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下列各句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A.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本来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B.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头能发出铿锵的声音的,到处都是。
C. 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那时间不过十年零一个月。
D.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上朝用的,以后你会用到它。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列各句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A.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本来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B.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头能发出铿锵的声音的,到处都是。
C. 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那时间不过十年零一个月。
D.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上朝用的,以后你会用到它。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列各句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A.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本来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头能发出铿锵的声音的,到处都是。
C.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那时间不过十年零一个月。
D.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上朝用的,以后你会用到它。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安徽蚌埠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与方正学书
王叔英
仆于执事别十余年。其间情慕之浅深,书问之达否,曰事之细者耳,姑置之不足道也。惟执事之身,系天下之望。士之进退、天下之幸不幸与焉。侧闻被召,计此时必已到京.获膺大任矣。兹实天下之大幸也,故敢有说以进于左右焉。
凡人有措天下之才者固难,自用其才者尤难。如子房之于高祖,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之于文帝,未能自用其才者也。何则?子房之于高祖,察其可行而后言,言之未尝不中,高祖得以用之,而当时受其利。故亲如樊、郦,不可得而问;信如平、勃,不可得而非;任如萧、曹,不可得而夺。此子房所以能自用其才也。贾谊之于文帝,不察其未能而易言之,且又言之太过,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于是文帝不能用其言,此贾谊所以不获用其才也。方今圣天子求贤用才之意,上追尧、舜,固非高祖、文帝可比;而执事致君泽民之术,远方皋、夔,亦非子房、贾谊可伦。真所谓明良相逢,千载一时者也。将见吾君不问则已,问则执事必能尽言;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致斯民于唐虞雍熙之盛者,在是矣.岂非天下之幸欤!
虽然,天下之事固有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亦有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如夏时、周冕之类,此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也;如井田、封建之类。可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也。可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难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难。从之易则民乐其利,从之难则民受其患,此君子之用世。贵乎得时措之宜也。执事于此,研诸虑而藏诸心者非一日矣。措之犹反掌耳,尚何待于愚言之赘哉!然仆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不能无言于左右耳。
夫人情爱其人之深,而虑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于未患之先。苟待其既失而后救之。是乃爱之浅而虑之疏也,其得为忠乎?天下知执事之深,爱执事之至,如仆者固多矣,窃谓忠于执事,未有能有过于仆者,伏惟稍垂察焉。
(注:方正学(1357—1402),即方孝孺,明初著名学者。“正学”是他的书斋名。)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问之达否达:达到,收到 |
B.言之未尝不中中:符合 |
C.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短:轻视 |
D.而执事致君泽民之术泽:施恩泽 |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述能做到“时措之宜”的一组是(3分)
①贾谊之于文帝,未能自用其才者也
②子房之于高祖,察其可行而后言 ③文帝不能用其言
④如夏时、周冕之类,此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也
⑤如井田、封建之类,可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也
⑥可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①④⑤ |
D.②④⑥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孝孺被召进京将担大任,作者为此冒昧地写信给他,向他进言。 |
B.贾谊不像张良那样有人缘,得时势,受恩宠,因而处处受到排挤。 |
C.作者从历史经验的角度规劝方孝孺要从实际出发,不要泥古不化,使百姓遭殃。 |
D.作者极谦卑地表达自己对方孝孺的耿耿忠心,委婉地提醒方孝孺要防患未然。 |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侧闻被召,计此时必已到京,获膺大任矣。(3分)
(2)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3分)
(3)夫人情爱其人之深,而虑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于未患之先。(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宁夏卷) 题型:048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贾谊论》
北宋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①,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③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注①汉文:汉文帝刘恒。②昼:地名。③趯然:跳跃的样子.趯,同“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子何为不豫 豫:高兴。
B.虽三代何以远过 过:过错。
C.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 略:占据。
D.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 沮:失望。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B.君子《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C、王其庶几召我 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
D.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说明贾生“量小”“识不足”的一项是 ( )
A.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B.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C.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D.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下列对苏轼所述的主要观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谊的才华足够做国君的左膀右臂,可是终于没被国君重用,原因主要不在国君不识才,而在于贾谊不能自用其才。
D.君子要成就一番远大事业,要等待时机,在时机未到时,要能忍受住困穷,贾谊致命的弱点是不能忍受困穷。
C.像贾谊这样的王佐之才,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前提条件是上得其君,下得其臣,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
D.苏轼的结论是做人君的既得到贾谊这样有抱负、有才华的臣子,就应该避其短,尽早起用,否则,这个人才就会像贾谊一样夭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2)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3)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夫子何为不豫豫:高兴。 |
B.虽三代何以远过过:过错。 |
C.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略:占据。 |
D.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沮:失望。 |
A.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
B.君子《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
C.王其庶几召我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 |
D.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
A.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
B.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
C.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
D.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 |
B.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
C.王其庶几召我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 |
D.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
A.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
B.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
C.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
D.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
A.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
B.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
C.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
D.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全优设计必修四语文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