轻蔑;蒙田说寂寞与浮世的荣耀水火不容,智者当从社会引退,回到自我和寂寞中才有益于治学和著述。公众给了他们这些人一个封号:大师。大师和大帅仅一笔之差,且都为世人所景仰,但大师在自己的荣耀上加了一顶帽子(师字比帅字多一横),低调地将自己的光芒遮盖起来,便变得内涵多了。正因为此,大帅让人畏惧,大师却令人尊重。寂寞是重要的,犹如学术的左膀右臂;寂寞又是伟大的,让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相形见绌。大致言来,寂寞的意义有四:寂寞可以修身。“贤者辟世”“隐居以求其志”“闲居静思则通”“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均是古人对寂寞的修身之道。寂寞可以主宰精神自由。寂寞的人无欲无求,舍弃了外物的羁绊和牵挂,精神和心灵会变得宽广、自主和强健。寂寞给人更多的理智,让人冷静而不头脑发热,心胸豁达而不自达,行为谨慎而不冲动。寂寞可以守道。古训有道:“恒守道德者,一世寂寞;宁受一世寂寞,勿取万古凄凉。”古代文人骚客多以山为伴,以树为友,别号中也标示着寂寞的意境,如朱淑真取名幽栖居士,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自喻青莲居士,周邦彥取清真居士。寂寞不是孤独,寂寞的学者内心是充裕的,心灵是敞亮的,在与同行的交流中,他们思维活跃,心胸广阔。寂寞不是冷漠,他们的内心充盈了对学术的好奇,沉浸在科研的乐趣中,满怀着对真理孜孜以求的热切期盼,潜心治学,勇于创新。他与那些“热热闹闹”搞科研的人,与那些一心向上求名利者,与那些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学术诈骗者格格不入,划清界限。
当今的一些大学,为世俗社会所包围和侵蚀,功利当道,物欲横流,向世俗谄媚。校园内灯红酒绿,学者们无心学术,一些学者整日游走在各种交际场所,制造着“学术超女”“学术快男”,各种功利化的行为遍及高等学府,学术造假与学术不端事件纷至沓来,大学的象牙塔精神正在经受严重的考验和危机。剖析这些问题,制度是关键的原因。但对于学者自身,守住内心那份寂寞则是一条底线。寂寞是抵制学术不端的防火墙。我们要善于把寂寞之累变为寂寞之乐,在寂寞中享受热闹时无法体味的乐趣和意义。
(2010年2月5日《科学时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寂寞”的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3分)

A.“寂寞”一词本身并没有任何贬义的味道,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爱给它赋予消极、无聊、孤独的色彩,使它中性中偏带灰色。
B.寂寞的学者并不孤独,因为他们的内心是充裕的,心灵是敞亮的。在与同行的交流中,他们有着活跃的思维和广阔的心胸。
C.在学术道德和修养中,如果缺少了寂寞,人们就多了浮躁和功利;而多了寂寞,人们就有了淡定和从容,学术也有了本真的内涵。
D.在学术的词汇里,因为寂寞能“使人联想到创造及内在的坚强和力量等,而具有较多的积极色彩”,所以许多先哲给予它高度的评价和关注。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正因为懂得寂寞的四个意义,古代文人骚客多以山为伴,以树为友,别号中也标示着寂寞的意境,如朱淑真、陶渊明等人的别号。
B.大帅让人畏惧,大师却令人尊重。究其原因是大师能低调地用“帽子”将自己的光芒遮盖起来,从而变得有内涵多了。
C.当今的一些大学,为世俗社会所包围和侵蚀,功利当道,物欲横流,向世俗谄媚。这种现象有制度的原因,也有学者自身的原因。
D.寂寞的学者果敢地与名利决裂,敢于求真,耐守寂寞,潜心治学,勇于创新。明显区别于那些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学术诈骗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举柏拉图、蒙田的例子,是要说明在学术发展史上,许多先哲对寂寞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关注,并亲身实践着寂寞。
B.做学术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做学术的人要守得寂寞。否则,就很容易被浮躁和功利迷了心窍,使学术失去它的本真内涵。
C.寂寞是抵制学术不端的防火墙,它能有效地抵制各种功利化的学术行为,让大学的象牙塔精神经得住严重的考验。
D.寂寞可以使人无欲无求,舍弃外物的羁绊和牵挂,让精神和心灵变得宽广、自主和强健。因此,寂寞的人可以主宰精神自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