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16、依据下面语段内容,续写一段话,体现出七个“小长假”中某个传统节日的特点,并能突出语段的中心。(40字左右)(4分)

明年起,包括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在内的七个“小长假”,将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闲暇时光。专家们认为,休好假、过好节,特别是过好传统节日,关键还是要想方设法激发群众的热情,特别是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进来;因而要在热闹的同时,增加一些文化内涵。

比方:                                                   

 

 

16、参考答案(写出传统节日1分,体现节日特点2分,能突出语段中心2分。)示例一:过端午节时,除了包粽子煮鸡蛋,还可以组织青少年讲屈原的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赛龙舟活动,这种群体性的竞技活动很容易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也是最能够促进节日文化的发展的。

示例二:过清明节,(这是中国儒家“慎终追远”理念的最好体现)或让年轻人悼念祖先;或组织踏青,亲近大自然;或组织青少年缅怀对当地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士。清明节有如此多的文化内涵和形式,相信能激发出广泛参与的热情。

示例三:除夕要包饺子蒸年糕放鞭爆贴对联,祭祖祈神速,祝贺五谷丰登人人好运;初一穿戴一新,亲朋友相互拜年问好,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春节弘扬了传统增添了新气象,人人参与,其乐融融。

示例四:中秋节人月两圆,阖家分享月饼,观赏中秋美好夜景;比赛朗诵有关中秋圆月的优美诗词、名篇佳句。我们这样来过节就少了商业气,多了文化味,在团圆中进行了民情民俗教育,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依据下面语段内容,续写一段话,体现出七个“小长假”中某个传统节日的特点,并能突出语段的中心。(40字左右)(4分)

明年起,包括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在内的七个“小长假”,将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闲暇时光。专家们认为,休好假、过好节,特别是过好传统节日,关键还是要想方设法激发群众的热情,特别是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进来;因而要在热闹的同时,增加一些文化内涵。

比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08-200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 题型:043

依据下面语段内容,续写一段话,体现出七个“小长假”中某个传统节日的特点,并能突出语段的中心。(40字左右)

明年起,包括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在内的七个“小长假”,将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闲暇时光。专家们认为,休好假、过好节,特别是过好传统节日,关键还是要想方设法激发群众的热情,特别是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进来;因而要在热闹的同时,增加一些文化内涵。

比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请依据下面所提供的语境,续写一段话。(30字左右)

       要求:逻辑严谨,条理清楚,内容相对完整。

       当全球能源亮起红灯的时候,中国能源危机也迫在眉睫。古语曰:“明者防患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浙江慈溪市2012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22

根据下面一段话的内容及行文特点,在空缺处补写语句,使意思完整连贯。

人生就像乘公交车,

我们知道它有起点和终点,

却无法预知沿途的经历。

有的人目的地远而行程长,

有的人目的地近而行程短;

有的人很从容,一路欣赏穿外的景色,

有的人________;

有的人很幸运,车上刚好有他一个座位,

有的人________;

到站的人下了,车上的人继续着行程,

依然推推挤挤,依然上上下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3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1]21世纪的中国将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更加完备、经济实力居世界前列、科学技术大体接近和达到当时国际水平的国家,那将是中华民族的创新蓬勃涌现,中华民族再现异彩的时代。但中国将会有13-16亿人口,中国人均自然资源仍居世界后位,生态环境和国土资源的规划利用更需科学安排。因此,中国只能走一条资源节约、精益生产、健康文明消费、分配公平、民主法制,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就是小平同志倡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外国发展模式,更不能模仿美国的生活方式,不能建设西方民主和国家治理模式。因此,我以为21世纪的中国研究教育型大学,应该是培养和训练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前沿研究的重要基地,是研究继承中华灿烂文化传统,消化吸收各种优秀文化,创造和传播21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和地区经济与社会持续进步不可替代的依靠和支撑基地。社会将更加重视大学的功能,大学将肩负起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

??[2]21世纪的大学,尤其是研究教育型大学将变得更加综合。人类知识体系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科领域的划分有利于知识的深化和发展,而现代科学越来越显示出其交叉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的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要求综合素质.因而大学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综合化,不仅需要理工的结合,而且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综合,甚至需要艺术与科技和管理的结合。

??[3]由于以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全球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时代特点,决定了 21世纪大学教育必然具有信息化的特点。在教育内容上,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管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将不仅成为理工学科,也成为经济、管理、人文艺术的必修主于课程。计算机和网络将成为学校科技教育不可替代的基础平台和教学手段,并跨越校园成为全球性教育资源和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方式和通道。计算机虚拟现实、多媒体技术、综合数据网络技术等将深刻地影响大学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科学研究手段。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有充分的估计。

(摘自《跨世纪的展望与思考》)

(1)请用简练语言概括各段主要意思。

第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筛选信息。

  ①21世纪中国研究教育型大学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1世纪中国研究教育型大学综合化发展的表现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段3、4句都以“因此”开头,能否说明这两句间是并列关系?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指出,中国只能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其理由概括得正确的有哪几项?

[  ]

A.中国将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诸方面大有发展

B.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水平仍然落后

C.小平同志提倡

D.需要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继发展战略”

E.不能照抄西方模式

F.大学将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5)第3段最后一句“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有充分的估计”中“这一点”指的是

[  ]

A.以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全球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特点

B.信息时代特点决定了21世纪大学教育必然具有信息化的特点

C.教学内容上必将出现的新情况

D.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的更新

(6)如果给这三段文字加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哪个?

[  ]

A.21世纪中国科技发展趋势

B.21世纪中国大学的发展

C.跨世纪中国大学发展的思考

D.跨世纪中国大学的展望与思考

(7)对下面这个句子的语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我以为21世纪的中国研究教育型大学,应是培养和训练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前沿性研究的重要基地,是研究继承中华灿烂文化传统,消化吸收各种优秀文化,创造和传播21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和地区经济与社会持续进步不可替代的依靠和支撑基地。

[  ]

A.这是一个有5个分句的二重复句

B.这是一个有4个分句的并列复句

C.这是一个单句,主语是“我”,谓语是“以为……不可替代的依靠和支撑基地”

D.这是一个单句,主语是“我以为21世纪的中国研究教育型大学”,谓语是“应该是……不可替代的依靠和支撑基地”

(8)第2段由4句话组成。认真理解各句话的内容及句间关系,理清全段思路然后仿照它的结构思路,续写下面的文字(200字左右)。

中学生,尤其是作为跨世纪一代的中学生,一定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辋川尚静

朱鸿

    辋川是一个长长的峡谷,王维曾经在这里居住。

    辋川确实很静,一条河流,两岸青山,仅仅是这种结构就区别了乡村的小巷和城市的大街。那里的人烟总很稠密,但这里却稀疏得忽而就融化在风云之中。点点房屋,筑在岩石之侧,并不容易发现。

    我到这里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感觉一下辋川的气息。倘若这就是目的,我以为这目的潇洒而苦涩,这就是味道。司机将我拉入辋川的深处,收了使他满意的钱,兴奋地驾驶着他的三轮车走了。辋川一下子归于沉寂,孤独的我,望着在河床里滚动的白水,竟觉得恐惧,这恐惧没有对象,只是这里的空,这里的无声无息。

    王维栽种的银杏,挺立在雨后的河岸,树皮满是裂纹的粗壮的主干,被水淋成了黑色。从它的叶子上流下的水,继续洗濯着树皮。它实在是老了,呈现着一种挣扎的状态。它已经在辋川生长了千年之久。风云掠过它高高的枝头,小而圆的叶子将水刷刷地摇落,我看到,那叶子翻动得忽白忽绿,晶莹如迸溅的水花。这样葱茏的叶子,生长在几乎腐朽的枝头,这些奇崛的枝头很多都像烧焦的干柴,触之就会掉灰,然而我由此知道了生命的顽强。年迈而伟岸的银杏,压得我十分渺小,仰望才可看到它的全貌。

    时间早就将王维在辋川的别墅摧毁了,幸运的是,支撑某个柱子的扁圆的石礅,竟然穿过层层的岁月而保留下来,而且完整地放在银杏旁边,那些湿漉漉水汪汪的苔藓,锈住了它的每条皱纹和每个斑痕。   

    秋天的雨顺利极了,仿佛云微微扭动一下它就有了。辋川的雨是明净的,线似的,一根一根拉到峡谷,却空得无声无息。'山坡上的红叶,渲染在碧翠的草丛,颗颗青石,则架在杂树的根部,危险得随时都会滚落,然而,濛濛的雨送给它们一层薄薄的梦,梦悬在辋川的山坡上。王维一定见过这样的梦,甚至入过这样的梦,不然,他的诗画怎么那样惟妙惟肖,有声有色!

    四十岁的王维做了左补阙。恰恰是这个年岁,他开始迷恋山水,来往于朝廷与辋川之间。他既做官吏,又当隐士,往返于人类斗争与自然情调的两极。朝廷的险恶,伤害着他的心;辋川的美妙,却给他的心以慰藉:他就是这么生活的。王维这样的生存状态。是他最智慧最实际的选择,也是他无可奈何的选择。以王维的气质,他不能完全陷入官场的名利之争,同时以王维的经历,他也不能彻底寄情辋川的田园之乐,他必须两者兼顾,这样他就得到了入世的好处而扔掉了入世的坏处,同时避免了出世的苦处而感到了出世的乐处。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存在着一个广阔的地带,他奔走其间。人似乎只能这样生存,不然,完全媚俗与完全脱俗,都可能导致深刻的痛苦。

    雨中的辋川并不知道人的思想,它只是自然而然地呈现着它的状态。秀峰沉默,乱石相依,雨悄悄地缝合着万物。秋风过处,衰柳飘荡,黄叶旋飞。曲折的路径,流水激溅,浅草明灭。松、柏、杨、槐之类,高高低低互相掺杂,组成了绿的森林,覆盖着辋川的沟沟坎坎。偶尔一树柿子,落了肥叶,唯红果占据枝头。白水流过幽深的峡谷,遇石而绕,触茅而漫,柔韧地走过河床。

    唯有达到王雏的境界才能理解王维,但我没有。我只感觉,自然如我面前的辋川,社会如我身后的市井,都有美的一面,它们都能给我以享受。

    雨中的银杏是那样独具风采,它的圆润的树叶像打了发蜡似的明滑,辋川强劲的风反复地翻动着它们,但银杏的树身则牢固地埋在土中,风怎么吹它都不动。这是辋川最古老最高贵的植物,水汩汩地流过它黑色的树皮。王维种植的银杏,成了他在这里生活的主要标志,然而,它终究要倒下的,留下的,将只有辋川。

(选自《中华散文精粹•当代卷》,有删节)

14.第三段作者说“我到这里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感觉一下辋川的气息”,通观全文,作者感觉到的“辋川的气息”包括哪些内容?(6分)

    答:                                                                      。

15.结合文中第7段画线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最智慧最实际”是指                                            。

(2)“无可奈何”是指                                                。

16.文章结尾说“它终究要倒下的,留下的,将只有辋川”,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17.举例说明本文是如何将写景和抒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