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14、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请你写一则向亲友祝福新年的短信。要求:短信中必须有“零点”“新年”两个词,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60字以内。(4分)

 

 

14、答案示例:零点的钟声响彻天涯,新年的列车准时出发。它载去一个难忘的岁月,迎来了一个火红的年华。祝你新年快乐!(4分,符合祝福新年主题得2分,恰当使用2种以上修辞手法2分。)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请你写一则向亲友祝福新年的短信。要求:短信中必须有“零点”“新年”两个词,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60字以内。(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高一年级语文版 2009-2010学年 第2期 总158期 题型:048

  人民日报广州4月27日电(记者贺林平)“到工厂车间去,到生产一线去!”今天,2009年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在广州启动,全年将选派国内一百多所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2000名科技人员入驻广东企业,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科技问题,辐射带动1万家以上企业实现升级、转型,带动1万名左右应届毕业生担任科技特派员助理。这一措施既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又为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难题提供了一条新路。

工厂里的“雕塑家”

拥有绝活,不惧金融危机

  4月25日,星期六。本该是休息日,但位于贵阳的风华机器厂铸造车间里仍是一派繁忙景象。特级技师毛腊生蹲在一座模型前,正全神贯注地用胶泥一点点抹平模型上针眼般大小的砂孔,之后又用酒精喷烧,火焰过处砂模泛出白色,现出更小的气孔,他再用胶泥涂抹一遍,直至表面光洁如玉。

  “我们忙成了‘611’!”车间主任俞开升解释道,“我们生产没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一季度生产同比增长1/3还多,大都是毛师傅的绝活招揽来的。我们加班加点,每周工作6天,每天11个小时,大伙笑称‘611’工作制。”

  “大伙现在累是累,但是累得痛快,累得自豪!”几位帮着毛腊生抬模具的年轻人笑言道。

工艺创新,铸金字招牌

  毛腊生是造型工。造型工讲究的是尺寸精准,光洁度高。铸件成型后,无论是表面或内部都不能有丝毫的裂缝和气泡,否则就是废品。

  车间里的39个造型工基本都是毛腊生带出来的。“毛师傅是造型工的核心!”俞开升说。

  有一次,厂里接到一批许多铸造厂都啃不下来的复杂铸件的征询订单。毛腊生就与设计部门一道探索出了一套“重叠浇铸”法,把订单接了下来,并使铸件的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他还与熔炼工一起探索,解决了铝合金中易产生的“白裂纹”现象,攻克了这道铸造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一系列工艺创新使该厂有色合金铸造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造型小组先后荣获贵州省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团中央“青年文明号” 等诸多荣誉。“风华厂的铸造技术已成为我国铸造行业的金字招牌!”俞开升自豪地说。

心到手到,功夫自然成

  1977年,20出头的毛腊生在贵州绥阳县中学毕业后,进了风华厂的铸造车间。初中毕业的他最初看图纸都费劲,但他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钻研技术上。基地办的初、中、高级技工培训班,他期期都以优异成绩结业。

  造型专用工具不过10来种,毛腊生用起来可谓是得心应手。毛腊生常对徒弟说:“首先要用心,心到手到,功夫自然成。”

  正是这种对工作的热爱,毛腊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创造了一项又一项铸造新工艺。

劳动者感言

  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用心。用心对待职业也就是用心对待人生。

心在,希望就在

——记温家宝总理在泰国的22小时

  怀着与东亚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真心、信心和决心,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10日晚如期来到了泰国海滨城市帕塔亚,准备出席11日开始举行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

  11日上午,帕塔亚局势急转直下,“红衫军”把主会场团团围住,并堵塞交通要道,泰国警方束手无策。当时针指向当地时间9时——原定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召开的时刻,形势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而且不断有更令人担忧的消息传来。

  “我们应该耐心地等待泰国政府的决定,这是对东道国的尊重,也是向东盟表达中方合作的真心、决心和信心。”当代表团中的一些同志开始流露出急躁情绪时,温家宝沉着冷静地对大家说。

  “不要干等,可以灵活安排日程。”温家宝总理发话了,“我想同随行记者谈谈。”于是,在饭店七层一个椭圆形的休息区,温家宝总理开起了记者招待会,微笑着对采访他的港澳媒体记者说:“我这是见缝插针,可能会中途中断。我们希望这次会议能够顺利召开。”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峰会主会场外依然是水泄不通,各国领导人和代表根本无法进出,但中国代表团下榻饭店周围有几条道路已经可以通行。温家宝总理建议利用这段等待的时间安排与日韩领导人会晤。

  在与韩国总统李明博会晤中,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努力保持双边贸易平衡增长、加强金融合作、共同推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的建议。

  在中日韩三方会晤时,温家宝总理与日韩领导人就年内在中国举行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晤和共同关心的地区问题交换了看法。

  在紧张的会见中,温家宝总理接到了泰国总理阿披实打来的电话。阿披实向温家宝总理通报泰国政府决定推迟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的决定。他显然感到很对不住远道而来的贵客。温家宝总理用平静、真诚而又坚定的语气表示理解,希望泰国保持稳定和繁荣,重申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发展中泰友好关系,推动与东盟的战略合作。

  ……

  从早晨6时开始到下午4时,温家宝总理不断地在关注形势、主持内部会议、接受记者采访、出席外交活动,只花了20分钟简单吃了几口午饭。

  即使在抵达机场,准备启程返京前的短暂时间里,温家宝总理还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缅甸总理登盛进行了交谈,表达中方加强与东盟合作的诚意和信心。

  真心最动人,诚意暖人心。泰国总理阿披实专程赶到机场,为温家宝总理送行。在贵宾室里,他紧紧握住温家宝总理的手,话语里充满感激和期待。

  在返回北京的飞机上,陪同温家宝总理出访的杨洁篪外长向随行记者吹风。他列举了一长串温家宝总理原来准备在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提出的倡议和措施:设立总规模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3到5年内向东盟提供150亿美元信贷,向老挝、柬埔寨、缅甸提供2.7亿元人民币援助,向“中国-东盟合作基金”增资500万美元……2010年如期全面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推动区域外汇储备库建设……

  虽然这次重要的会议没有如期举行,给东亚各国人民留下了遗憾,但温家宝总理和中国政府用实实在在的言行展示了中国对推进东亚合作的真心、信心和决心。

  人们完全可以期待,中国将尽最大努力与东亚各国一道,拨开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迎来一片希望的蓝天。

(摘自中国网)

1.前两篇报道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

2.第三篇报道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后两篇文章,请你说说通讯和新闻特写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西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人 生 的 初 秋
欧阳斌
  南方的初秋,是个异常美丽的季节:青黄相间的原野,展示着一大片一大片渐趋成熟的诱惑;天空是那样晴朗、恬淡、高远,犹如一泓无痕的秋水,透出蔚蓝至极的深邃;风儿已经开始清凉,让人的心境好不宁静;好不宁静的心境让你从从容容地想到生命的许多事情。
  生命的季节也一样。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夏秋交替之间初秋悄然来临了。生命的初秋季节,便开始自自然然地透出生命最高峰值期间所具备的某些特质。爱好的转换,生活方式的变幻,某些感悟的结晶,都是表达这种特质的具体形态。
  爱好的转换是不知不觉的。比如说,我曾经酷爱过诗歌,翻阅旧日的笔记本,竟有一大摞中外名著的手抄本:从诗经到宋词;从荷马到艾略特;从艾青到朦胧诗……工整的手迹,详尽的注释,读背的痕迹,连我自己也大为感动。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诗歌便为散文和哲学替代了。哲学书籍潮水般地涌向我的书柜,将昔日盘踞正宗的诗集挤到一隅;散文则成了我最忠实的伴侣,成为了我灵魂独白与对白最得心应手的工具。写作起来,也再没有写诗写歌词那种要死要活的“苦吟”,而纯粹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无拘无束行云般的流动;散文中又尤对随笔小品情有独钟,一点感悟,一点哲理,一点心绪,均可滴滴入笔,不要开头,也不要结尾,信手录之即可。不知哪位哲人说过:诗歌是青年的情人,而散文与哲学则是中年的伴侣,仅从这一爱好的转换看,我的生命的初秋之到来是确定无疑了。
  生活方式的变化是由嗜动到嗜静。学生时代,知青岁月,龙腾虎跃于篮球场上、你追我赶于田径场间的兴致已一去不复返了。篮球也还是打,但多半是“意思意思”,当起“板凳球员”来绝不面红耳赤;至于跑步则几乎完完全全让位于散步,在清凉的秋晨或火红的夕照间随意无拘地散步,悠悠然然地边散步边看风景胡思乱想且自得其乐;旅游似乎也还有些吸引力,但到得一个地方决无马上一睹为快的冲动,看景点时步子一慢再慢直到将眼镜凑近被岁月侵蚀的字碑看清楚了再作新的移动,决不搞“到此一游”。至于家居生活,下班之后的秋夜和凌晨则成了沉思的乐园。
  沉思是人生初秋的一大特征。生命到了初秋便不再那么富有激情,而更多的转向沉思——沉思当然也要激情,但那是另一种激情。沉思是生命内在力量的显示,沉思的结晶则是一种内宇宙的外化。从收到的刊物和读者的来信中隐隐约约地感到了生命到了初秋则意味着负有某种使命,隐隐约约感到工作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写作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当工作与写作的枝头同时结上果实时,人生的初秋才会呈现出一种令人欣慰的气氛。
  生命到了初秋,最大的惶恐莫过于时间的匆逝!在这种季节,时间以一种无法挽留的加速度匆匆逝去,不知不觉之间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岁岁月月就这样永不回头地过去了。紧跟着妻子从你的头发上惊异地发现若干白发而你则注意到妻子眼角有了细细的密纹;孩子则一天不同于一天地拉面般地长高。于是你的心中不能不充满着一种庄严的使命感和完成使命的紧迫感。甚至不惜以生命超负荷的运转为代价,过度的磨损使生命变得愈来愈娇贵,一感冒就发烧就拉肚子就吃药打针甚至上吊针,中午不睡下午就没精打采如病过似的,生命因之进入一种需要调养和整修的状态。
  初秋,人生的初秋,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让人惶恐。人生的初秋,一种澄澈如秋水的生存状态。生活犹如流云,心情犹如秋空,生命之果则高悬于枝头,炫耀着一个即将采摘的季节。
  意识到生命的季节是极其重要的。到了初秋,人不必过于匆匆地赶路,有时需要停下来,才能细细地品味风景与人生。人生不是竞技场,不必最早到达终点;人生没有回头车,过去了就永远不回头,倘不留点什么便只有永远的遗憾。
  那么,让我们一道来细细品味人生初秋的滋味吧!既然春天已经流逝,既然夏天不再复回,既然一切的一切都那样的稍纵即逝,那么我们的唯一选择便是认认真真地把握现在——把握人生的初秋,这生命中最美丽的季节!
1.本文写“人生的初秋”,可开头为什么要对南方的初秋进行描写?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沉思是生命内在力量的显示,沉思的结晶则是一种内宇宙的外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秋,人生的初秋,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让人惶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请简要分析“人生的初秋”有哪些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你读这篇文章有何感悟?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3分)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贾平凹

1七月十七日,是你十八生日,去旧迎新,咱们家又有一个大人了。贾家在乡里是大户,父辈手里兄弟四人,传到咱们这代,兄弟十个,姊妹七个;我是男儿老八,你是女儿最小,分家后,众兄众姐都英英武武有用于社会,只是可怜了咱俩。我那时体单力孱,面又丑陋,十三岁看去老气犹如二十,村人笑为痴傻。你又三岁不能言语,哇哇只会啼哭。父母年纪已老,恨无人接力,常怨咱们这一门人丁不达。从那时起,我就羞于在人前走动,背着你在角落玩耍;有话无人诉说,言于你你又不能回答,就喜欢起书来。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每每读到欢心处,我就在地上翻着跟斗,你就乐得直叫;读到伤心处,我便哭了,你见我哭了,也便爬在我身上哭。但是,更多的是在沙地上,我筑好一个沙城让你玩,自个躺在一边读书,结果总是让你尿湿在裤子上。你又是哭,我不知如何哄你,就给你念书听,你竟不哭了。我感激得抱住你,说:“我小妹也是爱书人啊!”东村的二旦家,其父是老先生,家有好多藏书,我背着你去借,人家不肯,说要帮着推磨子。我便将你放在磨盘顶上,教你拨着磨眼,我就抱着磨棍推起磨盘转,一个上午,给人家磨了三升苞谷,借了三本书,我乐得去亲你,把你的脸蛋都咬出了一个红牙印儿。你还记得那本《红楼梦》吗?那是你到了四岁,刚刚学会说话,咱们到县城姨家去,我发现柜里有一本书,就蹲在那里看起来,虽然并不全懂,但觉得很有味道。天快黑了,书只看了五分之一,要回去,我就偷偷将书藏在怀里。三天后,姨家人来找,说我是贼。我不服,两厢骂起来,被娘打过一个耳光。我哭了,你也哭了,娘也抱住咱们哭。你那时说:“哥哥,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书!”小妹,你那一句话,给了兄多大安慰,如今我一坐在书房,看着满架书籍,我就记想那时的可怜了。
  2咱们可不是书香门第,家里一直不曾富绰。即使现在,父母和你还在乡下,地分了,粮是不短缺了,钱却有出没入。兄虽每月寄点,也只能顾住油盐酱醋,比不得会做生意的人家。但是,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这个社会,天下在振兴,民族在发奋,咱们不企图做官,以仕途之望作功于国家,但作为凡人百姓,咱们却只有读书习文才能有益于社会啊。你也立志写作,兄很高兴,你就要把书看重,什么都不要眼红,眼红读书,什么朋友都可抛弃,但书之友不能一日不交。贫困倒是当作家的准备条件,书是忌富,人富则思堕。你目下处境正好逼你静心地读书,深知书中的精义。这道理人往往以为不信,走过来方才醒悟,小妹可将我的话记住,免得以后“悔之不及。”
  3兄在外已经十年,自不敢忘了读书,所作一、二篇文章,尽属肤浅习作,愈使读书不已。过了二月二十一日,已到了而立之年,方更知立身难,立德难,立文难。夜读《西游记》,悟出“取经唯诚,伏怪以力”,不觉怀多感激,临风叹息。兄在你这般年纪,读书目过能记,每每是借来之书,读得也十分注重。而今桌上、几上,案上,床上满是书籍,却常常读过十不能记下四五,这全是年龄所致也。我至今只有以抄写辅助强记,但你一定要珍惜现在年纪,多多读书啊!
  4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世上好书,浩如烟海,一生不可能读完,且又有的书虽好,但不能全为之喜爱,如我一生不喜食肉,但肉却确实是世上好东西。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篇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你真真正正爱上这本书了,就在一个时期多找些这位作家的书来读,读他的长篇,读他的中篇,读他的短篇,或者散文,或者诗歌,或者理论。再读外人对他的评论,所写的传记。也可再读读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这样你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如何的文坛,他的经历、性格、人品、爱好等等是怎样促使他的风格的形成。大凡世上,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一套写法,都是有迹而可觅寻,当然有的天分太高了,便不是一时一阵便可理得清的。兄读中国的庄子、太白、东坡诗文,读外国的泰戈尔、川端康成、海明威之文,便至今于起灭转接之间不可测识。说来,还是兄读书太少,觉悟浅薄啊!如此这番读过,你就不要理他了,将他丢开,重新进攻另一个大家。文学是在突破中前进,你要时时注意,前人走到了什么地方,同辈人走到了什么地方?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在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来读。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啊。虚无主义可笑,但全然跪倒来读,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能使你受损,永远在他的屁股后了。这你要好好记住。
  5在家时,逢小妹生日,兄总为你梳那一双细辫,亲手要为你剥娘煮熟的鸡蛋。一走十年,竟总是忘了你生日的具体时间,这你是该骂我的了。今年一入夏,我便时时提醒自己,要到时一定祝贺你成人。邻居妇人要送你一笔大钱,说我写书,稿费易如就地俯拾。我反驳,又说我“肥猪也哼哼”。咳,邻人只知是钱!人活着不能没钱,但只要有一碗饭吃,钱又算个什么呢?如今稿费低贱,家岂是以稿费发得?!读书要读精品,写书要立之于身,功于天下,哪里是邻居妇人之见啊!这么多年,兄并不敢奢侈,只是简朴,唯恐忘了往昔困顿,也是不忘了往昔,方将所得数钱尽买了书籍。所以,小妹生日,兄什么也不送,仅买一套名著十册给你寄来,乞妹快活。

 

1、文章题目《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中加点的“书”应解释为          。(1分)

2、你认为在第1段中作者之所以详细叙述早年事情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3、第4段中作者所阐发的读书之道是什么?请加以归纳。(3分)

答:                                                                                     

4、你怎样理解第4段中“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在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来读。”这句话?请以你的读书体会为例来说明。(3分)

答:                                                                            

5、在第2、3段中,作者将读书的境界和人生的境界联系起来谈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请概括出其中的一点并联系自我,谈谈你的感受。(不少于60字)(4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诗人和酒

  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降,唯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和酒。酒固然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酒慢慢给醺了出来。对于饮酒,我徒有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儿。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李白当年奉诏为唐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香。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
  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并且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养生之道,必须戒掉。”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他太太信以为真,便遵嘱准备了酒肉。于是,刘伶跪下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祝祷既毕,刘伶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太就显得贤惠得多。《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精彩。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行回临皋,有两位朋友陪他散步而去。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清风,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纲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婆商量。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
1、作者说,小时候读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最后一句的味道却是怎么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酒漫漫给醺了出来。请简要概括作者所体会出来的“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自然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诗人喜欢酒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篇文章有较深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较深的文化底蕴。
B、文章写出了古代诗人与酒的深厚关系,也表明了作者对饮酒的态度。
C、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充满伤感,所以中国的文学全是纯感性的文学。
D、“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这是夸奖苏轼的妻子很会持家。
E、作者认为,饮酒须有雪,否则就缺乏情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流放出生命的精彩

杨晓雷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深圳来到遥远的伊犁。那里,曾是林则徐的流放地。到伊犁的当天下午,穿过宽阔的伊犁河,我们来到这里的林则徐纪念馆,只见门前冷冷清清,没有一个前来参观的人。走进展馆,里面仅一间的两百平米的展室,室内布置简陋,文物不多,四壁的图片及说明也大多见过,远不如虎门的气派。

家住深圳,我几乎每年都要去虎门。那里的林则徐纪念馆与鸦片战争博物馆建在一起,规模庞大,展馆外还有林则徐销烟和虎门炮台遗址。每次去,总见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故来前,对参观的事不太在意。犹如看戏,高潮过了,后面的戏,则容易被忽略。

然而,或许是身临其境的缘故,当我越过千山万水,从发达繁荣的广东,来到偏僻遥远的边疆伊犁,当我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任两广总督的辉煌之地,来到他被革官免职、惨遭发配的偏僻遥远的流放地,再看这曾经熟悉的图片和文物,再去体验和感受林则徐的风雨人生,尤其是流放伊犁这段经历,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和“高潮之后的戏”,心中的震撼和感动,却是我在虎门所不曾有过的。

林则徐是在年近花甲之年被流放伊犁的。此时,他的仕途一落千丈,前途一片渺茫。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烟云,从声名赫赫的两广总督到被皇帝革官免职;从威震四海的禁烟英雄到发配边疆的“罪臣”。因大功获重罪,真是千古奇冤!但更折磨人的是,处罚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钝刀割肉”般地拖了一年半。从1840年9月到1842年3月,林则徐先后被革职查办、以“四品钦衔”遣戍伊犁、改遣开封协助王鼎治水,最终仍被流放伊犁,整个过程历时一年半,前后跨三个年度,其结果,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伤心。尤其是最后一次,林则徐治水立了大功,按惯例应可将功折罪,但道光帝仍将林则徐发配伊犁。王鼎不平,向皇上当面苦谏,不成,便自杀,成为一时震惊朝野的“尸谏”事件,然,道光帝依旧无动于衷。林则徐身心俱损,国难当头、报国无门的绝望,加上治水劳累、戍途奔波,林则徐走到西安时大病不起,休养两个月,到1842年8月才从西安启程,再次踏上流放伊犁的漫漫戍途。

站在林则徐当年的流放地,我难以想象,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一个曾居高位的功臣,当年是怎样顶风冒雪,走过风沙滚滚的大漠戈壁,走过冰天雪地的天山山脉的。我耳隐隐听到,从大漠深处传来车轮碾压乱石的隆隆声,和天山峡谷中传来马车失陷的惊叫声。

在流放伊犁三年多的时间里,林则徐拖着多病之躯,为新疆呕心沥血。他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二万多里,所到之处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他亲自设计修建的“林公渠”至今还起作用;他积极推广的“林公井”(坎儿井),现仍造福百姓。

从展馆出来,默默走在陌生的塞外边城,独自漫步静静的伊犁河畔,我陷入沉思。从广东到西安,从西安到伊犁,以及伊犁三年多流放的日子,如果说林则徐的身体还能勉强支撑下来的话,那么,他的心呢?从高官到流放、从英雄到“罪臣”,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的心如何承受?这是一条比踩在他脚下的流放之路,更为难走、更为坎坷的路!

 “苟利国家生死以,届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厄运,面对人生的巨大落差,林则徐没有惊慌,没有绝望,他镇静坦然、慷慨悲歌。这一著名诗句,正是他以“罪臣”之身,在西安登程伊犁前,告别妻子家人所作。

林则徐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他能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不仅在于他能在仕途通达、身居高位时,倾心尽力地为国效力;也不仅在于他虎门销烟、广东禁烟等的惊世之举。还在于,或者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亮点,成为林则徐青史留名的标记。但这并不足以体现林则徐人格和精神的全部精彩。时势造英雄。危难的时局,百姓的呼声,肩负的职责,把林则徐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给他创造了成为英雄的历史机遇。而流放伊犁,使林则徐远离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如何生存,如何作为,坚守什么,追求什么,更多地依赖于他本人主观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他个人意志和品质,这对他的英雄人格和品质恰恰是个严峻的考验。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人在顺流中顺势而为容易,但要在逆境中坚守慎独困难。林则徐经历的是真正的大起大落,这是一般流放者永远无法达到和经历的“人生落差”,这是由他原有的高位和功绩决定的。他似乎更有理由,或更容易选择怨恨、消沉、放弃和绝望。但是,没有。在极端的逆境中,林则徐选择了忍辱负重、舍身为国,他用自己的行动,跃过了新生命高度。流放伊犁,不仅未使林则徐倒下,反而给了他演绎人生精彩的舞台,反而给了他彰显英雄本色的机会,使他灵魂中最深刻、最本质、最精彩的内涵得以显现。

人生如戏。如果把林则徐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戏的话,那戏的高潮,恰恰是他被流放伊犁的这段经历。而以往的辉煌与显赫,似乎都是为此所作的铺垫和积蓄。就像瀑布,其精彩动人之处,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也非中间崖的陡峭,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纵身飞泻。而此前的一切,似乎都为那悲壮的一跃,所作的铺垫,所制造的落差,所积蓄的能量!

1.文章的标题是“流放出生命的精彩”,请你结合文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流放”一词有哪两层含义?(2分)

   (2)“精彩”包括哪些具体内容?(2分)

2.依据文章内容,如何理解“人生如戏”这句话?(4分)

3.简要回答。(6分)

   (1)本文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4分)

   (2)结合文义,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18——21题。

诗人和酒

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降,唯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和酒。酒固然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酒慢慢给醺了出来。对于饮酒,我徒有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儿。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李白当年奉诏为唐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香。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

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并且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养生之道,必须戒掉。”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他太太信以为真,便遵嘱准备了酒肉。于是,刘伶跪下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祝祷既毕,刘伶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太就显得贤惠得多。《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精彩。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行回临皋,有两位朋友陪他散步而去。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清风,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纲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婆商量。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

18、作者说,小时候读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最后一句的味道却是怎么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酒漫漫给醺了出来。请简要概括作者所体会出来的“味道”。(3分)

19、第四自然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3分)

20、从全文看,诗人喜欢酒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2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文章有较深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较深的文化底蕴。

B、文章写出了古代诗人与酒的深厚关系,也表明了作者对饮酒的态度。

C、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充满伤感,所以中国的文学全是纯感性的文学。

D、“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这是夸奖苏轼的妻子很会持家。

E、作者认为,饮酒须有雪,否则就缺乏情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18――21题。

诗人和酒

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降,唯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和酒。酒固然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酒慢慢给醺了出来。对于饮酒,我徒有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儿。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李白当年奉诏为唐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香。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

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并且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养生之道,必须戒掉。”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他太太信以为真,便遵嘱准备了酒肉。于是,刘伶跪下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祝祷既毕,刘伶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太就显得贤惠得多。《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精彩。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行回临皋,有两位朋友陪他散步而去。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清风,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纲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婆商量。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

18、作者说,小时候读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最后一句的味道却是怎么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酒漫漫给醺了出来。请简要概括作者所体会出来的“味道”。(3分)

 

19、第四自然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3分)

 

20、从全文看,诗人喜欢酒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2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文章有较深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较深的文化底蕴。

B、文章写出了古代诗人与酒的深厚关系,也表明了作者对饮酒的态度。

C、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充满伤感,所以中国的文学全是纯感性的文学。

D、“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这是夸奖苏轼的妻子很会持家。

E、作者认为,饮酒须有雪,否则就缺乏情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4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诗人与酒

洛夫

  

  ①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降,唯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与酒。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②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慢慢给醺了出来。对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③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④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调儿。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香。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

  ⑤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并且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须戒掉。”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他太太信以为真,便遵嘱为他准备了酒肉。于是刘伶跪下来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祝祷既毕,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太就显得贤慧得多了。《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精彩。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行回临皋,有两位朋友陪他散步而去,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纲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妻商量。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⑥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

1.作者说,小时候读《问刘十九》,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慢慢给醺了出来。请简要概括作者所体会出来的“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加粗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诗人喜欢酒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篇文章有较深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较深的文化底蕴。

B.文章写出了古代诗人与酒的深厚关系,也表明了作者对饮酒的态度。

C.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充满伤感,所以中国的文学全是纯感性的文学。

D.“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这是夸奖苏轼的妻子很会持家。

E.作者认为,饮酒须有雪,否则就缺乏情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