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战略部署 带罪立功 幽默恢谐 察颜观色
B.矫揉造作 合盘托出 铤而走险 幅原辽阔
C.最后通牒 张慌失措 宁缺勿滥 名门旺族
D.水泻不通 成群结对 推心至腹 不负重望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战略部署 带罪立功 幽默恢谐 察颜观色
B.矫揉造作 合盘托出 铤而走险 幅原辽阔
C.最后通牒 张慌失措 宁缺勿滥 名门旺族
D.水泻不通 成群结对 推心至腹 不负重望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高中第五册教学目标与检测 题型:01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1)对下列句子加粗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2)比较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以便宜置吏②然匈奴以李牧为怯
③终以为怯④以数千人委之
A.①句和④句不同,②句和③句相同。
B.①句和④句不同,②句和③句不同。
C.①句和④句相同,②句和③句相同。
D.①句和④句相同,②句和③句不同。
(3)对下列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②赵王让李牧
A.①集市的税收全要用车送到幕府,给士兵使用。
②赵王让李牧出战。
B.①城市税收都要送到李牧帐下,给士兵使用。
②赵王让李牧出战。
C.①集市的税收全要用车送到幕府,作为军队经费。
②赵王责备李牧不出战。
D.①城市的税收都要送到李牧帐下,作为军队经费。
②赵王责备李牧不出战。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
②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③臣如前,乃敢奉令。
④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李牧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戍边将领,他爱护士兵,重视练兵,注意敌人动向,策略得当,号令严明,成功地保卫了赵国的边疆。
B.李牧的戍边策略,不能得到将士与赵王的理解,一度曾被免职,但继任将领屡为匈奴所败,赵国损失了许多土地,赵王只好重新起用李牧。
C.李牧复职后,依旧施行严守政策,匈奴认为他胆怯;后来他一战大破匈奴,使匈奴十余年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城。
D.李牧不仅能守,而且善战。大战之前,他采取了一系列准备措施,以充实强化自己,引诱麻痹敌人,最后以两侧包抄的战术击败了入侵者。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1)对下列句子加粗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2)比较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以便宜置吏②然匈奴以李牧为怯
③终以为怯④以数千人委之
A.①句和④句不同,②句和③句相同。
B.①句和④句不同,②句和③句不同。
C.①句和④句相同,②句和③句相同。
D.①句和④句相同,②句和③句不同。
(3)对下列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②赵王让李牧
A.①集市的税收全要用车送到幕府,给士兵使用。
②赵王让李牧出战。
B.①城市税收都要送到李牧帐下,给士兵使用。
②赵王让李牧出战。
C.①集市的税收全要用车送到幕府,作为军队经费。
②赵王责备李牧不出战。
D.①城市的税收都要送到李牧帐下,作为军队经费。
②赵王责备李牧不出战。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
②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③臣如前,乃敢奉令。
④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李牧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戍边将领,他爱护士兵,重视练兵,注意敌人动向,策略得当,号令严明,成功地保卫了赵国的边疆。
B.李牧的戍边策略,不能得到将士与赵王的理解,一度曾被免职,但继任将领屡为匈奴所败,赵国损失了许多土地,赵王只好重新起用李牧。
C.李牧复职后,依旧施行严守政策,匈奴认为他胆怯;后来他一战大破匈奴,使匈奴十余年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城。
D.李牧不仅能守,而且善战。大战之前,他采取了一系列准备措施,以充实强化自己,引诱麻痹敌人,最后以两侧包抄的战术击败了入侵者。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深虑论
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变封建而为郡县 封建:封邦建国 B.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 兵革:兵器
C.其于治乱存亡之几 治乱:治理乱世 D.笼络当世之务 笼络:包揽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祸常发于所忽之中/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
B.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使力弱而易制
C.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D.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3.以下符合文章内容或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秦代吸取周代的教训,改变封建制为郡县制,于是加强了中央极权,却因放弃了兵器而失去天下。
B.汉代吸取秦的教训,镇压了王国叛乱后,又把郡县制恢复为封建制,从而稳定了政局,安定了天下。
C.宋代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结果导致宋代军队战斗力很弱,被周边政权所困扰。
D.魏代和晋代,因为能够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积极改进他们的统治策略,因而都有效避免了封建制和郡县制的危害。
4.下列对原文有关主旨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发生祸乱或者遭到覆灭的命运,主要是因为建国者的智慧有限,不能运用谋略来防患于未然。
B.要想国家长治久安,仅靠一点智谋是不够的,必须用非常诚恳的态度,修养德行,从而感动上天而获得庇护。
C.历代的灭亡,根本原因在于每个朝代都产生了自己策略上的错误,前朝的教训虽然吸取了,但本身的问题却被忽略了。
D.凡能远虑的国君,一定能够找到为子孙后代积累大德的办法,因而上天特别眷顾,即使他是一个不成材的继承者,上天也不想灭亡他。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语句断句。
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②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4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颍川戏志才,筹画土也,太祖①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②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袁谭、袁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嘉通达事理,有算略。太祖曰:“惟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袁甚。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①太祖:即曹操,时为司空(官名),掌管朝政。“太祖”是其子曹丕称帝后给他上的尊号。
②彧:y)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太祖甚器之 器:器重
B.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决:决断
C.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济:成功
D.表为司空军祭酒 表:上表章推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
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B.袁绍爱此二子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C.又从讨袁谭、袁尚于黎阳
吾从而师之
D.然策轻而无备
商人重利轻别离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
虽大风浪不能呜也
B.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
C.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D.果为许贡客所杀
吾属今为之虏矣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嘉“有算略,达于事理”的一组是
①惟奉孝为能知孤意
②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③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
④及薨,临其丧,哀甚
⑤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⑥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 ]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嘉初见太祖,即以其不凡的见识而受到太祖的器重。
B.郭嘉作为司空军祭酒,从太祖征伐,临敌制变,多献良策,谋功甚高。
C.郭嘉忠于王事,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太祖派使者前来探望,可惜错过了最后见面的机会,这使太祖在郭嘉英年早逝后感到十分伤感。
D.郭嘉多谋善断,太祖甚感满意,以至赤壁一战失败后,尚追念郭嘉,叹惜其人不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齐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
中山王元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琕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为南衮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北史·傅永传》,有删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让:辞让
B.渡南岸,当深处置之 置:放置
C.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规:谋划
D.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 扪:摸着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傅永有胆有识,智勇过人的一组是( )
①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
②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
③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
④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
⑤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
⑥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永年少时就武艺超群,但20多岁时却不能答对朋友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后来通过发愤读书,终于兼具文武之才。
B.傅永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他摸准了入侵齐军的心理,巧置疑标,妙施伏兵之计,一战而大获全胜。
C.解涡阳之围时,在高聪等人不听从作战意见而导致战败后,傅永没有气馁,而是收拾残兵,运用谋略进行反击,打击了敌人的锐气。
D.傅永临阵勇猛过人,70多岁了还独自率领千余人与前来解围之敌决战,且不顾腿伤冲入敌阵,把敌人打得大败而逃。
4.断句和翻译。
(1)用“/”给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语句断句。
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为南衮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
(2)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永量齐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
②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耶律隆运,姓韩,名德让,西南面招讨使匡嗣之子也。统和十九年,赐名德昌;二十二年,赐姓耶律;二十八年,复赐名隆运。重厚有智略,明治体,喜建功立事。
侍景宗,以谨饬闻,加东头承奉官。代其父匡嗣为上京留守,权知京亭,甚有声。寻复代父守南京①,时人荣之。宋兵取河东,侵燕,五院②详稳③奚底、统军萧讨古等败归,宋兵围城,招胁甚急,人怀二心。隆运登城,日夜守御。援军至,围解。及战高梁河,宋兵败走,隆运邀击,又破之。
景宗疾大渐,与耶律钭轸俱受顾命,立梁王为帝,皇后为皇太后,称制,隆运总宿卫事,太后益宠任之。统和元年,兼政事令。四年,宋遣曹彬、米信将十万众来侵,隆运从太后出师败之,加守司空,封楚国公。师还,与北府宰相室昉共执国政。上言山西四州数被兵,加以岁饥,宜轻税赋以来流民,从之。六年,太后观击鞠,胡里室突隆运坠马,命立斩之。诏率师伐宋、围沙堆,敌乘夜来袭,隆运严军以待,败走之,封楚王。九年,复言燕人挟奸、苟免赋役,贵族因为囊橐④,可遣北院宣慰使赵智戒谕,从之。
十二年六月,奏三京诸鞫狱⑤官吏,多因请托,曲加宽贷,或妄行掠,乞行禁止。上可其奏。又表请任贤去邪,太后喜曰:“进贤辅政,真大臣之职。”优加赐赉。会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薨,诏隆运兼之。久之,拜大丞相,进王齐;总二枢府事。以南京、平州岁不登,奏免百姓农器钱,及请平诸郡商贾价,并从之。
从伐高丽还,得末疾,帝与后临视医药。薨,年七十一。赠尚书令,谥文忠,官给葬具,建庙乾陵侧。
(《辽史·耶律隆运传》有删改)
[注]①南京:辽设立五京,以今北京为南京。②五院:辽代皇室的一个官署名。③详稳:辽代皇后家族的最高指挥官。④囊窠:口袋。此处指中饱私囊。⑤鞫狱:审查案件。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侍景宗,以谨饬闻 以:凭借
B.贵族因为囊橐 因:趁机
C.以南京、平州岁不登 登:丰收
D.胡里室突隆运坠马 突:突然
2.下列句子分别表明耶律隆运“有智略,明治体”的一组是( )
①侍景宗,以谨饬闻,加东头承奉官。 ②代其父匡嗣为上京留守,权知京事,甚有声。 ③宋兵败走,隆运邀击,又破之。 ④敌乘夜来袭,隆运严军以待,败走之。 ⑤复言燕人挟奸,苟免赋役,贵族因为囊橐。 ⑥奏免百姓农器钱,及请平诸郡商贾价。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耶律隆运原名韩德让,其父韩匡嗣。因为功勋卓著,在统和年间赐姓耶律,两次赐名,并且成为辽代皇族成员。
B.耶律隆运很有政治才能,两次代父镇守南京,都受到了世人的赞誉。而且军事才干突出,多次随太后出征,都是获胜而还。
C.耶律隆运很关心百姓生活,在和室昉共同执政时,提出为山西四州减轻赋税的奏议;在总枢府事时,为南京、平州百姓奏请免除了“农器钱”。
D.耶律隆运的官职一再升迁,除了个人在军事上建立的功业,在治理国家时提出不少好的建议外,还与太后的信任有很大关系,这也说明太后是个知人善任的领导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复代父守南京,时人荣之。
⑵上言山西四州数被兵,加以岁饥,宜轻税赋以来流民,从之。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齐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
中山王元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琕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为南衮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北史•傅永传》,有删节)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让:辞让
B.渡南岸,当深处置之 置:放置
C.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规:谋划
D.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 扪:摸着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傅永有胆有识,智勇过人的一组是( )(3分)
①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
②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
③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
④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
⑤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
⑥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永年少时就武艺超群,但20多岁时却不能答对朋友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后来通过发愤读书,终于兼具文武之才。
B.傅永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他摸准了入侵齐军的心理,巧置疑标,妙施伏兵之计,一战而大获全胜。
C.解涡阳之围时,在高聪等人不听从作战意见而导致战败后,傅永没有气馁,而是收拾残兵,运用谋略进行反击,打击了敌人的锐气。
D.傅永临阵勇猛过人,70多岁了还独自率领千余人与前来解围之敌决战,且不顾腿伤冲入敌阵,把敌人打得大败而逃。
8.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语句断句。(4分)
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为南衮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永量齐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3分)
②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