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16、课堂教学的开场白称为导语,是教师用以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的话。假如你是一位语文老师,请从给出的课文中任选一篇,写一段导语。要求突出作者、作品的特点,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个字。(6分)

备选课文:《药》《项链》《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赤壁赋》《林黛玉进贾府》

课文:                     

16、①突出作者、作品的特点(2分);②有提示导引作用(1分);③语言有感染力(1分);④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1分);⑤表述连贯,无语病(1分)。

示例:                     课文:《药》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刚直不阿,气冲霄汉;他义正辞严,抨时击政。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着对人民的爱――揭示国民的劣根性。他――就是鲁迅!今天让我们一起赏析鲁迅先生又一篇透视国民灵魂的名作――《药》。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课堂教学的开场白称为导语,是教师用以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的话。假如你是一位语文老师,请从给出的课文中任选一篇,写一段导语。要求突出作者、作品的特点,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个字。(6分)

备选课文:《药》《项链》《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赤壁赋》《林黛玉进贾府》

课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高三暑假自主学习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语言应用

根据要求,设计语言。

课堂教学的开场白称为导语,是教师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的话。下面是一些“名著导读”课的课题,请参看示例,从所给的课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导语。要求突出作品的特点,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50字左右。

示例:《阿Q正传》:他堪称现代中国的脊梁,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就是鲁迅。他笔下的一个农民在旧中国社会里被无情地吞噬了,不仅是肉体,更包括精神。这是一个怎样的病态的社会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又一部名作《阿Q正传》。

(1)《家》           (2)《巴黎圣母院》

(3)《三国演义》     (4)《子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根据要求,设计语言。
课堂教学的开场白称为导语,是教师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的话。下面是一些“名著导读”课的课题,请参看示例,从所给的课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导语。要求突出作品的特点,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50字左右。
示例:《阿Q正传》:他堪称现代中国的脊梁,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就是鲁迅。他笔下的一个农民在旧中国社会里被无情地吞噬了,不仅是肉体,更包括精神。这是一个怎样的病态的社会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又一部名作《阿Q正传》。
(1)《家》           (2)《巴黎圣母院》
(3)《三国演义》     (4)《子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三暑假自主学习检测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语言表达

根据要求,设计语言。
课堂教学的开场白称为导语,是教师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的话。下面是一些“名著导读”课的课题,请参看示例,从所给的课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导语。要求突出作品的特点,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50字左右。
示例:《阿Q正传》:他堪称现代中国的脊梁,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就是鲁迅。他笔下的一个农民在旧中国社会里被无情地吞噬了,不仅是肉体,更包括精神。这是一个怎样的病态的社会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又一部名作《阿Q正传》。
(1)《家》           (2)《巴黎圣母院》
(3)《三国演义》     (4)《子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写句子

  根据要求,设计语言。课堂教学的开场白称为“导语”,是教师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的话。下面是一些“名著导读”课的课题,请参看示例,写一段导语。要求突出作品的特点,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50字左右。
  示例:《阿Q正传》:他堪称现代中国的脊梁,现代中国的民族之魂,他就是鲁迅。他笔下的一个农民被其所生活的社会无情地吞噬了,不仅是肉体,更包括精神。那个农民是一个怎样的农民,那个社会又是一个怎样的病态的社会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又一部力作《阿Q正传》。
(1)《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巴黎圣母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08年闵行区质量监控)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

是那片古趣的联想?

金耀基

⑴剑城的冬天真不好受,冰风冷雨,在宽阔无边的剑桥平野上,像一千匹野马呼啸而过,暴虐里还带着轻狂,古城的大街小巷,由宁静而变得冷寂了,偶尔看到二三行人,也都似灰暗中晃动的影子。学院把几个世纪的厚重的大门关得紧紧的,如一座座寺院。

⑵对剑桥的冬天的原谅是在她一月的大雪之后。当妻与我倚凭在克莱亚桥雪栏上的刹那,我们把对隆冬的积怨一笔勾销。没有冬寒,哪能有这样的雪景?在满天飞絮的Backs(剑桥大学七八个古老学院的后园),是一片浩浩然的洁白,一个学院连着一个学院,一片白接着另一片白。原来不敢想象还有比绿玉的绿更美的草坪,此刻却发现白雪之白更冷艳复绝!还有那一排排的枯树,那一座座孤冷的桥影,那冰河上不出声的一群群有点像鸳鸯的鸭子……这样冷艳的美是应该付出代价来欣赏的。而在难得一现的阳光下,残而未凋的柳丝更映射出千万条熠熠的金黄。那金黄似发,那雪白如肤……不错,梅柯克没有说假,“未见剑桥的雪景,没有人可说他看尽了剑桥的美”!有人喜欢剑桥的春,有人喜欢她的秋,也有人更钟意她的夏,但在初雪惊艳之后,不能不说剑桥是属于四季的。

⑶“三月风,四月雨,五月春暖花盛开。”当地有人这么说。三月未尽,剑桥的早春就在风雨中翩翩然来临。风在树梢,风在河上,风在剑桥老师的袍袖,风在剑桥少女的裙裾,风不再冰冻,而只是一股凉意的流动。寒冬之后,谁又能不爱欢跃的春风?我记起歌德的“古典的美丽的死”。这位诗哲在临终的床前索笔,要写的便是歌颂大地在春风中的初醒!

⑷剑桥的早春主色是绿的。那是新绿,是在严冬的灰色中挣扎出来的绿,在雪地的白色中冒露出来的绿。在绿的邀约下的剑桥的古老学院这时徐徐地脱卸了寺院的灰寂,至于那条被徐志摩誉为“剑桥灵性所在”的剑河,这时早划破了冰封,载一船船少年男女的欢笑。剑河美则美矣,灵则灵矣,但她的美,她的灵也真亏垂柳青青,桥影扶疏和两岸一座座教堂、图书馆、方庭的伴衬。说真的,剑河是一条最幸福的小河!她两岸不止有赏不尽的自然美景,更有看不尽的历史文物。两岸的风光不是“点”的美,“线”的美,而是“面”的美。英伦七个世纪的文化都一一陈列在此,五百里的景物皆卷藏在这几里的方圆。在三四月交接的辰光,克莱亚学院小径上的满地蓝蕊,圣约翰学院溪边的黄色水仙,不等春暖就抢着绽放了,我不知那蓝蕊的名称,但那种蓝使我想起日月潭谭心的湖蓝,而那水仙的黄,则更应是陶渊明东篱下的菊黄了。惟早春的丽色,还数三一学院古树两旁的花径最绝。在五码阔、二百码长的花径里,万万千千的“番红花”,白色的、橘黄的、紫色的,杂色缤纷,无规律,又似有规律,像一匹展开的华贵的锦缎,但锦缎没有这样的魅力,是人工的,但人工怎能有如此天趣?真的,像一位爱花人所说,这景色:“一见难忘,未见的,无由想像!”

⑸剑桥的教育,最有作用的恐不在“言”教(它也不见得好过其他一流学府),导修制是在言教之外还有“身”教,向来被视为剑桥的特色。这点是真,但也不可太过夸张,依我想,剑桥的“心”教也许才是真正的精华。心教是每个人对景物的孤寂中的晤对,是每个人对永恒的刹那间的捕捉。剑桥的伟大之子,不论是大诗人或大科学家,对宇宙人生都有那种晤对与捕捉。剑桥的教育家似乎特别重视一景一物的营造,在他们看来,教室、实验室固是教育的场所,但一石之摆置,一花的铺展,也都与“悟道”有关。在根本上,剑桥人相信人的真正成长必须来自自我心灵的跃越。剑桥的教育,不像西洋油画,画得满满的,反倒像中国的文人画:有有笔之笔,有无笔之笔。真正的趣致,还在那片空白。空白可以咏诗,可以飞墨,可以任想像驰游,当然也可以就是一片无意义的白。剑桥不把三年的课程填得满满的,一年三学期,每学期只有九个星期,它是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想,去涵泳,去自我寻觅。不错,有些纨绔子弟三年下来可以是真正一片空白,但也真有人把那片空白填上百口传诵的诗篇或开启自然之秘的新钥。在剑桥耽上一千零九十五天的莘莘学子,面对无尽景物,能够终年不思不想?毕丕士图书馆下的一缕月色,能不叫人沉思?牛顿居处窗外的苹果树,能不令人驻足凝视?而王家学院礼拜堂百千支烛光中的唱诗,纵使你不信教,又何能了无心动?至于万紫千红的剑桥后园,若非木头石脑,也不能不识得是东风面了?

⑹来剑桥已八个多月,但始终没有好好到大学以外的剑城看看。一个早春的日子,人类学者华德英女士来邀喝下午茶,并主张先“游车河”(坐汽车看风景也),我们自是“欣然同意”。剑桥除了剑大,她的规模与格调跟别的英国小城很相近。英国小城我曾去过几个,都蛮有味,但早春的小城风光却是来英后第一次会见。一路上,所见的尽是新醒的绿,初绽的花。有的是一街的枣红,有的是一巷的杏白,更多是一园园的水仙。而我最喜欢的则是佛塞西雅(连翘),黄得漂亮极了,黄的从树根到枝头,是彻上彻下妩媚的黄,原来它们还是爱花的英国人从中国西南一带移植过来的,这使我对佛塞西雅除了感到美丽外,更增一份异域遇乡人的亲切与惊喜。

⑺剑桥的房屋、店铺,都是清淡的、古朴的。都是经过历史的风雨浸染的那种色调,这里没有高楼、没有巨厦、没有大烟囱。古旧,但不残破,而夹在枣红、杏白里则更显出一片春意中的典庄。它给你一种感觉,一种不陌生的感觉,一种“曾经来过”的感觉。“曾经来过”?是的,我确有些面熟,但我已记不起在哪里见过了。是杜工部诗中的锦官?是太白诗中的金陵?是                   ?抑是王维乐府中的渭城?有些像,但又不像!但我何来这样的感觉?是佛塞西雅的联想?还是因剑城的那片古趣?

选自《剑桥语丝》,三联书店2007年第1版

7.第⑶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3分)

8.第⑸段作者比较“中国的文人画”与“西方油画”,是为了              。(3分)

9.请根据文意,在第⑺段的空缺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是杜工部诗中的锦官?是太白诗中的金陵?是          ?抑是王维乐府中的渭城?

10.作为一篇散文,从全文看,作者行文的脉络有:⑴        ;⑵        。(4分)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暴虐、轻狂的冰风冷雨,为剑桥的隆冬平添了一种冷艳、带来了一丝凄美。

B.垂柳青青、桥影扶疏……作者移步换景,详写了剑河两岸旖旎的自然风光。

C.剑桥后园万紫千红,不仅是缤纷的景致,更是剑桥学子们涵泳性灵的凭藉。

D.作者的语言古雅清隽,在清丽雅致的文字背后常蕴含着凝重而隽永的情感。

E.细致的描绘、翔实的叙述与纵贯古今的联想,营造了本文雄奇瑰丽的意境。

F.作者笔下的新绿、枣红、杏白、菊黄,无不承载着其离乡别井的哀婉之情。

12.综观全文,简要概述作者由“古趣”所生发“联想”的具体内容。(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