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2、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山,读出了山的“巍峨”“沉稳”“气魄”……

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汇纳百川的胸怀……

读屈原,读出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读苏轼,读出了他乐观豁达的气度;读陶渊明,读出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身在官场却心系田园的追求……

……

世间万物莫不给人以启迪。

请自选角度,以“读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的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抒写真情实感;

③不少于800字。

2、略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山,读出了山的“巍峨”“沉稳”“气魄”……

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汇纳百川的胸怀……

读屈原,读出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读苏轼,读出了他乐观豁达的气度;读陶渊明,读出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身在官场却心系田园的追求……

……

世间万物莫不给人以启迪。

请自选角度,以“读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的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抒写真情实感;

③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至,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乃支度州界军用之馀,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禁厚葬,断淫祀,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公事去官。后为光禄大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

六年,朝廷追思清节之士,诏曰:“夫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教,仲尼所美。故司空徐邈,历事四世,出统戎马,入赞庶政,忠清在公,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馀财,朕甚嘉之。其赐邈家谷二千斛,钱三十万,布告天下。”卢钦著书,称邈曰:“徐公志高行洁,才博气猛。其施之也,高而不狷,洁而不介,博而守约,猛而能宽。圣人以清为难,而徐公之所易也。”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七,有删节)

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帝以凉州绝远                          绝:极、很

B、河右少雨,常苦乏谷                      苦:被……困扰

C、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                  佃:做佃农

D、禁厚葬,断淫祀,进善黜恶,风化大行      黜:贬退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直接表明徐邈“忠清”、“忘私”的一组是(  )

①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

②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

③乃支度州界军用之馀,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④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

⑤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

⑥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公事去官。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明帝认为凉州距内地很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徐邈果然不负重托,安边教民,竭尽忠智。

B、正始元年间被拜为司空,徐邈感叹颇多,虽然坚决推辞不到任,但皇命难违,最终接任了这个官职,所以他死了以后是按三公的礼仪下葬。

C、正始六年下诏褒奖徐邈,说:“已故的司空徐邈侍奉魏晋四代君主,不论出外统率兵马,入朝协助处理朝政,都忠心清廉,一心为公,忧国忘家,不营置产业,自己去世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朕对此深表嘉奖。”

D、卢钦撰写书,称赞徐邈说:“徐邈志向高远行为清白,才学广博气度威猛。他表现出这些美德时,志向高远而不受拘谨,行为清白而不孤傲,才学广博而能简约易明,气度威猛而能宽容待人。圣人认为高洁很难做到,可是徐邈做起来很容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高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从劫掠,顾相戒曰:“毋惊贺黄门。”钦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众初汹汹,至是知悔,罗拜而泣呼曰:“吾父之,愿教之。”钦曰:“惟不杀人,祸可恨。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良民何畏焉?”未几,有言镇城军果至者,众复噪曰:“贺黄门无嫚语。”环跪钦里门。钦曰:“吾固知有是也。城中扰攘至此,镇城焉得不发兵?兵虽至,尔等不杀人,必宥尔,无恐。”众散去,乱遂定。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上官按之不得实,一见钦即惭伏地曰:“他人可欺,吾敢欺贺先生耶?”其至诚感人如此。钦处家笃成谊,正伦理,厚姻成,睦宗党。冠婚丧祭一遵古礼,不根之言纤毫不入于耳,子姓必薰陶之以孝弟之义。日改月化,一乡人皆兴于善。里俗溺于异端,丧葬皆作佛事,啖酒肉,肆为奢僭,钦以身范之。晚更好《易》,究心象数,手不释卷,大臣荐引相属,终不起。少尝隐居医无闾山,因以医闾自号,人遂称为医闾先生。(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举子业辄之曰/鄙:以为羞耻。
B.自求退/劾:检举揭发。
C.必尔,无恐/宥:宽恕。
D.上官之不得实/按:查验。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钦听论学/吾无意于人世矣
B.玺书至母适病死/盖将自其变者观之
C.义州守臣贪残变先发/但刘日薄西山
D.时又有边将诈诱杀阵获者/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钦做字,进德修业,尊师重道,传道授业,都坚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
B.贺钦处变不惊,机智策略地安抚变乱民众,化解矛盾,维护了社会安宁。
C.贺钦重视伦理道德,对家属亲戚、邻里乡党、民情风俗,都有教化和影响。
D.贺钦晚年好《易》不愿做官,因年轻时曾隐居学医,大家称他医闾先生。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至,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乃支度州界军用之馀,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禁厚葬,断淫祀,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公事去官。后为光禄大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
六年,朝廷追思清节之士,诏曰:“夫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教,仲尼所美。故司空徐邈,历事四世,出统戎马,入赞庶政,忠清在公,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馀财,朕甚嘉之。其赐邈家谷二千斛,钱三十万,布告天下。”卢钦著书,称邈曰:“徐公志高行洁,才博气猛。其施之也,高而不狷,洁而不介,博而守约,猛而能宽。圣人以清为难,而徐公之所易也。”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七,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帝以凉州绝远绝:极、很
B.河右少雨,常苦乏谷苦:被……困扰
C.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佃:做佃农
D.禁厚葬,断淫祀,进善黜恶,风化大行黜:贬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直接表明徐邈“忠清”、“忘私”的一组是( )(3分)
①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
②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
③乃支度州界军用之馀,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④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
⑤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
⑥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公事去官。
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明帝认为凉州距内地很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徐邈果然不负重托,安边教民,竭尽忠智。
B.正始元年间被拜为司空,徐邈感叹颇多,虽然坚决推辞不到任,但皇命难违,最终接任了这个官职,所以他死了以后是按三公的礼仪下葬。
C.正始六年下诏褒奖徐邈,说:“已故的司空徐邈侍奉魏晋四代君主,不论出外统率兵马,入朝协助处理朝政,都忠心清廉,一心为公,忧国忘家,不营置产业,自己去世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朕对此深表嘉奖。”
D.卢钦撰写书,称赞徐邈说:“徐邈志向高远行为清白,才学广博气度威猛。他表现出这些美德时,志向高远而不受拘谨,行为清白而不孤傲,才学广博而能简约易明,气度威猛而能宽容待人。圣人认为高洁很难做到,可是徐邈做起来很容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云南省玉溪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划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躲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粗字词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俯仰左右,顾而

②遂书以其亭焉

③修尝考其山川,其图记

④以为莫己

⑤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⑥复道行空,不霁何

⑦能谤讥于市朝,寡人之耳者,受上赏。

⑧天下云集响应,粮而景从。

[  ]

A.

①⑦句中加粗字属于同一类型的词语活用

B.

③句中“按”是“按照”的意思;④句中“若”是“你”的意思

C.

②⑥句中加粗字属于同一类型的词语活用

D.

⑤⑧句中加粗词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

(2)

下列句子加粗字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喜与予游也  此四君者,皆明智中信。

B.

而故老皆无在者,天下之平久矣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寡。

C.

四方宾客所不至            道其风俗

D.

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        既得斯泉山谷之间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人乘船坐车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

B.

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窈然”“滃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

C.

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D.

文中说“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作者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欧阳修《丰乐亭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从劫掠,顾相戒曰:毋惊贺黄门。钦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众初汹汹,至是知悔,罗拜而泣呼曰:吾父之,愿教之。钦曰:惟不杀人,祸可恨。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良民何畏焉?未几,有言镇城军果至者,众复噪曰:贺黄门无语。环跪钦里门。钦曰:吾固知有是也。城中扰攘至此,镇城焉得不发兵?兵虽至,尔等不杀人,必宥尔,无恐。众散去,乱遂定。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上官按之不得实,一见钦即惭伏地曰:他人可欺,吾敢欺贺先生耶?其至诚感人如此。钦处家笃成谊,正伦理,厚姻成,睦宗党。冠婚丧祭一遵古礼,不根之言纤毫不入于耳,子姓必薰陶之以孝弟之义。日改月化,一乡人皆兴于善。里俗溺于异端,丧葬皆作佛事,啖酒肉,肆为奢僭,钦以身范之。晚更好《易》,究心象数,手不释卷,大臣荐引相属,终不起。少尝隐居医无闾山,因以医闾自号,人遂称为医闾先生。

(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习举子业辄之曰  鄙:以为羞耻。

B.

求退      劾:检举揭发。

C.

尔,无恐    宥:宽恕。

D.

上官之不得实   按:查验。

(2)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钦听论学        吾无意于人世矣

B.

玺书至母适病死     盖将自其变者观之

C.

义州守臣贪残变先发   但刘日薄西山

D.

时又有边将诈诱杀阵获者 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贺钦做字,进德修业,尊师重道,传道授业,都坚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

B.

贺钦处变不惊,机智策略地安抚变乱民众,化解矛盾,维护了社会安宁。

C.

贺钦重视伦理道德,对家属亲戚、邻里乡党、民情风俗,都有教化和影响。

D.

贺钦晚年好《易》不愿做官,因年轻时曾隐居学医,大家称他医闾先生。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

(2)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

(3)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读书的意义

俞平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不仅有关联,是一桩事情的两种看法。游历者,活动的书本。读书则曰卧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游览。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当有种种的原因,最浅显的看法,是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

    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即为功名富贵,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喜欢读书,懂得怎样读的人一天一天的减少了。读书空气的稀薄,读书种子的稀少,互为因果循环。现在有一些人,你对他说身心性命则以为迂阔,对他说因果报应则以为荒谬,对他说风花雪夜则以为无聊。不错,是迂阔,荒谬,无聊。你试问他,不迂阔,不荒谬,不无聊的是啥?他会有种种漂亮的说法。但你不可过于信他,他只是要钱而已。文言谓之好利。有一个故事,不见得靠得住,只可以算笑话。乾隆帝下江南,在金山寺登高,望见江中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船,戏问随銮的纪晓岚,共有几只。这原是难题,拿来开玩笑的,若回答说不知道,那未免煞风景。纪回答得很好,臣只见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在那时,这故事讽刺世情已觉刻露,但现在看来,不免古色古香。意存忠厚,应该对答皇帝道,只有一条船。

    好利之心压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说:“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义为利是遥远的古话。退一步说,以名为利。然名利双收,话虽好听,利必不大。惟有不恤声名的干,以利为利,始专而且厚。道德名誉的观念本多半从书本中来,不恤声名与不好读书亦有相互的关联。

    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除非我们把两者混合。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近乎从前科举的办法,这或者还有人肯下十载寒窗的苦工。严格说来,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意义,何况这制度的确立还遥遥无期。

    现在有一种情形,这十年以来,说得远一点,二三十年以来都如此,就是国文程度显著地低落,别字广泛地流行着,在各级学校任教的,人人皆知,人人皱眉头痛,认为是不大好办的事情。这严重的光景,不仅象征着读书阶级的崩溃,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

    文字教育好像不算得什么。文字原不过白纸上画黑道,一种形迹而已,但文化却寄托在这形迹上。我们常夸说神州立国几千年,华夏提封数万里,这种时空的超卓并不必由于天赋,实半出于人为,皆先民积久辛勤努力所致,我们应如何欢喜惭愧,却不可有恃无恐。方块字的完整、艰深、固定,虽似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亦正于无形之中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永久。从时间说,我们读古书如《论语》,觉得孔子孟子似乎不太远,而杜工部苏东坡的诗文呢,他们两位活像我们的老前辈,这是方块文字不易变动之力。假如当初完全用音标文字,那不必提周秦两汉,就是唐宋,也就很遥远而隔膜,我们通解先民的情思比较困难,而华夏国本亦因而动摇不安。再从空间说,北自满洲,南迄岭海,虽分南北中三部,细分还有更多的区域,然而中国始终只是一个,譬如说广东话与北京话完全两样,而纸上文字完全一致。我国屡经外夷侵略,或暂被征服,而于风雨飘摇中始终屹立不失者,上面已表过是先民血汗的成绩,而在民族的团结上,文字确也帮忙不少。历史事实俱在,不容易否认的。

    所以文字教育的失败,表面上看只是读书种子稀少,一般国文水准低落而已,骨子里已损害民族国家的前途,自非好作危言耸人听闻,废书不读可谓今日之流行病。用功的人难道没有?即有少数的人好学潜修也不足挽回这颓风。即以学校教育而论,听讲的时间每多于自修,而自修课业,有如太史公所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能有几人?我不敢轻量天下之士,武断地说或者不多罢。如何使人安心向学,对读书感到兴味,似是小事,却是牵连社会生计问题,譬如饿着肚子读书当然不成的,更有关于教育考试铨叙各制度的改革。我们从事教育写作文字的固责无旁贷,但已不仅是个人努力的事,而成为民族复兴国运重光的大业之一了。

下列对本文赏析有误的两项是

A.本文多处引用古人名言,如作者一开始就引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古人总结出的求学的宝贵经验,从反面切入话题,增加了文章的针对性。

B.本文将历史与现实进行对比,从读书想到国计民生和国家民族的前途,不但视野辽阔,而且思想深刻。

C.作者特别赞赏中国方块文字的重要意义,非常深刻地批评了少数人用音标文字代替方块字,以避免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的建议。

D.本文通篇娓娓而谈,说理透彻,语言平实通透,充满感情,读来饶有兴味,启人深思。

E.作者善于运用典故来为说理服务,如第二段运用纪晓岚应答乾隆皇帝的故事生动巧妙地说明了用心读好书、知识渊博能使人灵活应变、化险为夷的读书意义。

下列不属于作者对“读书的意义”的论述的两项是

A.读书如卧游,不出门就可以对山川了如指掌,古今历史如在对面,这样就可以代替行万里路的辛苦游历。

B.读书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

C.读书可超越时空,与孔孟、杜工部、苏轼等先贤对话,通解古人的情思。

D.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这样,人们就会明白读书的真意义,进而肯下十年寒窗苦工去读书。

E.这十年以来,说得远一点,二三十年以来都如此,就是国文程度显著地低落,别字广泛地流行着。

本文标题为“读书的意义”,但第六、七两段却花费大量笔墨谈到文字和文字教育,作者为何要这样写?

文中说“即以学校教育而论,听讲的时间每多于自修,而自修课业,有如太史公所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能有几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读书的意义

俞平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不仅有关联,是一桩事情的两种看法。游历者,活动的书本。读书则曰卧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游览。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当有种种的原因,最浅显的看法,是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

    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即为功名富贵,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喜欢读书,懂得怎样读的人一天一天的减少了。读书空气的稀薄,读书种子的稀少,互为因果循环。现在有一些人,你对他说身心性命则以为迂阔,对他说因果报应则以为荒谬,对他说风花雪夜则以为无聊。不错,是迂阔,荒谬,无聊。你试问他,不迂阔,不荒谬,不无聊的是啥?他会有种种漂亮的说法。但你不可过于信他,他只是要钱而已。文言谓之好利。有一个故事,不见得靠得住,只可以算笑话。乾隆帝下江南,在金山寺登高,望见江中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船,戏问随銮的纪晓岚,共有几只。这原是难题,拿来开玩笑的,若回答说不知道,那未免煞风景。纪回答得很好,臣只见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在那时,这故事讽刺世情已觉刻露,但现在看来,不免古色古香。意存忠厚,应该对答皇帝道,只有一条船。

    好利之心压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说:“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义为利是遥远的古话。退一步说,以名为利。然名利双收,话虽好听,利必不大。惟有不恤声名的干,以利为利,始专而且厚。道德名誉的观念本多半从书本中来,不恤声名与不好读书亦有相互的关联。

    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除非我们把两者混合。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近乎从前科举的办法,这或者还有人肯下十载寒窗的苦工。严格说来,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意义,何况这制度的确立还遥遥无期。

    现在有一种情形,这十年以来,说得远一点,二三十年以来都如此,就是国文程度显著地低落,别字广泛地流行着,在各级学校任教的,人人皆知,人人皱眉头痛,认为是不大好办的事情。这严重的光景,不仅象征着读书阶级的崩溃,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

    文字教育好像不算得什么。文字原不过白纸上画黑道,一种形迹而已,但文化却寄托在这形迹上。我们常夸说神州立国几千年,华夏提封数万里,这种时空的超卓并不必由于天赋,实半出于人为,皆先民积久辛勤努力所致,我们应如何欢喜惭愧,却不可有恃无恐。方块字的完整、艰深、固定,虽似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亦正于无形之中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永久。从时间说,我们读古书如《论语》,觉得孔子孟子似乎不太远,而杜工部苏东坡的诗文呢,他们两位活像我们的老前辈,这是方块文字不易变动之力。假如当初完全用音标文字,那不必提周秦两汉,就是唐宋,也就很遥远而隔膜,我们通解先民的情思比较困难,而华夏国本亦因而动摇不安。再从空间说,北自满洲,南迄岭海,虽分南北中三部,细分还有更多的区域,然而中国始终只是一个,譬如说广东话与北京话完全两样,而纸上文字完全一致。我国屡经外夷侵略,或暂被征服,而于风雨飘摇中始终屹立不失者,上面已表过是先民血汗的成绩,而在民族的团结上,文字确也帮忙不少。历史事实俱在,不容易否认的。

    所以文字教育的失败,表面上看只是读书种子稀少,一般国文水准低落而已,骨子里已损害民族国家的前途,自非好作危言耸人听闻,废书不读可谓今日之流行病。用功的人难道没有?即有少数的人好学潜修也不足挽回这颓风。即以学校教育而论,听讲的时间每多于自修,而自修课业,有如太史公所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能有几人?我不敢轻量天下之士,武断地说或者不多罢。如何使人安心向学,对读书感到兴味,似是小事,却是牵连社会生计问题,譬如饿着肚子读书当然不成的,更有关于教育考试铨叙各制度的改革。我们从事教育写作文字的固责无旁贷,但已不仅是个人努力的事,而成为民族复兴国运重光的大业之一了。

下列对本文赏析有误的两项是

A.本文多处引用古人名言,如作者一开始就引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古人总结出的求学的宝贵经验,从反面切入话题,增加了文章的针对性。

B.本文将历史与现实进行对比,从读书想到国计民生和国家民族的前途,不但视野辽阔,而且思想深刻。

C.作者特别赞赏中国方块文字的重要意义,非常深刻地批评了少数人用音标文字代替方块字,以避免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的建议。

D.本文通篇娓娓而谈,说理透彻,语言平实通透,充满感情,读来饶有兴味,启人深思。

E.作者善于运用典故来为说理服务,如第二段运用纪晓岚应答乾隆皇帝的故事生动巧妙地说明了用心读好书、知识渊博能使人灵活应变、化险为夷的读书意义。

下列不属于作者对“读书的意义”的论述的两项是

A.读书如卧游,不出门就可以对山川了如指掌,古今历史如在对面,这样就可以代替行万里路的辛苦游历。

B.读书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

C.读书可超越时空,与孔孟、杜工部、苏轼等先贤对话,通解古人的情思。

D.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这样,人们就会明白读书的真意义,进而肯下十年寒窗苦工去读书。

E.这十年以来,说得远一点,二三十年以来都如此,就是国文程度显著地低落,别字广泛地流行着。

本文标题为“读书的意义”,但第六、七两段却花费大量笔墨谈到文字和文字教育,作者为何要这样写?

文中说“即以学校教育而论,听讲的时间每多于自修,而自修课业,有如太史公所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能有几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六校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协作卷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读书断想

钟长江

  ①书和太阳一样,能够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是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塞缪尔说过,好书可以引为诤友。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从中汲取乐趣与教诲,到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

  ②一窗明月的夜晚,远离了纷繁喧嚣的尘世、是是非非的人群,一书在握,热茶一杯,静心读了下去,渐渐便觉茶香满口书香满纸,尽可以刘伶醉酒,放浪形骸——开心处开怀大笑,伤心处黯然神伤,激奋处拍案而起……仰观苍天,俯察大地,一种腋生双翼的感觉油然而生。精鹜八极,思接千载,神游古今,可以大荒无限,咫尺千里,豆芥巨观缩龙成寸。自由自在晶莹剔透的灵魂啊,分明已化作奔月的嫦娥。

  ③很静很美的冬夜,就着火炉,温一壶酒,读那些又静又美的书:可以是《红楼梦》,可以是《瓦尔登湖》、《追忆似水年华》,可以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可以是周作人的小品,唐弢的书话。当然,日本古代作家的随笔也可以。英国作家包斯威尔的《约翰生传》也可以,《板桥杂记》、《香艳丛书》也没什么不可以。

  ④古人刘向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忧愁烦恼袭来时,不妨读唐诗,吟宋词,看艾芜的《南行记》。如此,春天的风秋天的雨,会渐渐冷却你急躁的情绪;弯弯的小桥潺潺的流水,可慢慢松驰你绷紧的神经。不知不觉中,你悠悠南行,那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那岭南见客羞遮面的村姑,无一不使你怡然自得,超然物外。此时烦恼何在:忧愁何存!

  ⑤一个生活得丰富圆满的人,是不会没有寂寞的。对于每个人来说,他人永远是水,自身永远是鱼。即或能在水里自由地游弋,也不能够溶解于水,更不能与水合一。固然有挚友的安慰,情人的蜜语,但是所有的思想与情感,只能被理解,无法被分享。无论一人独处,还是朋友聚会。那一丝半缕的寂寞之感,都会不召自来,涌上心头。忽然有那么一天,你突然发现一本书,这本书好像专为你写的一样。你泪流满面,读了又读,身外的一切有如潮水般退去,袒露出一片宁静而安详的心灵的沙滩。世界尽管像大海一样在周围起伏汹涌,你却可以仰观星空,俯察贝石,安之若素,处之泰然。这是一个孤独的境界,也是一个充实的境界。

  ⑥读千赋则善赋。读的书多了。便有了写作的欲望。没有为文造情的浮华,没有少年强说愁的伪善.一切顺其自然,有如小河小溪的水,满了,就要向外溢。虽稚嫩但不失清纯,虽浅显而不失率真,我想,这样“言为心声,发而为诗”的文字就有其存在的价值。

  ⑦生活是一本大书,生存是一种哲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智者所为。倘若能不囿于书,进而举一反三、引发出独到的思考和见解,则是一种生存之上的大境界了。

(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作者认为书可以给人精神上的营养,好书可为诤友,好书可以相处一生。

B.

静美的冬夜,火炉温酒,读静美的书,这是读书的乐趣所在。

C.

“他人永远是水,自身永远是鱼”,是说一个人不能离开他人,但又要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情感。

D.

作者认为读书多了,就会顺其自然地写出虽稚嫩但不失清纯、虽浅显而不失率真的文字。

E.

作者认为读书而能不囿于书,体会生活而引发独创的思考和见解,才是人生的高境界、大境界。

(2)

词典中“孤独”的解释为“孤单寂寞”,文中“这是一个孤独的境界”中的“孤独”应该怎么理解?

(3)

联系第二段内容来看,“自由自在晶莹剔透的灵魂啊,分明已化作奔月的嫦娥。”表达的实际意思是什么?

(4)

从第四段内容来看,读书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

(5)

从下面三句话中任选择一句,结合自己的读书感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超过60字)

塞缪尔说过,好书可以引为诤友。

古人刘向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4年高考北京四中全真模拟试卷——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题。

读书断想

钟长江

  书和太阳一样,能够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是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塞缪尔说过,好书可以引为诤友。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从中汲取乐趣与教诲,到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

  一窗明月的夜晚,远离了纷繁喧嚣的尘世、是是非非的人群,一书在握,热茶一杯,静心读了下去,渐渐便觉茶香满口书香满纸,尽可以刘伶醉酒,放浪形骸--开心处开怀大笑,伤心处黯然神伤,激奋处拍案而起……仰观苍天,俯察大地,一种腋生双翼的感觉油然而生。精骛八极,思接千载,神游古今,可以大荒无限,咫尺千里,豆芥巨观缩龙成寸。

  静很美的冬夜,就着火炉,温一壶酒,读那些又静又美的书:可以是《红楼梦》,可以是《瓦尔登湖》、《追忆似水年华》,可以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可以是周作人的小品,唐弢的书话。当然,日本古代作家的随笔也可以,英国作家包斯威尔的《约翰生传》也可以,《板桥杂记》、《香艳丛书》也没什么不可以。

  古人刘向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忧愁烦恼袭来时,不妨读唐诗,吟宋词,看艾芜的《南行记》。如此,春天的风秋天的雨,会渐渐冷却你急躁的情绪;弯弯的小桥潺潺的流水,可慢慢松弛你绷紧的神经。不知不觉中,你悠悠南行,那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那岭南见客羞遮面的村姑,无一不使你怡然自得,超然物外。此时烦恼何在!忧愁何存!

  一个生活得丰富圆满的人,是不会没有寂寞的。对于每个人来说,他人永远是水,自身永远是鱼。即或能在水里自由地游弋,也不能够溶于水,更不能与水合一。固然有挚友的安慰,情人的蜜语,但是所有的思想与情感,只能被理解,无法被分享。无论一人独处,还是朋友聚会,那一丝半缕的寂寞之感,都会不召自来,你泪流满面,读了又读,身外的一切有如潮水般退去,袒露出一片宁静而安详的心灵的沙滩。世界尽管像大海一样在周围起伏汹涌,你却可以仰观星空,俯察贝石,安之若素,处之泰然。

  读千赋则善赋。读的书多了,便有了写作的欲望。没有为文造情的浮华,没有少年强说愁的伪善,一切顺其自然,有如小河小溪的水满了,就要向外溢。虽稚嫩但不失清纯,虽浅显而不失率真,我想,这样“言为心声,发而为诗”的文字就有其存在的价值。

  生活是一本大书,生存是一种哲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智者所为。倘若能不囿于书,进而举一反三,引发出独到的思考和见解,则是一种生存之上的大境界了。

1.联系第二段内容来看,“自由自在晶莹剔透的灵魂啊,分明已化作奔月的嫦娥”,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四段内容来看,读书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请分条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第五段内容来看,“这是一个孤独的境界,也是一个充实的境界”中的“孤独的境界”和“充实的境界”分别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