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歇后语由“前语”和“后语”两部分组成。下列歇后语组合最理想的一项是
前语:(1)历史课 (2)考试前 (3)杨树开花 (4)司马昭之心
后语:a《祝福》 b没结果 c路人皆知 d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A.(1)a (2)d (3)b (4)c
B. (1)d (2)a (3)b (4)c
C.(1)d (2)a (3)c (4)b
D. (1)b (2)d (3)a (4)c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歇后语由“前语”和“后语”两部分组成。下列歇后语组合最理想的一项是
前语:(1)历史课 (2)考试前 (3)杨树开花 (4)司马昭之心
后语:a《祝福》 b没结果 c路人皆知 d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A.(1)a (2)d (3)b (4)c
B. (1)d (2)a (3)b (4)c
C.(1)d (2)a (3)c (4)b
D. (1)b (2)d (3)a (4)c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为弗洛伊德一生伟大的科学事业奠定知识基础的知识很多,这里有语言文字,有哲学、文学等等,它们在弗洛伊德表达、思维和认识社会等不同方面都起着作用。 |
B.弗洛伊德从初期的医学实践中对人类神经系统的疾病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到转向精神病治疗,再到从治疗中发现无意识现象的存在,他的研究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
C.弗洛伊德阅读文学大师莎士比亚和歌德的优秀作品,并把他们的一些主要作品的精华部分背得滚瓜烂熟,这对于他对人、人的生活的认真观察和深入思索大有好处。 |
D.弗洛伊德在研究人的精神问题时,独具匠心地从人体之内去寻找答案,而当时西方不少神学家和哲学家却从人体之外去寻求答案,所以难以找出人的本质的正确答案。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计算机自动化
一百年前,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怀海特写道:“文明的发展就是加大不用想便能完成的事情的数量。”如今,计算机可以被编程执行非常复杂的工作,许多软件程序还负责脑力工作,比如观察检测、分析判断,甚至作出决定等等直到最近都还被认为是人类所独有的职能。怀海特的话里隐含着一种这样的信念——人类活动是从上到下有等级区分的:每当我们把一件任务或一种工具交给机器去负责,就把自己解放出来去追求等级更高的、需要更多灵活性、更多智能或更开阔视野的任务。而实际上这是一种谬见——自动化学者称之为“替代神话”。节省劳力的设备不只替代了工作或其他活动中的一些彼此孤立的组成部分,它还可能改变了整个任务,包括参与者的态度、技能和角色。
心理学家发现,当我们用电脑工作时,经常会陷入自满和偏见——两种会削弱我们表现和引发错误的认知缺陷当中。当一台计算机诱使我们进入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当中,自动化自满就出现了。相信计算机会准确无误地完成工作并且处理任何出现的问题,我们任注意力四散开去。我们与手头的工作脱离开来,对周围事情的注意力也在淡去。自动化偏见则是指我们过于相信显示器上面的信息的准确性。我们对软件的信任变得如此之强,以至于忽略或无视其他的信源,包括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当一台计算机捉供了不正确或不完备的数据,我们会视而不见。
计算机自动化将我们从执行者转变为观察员。我们放下了操纵杆,转而观看屏摹。这种转变可能使我们的生活更轻松,但同时也可能抑制专业技能的发展。在许多企业中,管理者和其他专家都依赖决策支持系统来分析信息和提出行动方案,但一些迹象表明,软件越是能干,会计师就越是不行。最近由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调查了决策支持系统对三家跨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其中两家会计师事务所采用非常先进的软件,由计算机评估相关业务风险。第三家公司使用简单的软件,需要会计师来评估一系列可能的风险。研究人员对每家公司的会计师的专业知识做了测试,第三家公司的会计师明显比其他两家的强,对不同形式的风险都显示出了更强的理解能力。
许多计算机系统设计者都假设,人类操作员是“不可靠,低效的”,至少和计算机相比是如此。于是,设计师便尽量让人承担尽可能小的责任。最终,人变成了监控者,而这样一份工作是我们人类——出了名的爱走神的物种——特别不适合的工作。而且,由于一个人的能力“不用就会变差”,哪怕是经验丰富的操作员,如果—味盯着屏幕,最终也将和初出茅庐的新手没什么两样。难以集中注意力和缺乏对原理的认知这两点加起来,增大了操作员遇到事故时无力应对的可能。于是乎,人类成为了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
(摘编自尼古拉斯·卡尔《电脑一歇菜,人能挺住吗?》)
【小题1】下列关于计算机自动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怀海特在一百年前不仅预言了计算机自动化时代的到来,而且还指出了计算机自动化的好处——不用想就能完成事情。 |
B.计算机自动化的关键是计算机程序,有些程序可以执行复杂的任务,甚至替代人们完成一些脑力工作。 |
C.计算机自动化带来劳力的节省,但它并不能真正将人解放出来去完成更高层面的任务。这是自动化学者的清醒认识。 |
D.计算机自动化也有弊端,可能改变使用者的工作态度,可能削弱其专业技能,也可能最终将其变成系统中最弱一环。 |
A.计算机会给使用者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于是自动化自满就出现了。对计算机的信任,使使用者的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削弱了他们的表现。 |
B.所谓陷入偏见,是指我们对软件的信任使我们无视或忽略其他信源,甚至不相信自己获得的信息,而对计算机提供的不准确或不完备的信息毫无疑问。 |
C.计算机自动化带来人在工作中的角色变化——从执行者变为观察者,工作变得轻轻了,但人的工作技能有可能因得不到运用而被抑制。 |
D.在计算机自动化中人的角色变化,源自计算机系统设计者对人类操作员能力的不信任,尤其是对人类爱走神的特点的不信任。 |
A.怀海特话语中隐含着这样的信息:人类活动是有等级区分的,需要付出较多劳力的属于低级活动,需要更多灵活性、更多智能或更开阔视野的属于高级活动。 |
B.之所以说计算机给我们的安全感是虚假的,原因之一是计算机提供的信息也未必准确、完整,所以,不可盲目相信计算机。 |
C.澳大利亚对三家会计师事务所所做的研究表明,少一些对相关软件的依赖,多一些人的脑力参与,有利于促进人的专业技能的发展。 |
D.人类操作员如果能够集中注意力,并对相关原理有足够的认知,在遇到事故时,就有能力加以应对。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左岸漫步:巴黎不止是格调
“左岸”,最早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区域而已,它指的是,塞纳河左岸圣日耳曼大街、蒙巴纳斯大街和圣米歇尔大街构成的,一个集中了咖啡馆、书店、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的文化圣地。
塞纳河由东向西成几字形穿越了巴黎,而巴黎城则是从塞纳河中央的西岱岛发展起来的。公元14世纪起,西岱岛上的居民逐渐向河的两岸扩展,自法国国王查理五世起将王宫迁往右岸的浮日广场、卢浮宫、万森城堡后,政治权力中心渐渐移向了右岸,随即商业经济也在右岸蓬勃发展了起来。
左岸除了一些零星的居民外,主要建了三所大学:索尔本大学(后更名为巴黎大学文学院)、三语大学(后更名为法兰西大学)、四国学院(后更名为法兰西学院)。由于当时学院的师生必须学会拉丁语,并用拉丁语写作、交谈,所以这一个区域也称拉丁区,这是左岸最早的区,一个由知识分子构成的区域。
到了十七世纪,路易十四迁居于凡尔赛宫,左岸成了从巴黎去凡尔赛宫的必经之路,这时的左岸获得了飞快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的达官新贵、社会名流纷纷来此建造公馆,这样慢慢形成了以文化知识界为主流的中产阶级社区,与右岸的王宫府邸、商业大街组成的权力和经济中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无怪乎人们诙谐地称“右岸用钱,左岸用脑”。
由于文化知识界聚集在左岸,于是各种书店、出版社、小剧场、美术馆、博物馆等逐渐建立了起来。围绕这种社交氛围的咖啡馆、啤酒馆也应运而生,成了左岸知识文化人士重要的聚会场所。从紧靠赛纳河左岸的圣米歇尔大街开始,文化名人和先贤们光顾和聚会过的咖啡馆、酒吧遍布各个街区。
300多年来,左岸的咖啡不但加了糖,加了奶,而且还加了文学、艺术以及哲学的精华,加了一份像热咖啡一样温暖的文化关怀。“左岸”因此而成为一笔文化遗产、一种象征、一个符号、一个时髦的形容词。
你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也许一不留神就会坐在海明威坐过的椅子上、萨特写作过的灯下、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在最古老的圣日耳曼教堂周围,有最早的弗洛咖啡馆,这家咖啡馆和边上的德玛格餐厅是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和他的情人海湟波娃几乎天天消磨时光的地方。现在咖啡馆的菜单上还印着萨特的语录:“自由之神经由花神之路……”。而附近的“里普啤酒馆”是安德烈?幻德及其《法兰西》杂志社撰稿作家们定期见面探讨写作心得的地方,也是圣?罗兰经常涉足的地方。
在离大教堂不远处的蒙巴纳斯大街上,著名的“丁香咖啡馆”则是又一个重要的聚会中心。俄裔法国作家夏加尔、美国的亨利?米勒、爱尔兰的乔伊斯、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作家海明威、画家毕加索等在成名前都在这个所谓的“文学咖啡馆”里活动。这一群文学艺术家围绕在号称“诗人王子”保罗?福尔的四周,每星期二晚都在这里聚会。海明威就是在这里构思了《太阳照样升起》,至今,“丁香咖啡馆”还保存着一张“海明威之椅”,保留着一道名为“海明威胡椒牛排”的招牌菜。离此不远,是“双偶咖啡馆”。“双偶”,原是一场深受观众喜爱的滑稽戏,咖啡馆也因此取名“双偶咖啡馆”。萨特和他的女友西蒙娜经常光顾这里,毕加索在此与朵拉?琦尔小姐一见钟情,莎士比亚书屋的女老板西尔薇亚?毕奇在这里认识了乔伊斯,并经她的竭力推荐,《尤利西斯》才得以面世。
被称为塞纳河边两大明珠瑰宝之一的奥塞美术馆就坐落在左岸。馆内珍藏着十九至二十世纪著名画家莫奈、毕加索、马蒂斯等一大批艺术珍品。法国著名大画家德拉克罗瓦的画室和寓所坐落在左岸,著名雕塑家布什尔在左岸落户,罗丹也将他毕业的作品,包括“思想者”、“地狱之门”、“加莱市民”等放在左岸的“罗丹美术馆”。而他所作的“穿睡衣的巴尔扎克”塑像就树立在“多姆咖啡馆”边。这里,还有雨果、乔治桑及自由女神原塑像。
在左岸,还有着著名的先贤祠,这里安葬着对法国作出杰出贡献的先贤们,他们是卢梭、雨果、佐拉、伏尔泰、若海斯、居里夫妇。同时在左岸的蒙巴纳斯公墓,还安葬着萨特、莫泊桑、罗德、波特雷尔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很巧的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部自成立起也落户于左岸。
如今,当右岸香榭丽舍大街及其周围街区市场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人们往往会在这光怪陆离之中感到失去了什么。于是乎,他们就在塞纳河的左岸,在这文化知识先贤们曾经光顾和满足过的街道、公园、咖啡馆、美术馆、旧居里寻找一种精神上的东西,一种充满着人文主义的东西,一种从历史遗传下来的经久不衰的东西。“穿戴着右岸的名牌,品尝着左岸的咖啡”。人们会从这“品尝”中找回真正的精神慰藉。 (佛山信息港2007.8.13)
19.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左岸”,请简要解释“左岸”一词的内涵。(4分)
20.联系全文,简单解释“穿戴着右岸的名牌,品尝着左岸的咖啡”含义。(4分)
21.巴黎不仅是格调,那么,巴黎还有什么?(5分)
22.请用简练语言说明下列词句在表达上的作用。(5分)
(1)你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也许一不留神就会坐在海明威坐过的奇子上、萨特写作过的灯下、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
(2)当右岸香榭丽舍大待及其周围街区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人们往往会在这光怪陆离之中感到失去了什么。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陕西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新疆乌鲁木齐八中2011-2012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尼采——伟大的漂泊者
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他偶然的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
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来,一个语言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
1883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在189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时代人听来,却好似疯子的谵语。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节选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有删改)
链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提出“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等,尼采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
【小题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 |
B.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 |
C.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由最初仰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过程,展现出了尼采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 |
D.文章结尾“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 |
B.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 |
C.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由最初仰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过程,展现出了尼采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 |
D.文章结尾“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5分)
尼采——伟大的漂泊者
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他偶然的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
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来,一个语言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
1883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在189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时代人听来,却好似疯子的谵语。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节选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有删改)
链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提出“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等,尼采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
【小题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 |
B.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 |
C.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由最初仰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过程,展现出了尼采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 |
D.文章结尾“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