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5、作者为什么以“大地的语言”为题?通观全文,说说你的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A项,jué/jiáo,zhǎo,mā/mò;B项,tán,jiào,chòu/xiù;c项,dī/tí,yè/yàn,jué/jiǎo;D项,qiào,fǒu/pǐ,káng/gāng)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北郭骚

(选自《吕氏春秋》第十二卷《士节》)

齐有北郭骚①者,结罘罔②,捆蒲草,织萉履③,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④见晏子曰:“窃说⑤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⑥。”晏子使人分仓粟府⑦金而遗之,辞⑧金受粟。

【注释】

①北郭骚:春秋时齐国的隐士。北郭,姓;骚,名。②罘罔(fǔ  wǎng):捕兽的网。③萉(fěi)履:古代的一种鞋。④踵门:走到门上。踵,脚后跟。名词作动词。⑤说:通“悦”,佩服。⑥所以养母者:用以奉养母亲的东西,这里指粮食。⑦府:国家储藏财物的地方。⑧辞:谢绝.

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①,出奔②,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见晏子③,曰:“夫子将焉适④?”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北郭骚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

【注释】

①见疑于齐君:被齐君猜忌。见,表被动。②出奔:旨逃到外国避难。③沐浴:洗发洗身。北郭骚沐浴而出,以示恭敬有礼。④焉适:到哪里去。适,到……去。

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焉。吾闻之,养及亲者,身伉①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②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③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必侵④矣。方见国之必侵,不若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其友因奉托而谓复者曰:“此北郭子为国故⑤死,吾将为北郭子死。”又退而自刎。⑥

【注释】

①伉:当,承担。②白:这里是洗清冤诬的意思。③奉笥:奉,通“捧”。笥:sì苇或竹制的方形盛器。④侵,这里是被动用法。⑤国故:等于说“国难”,指国家遭受的凶丧、战争等重大变故。

景公闻之,大骇,乘驲①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注释】

①驲(rì):古代驿站专用的车。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①辞金受粟

 ②过北郭骚之门而辞

(2)①踵门见晏子

 ②今晏子见疑

 ③方见国之必侵

(3)吾说晏子之义

(4)养及亲者,身伉其难

(5)吾将以身死白之

(6)乘驲而自追晏子

(7)及之国郊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窃说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

   (2)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为什么说“此北郭子为国故死”?

晏子为什么两次感叹“不知士甚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任光禄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

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他们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

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

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化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而江南人甚而笑他们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呜呼!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

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

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俗语说:“人离乡则愈贱,物离乡则愈贵。”

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我的舅舅任光禄君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

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他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花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

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也足以自适。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请外甥为我记述一下吧。”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我以为任君哪里是真的不能与有势力者攀比,而随意取其当地所有;恐怕还是对竹独有特殊的爱好,

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而不愿意把它告诉别人吧?过去有人谈论竹子,以为它决没有美妙的声音、动人的姿色和香味值得喜爱。

所以它奇巧怪异不如石,妖艳柔美不如花,孑孑然有如高傲独立的士人,不能与尘俗混同合一。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孑然有似因此自古以来,知道珍爱竹子的人极少。那么京城人难道也是能知竹而加以珍爱的吗?他们不过是想用此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

与别人争夸富贵,如同用奇花异石向人炫耀一样。所以京城人珍爱竹子,与江南人不重竹子,不知竹一也。

他们同属于不知竹,是一样的啊。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任君在繁华纷闹中生长,而能不沉溺其中,衣饰、车马、僮仆、歌舞,凡是富贵人家所沉湎嗜好的,一切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摒斥而去。尤其是方正刚直不随意与人交往,凛然有高洁独立之气,这正是任君对于竹子必有自得的地方。

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世上可喜可玩的万物,原有不能割舍的吗?既然这样,那么假使竹子不是这里的土地所有,任君也将竭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其力予以搜集,然后心里才高兴。任君的财力虽然使他能尽量寻觅奇花异石,然而他的爱好本不在此啊。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可叹啊!竹子本可以不出江南而为人贵重,对此我重新有了感受了。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对文中一些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绝徼海外”中的“绝”与“绝无声色臭味”中的绝,意思不一样。

B.“毋以是占我花石地”中的“是”是代词,意思是“这种东西”,文中具体代指的是竹。

C.“然穷其所生之地”中的“穷”,意思是在生产竹子的地方把它挖遍。

D.“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中的“虽”,应该讲为“虽然”而不是讲为“即使”。

下列对文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意思是“京城里的人名叫乃宝的是懂得我们的爱好的人”。

B.“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意思是“人离开家乡会变得更加低贱,物离开出产它的地方却会变得更加珍贵”。

C.“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意思是“世人对事物好丑的评价,有什么定准呢?”

D. “暇则与客吟啸其中”意思是“闲暇时就跟来访的客人在竹间小楼作高雅的闲谈”。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唐顺之看过京城侯姓人家的花园,也看过舅舅任光禄(光禄是官职,文中因避讳没有出现舅舅的名字)修建在荆溪上的竹园,作者通过侯姓人家爱好奇花异石而舅舅爱好竹园来对比着写这篇文章。

B. 作者揭示舅舅不是没有能力招致奇花异石,而是其偃蹇孤特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喜欢那些巧怪妖艳绰约的奇花异石,而喜欢“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的竹子。

C. 作者对生长于纷华,有能力获得“裘马、僮仆、歌舞”这样的生活享受却“一切斥去”的舅舅的叙写,不仅丰富了竹子性格对人生的启迪意义,也给那些享受繁华的达官贵人以一点警醒。

D. 文章最后一段不再写任光禄,升华一层,表达出对竹子的赞美和歌颂,意思是江南人不贵重的竹子,在任光禄眼中得到了尊重;同样的道理,不被世人看重的许多事物,都有可能得遇知音,获得敬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大度

韩魏公①在大名②日,有人送玉盏③二只,云:“耕者入坏冢④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⑤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⑥,且将用之酌劝。俄为一吏⑥误触倒,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⑦存焉。”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叹服公之宽厚。

公帅定武⑧时,尝夜作书,令一兵持烛于旁。兵他顾,烛燃公须。公遽以袖摩之,而作书如故。少顷,间⑨视,则已易其人矣。公恐主吏笞之,亟⑩呼视之,曰:“勿较。渠已解⑾持烛矣。”军中咸服其度量。

(选自宋·刘斧《青锁高议》)

【注释】

①韩魏公:指北宋大臣韩琦,封魏国公。与范仲淹齐名,历任边疆大臣,功勋卓著。②大名:古地名,大名府,在今河北大名县。③玉盏:玉制酒杯。④坏冢(zhǒng):破败的坟墓。⑤世宝:传世之宝。⑥漕使:转运使,主管由水路输送粮食、给养。⑥吏:此处指仆人的头领。⑦时数:一定的时间和气数。⑧帅定武:担任定武(今河北省定县)统帅。⑨间视:偶尔抬头看。间,间或,偶尔。⑩亟:急。渠:他。⑾解:懂得。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顾吏曰(2)烛燃公须(3)公遽以袖摩之   (4)渠已解持烛矣

翻译

(1)凡物之成毁,有时数存焉。

(2)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韩魏公的大度是通过哪两件事体现出来的?请用简明语言概括之。

第一段除了神态和语言描写之外,还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公之宽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杨王孙传

班固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①,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②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椟,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故圣王生易尚③,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於戏④!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选自《汉书·杨王孙传》,有改动)

[注]①祠:祭祀  ②戮:侮辱  ③尚:奉养,指圣王的生活条件 ④於戏:同“呜呼”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孙苦疾      疾:疾病

B.靡财单币     单:同“殚”,用尽

C.缘人情不忍其亲   亲:亲近

D.令死者亡知则已   亡:通“无”,不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①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C.①夫饰外以华众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①及病且终                 ②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杨王孙主张裸葬的理由的一组是(    )。

(1)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

(2)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

(3)死则为布囊盛尸,八地七尺

(4)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

(5)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

(6)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

A.(1)(3)(5)      B.(2)(3)(6)

C.(2)(4)(5)      D.(3)(4)(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王孙看到当时厚葬风气太盛,把有用的财物大量用作随葬品,非常反感,想以自身裸葬的办法来矫正世俗的弊病。

B.杨王孙家财万贯,对自己保养得非常周到,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但他临死时却希望返朴归真,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C.王孙在给好友祁侯的信中说,过去帝王安葬时,用很贵重的棺木,所以尸体腐烂了才不影响泉水,也不散发出臭气。

D.杨王孙裸葬是为了亲近大自然,回到应回到的地方。祁侯认为王孙的行为是对死者的羞辱,同时也违背了圣人的遗制。

翻译和断句。

(1)用“│”给文言文段中画线部分断句。

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②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论 贵 粟 疏    

晁错

(1)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无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2)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②,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③;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3)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④。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匹者,复卒⑤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注]①捐:抛弃,指流离失所。瘠:瘦弱,面黄肌瘦。 ②地著zhuó:即土著,定居在一地。  ③甘旨:精美的食物。④渫xiè:流通。⑤ 复卒:免除兵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能耕而食之                            食:sì,给……吃

B.故务民于农桑                            务:使努力从事

C.贵粟之道                                道:方法,途径

D.三曰劝农功                              劝:劝说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将以衅钟

B.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C.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其若是,孰能御之

D.民贫,则奸邪生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中心论点,按务农——贵粟——以粟为奖赏的思路逐层推进,立论精辟,论述严密。

B.本文作为政论文,不是平实地就事论事,而是善作古今比较,综言利弊得失,且援引名言,具有很强的论辩说服力,风格流畅矫健。

C.“复卒三人”“乃复一人耳”,表明作者为赏罚公平、鼓励入粟者,主张降低对交战马者的奖赏标准。

D.本文运用了排比、比喻、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不乏激切深刻的感情和汪洋恣肆的气势。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2)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3)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

原文第(2)段说“明主知其然也”,“ 然”具体指什么?请简要作答。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①,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②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③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之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士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祐丙子年十二月河东元某记。

〔注:①初机之士:指最初有智巧变诈之心的人。②欺松桂而诱云壑:南齐人周顒隐居钟山(今江苏江宁北),后应诏为海盐令,时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借山灵之口,指斥他假充隐士,称他“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诱,引诱,欺骗。③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娄公所         舍:留宿         

B.非深山之中       特:只是

C.药不二           贾:通“假”        

D.信道未           笃:诚挚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朝市为大隐耳               生物之息相吹也

B.子何疑                       积土成山,风雨兴

C.请以韩伯休事终其说           大阉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知     重为乡党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为市隐斋记,却不对斋的本身作记述描画,而是从题外作淋漓发挥,以对话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名为隐士而实为热中于利禄之徒的丑恶面目。

B.文中称隐于朝市者为大隐,是因为身处于名利场中,而能心控自如,神志专一,不为外物的诱惑而致迷乱。

C.文章以古代隐士的高尚行为与今之“乾没氏”钻营牟利的卑劣行径作对照,鞭笞、痛骂了现实中那班追名逐利之徒。。

D.作者最后说起韩伯休的故事,是以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性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隐者,从而说明娄公本是要与世隔绝的,批评姓李的朋友替娄公求取书斋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

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鬻 书 以 为 食 取 足 而 已 不 害 其 为 廉 以 诗 酒 游 诸 公 间 取 和 而 已 不 害 其 为 高。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3分)

                                                                                          

(2)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①,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攻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
①《史记索隐》韦昭云:“赵奢子括也,代号马服。”
【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章邯棘原军:军队
B.愿将军计之孰:通“熟”,仔细地
C.约共攻秦,分其地王:称王
D.使候始成使项羽阴:暗中,暗地里
【小题2】长史欣和陈馀劝说章邯的角度和目的均不同,但看法却一致,选出符合两人一致意见的一项(    )(3分)
A.认清所处境地,与项羽订立盟约。
B.认清赵高的为人,看清个人危险处境。
C.认清天下形势,及早称王称霸。
D.认清当前形势,及早做好反叛准备。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和驻扎在漳河南面的项羽的军队,相持未战。由于秦二世对秦军状况很不满意,章邯害怕了,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去请示公事。
B.长史司马欣到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呆了三天,赵高竟不接见,心有不信任之意。他非常害怕,赶快奔回棘原军中,都没敢顺原路走,赵高果然派人追赶,没有追上。
C.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劝他赶快反叛。
D.陈馀也给章邯写了封信,用白起和蒙恬有功却被杀的事劝告他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3分)
                                                                      
②、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①,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②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③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之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士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祐丙子年十二月河东元某记。

〔注:①初机之士:指最初有智巧变诈之心的人。②欺松桂而诱云壑:南齐人周顒隐居钟山(今江苏江宁北),后应诏为海盐令,时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借山灵之口,指斥他假充隐士,称他“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诱,引诱,欺骗。③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娄公所         舍:留宿         

B.非深山之中       特:只是

C.药不二           贾:通“假”        

D.信道未           笃:诚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朝市为大隐耳               生物之息相吹也

B.子何疑                       积土成山,风雨兴

C.请以韩伯休事终其说           大阉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知     重为乡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为市隐斋记,却不对斋的本身作记述描画,而是从题外作淋漓发挥,以对话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名为隐士而实为热中于利禄之徒的丑恶面目。

B.文中称隐于朝市者为大隐,是因为身处于名利场中,而能心控自如,神志专一,不为外物的诱惑而致迷乱。

C.文章以古代隐士的高尚行为与今之“乾没氏”钻营牟利的卑劣行径作对照,鞭笞、痛骂了现实中那班追名逐利之徒。。

D.作者最后说起韩伯休的故事,是以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性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隐者,从而说明娄公本是要与世隔绝的,批评姓李的朋友替娄公求取书斋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鬻 书 以 为 食 取 足 而 已 不 害 其 为 廉 以 诗 酒 游 诸 公 间 取 和 而 已 不 害 其 为 高。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3分)

                                                                                         

(2)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南省六市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各题。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特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宿诮之曰君辈佐滕候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 坐者大惭谢。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宿言:“事有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帝悟,追还使者。泾州卒以折支①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三司使包拯护弗遣。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拯惧,立遣吏。

拜枢密副使。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②治界河事。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宿以老,数乞谢事。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

(选自《宋史·胡宿传》)

【注】①折支:军饷。  ②颛:通“专”。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左右复问              辟:使……避开

B.宿取具狱繙阅                    具:准备

C.而执平民以告也      执:捉住。

D.筑石塘百里,捍水患      捍:抵御。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胡宿尽职为民的一组是(3分)

①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                   ②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

③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  ④筑石塘百里,捍水患

⑤既置于法,乃命劫三司吏             ⑥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宿办案慎重,讲究方法。他在宣州做通判时,遇到一个将“囚犯”判为死刑的案子,经过单独审问,并查阅案宗,终于弄清事情真相,原来是一桩冤案。

B.胡宿为官刚正,对错误敢于批评。湖州前任太守花巨资兴办学校,下属官员当时不说什么,待其离任后则怀疑其中有欺,胡宿对他们进行了严厉责备。

C.胡宿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正直敢言。泾州士兵因军饷迟发煽动作乱,胡宿认为士兵确实有罪,而有关官员和庇护三司吏的包拯也有罪,应一并处罚。

D.胡宿洞察事物,明辨事理。赵滋担任守边官员以来,因一些小事南北不断发生摩擦,对此,胡宿主张“外和”,由地方官员用文书向对方辨明即可,不必动用武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辈佐滕侯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

(2)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吉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特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宿诮之曰君辈佐滕候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 坐者大惭谢。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宿言:“事有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帝悟,追还使者。泾州卒以折支①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三司使包拯护弗遣。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拯惧,立遣吏。

拜枢密副使。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②治界河事。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宿以老,数乞谢事。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

                                             (选自《宋史·胡宿传》)

【注】①折支:军饷。  ②颛:通“专”。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右复问           辟:使……避开

B.宿取狱繙阅          具:准备

C.而平民以告也          执:捉住。

D.筑石塘百里,水患       捍:抵御。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胡宿尽职为民的一组是(      )(3分)

①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                  ②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

③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           ④筑石塘百里,捍水患

⑤既置于法,乃命劫三司吏           ⑥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宿办案慎重,讲究方法。他在宣州做通判时,遇到一个将“囚犯”判为死刑的案子经过单独审问,并查阅案宗,终于弄清事情真相,原来是一桩冤案。

B.胡宿为官刚正,对错误敢于批评。湖州前任太守花巨资兴办学校,下属官员当时不说什么,待其离任后则怀疑其中有欺,胡宿对他们进行了严厉责备。

C.胡宿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正直敢言。泾州士兵因军饷迟发煽动作乱,胡宿认为士兵确实有罪,而有关官员和庇护三司吏的包拯也有罪,应一并处罚。

D.胡宿洞察事物,明辨事理。赵滋担任守边官员以来,因一些小事南北不断发生摩擦,对此,胡宿主张“外和”,由地方官员用文书向对方辨明即可,不必动用武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辈佐滕侯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 (5分)

 答:                                                                                

                                                                                                                                                                       

(2)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5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