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下列文言语句完全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1)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2)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B.(1)(项羽)又不肯竟学 (2)(项王与其骑)直夜溃围南出
C.(1)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2)(汉王)乃持项王头视鲁
D.(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2)(项羽)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列文言语句完全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1)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2)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B.(1)(项羽)又不肯竟学 (2)(项王与其骑)直夜溃围南出
C.(1)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2)(汉王)乃持项王头视鲁
D.(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2)(项羽)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西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丁聪,时代身上的牛虻
子天
①2009年5月26日,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溘然长逝。在遗嘱中,他吩咐家人:不留骨灰不搞仪式,“我是普通画人就普通离去。”丁聪的一生,始终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无论身处什么年代,他的漫画几乎从不歌功颂德,而是执着于对社会负面现象的揭露。作为一个有着独立风骨的知识分子,他不党、不派、不媚,对任何一个时期,他都怀有同样的警惕,都持有平民的立场和批判的眼光。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他的勇敢和正直令人钦佩。
②1916年,丁聪出生于上海。其父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中国第一块漫画协会的牌子就挂在丁家大门口。鼎鼎大名的漫画家父亲并没有教他画画,甚至不愿意儿子今后走他的路。但丁聪却自己喜欢上了这门艺术。有一天,十六七岁的丁聪忽然把自己画的京剧速写拿出来给前辈们看,满堂俱惊,父亲遂不再阻拦。
③1935年,中学毕业的丁聪,为补贴家用,开始编电影画报的生涯,不久后在当时颇有影响的画刊《良友》任美术编辑。当时,对丁聪的生活和艺术影响最大的漫画家是张光宇、叶浅予。他们的画,描摹了上海市井的百态,这让丁聪触动很深,也影响着他后来那种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一次,丁聪画了一幅漫画要发表,报馆让他署个名字,他顺手写下“小丁”。这个名字他一用就是60年,丁聪说,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
④抗战爆发后,丁聪在《良友》画抗日漫画,试图用漫画救亡。上海沦陷后,丁聪逃到香港,八年中辗转于香港、重庆、昆明、桂林等地。
⑤1949年年初,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丁聪仍坚持自己的讽刺漫画,由此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的资深“运动员”。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鸣放中,丁聪对“外行领导内行”提出的批评,连同筹办同人刊物《万象》的构想,成了反右高潮中的罪状。1958年的一天,“右派”丁聪和黄苗子等乘上一列开往东北的火车,去了北大荒850农场云山畜牧场劳动改造。
⑥“文革”开始时,丁聪被分配到美术馆扫地、写标签,不许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展出作品的废标签后面画上漫画。白天要劳动,画画的时间难保证。丁聪正发愁时,赶上单位体检,查出来丁聪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丁聪可乐坏了。为了能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丁聪不吃药,复检时憋着一口气,血压当然还是高,丁聪又争取到了一个星期的假。就是利用这两个星期,丁聪赶出了30多幅鲁迅小说插图。
⑦1979年春,丁聪刚被宣布“没事儿”,就跟政府说:“我已经63了,把最后几年时间留给我吧,让我画画吧,我就喜欢画画,这一辈子没画够啊!”小丁由此迎来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作黄金年代。此时恰逢《读书》杂志创刊,受范用、冯亦代之邀,丁聪配画,陈四益配文,“封二漫画”几乎成了《读书》的金字招牌。漫画中的幽默和辛辣,让人觉得,小丁好像从来没变过。
⑧三中全会到八十年代的一段时期,是丁聪认为最开放的时代。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他的讽刺漫画与讽刺相声、伤痕反思文学、电影话剧一起,组成了文化解放的潮流。“对社会不良现象的讽刺,实际上对政府是有好处的。英美都没有限制,法治国家,什么题材都可以。”丁聪身为右派时的“难友”、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曾做打油诗一首:“丁侯作画不糊涂,笔底才情敌万夫。今日语言无禁忌,只缘身畔无仙姑。”
⑨小丁一辈子都是笑呵呵的,天真孩童的形象。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爱憎分明,用漫画把对社会和现实的讽刺和鞭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⑩丁聪在给《读书》杂志插画的30年里,所有的漫画题材都是来源于他的生活和对社会的观察。可以说,他是一个对中国现实的丑陋发出个人讽刺的政治知识分子。可以说,他是一个幽默的、热情的、有赤子之心的政治知识分子。而他的一生也演绎了一名知识分子最应具有的品格:对时代的追问和对良心的追求。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在遗嘱中,他吩咐家人:自己死后不留骨灰不搞仪式;这充分表现了一个画家崇尚节俭的作风。
B.文中总结了丁聪一生的人格魅力:“不党”、“不派”、“不媚”,从不同的处世哲学的角度反映了一个有着独立风骨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C.丁聪能够成为一代讽刺漫画大师,其主要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因为丁聪的父亲早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具有影响的画家。
D.文章写“文革”中,一次丁聪因为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这可把丁聪乐坏了。这个故事的叙述有以“乐景”写“哀情”的作用。
E.作者在文中评价“他是一个对中国现实的丑陋发出个人讽刺的政治知识分子”。其中退出了一个股责任心,热爱祖国的艺术家的良心。
“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牛虻”与“病灶”各指什么?
答:
文中作者既说“小丁一辈子都是笑呵呵的,天真孩童的形象”,又说“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前后界定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读第⑩小节,请探究这段文章中的两个“可以说”的内容含义是什么?
答: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北京市高三起点考试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丁聪,时代身上的牛虻
子天
①2009年5月26日,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溘然长逝。在遗嘱中,他吩咐家人:不留骨灰不搞仪式,“我是普通画人就普通离去。”丁聪的一生,始终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无论身处什么年代,他的漫画几乎从不歌功颂德,而是执着于对社会负面现象的揭露。作为一个有着独立风骨的知识分子,他不党、不派、不媚,对任何一个时期,他都怀有同样的警惕,都持有平民的立场和批判的眼光。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他的勇敢和正直令人钦佩。
②1916年,丁聪出生于上海。其父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中国第一块漫画协会的牌子就挂在丁家大门口。鼎鼎大名的漫画家父亲并没有教他画画,甚至不愿意儿子今后走他的路。但丁聪却自己喜欢上了这门艺术。有一天,十六七岁的丁聪忽然把自己画的京剧速写拿出来给前辈们看,满堂俱惊,父亲遂不再阻拦。
③1935年,中学毕业的丁聪,为补贴家用,开始编电影画报的生涯,不久后在当时颇有影响的画刊《良友》任美术编辑。当时,对丁聪的生活和艺术影响最大的漫画家是张光宇、叶浅予。他们的画,描摹了上海市井的百态,这让丁聪触动很深,也影响着他后来那种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一次,丁聪画了一幅漫画要发表,报馆让他署个名字,他顺手写下“小丁”。这个名字他一用就是60年,丁聪说,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
④抗战爆发后,丁聪在《良友》画抗日漫画,试图用漫画救亡。上海沦陷后,丁聪逃到香港,八年中辗转于香港、重庆、昆明、桂林等地。
⑤1949年年初,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丁聪仍坚持自己的讽刺漫画,由此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的资深“运动员”。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鸣放中,丁聪对“外行领导内行”提出的批评,连同筹办同人刊物《万象》的构想,成了反右高潮中的罪状。1958年的一天,“右派”丁聪和黄苗子等乘上一列开往东北的火车,去了北大荒850农场云山畜牧场劳动改造。
⑥“文革”开始时,丁聪被分配到美术馆扫地、写标签,不许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展出作品的废标签后面画上漫画。白天要劳动,画画的时间难保证。丁聪正发愁时,赶上单位体检,查出来丁聪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丁聪可乐坏了。为了能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丁聪不吃药,复检时憋着一口气,血压当然还是高,丁聪又争取到了一个星期的假。就是利用这两个星期,丁聪赶出了30多幅鲁迅小说插图。
⑦1979年春,丁聪刚被宣布“没事儿”,就跟政府说:“我已经63了,把最后几年时间留给我吧,让我画画吧,我就喜欢画画,这一辈子没画够啊!”小丁由此迎来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作黄金年代。此时恰逢《读书》杂志创刊,受范用、冯亦代之邀,丁聪配画,陈四益配文,“封二漫画”几乎成了《读书》的金字招牌。漫画中的幽默和辛辣,让人觉得,小丁好像从来没变过。
⑧三中全会到八十年代的一段时期,是丁聪认为最开放的时代。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他的讽刺漫画与讽刺相声、伤痕反思文学、电影话剧一起,组成了文化解放的潮流。“对社会不良现象的讽刺,实际上对政府是有好处的。英美都没有限制,法治国家,什么题材都可以。”丁聪身为右派时的“难友”、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曾做打油诗一首:“丁侯作画不糊涂,笔底才情敌万夫。今日语言无禁忌,只缘身畔无仙姑。”
⑨小丁一辈子都是笑呵呵的,天真孩童的形象。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爱憎分明,用漫画把对社会和现实的讽刺和鞭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⑩丁聪在给《读书》杂志插画的30年里,所有的漫画题材都是来源于他的生活和对社会的观察。可以说,他是一个对中国现实的丑陋发出个人讽刺的政治知识分子。可以说,他是一个幽默的、热情的、有赤子之心的政治知识分子。而他的一生也演绎了一名知识分子最应具有的品格:对时代的追问和对良心的追求。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在遗嘱中,他吩咐家人:自己死后不留骨灰不搞仪式;这充分表现了一个画家崇尚节俭的作风。 |
B.文中总结了丁聪一生的人格魅力:“不党”、“不派”、“不媚”,从不同的处世哲学的角度反映了一个有着独立风骨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
C.丁聪能够成为一代讽刺漫画大师,其主要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因为丁聪的父亲早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具有影响的画家。 |
D.文章写“文革”中,一次丁聪因为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这可把丁聪乐坏了。这个故事的叙述有以“乐景”写“哀情”的作用。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北京市高三起点考试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丁聪,时代身上的牛虻
子天
①2009年5月26日,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溘然长逝。在遗嘱中,他吩咐家人:不留骨灰不搞仪式,“我是普通画人就普通离去。”丁聪的一生,始终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无论身处什么年代,他的漫画几乎从不歌功颂德,而是执着于对社会负面现象的揭露。作为一个有着独立风骨的知识分子,他不党、不派、不媚,对任何一个时期,他都怀有同样的警惕,都持有平民的立场和批判的眼光。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他的勇敢和正直令人钦佩。
②1916年,丁聪出生于上海。其父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中国第一块漫画协会的牌子就挂在丁家大门口。鼎鼎大名的漫画家父亲并没有教他画画,甚至不愿意儿子今后走他的路。但丁聪却自己喜欢上了这门艺术。有一天,十六七岁的丁聪忽然把自己画的京剧速写拿出来给前辈们看,满堂俱惊,父亲遂不再阻拦。
③1935年,中学毕业的丁聪,为补贴家用,开始编电影画报的生涯,不久后在当时颇有影响的画刊《良友》任美术编辑。当时,对丁聪的生活和艺术影响最大的漫画家是张光宇、叶浅予。他们的画,描摹了上海市井的百态,这让丁聪触动很深,也影响着他后来那种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一次,丁聪画了一幅漫画要发表,报馆让他署个名字,他顺手写下“小丁”。这个名字他一用就是60年,丁聪说,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
④抗战爆发后,丁聪在《良友》画抗日漫画,试图用漫画救亡。上海沦陷后,丁聪逃到香港,八年中辗转于香港、重庆、昆明、桂林等地。
⑤1949年年初,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丁聪仍坚持自己的讽刺漫画,由此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的资深“运动员”。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鸣放中,丁聪对“外行领导内行”提出的批评,连同筹办同人刊物《万象》的构想,成了反右高潮中的罪状。1958年的一天,“右派”丁聪和黄苗子等乘上一列开往东北的火车,去了北大荒850农场云山畜牧场劳动改造。
⑥“文革”开始时,丁聪被分配到美术馆扫地、写标签,不许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展出作品的废标签后面画上漫画。白天要劳动,画画的时间难保证。丁聪正发愁时,赶上单位体检,查出来丁聪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丁聪可乐坏了。为了能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丁聪不吃药,复检时憋着一口气,血压当然还是高,丁聪又争取到了一个星期的假。就是利用这两个星期,丁聪赶出了30多幅鲁迅小说插图。
⑦1979年春,丁聪刚被宣布“没事儿”,就跟政府说:“我已经63了,把最后几年时间留给我吧,让我画画吧,我就喜欢画画,这一辈子没画够啊!”小丁由此迎来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作黄金年代。此时恰逢《读书》杂志创刊,受范用、冯亦代之邀,丁聪配画,陈四益配文,“封二漫画”几乎成了《读书》的金字招牌。漫画中的幽默和辛辣,让人觉得,小丁好像从来没变过。
⑧三中全会到八十年代的一段时期,是丁聪认为最开放的时代。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他的讽刺漫画与讽刺相声、伤痕反思文学、电影话剧一起,组成了文化解放的潮流。“对社会不良现象的讽刺,实际上对政府是有好处的。英美都没有限制,法治国家,什么题材都可以。”丁聪身为右派时的“难友”、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曾做打油诗一首:“丁侯作画不糊涂,笔底才情敌万夫。今日语言无禁忌,只缘身畔无仙姑。”
⑨小丁一辈子都是笑呵呵的,天真孩童的形象。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爱憎分明,用漫画把对社会和现实的讽刺和鞭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⑩丁聪在给《读书》杂志插画的30年里,所有的漫画题材都是来源于他的生活和对社会的观察。可以说,他是一个对中国现实的丑陋发出个人讽刺的政治知识分子。可以说,他是一个幽默的、热情的、有赤子之心的政治知识分子。而他的一生也演绎了一名知识分子最应具有的品格:对时代的追问和对良心的追求。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在遗嘱中,他吩咐家人:自己死后不留骨灰不搞仪式;这充分表现了一个画家崇尚节俭的作风。
B.文中总结了丁聪一生的人格魅力:“不党”、“不派”、“不媚”,从不同的处世哲学的角度反映了一个有着独立风骨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C.丁聪能够成为一代讽刺漫画大师,其主要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因为丁聪的父亲早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具有影响的画家。
D.文章写“文革”中,一次丁聪因为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这可把丁聪乐坏了。这个故事的叙述有以“乐景”写“哀情”的作用。
E.作者在文中评价“他是一个对中国现实的丑陋发出个人讽刺的政治知识分子”。其中退出了一个股责任心,热爱祖国的艺术家的良心。
2.“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牛虻”与“病灶”各指什么?(6分)
答:
3.文中作者既说“小丁一辈子都是笑呵呵的,天真孩童的形象”,又说“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前后界定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答:
4.读第⑩小节,请探究这段文章中的两个“可以说”的内容含义是什么?(8分)
答: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十八岁出门远行》练习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温暖的家
姜泽畅
初一下学期,班里转来一名男生。他的名字很有意思,叫温暖。温暖是个安稳漂亮的男孩,很惹同学的目光,可他轻易不与人交往。他刚来第二天,我推门用力过大,竟把他上衣的扣子扯掉了。五个扣子四处飞扬,我吓得不知所措。可他看了我一眼说没事儿便转身走了。望着他转身走去的身影,我心里涌起一阵感动。
不久,学校组织了一次爬山活动。那天,天高云淡,空气宜人,正是爬山的好时候,为了寻求独特的乐趣,我们几个女同学专捡险道攀登。爬到山顶时,两条腿像灌了醋似的,酸得抬不起来,嗓眼里像着火似的渴得难受。我问别的同学:“有没有水?”
同学说:“我还渴得厉害呢。”
这时,我有些后悔了。昨天放学后,妈妈听说学校要组织爬山,就开始为我准备各种吃的喝的,还有太阳帽,雨伞什么的。妈妈边张罗边唠叨,说要千万注意安全;又说要和同学们在一起,别自己单独行动;还说不爬山看别人爬山也有趣以及太阳晒戴太阳帽、下雨撑雨伞等等。妈妈唠叨起来没完没了。我说,上次去公园带那么多吃的喝的,结果一样也没用上,这次我什么也不带,只带钱。渴了饿了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方便。早晨出门时,妈妈为我准备的东西,我一样也没带。妈妈在门口喊了半天,我头也不回地跑了。可是,现在打算买点什么的时候,却发现这破地方钱什么用也没有。
渴的滋味可真不好受,我想。
同学们东倒西歪坐在地上,平时说笑打闹的劲儿也不知哪去了。
这时,温暖来了。他朝同学们扫了一眼,就在我身边坐下来。
来呀,我这壶凉白开水还满着呢。说着,温暖从肩上摘下一个军用水壶。
他刚到班里,与同学们没十分混熟,开始大家还都不好意思。
“是凉白开水吗?”我好奇地问。
他望了望同学们,点点头说,是妈妈准备的。凉白开水最解渴了,妈妈说山上不一定有水,要备而无患,你看她说得真对。恩,给你!我接过军用水壶,喝了一口。顿时一股清爽沁入胸间,浑身舒服极了。我说:“你妈妈想得真周到!”
温暖笑笑说:“她总是这样。”
我不禁地问:“她不唠叨你吧?”
“当然,天下的妈妈哪有不唠叨的,可我喜欢。唠叨是一种耐心。对我的学习、生活唠叨是无微不至。”
我说:“你真幸福啊!”
“我爸爸是个医生,妈妈是小学教师,他们相亲相爱,都很疼我。可以说,我有一个世上最好的家。”温暖的语调里透着一种深情,他的眼睛遥望着远处的山峦。
同学们被他的话感动了,一时谁也没说什么,而脸上却都露出羡慕的神情。
一个星期天,我小学时的同学阿丹来了。我们有很长时间没见面了,她现在在另一所中学上学。她问我认识不认识一个叫温暖的男生。还说温暖原来在她的班里,她们是同桌。
我说:“他现在已经转到我们班了。”
阿丹问:“他现在怎样,学习还总得第一吗?”
我说:“现在也是。”
阿丹说:“他聪明也很要强,可惜太不幸了,爸爸和妈妈在他刚出生不久就离婚,是奶奶把他养大的。”
“什么,他和奶奶在一起?”
阿丹说:“他爸爸是个大款,有钱,又找了个女人;他妈妈离婚后去了南方,也成了一个家。他们都不管温暖,平时只有奶奶照顾他。”
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真的吗?
阿丹说:“还有假!我去过他家几次,他奶奶很热情,都70多岁了。我们班同学都知道他的情况。”
我一时有些发懵:那天爬山时,温暖明明说他有一个世上最好的家,还有一个也爱唠叨的妈妈呢。我想问问阿丹,但是我没问。我想起以前扯破温暖衣扣的情景。于是,我决定要把这事儿作为一个秘密,永远不告诉任何人。
不知为什么,从那个星期天起,我竟喜欢起妈妈的唠叨了。
1.本文标题“温暖的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说作用不超过35个字。)
2.文中画线处“温暖的语调里透着一种深情,他的眼睛遥望着远处的山峦”一句的寓意和作用是什么?(不超过25个字。)
3.文中先写“我”不愿意听妈妈唠叨,可最后又写“我”喜欢起妈妈的唠叨,这是为什么?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大体上是用“顺时针”的写法,即按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其好处是使读者感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
B.这篇文章通过一些生活气息很浓的情节、细节、人物行为和语言,简明而又活生生地刻画了温暖这个有着特殊家庭背景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他聪明、要强的独特素质和性格,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
C.本文采用直接的描写方式,正面地反映了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心灵创伤和不良后果的社会问题。 |
D.这篇文章比较委婉含蓄地写出了不幸的家庭遭际、生活的磨难反而激励和促进了孩子的自强奋进与早熟,令人在感慨之余有耳目一新之感。 |
E.文章的高潮部分写“我”从阿丹那里得知温暖的家里的真实情况,与前文写同学们都羡慕他“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家”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主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